第12章 年年歲歲

年年歲歲

春分過後,天顼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陛下冊立皇後,舉國同慶。

沈君竍與杜長瑜常有書信往來,此事他早已知曉,皇後是陸家女子陸棠,是前朝皇後的親族。

陸棠姑娘啊,甚好,正是小瀾心儀的姑娘。

謝瀾命杜長瑜将沈君竍接回皇城為他見證,沈君竍欣然前往。

在沈君竍踏上馬車前,江和忙問:“先生,你還會回來嗎?”

沈君竍退至江和身前,迎風而立,問道:“江公子,在你眼裏,我是何人?”

江和不舍沈君竍,沈君竍這話一問,江和害怕與沈君竍此生就此錯過,不願再隐藏心意。

“是我放心上的人。”江和回得堅定,天光也為之動情,落了滿地溫柔雲影。

谷雨将至,沈君竍想着來回的路程應是趕得上:“會的,江公子,等我。”

“好。”江和目送沈君竍一路遠去,再見不到馬車身影,感覺心底空了好大一塊。

重回皇城,沈君竍倒也不覺心情沉重,冊立事大,沈君竍幫了杜長瑜不少,杜長瑜有種重回同僚的錯覺。

但見沈君竍樂于當下,杜長瑜明了,沈君竍不會留在皇城。

果真,待冊立禮畢,沈君竍見了謝瀾,無非是些念舊與祝願的話,謝瀾這次沒有再留沈君竍。

兩人心照不宣,這一次好生告了別。

歸程時,沈君竍加快了速度,減了幾個驿站的停留,馬車搖搖晃晃,晃出一堆思緒,沈君竍回想起江凜的話。

*

江凜來讨芙蓉時,沈君竍問起江和的生辰,許是知曉自己不能再伴江和長久,江凜同沈君竍說起江和的身世,希望有個人能代他去陪伴江和。

“我不知小和的真正生辰,十七年前的谷雨日,我将他帶回來,就給他的生辰定在每年的谷雨。”

十七年前的谷雨日,江凜送完鄰村的點心,恰逢雨勢傾盆,他跑着躲進路邊的一座破廟裏避雨。

破廟的門檻邊有微弱的聲響,江凜走近了看,便發現了一個尚在襁褓的嬰兒,嬰兒小臉通紅渾身滾燙,正發着高熱,江凜顧不得雨勢,弓着身子将他好好護在懷裏,急忙跑回家找大夫。

待高熱退去,小家夥躺在江凜懷裏嘤嘤呀呀地笑,讓人心生憐愛。

江凜心知與李卿歌此生難以相守,篤定終生不娶,當即便下了決心收養這個孩子。

他想這孩子大抵是上天賜給他的緣分,讓他不至終生孤苦,他給孩子取名江和,取自和氣生財,望其一生順和。

江和七歲那年問江凜:“爹爹,娘親為何不與我們住在一處?她去哪了?”

江凜不知如何作答。

而後江和又問:“爹爹,他們說我不是爹爹的親生孩子,是真的嗎?”

江和聲音稚嫩,語氣中藏着忐忑,江凜不知是誰跟江和說了什麽,但江和因此問起這話,江凜又心疼又心碎。

江和察覺出江凜難過,懂事地抱住江凜:“爹爹不哭,小和不問了,小和有爹爹就很好很好了。”

等江和再大一點,江凜把江和的身世告訴了他,江和聽完很是平靜,他多少也是猜到一點,但江凜對他如親生無異,江和對自己的身世也不做糾結。

“爹,小和仍是當年的心意,有爹便是最好了。”

江凜回憶往事,仍是一臉心疼,他對江和是真心疼愛。

“江和這孩子随和,但也不怎麽同人交心,我得看出來,他很喜歡先生。”

“因而我有個不情之請,若是有朝一日我不在了,還望先生能替我陪他一程。”

江凜不敢奢求沈君竍陪江和一生,但哪怕一程也好,讓江和少些孤寂。

“江先生對江公子來說,是至親之人,無人可替。”

“這點我自明了,只是我已時日無多,至今未曾告知小和,我想用殘生多陪陪他,不想我們爺倆在最後的時刻以淚度日。”

“江先生,君竍不知,是君竍冒犯了。”,沈君竍心感歉疚。

“人各有命罷了,先生無須為我感傷。”

“塵随馬去,月逐舟行,君竍願做那塵那月。”沈君竍面容柔和,如是承諾道。

“那便多謝先生了。”

*

沈君竍歸家時已臨近傍晚,夕陽西下,獨留天邊一抹殘紅。

鄰家家門緊閉,江和還未歸來。

沈君竍十分想見江和,轉身行至和氣生財,和氣生財也已打烊,只留門前兩盞燈燭照映着陳舊的木牌匾。

不在家,也不在鋪子,沈君竍思索片刻,往山上走去。

今夜天幕挂着半闕月,卻是載滿了江和的思念,少年長衣席地,屈膝倚坐,肩骨端正。

“小和。”沈君竍輕聲細語,換了寵溺的稱呼。

“先生?!”江和起先以為是自己出了幻覺,确定真的是沈君竍後十分驚喜:“何時回來的?”

“不久之前。”

江和覺得失策,按路程算,沈君竍應還要幾日才會歸來,本打算在家等候着,只是今夜月色尚好,他甚是想念沈君竍,才來這裏抒發情思。

比原定時候回來得早,江和猜到沈君竍定是趕路了,心疼道:“路途遙遠,辛苦先生了。”

“心中有念着的人,倒也不覺辛苦。”

此時此刻,沈君竍心中念着的人還能有誰?

江和心動神馳,似落石激起千層浪,又似狂風翻卷萬裏雲,無一不缱绻,無一不驚鴻。

既是真心,男子又如何?曾對蘇衍所言,如今也确确實實鼓舞着自己。

“先生,我很想念你。”

“所以我回來了。”沈君竍含笑朝江和走近,用指腹摩挲着江和的眉:“小和,我亦甚為想念你。”

江和後知後覺沈君竍對他的昵稱,臉頰綻開一片緋紅,迎上沈君竍溫情脈脈的眸,他便甘願溺死于這片溫柔海中。

月光傾瀉,恰有一株榕樹當立,兩人的身影融于夜月交織中。

“先生,為何路上趕得這樣急?”

“為了趕上你的生辰。”

“說起生辰,我還未想到要給先生送什麽。”

“不妨事,此後年年歲歲,足夠你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