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孟蒼舒心中再清楚不過,承明公主知道自己這號人物抵達襄寧,必然會第一時間趕回,所以他一切從速,連給自己安排住處都往後稍稍,只讓後續進城的鄭平将行囊包裹全丢在臨時衙門一個空屋裏,忙完交接與文牒,粗略看了看前兩任留下的幾宗寥寥可數案檔存錄,就在只鋪了茅草作床的屋裏将就一晚。

第二日一大早,他就帶着剛認識的良慈郡內史顧廉開始了第一次襄寧城內的巡查。

顧廉便是昨天在城牆上同他喊話的那個文吏,一問才知道孩子年紀不過弱冠整,戰亂時跟随襄寧城的父母避禍到了親戚家,天下初定後又随雙親落葉歸根,因投奔的親戚本是大儒,他多年求學也十分得宜,于是回來後被薦舉為掾吏後補。

但随着兩任刺史的過世,許多官吏能走的也都走了,才讓他這麽個年輕人得了內史這也算衙門裏小丞相一般的官銜。

經歷倒是和自己很相似。

孟蒼舒知他不是承明公主帶來的心腹,看起來也愣頭愣腦的,姑且先聊着,走一步看一步,萬一有些才幹,總好過自己單打獨鬥。

顧廉因昨日孟蒼舒在筐裏和城牆上的出色表現,已然淪為其擁簇,還自己在家帶來了幾個餅子與母親熬的菜湯充作早點。

大概這在襄寧城已經算吃了頓大餐。

二人邊吃邊聊了些本地的情況,而後輕裝上路。

襄寧城足有千年歷史,早有王朝于此築城為業,因此原本是有許多舊朝石刻石碑在城中的,石碑素來是朝廷的文教重器,都有記錄在案,包括襄寧城許多地名的由來也在石碑上,沿用至今。

“但都給毀掉了。”

顧廉眨着眼睛,聲音越來越小。

孟蒼舒手拿襄寧城城輿圖,自其上擡頭看了看頗顯難過的顧廉。

到底是本地人,對故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有故舊之情。

但事态沒有留給孟蒼舒感懷的時間,他再次低頭,仔細查看輿圖。

Advertisement

襄寧城是個傳統的“葫蘆城”,顧名思義,便是城內有分兩個區域,以一道慈水分割為南城北城,北城依山,地勢較高,原本的郡府衙門與良慈郡一應軍政府庫皆設于此,官宦富庶人家亦群擇北城而居。

北城富麗更甚,但南城卻是襄寧城原本真正的煙火繁華地界。

東西二市皆在南城,自北朝南的良水也與慈水彙集在此,水陸碼頭來往百業之人絡繹不絕,叫賣呼喝不絕于耳,地方志曾載,自西向東的行商客旅,都要途徑襄寧城或陸路或乘船而下,故此地富庶乃稱“西都”。

後來也正是因此種得天獨厚的繁盛,原本城內已頗顯擁擠,不知哪一朝的良慈郡刺史又給城外良、慈二水交彙後的灘地築城圍攏,命名灘城,多設客店與坊肆貨站,此地不受閉城更鼓的限制,夜裏仍然車馬如流,別有天地。

但這些瑰麗的過往皆在戰亂中凝固在了消失的昨日。

造孽啊……

孟蒼舒對應輿圖和自己抄錄的地方志相關信息,再對照看着城內一片一片的瓦礫廢墟,心道便是鐵石心腸之人見此對照,也難免唏噓慨嘆世事無常。

他最先去的便是東市的水場碼頭,一路上看見的人極少,有也是老弱婦孺,三兩個在路邊的廢墟裏拾取完整的磚瓦,不知是不是搬回家中修補。

“要下令制止他們嗎?”顧廉看孟蒼舒盯着過往搬磚百姓一言不發,于是問道。

孟蒼舒搖搖頭:“倒了的牆給死人遮風避雨嗎?先讓活人舒服點吧……不必管這個。”

他又想到一個問題:“對了,公主殿下和之前兩個刺史,就沒有打算清理一下城內的廢墟麽?”

