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 你終于來了

第十九章 你終于來了

江寧聽罷, 不慌不忙地說道:“別急,沒事,你等我一會兒, 我回去拿樣東西,跟你去一趟公社。”

江寧回家, 從抽屜裏拿了上次寫的《建房申請書》, 他當時只是多做一層準備,沒想到真用上派場了。

江寧坐上陳壯的自行車去公社。

陳大山此時也在公社劉書記的辦公室裏, 在場的還有小衛。小衛看到江寧進來沖他點點頭,江寧點頭致意。

劉書記看了一眼江寧, 皺着眉頭, 無奈地說道:“小江啊,我原本以為你是個穩重謹慎的年輕人,可你怎麽也幹這種糊塗事?”

江寧把《申請書》放在桌上,推給劉書記看。

他接着說道:“劉書記, 我蓋房的理由寫得很充分,用的東西也寫清楚了, 我是知青, 村裏并沒有給我宅基地, 我将來回城後,這房子自然就歸村裏所有。房子不是我私有的,是集體所有,我只有這幾年的居住權而已。我用一點集體的舊磚蓋集體的房子,還搭上我自己的錢,這不能算占公家便宜吧?”

劉書記蹙着眉頭, 沒言語。

江寧繼續說道:“劉書記, 如果公社覺得這樣做不合規定, 我也無話可說,我申請把房子推倒,把磚頭還給集體。至于我的住處,我就再回知青點。對了劉書記,我們知青點宿舍條件很緊張,特別是男生宿舍更擠,我們一般是盡量自己克服,不給組織添麻煩。現在看來,自已克服是沒法克服的,我們只能給組織添麻煩了。”

陳大山也附和道:“是啊,劉書記,小江說得對。我們大隊本來就打算修知青點的房子。你看這……”

劉書記只得開口說話,他先掃了一眼江寧和陳大山,清清嗓子,慢條斯理地問道:“知青點真的住不下了?”

陳大山點頭:“那可不,男知青比較多,房子就三間,放了二十多張床,都沒個下腳的空。而且房頂還壞了,前幾天還漏雨了,我剛讓人修好。小江的床位就是漏雨最厲害的地方。”

劉書記還能說什麽?讓公社出錢給知青修房子?他才不願意。

但這舉報也得處理,該怎麽處理呢?

他的目光看向小衛,小衛立即心領神會,說道:“書記,按理說,江寧沒有做錯,人家申請書也提前寫了,大隊也同意了,村民們都幫着蓋,想必也不反對。再說,這房子以後也是集體的,我覺得合法合理又合情。”

Advertisement

劉書記撩了撩眼皮,示意小衛繼續說下去。

小衛話鋒一轉:“雖說做法合規矩,但既然有人舉報,說明還是有個別人不同意,我建議,由江寧和陳隊長出面去做一下這個別群衆的思想工作。盡量争取他們的理解。”

陳大山打蛇随棍上,“小衛的說法我贊同,不過,我們不知道這個別人是誰啊。”

劉書記看了一眼陳大山,說道:“舉報人是匿名,連我都不知道是誰。你們回去召開社員大會作思想工作呗。”

陳大山沒打聽到想要的消息,只好答道:“也只能這樣了。”

江寧補充一句:“我贊同劉書記和衛幹事的意見,回去開會,做做少數人的思想工作。同時,我也做出一些補償。或者是把舊磚折算成錢從我的補助裏扣,或者我幹些別的頂帳。”

陳大山飛快地接道:“扣錢就算了,幾塊舊磚頭沒法算。這樣吧,我們大隊準備開個幼兒園,小江手藝好,你給娃們做點小玩具啥的。我看孩子們挺喜歡。”

劉書記驚訝道:“老陳,你們大隊要開幼兒園?”

陳大山點頭:“是這麽打算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從小就得好好培養,就跟莊稼似的,從小鋤地施肥,長大才能茁壯。辦了幼兒園,也能解放婦女勞動力,對大隊也好。”

這番話完全是照搬江寧的。

劉書記難得拿正眼看陳大山,稱贊道:“老陳,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的進步很大。”

陳大山忙說道:“我是這麽想的,不過這話是小江跟我說的,我越想越對,就拿來用了。”

說完,他還笑着看了江寧一眼。

劉書記啞然失笑,他說呢。但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這陳大山确實是個實誠人。換了別人,不會這麽實話實說。

這種人幹不了大事,說不了好話,但幹點實事還是可以的。

他對陳大山的成見少了一些。

被幼兒園的事一打岔,劉書記的情緒也平穩許多。事情暫時就這麽解決了。

陳大山和江寧起身告辭。

劉書記臨走時,意味深長地對江寧說道:“小江,上次綠肥水的事你貢獻很大,上次開會,別的公社幹部還提過你。我聽說你還會修拖拉機,你是個好樣的,以後好好幹。另外也要注意一下細節問題,不要因小失大。”

江寧點頭表示受教:“謝謝書記提點,我以後會更加注意。”

三人離開了辦公室,小衛很快就跟了上來,好聲安慰江寧:“小江同志,你也別太擔心。舉報這事很常見,這年頭,有幾個沒被舉報過?”

