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這些年輕人

第五章 這些年輕人

江寧和方朝陽回到棚屋,老胡正在挑水,方朝陽二話不說就去幫忙。   江寧收拾東西,開始準備晚飯。

李守信給的東西不少,但沒有面,江寧把自己的那小半袋糧食全拿出來,既然要請客就不能小氣。他把幹木耳幹香菇和黃花菜也拿了出來。

在收拾東西時,有一封信滑了出來。

江寧看了一下信封,是從京城來的,他打開信,大致掃了幾眼,這封信是原身的小姑寫來的。江寧的腦中有一點關于小姑的記憶,他小姑江雪青嫁了一個幹部,家境不錯,以前沒少補貼江家。她心疼江寧,每次回來都會帶他買衣服買吃的。六七年那會兒,姑父出了事,江寧父親為了免受牽連,迅速與小姑家劃清界限。

對此,江家其他幾個孩子沒什麽反應,但江寧有些接受不了。為此還跟父親争執過,江父把他痛罵一頓,還說他腦子僵化,不知變通,人又木讷,以後絕對不會有出息。

江寧争不過父親,偷偷地給小姑寫過信,他下鄉時還寫信告訴過她。他來到劉家河插隊後,小姑也寫過一封信,并在信裏叮囑他說,要他好好生活,不用挂念她。這些幹貨就是小姑寄的。

江寧把信收好,拿着東西出門。

他把木耳、香菇、黃花用水泡上,再燒了兩大鍋開水,倒入桶中,留着做飯用。

江寧正在做飯,陳大娘來了,她給江寧送了一筐蔬菜,江寧受寵若驚,推辭道:“陳大娘,你怎麽給我送這麽多菜?”

陳大娘朗聲笑道:“讓你去家裏吃飯你不去,我看你這小身板肯定是吃不好,給你菜你自個做吧。”

其實江寧的身板也不算小,一米七多的身高,只是身材偏瘦而已。可能是陳大娘看慣自己家兒子的緣故,總覺得江寧太瘦。

江寧還想推辭,陳大娘道:“行了,給你就拿着,青菜在我們鄉下不是啥稀罕東西,這也就是天旱,往年這時候,菜都吃不完,都用來喂雞喂豬。”

江寧客氣收下,心想着,又欠下一個人情,以後再還吧。

江寧去騰筐子,陳大娘順便問道:“我聽說,那王隊長找你的茬了?”

江寧語氣平靜:“是找我茬了,我覺得我沒做錯,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咱們大隊的社員着想。抗旱救災,人人有責。方法管不管用,先試了再說。實踐才能出真知。”

Advertisement

陳大娘豎起大拇指誇道:“你們文化人兒說話就是不一樣。你大伯叫我告訴你,不用怕那個姓王的,你要是做得太過火,咱們也不能饒了他。”

江寧笑道:“我不怕的大娘,我沒來咱們大隊之前,就聽說陳大伯的名聲,說他為人公正公平,跟着他一起做事,我覺得特別踏實。”

陳大娘聽到江寧誇自己老伴,比誇她自己還高興。

陳大娘見目的已經達到,就說自己還要回去做晚飯,便挎着竹筐回去了。

陳大娘離開後,江寧繼續做飯。

這些蔬菜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有了青菜,他發揮的餘地就更大了。

方朝陽挑完水回來,見地上多了一筐蔬菜,也是一臉驚喜。

江寧毫不客氣地指使方朝陽幹活擇菜。

江寧打算烙餡餅,他做了木耳茄子餡和韭菜餡,兩種餡裏都有臘肉丁,面用的是雜面,白面不夠。

江寧把面活好,擀成長條,用刀切成一個個劑子,再擀成圓餅狀,放裏面放餡,捏合攏了再擀圓。他動作熟練,做得飛快。

幫忙和老胡和方朝陽看得連連出聲贊嘆。

餡餅擀好,油鍋燒熱,開始烙餅。鍋很大,一次可以烙七八個餡餅。餡餅放到鍋底,滋滋作響,不一會兒就發出了好聞的香味,油香味混合着面餅的焦香味,直沖鼻端。

方朝陽的肚子很沒出息地唱起了歌兒,引起了老胡善意的嘲笑。

方朝陽忍不住往鍋裏看去,嘴裏嚷道:“太香了,肯定特別好吃。”