“清理了一些,但是清不過來,就暫時擱置了。”顧廉指着前面的慈水岸邊道,“原本這裏河道都是堵着的,是公主和良川王殿下到了後才下令疏通,不然到了汛期,城裏只怕要再內澇一次。”

“再?”孟蒼舒很能抓住重點。

“十年前……我也忘了是誰打誰的時候了,當時的守軍堵住了慈水,怕敵人從水路來攻,結果那幾日剛好連降暴雨,整個南城都給淹了,百姓死者過半,後又鬧起瘟疫,守軍也死了許多,我家就是那之後随着城內暴動的人打開城門後跑了的。”

顧廉講起童年的恐怖回憶,臉色都蒼白幾分。

孟蒼舒拍拍他肩膀,說道:“自那以後,十年都沒人收拾河道嗎?”

“沒有,我回來後有打聽過,但凡是暴雨的夏秋,南城都要淹水,其實好多房子都是泡了太久壞了牆基倒下的,尋常人力刀兵哪有這厲害,刺史大人您看。”

順着顧廉的手指,孟蒼舒看見城南中心一座規模極大的廢墟黑影幢幢,保持緘默。

“那是早年南城的寧化寺,香火繁盛,也沒逃過去。”

孟蒼舒看過後又朝反方向河邊走了幾十步,發現因為長時間堵塞,河道已有數量不小的淤泥堆積,疏通的地方雖然能暫時解燃眉之急,可如果想後日無憂,還得清淤和拓寬河道才是。

這可是個大工程。

還好他拉來了龐緒。良慈郡目前的情況想征發百姓是實在做不到的,有青郡軍在,雖然也多了些銀錢上的壓力,可好處也是不勝枚舉。

“南城大概看完了,走,咱們去北城。”

孟蒼舒轉身後卻發現顧廉沒跟上,這小子局促不安地站在原地,一雙眼睛瞪得出奇的大,像是在怕什麽。

“怎麽了?”孟蒼舒回過來問道,“可是走了一上午不舒服?”

“孟大人……原本南北二城之間有兩座橋一個碼頭,但後來全毀了,好在水道不寬,公主殿下來後使人搭了個浮橋,但……但卑職還是不建議您去。”

“難不成北城裏還有人作亂?”孟蒼舒打死都不信一千武威軍收拾不來這座一半已化為廢墟的城市。

“不是人在鬧事……是鬼。”

顧廉小心翼翼,聲音也低了又低,但他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實在太容易透露情緒,比如恐懼。

孟蒼舒本想為他做一些唯物主義教育,然而他忽然意識到,這裏的人如此風聲鶴唳并不是真的因為有鬼,而是真的見了太多橫死的恐怖,加之整座城現在這個樣子,難免心中惶惑不安的折射。

自己還是不要妄自開口了。

但傳播封建迷信卻有礙今後的發展建設,孟蒼舒想了想措辭,旋即露出個讓顧廉有點發毛的笑容:“你見過?”

“沒有……但是……但是上一任張刺史就是被鬼魂索命死的!”

孟蒼舒心中咯噔一聲,只覺得每塊骨頭都進入生死存亡的警覺狀态,然而越是這樣,他反倒笑出聲來,一副調侃的語氣:“真的嗎?我不信,顧內史是看本官新晉赴任,所以拿這種奇聞怪談逗趣。”

說罷,竟朝那座臨時浮橋走去。

顧廉顯然是急了,他三步并作兩步,瘦高的身子搖晃着眨眼間堵到孟蒼舒面前:“孟刺史!我……我是認真的!北城眼下去不得!那已經是座空城了,沒人住的,從前橫死被害的人都還在那裏呢!”

“照這麽說,南城枉死的百姓衆多,怎麽不化作厲鬼?你小子,是覺得有權有錢的人才配陰魂不散麽?”孟蒼舒飛快找到顧廉話語中的邏輯漏洞,并進行攻擊,但這不過是他套話的一個小小技巧罷了。

急于辯解的顧廉心性單純,哪吃過這種連環套路,恨不得當即剖白,将知道的一切都說出來自證。

“北城富庶人家多,王廣興當年在此興兵作亂,這些官宦商賈人家為求平安,與其多有暗通款曲。後來官軍短暫平亂收複此地後,認定北城之人有罪,每家每戶都額外按人頭收了份買罪銀,撈走了不少錢,可都沒用到守城上,卻進了他們自己腰包。叛賊隔年反撲後,他們又棄城而走,只留下百姓。可是這買罪銀子的事兒被官軍的降卒告訴了叛軍,叛軍就将北城的人趕盡殺絕,給他們最後一些財産全都霸占了去。”

顧廉語速極快,但比不上孟蒼舒反應快。

“叛軍作亂,必然搜刮百姓,南城的百姓也未必幸免,想來罹難者衆多,怎麽只有北城有這種逼死後化作厲鬼的傳聞?”為顯得嚴肅,他又補充一句,“我還是那句話,難不成這一條慈水,也能分出人鬼殊途?”