江寧真誠地道謝:“謝謝你,衛幹事,你這麽一說,我心裏就穩了,第一次被舉報,心裏慌得很。”

小衛安撫地笑了笑,兩人揮手告別。

三人回村後,陳大山便讓陳壯通知大夥開會。

陳大山拿着個鐵喇叭,向大家夥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是這樣的,有人向公社匿名舉報咱們的小江,損公肥私,理由是用公家的磚頭蓋自己的房子。”

大家嗡地一聲議論開來。

“這哪個缺德冒煙的玩意兒舉報的?”

“對啊,就那幾塊破磚頭,就這還公家財産?”

“我猜是王家人幹的。”

“我也這麽想。”

陳大山在臺上扯着嗓門嚷道:“人家小江早寫了申請書,等将來他回城,這房子還交給大隊。你們一個個地,就算要舉報也該打聽清楚再來,別張嘴就來,跟個二傻子似的。對了,為了堵某些人的臭嘴,我讓小江給咱們村的娃娃們做點玩具,咱們要開幼兒園,省得娃們到處跑。”

大家被後一個消息震住了,議論聲更響了。陳大山也不管他們,反正事情他說完了。

他不像王明成,開個會硬拽文詞,不說正事,一個屁大的事扯半天。他有事說事,沒事散會。

大家對于要辦幼兒園的事很熱心,便圍着陳大山問東問西,比如幾歲的孩子能上?收不收錢?誰來當老師等等。

陳大山聽得頭大,只好說道:“別急別急,這事還還得再商量。”

散會後,陳大山便來跟江寧商量怎麽辦幼兒園的事。

“你說收不收錢?要是收,我估計大家都不幹,要不收吧,又有人不滿,有的人家有孩子,有的沒有。再說,這老師和保育員的工資誰開?”

江寧想了想,說道:“我覺得應該收點糧食,少收些,标準你定吧,我畢竟對村裏情況不了解。最好定一個大家能接受的标準,這些糧食一是給孩子加餐,二是給老師和保育員當補貼。”

陳大山覺得也只能這樣了。

江寧被舉報的事不了了之。王家人得知結果後,滿懷憤懑但又無可奈何。他們哪裏想到江寧還留有後手?

村裏人知道這事後,都誇江寧有先見之明,這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樣。

江寧回來後開始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做玩具,他先做了一個翹翹板,做好安裝好,之後又做了幾個木制小城堡、積木、還有木制挖掘機、藤編搖籃。這些東西一拿出去,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幼兒園還沒開辦,每天都擠滿了孩子。怕孩子争搶玩具打架,江寧還任命了陳大山的孫子當班長。

江寧倍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到哪裏都有孩子跑過來打招呼:“江叔叔,江哥哥。”

江寧做完這些,別的就不管了。

農村的水很深,村民們看着淳樸,實則精明,很多事不适合他一個外來戶來管。對于陳大山,他只提方向和方法論,具體事情由他去做。人家畢竟當過十年隊長,又是村中土著,對于人情世故、村民利益分割的把握上,非江寧能比。陳大山的缺陷是眼光不長遠和文化水平低,這一點剛好江寧補齊了。

到目前為止,兩人的配合十分默契。

老木匠把門窗做好了,李守信過來幫江寧裝好,窗戶上還差兩塊玻璃,李守信量了尺寸,說有機會給他弄來。

江寧感激地說道:“幸虧有你們幫忙,這房子才蓋起來。”

李守信笑道:“咱們誰跟誰啊,沒準以後來蹭住。”

江寧指指兩間廂房:“給你們留着呢。”

兩人說笑兩句,李守信正色道:“對了,我聽說那個王威放話,要找你的麻煩,有事你吱一聲,咱們知青不怕他。”

江寧笑道:“放心,我不會跟你們客氣的。”

李守信語重心長地說道:“江寧,你這人什麽都好,就是太老實謹慎了。”