江寧用鍋鏟把餡餅翻了個面,他想起用的油太多了,這油是老胡的,便說道:“老胡,不好意思把你的油用完了,我這兒還有半斤油票,改天去縣裏買點油。”

他的油票是姑姑寄的。這個姑姑對他挺不錯了,自己生活如此艱難還給他寄東西,等以後日子好過些,他也回報對方一些吧。

江寧讓老胡來翻餡餅,他用另一口鍋做別的菜。雖然是夏天,可他特別想喝湯,便用豆幹、黃瓜菜、香菇,做了一鍋山寨酸辣湯,豆幹代替豆腐,切成絲,香菇也切成絲,再放點臘肉丁,食材快熟時,再用澱粉勾芡,最後放入鹽和醋,其實還應該放點胡椒,可是家裏沒有,下回出門買點。

湯做好後盛到瓷盆裏晾着,接下來是涼拌豆皮、拍黃瓜,炒豆角,炒筍瓜。

菜還沒做好,李守信就和他的兩個朋友來了。這兩人一個叫葉志紅一個叫孫宇,都是會點手藝的。時不時地有點外快收入,在知青中過得相對比較滋潤。

江寧跟兩人不太熟,但人家既然來做客,他自然得熱情一些,他招呼道:“菜快做好了,就等你們三個了。”

孫宇這人有點較真,他笑着問:“守信也沒說帶幾個人來,你怎麽知道是我們兩個?”

這個問題可難不倒江寧,他回道:“因為守信跟你們兩個最要好,他肯定會帶你們來,一猜就能猜到。”

孫宇對這個回答十分滿意,葉志紅在旁邊打量着江寧,說道:“小江跟你接觸多了,發現你也挺有意思的。”

江寧沖他笑笑,“小葉,你真是慧眼如炬。”

大家都一起笑了起來,氣氛瞬間變得輕松愉悅起來。

江寧看向方朝陽,“朝陽,得麻煩你一件事,這菜是陳大娘送的,咱們得投桃報李,你替我跑一趟,給她家送幾個餡餅和一碗湯,行不行?”

方朝陽痛快答應,江寧拿了四個餡餅,用小瓷盆盛了一盆湯,讓他端過去。

方朝陽臨走時還說:“你們別把餡餅吃光了,給我留幾個。”

李守信白了他一眼:“瞧你那點出息,你放心,我們等你回來再吃。”

方朝陽放心地離開了。

江寧笑道:“以前沒看出來朝陽這麽愛吃。”

李守信不客氣地說:“我早看出來了,他一看見好吃的就兩眼放光。”

大家哈哈笑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方朝陽就回來了,他還端着半盤雜面條,說是陳大娘硬塞給他的。

人齊了,可以開飯了。

大家各自去找板凳,他們這兒什麽都缺,板凳自然也缺。不過,這可難不倒大夥,他們有的找根木樁當凳子,有的把水桶倒扣在地上,總歸是湊夠了六只板凳。

至于碗不夠的問題,那就更好辦,用瓢和盆替代便是。

他們一人一盆酸辣湯,手抓餡餅,喝口湯,吃口餡餅,再就口菜,美滋滋。

餡餅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餅子烙得兩面金黃,餡調得又鮮又香,一口咬下去,又酥又香又鮮,吃了還想吃。

六個幹飯人,把三十個多餡餅一掃而光,酸辣湯也幹光了,最後就連陳大娘送的那半盆雜面也吃光了,拍黃瓜的蒜汁都沒能剩下。盤子光得像洗過了一樣。

大家吃完飯,都自覺主動地去洗碗收拾。做人一定要勤快有眼色,下回人家才會再請你吃飯。

江寧做為大廚,自然要矜持點。他吃完飯就坐在一旁看着他們忙碌。

吃完飯,大家以江寧為中心,圍坐在一起侃大山。這時候老胡默默地回屋了。江寧也沒叫住他。

李守信和孫宇正眉飛色舞地講述他們在隔壁公社打井的事情,山崖下面有人在喊江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