“不不不!那是因為……是因為叛軍當時的手段太過酷烈,才致使如此的!”顧廉額頭上都出現了汗珠,“帶領叛軍殺回來的是王廣興的兒子王繼吾,他為人殘忍好殺,為給手下發饷賣命,得到北城繳納買罪銀的消息後認定他們還有私藏的銀子,于是派手下将北城圍住,挨家挨戶的搜刮。”

說至此處,顧廉像是害怕身後連通北城的浮橋上突然走過來十幾年前的冤魂一般,緊張地回頭張望,再看向孟蒼舒時,聲音不自覺小了許多:“他說官軍要買罪銀,那他也要買,官軍按照一家一家征收,他就按照一個人一個人征收。可是他是給人身上每個手腳髒腑都單獨計了價,據說一條胳膊是一百兩,一顆心是五百兩,五官也要單獨算……”

孟蒼舒聽到這裏,渾身的血都開始漸漸變涼。

“其實說是富庶人家,打了那麽多年仗,早就都給掏空了,最後的也都給了官軍,家裏實在湊不出來,叛軍就……就一樣樣當着全家的面,從人身上将五髒六腑五官四肢取下來……”

顧廉嘴唇顫抖着,許久說不出話,二人沉默之際,唯有慈水纖細的涓涓流動聲在耳畔回蕩。

“後來呢?”孟蒼舒鎮定之後問道。

“後來就都殺光了。”說這句話時,顧廉反倒松了口氣,仿佛那些人死了就不用遭到如此痛苦一般,“姓王的将每一家掘地三尺,所有搜刮來的銀錢都拿走了,那時正是春日……和此時一樣都是四月裏,怕夏天這麽多屍體鬧疫病,就給所有殘肢屍體扔進慈水裏沖走了,聽老人說,慈水都給染紅了好些日子,自那以後,北城就開始鬧鬼了。”

“你說我的上一任張刺史就是在北城遇害的?”孟蒼舒覺得再細細追問這段過往,孩子都要崩潰了,于是換了個他同樣關心的話題。

顧廉大大的眼睛裏滿是哀告:“孟大人,您也看到了,北城地勢高,水淹不着,大宅子們都還好好的在那,不比南城廢墟一樣的。張刺史是京師來的世家大族之人,住不慣臨時的茅草屋,他看到北城屋宇華麗又完好,便怎麽都不聽勸,非要過去住,結果……第一晚人就……所以您一定要聽我的勸啊!”

孟蒼舒并不相信是真有鬼混作祟,他相信這裏面一定有其他緣由,然而具體怎樣,他才來一日怎能分辨?加之還有上一任的離奇命案,此時唯有暫且擱置,先去想些迫在眉睫之事。

“顧內史是妥帖心細之人,這樣辭聲激切為我良言,我如何能不聽?那我今日就不過去了。”

不等顧廉放下心來,就聽孟蒼舒又道:“那眼下良川王與承明公主二位殿下也是住在南城?”

顧廉誠實地搖了搖頭。

“他們不會住在北城吧?”

顧廉再次搖頭。

聰敏如孟蒼舒也迷惑了:“那我如果日常郡內公務要拜見二位殿下,該去何處呢?”

顧廉擡手一指,孟蒼舒順着方向望去,只見兩艘闊舟樓船并列如一座小小的河灘島嶼,正在分隔開襄寧南北城的慈水河道之上。

“二位殿下的住處在那。”

孟蒼舒愣住半晌,還有話想說,然而此時馬蹄聲由遠及近,一名武威軍軍士轉眼已至二人面前。

“秉明孟刺史,公主殿下返城,有請您速往面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