江寧:“我也這麽覺得,我決定以後不那麽老實了。”

李守信哈哈一笑。

江寧每天按部就班,上工下工,現在不是農忙時節,大家的工作量不算大,江寧的空閑時間比以前多了,他每天清晨都會沿着山路跑一個小時。

說起跑步,其實村裏的道路更平整一些,但是,村民們沒有跑步的習慣,他要是去跑,就容易被人圍觀。

江寧便選了一人跡稀少的山路,這條山路大致上還行,就是路上石子石頭太多,有的地方還有坑,江寧邊跑邊修路,把石頭踢到旁邊的山谷,遇到坑就用土填平。他也不着急,每天幹一點,不知不覺就修整了一條五公裏的小路來。

江寧很喜歡這條山路,路上風景很好,有時還能遇到幾只可愛的小松鼠,江寧在兜裏裝一把瓜子投喂它們。如是幾次後,小松鼠跟他也熟了,見了他也不再躲。

江潮有空時也上來跟着他一起跑步,兩人跑累了就坐在石頭上吹山風看風景。

江寧早上跑步,晚飯後先散個步,再練習踢打沙袋。

方朝陽看到江寧在山崖上弄的小操場,也十分感興趣,他拉來七個人,大夥集資買了個籃球,一有空就來打籃球。

大家不但集資買籃球,還互換書看。江寧姑姑寄來的那幾本書中了大用。

江寧也換了幾本書來看,還有兩本是手抄本。他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錯,打算以後有空了也抄幾本書看。他這個想法得到李守信方朝陽的一致贊同,後來,別的知青也聽說了。高雪華做為女生代表還給江信送來了稿紙,用實際行動支持他。

江寧頂着大家的期望,不得不提前開啓計劃。

這段時間以來,江寧又是蓋房又是集資買籃球的,跟知青們的關系拉近了許多。以前他只跟方朝陽李守信熟,現在又多了一幫朋友。

像袁國興那種奇葩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正常的。

陳大山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終于把幼兒園的事情搞定了。因為再過一個月就該秋收了,幼兒園必須得在秋收前開辦起來。

陳大山規定,農忙時孩子把孩子的口糧交到幼兒園,由保育員統一做。農閑時孩子自己回家吃。

幼兒園只收兩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孩子,幼兒園配一個老師,一個保育員。保育員是陳大山的侄媳婦牛鮮花,老師需要識字,陳大山有意從女知青中選人。

江寧順口給他推薦了高雪華,這姑娘高中畢業,勤快,也很有愛心,挺适合當老師,陳大山同意了。保育員和老師每天十個工分,每年補助二百斤粗糧。這待遇雖然一般,但勝在輕松,至少不用下地幹活了。

女知青們聽說要招幼兒園老師,正準備活動活動,沒想到陳大山直接點名讓高雪華去,別的人沒說什麽,也有個別人說酸話,說肯定是因為她和江寧的特殊關系,才特意照顧她。高雪華想解釋,結果越描越黑,把她氣得不行。

有些人只是在高雪華面前說酸話,還有人直接到江寧面前說三道四。

江寧自然不慣着他們,遇到女生問,他就意味深長地反問對方:“你為什麽關心這個?難道你對我……那可不行,我不能早戀愛早結婚,你死了這條心吧。”

問話的女生:“……”最後一臉無語地走開了。

論到男生,江寧則是一臉驚恐:“你為什麽這麽關心我的私事?你可千萬別喜歡我,這是違背道德和倫理的,小心我舉報你。”

男生目瞪口呆:“……”吓得落荒而逃,之後,再也沒人敢問了。

但大家總覺得哪裏不對,有人委婉地向江寧提出,“你是不是有點自作那個多情?”

江寧振振有詞:“在我們那裏,關心別人對象的人,就是想跟他搞對象,正常人誰管這些私事?”

問的人氣結:“誰說的,我們那兒七大姑八大姨,鄰居都來問這事。”

江寧一臉同情:“你們那裏的人都不正常,難怪你也不正常。”

那人無言以對。

江寧以為解決了這件事,他就可以清靜一陣了。

沒想到,偏偏有人來擾他的清靜。這人就是王威。

兩人自從上次結下梁子後,王威一直司機報複江寧。

後來,他開始盯梢,最後終于逮到了機會,他發現江寧喜歡一個人沿着山路跑步。

在某個風和日麗的早晨,王威在半路上攔着江寧。

江寧看着氣勢洶洶的王威,淡然一笑:“你終于來了。”等你很久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