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 新想法新生活

第二十一章 新想法新生活

請客這天, 正好趕上幼兒園休息,牛鮮花過來找高雪華一起去江寧家。

高雪華和兩個女知青要來江寧這兒吃飯,在知青點引起了一點轟動。

近幾個月, 江寧的人緣在變好,人氣在飙升, 他時不時地請方朝陽李守信等人吃飯, 大家都知道江寧的廚藝好,誰被請客, 都會被人羨慕。不過,請女知青還是第一次。其他人主要是羨慕, 但也有人說酸話, 比如那個袁國興。

袁國興陰陽怪氣地對高雪華等人說道:“我建議你們最好不要去,要不然以江寧那性子,又該自作多情,說你們看上他了。”

江寧前些日子的操作誰不知道?別人一打聽他的事, 他就誤以為人家對他有意思。

高雪華跟牛姐這樣潑辣爽利的人接觸多了以後,嘴上功夫也變厲害了許多, 她當即還嘴道:“江寧是什麽人, 我們正常人都清楚, 你不惹他,他不惹你。你只要不問人家不想回答的問題,他能說出這種話嗎?”

牛鮮花也上來幫腔:“可不嗎?正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你們好歹是念過書的,都注意點吧。看把人家小江這樣的老實人都逼成啥樣了?”

袁國興:“……”敢情江寧變這樣,都是我們逼的?

牛鮮花說完這句還不夠,眯着眼睛, 以一副大姐姐教訓小弟弟的口吻對袁國興說道:“小袁, 我們鄉下有句話, 叫心眼太多不長個。你以後別再長心眼了,多長點個子。”

這話正戳中了袁國興的痛處,他氣得臉孔通紅:“你——”

牛鮮花笑眯眯地說道:“你看看你,不但心眼多還小,我跟你開句玩笑,你就生氣。”

袁國興因為憤怒,說話更加急不擇言:“你們有點分寸吧,幾個女同志去人家男同志家裏吃飯,就不怕人說閑話?”

牛鮮花被氣笑了:“哎喲喲,這可是新社會,哪來那麽多封建思想?女同志還不能跟男同志來往了?”

說着,她拉着高雪華大聲說:“今天咱們就光明正大地去,我孩子都會下地了,我怕個啥?我看誰敢嚼舌根?要被我聽見,我不撕爛他的嘴,我就不姓牛。”

牛鮮花這話說得很有氣勢,聽得人都不由得瑟縮一下。

Advertisement

牛鮮花臉上帶着勝利的笑容,帶着高雪華她們離開了。

袁國興等人站在原地傻眼。

她們幾個到山崖的時候,江寧正在忙碌,他家現在已經有了新廚房,原來的那個棚子廚房也沒拆,夏天在外面做飯涼快。

牛鮮花一進江寧的小院,忍不住發出一聲驚呼:“小江,你真是心靈手巧,這才多久,小院都大變樣了。”

大家一看,可不是嘛。院子的菜田整齊得就跟棋盤上的方格似的,一塊塊,一畦畦,整齊排列着。小蔥、大蔥、韭菜、空心菜,凡是這時節該有的蔬菜都種上了。菜地裏郁郁蔥蔥,蔬菜水靈翠綠,長勢喜人。

南瓜、黃瓜、絲瓜、冬瓜的架子也搭得極好,黃瓜頂花帶刺的,看上去十分鮮嫩。

除了菜園,還有個小花園。裏面大多是從山裏移植過來的野花,黃的粉的紫的,一片姹紫嫣紅。

牆角竟然還有幾根竹子,一看就是從山裏挖來的。

大家邊看邊啧啧稱贊,高雪華她們三個女知青更是喜歡得不行,心裏暗暗羨慕江寧能有自己的小院住。像她們住集體宿舍,想這樣也沒法子。

牛鮮花贊嘆完院子,撸起袖子就開始幫忙幹活,大家也各自找活幹,來吃飯,不能只出一張嘴吧。

江寧做為請客的主家其實挺輕松的,洗菜擇菜被牛姐她們幾個包了,燒火劈材這類的活方朝陽李守信他們幾個幹了。

他嘛,只負責最關鍵的部分:炒菜。

這個季節,蔬菜長勢正好。江寧今天就多做了幾道菜。他家的南瓜花開得正嫩,他跟陳大娘學了怎麽會辨認不結果的花,這些花被摘下來做菜,南瓜花用鹽少腌一會兒,灑上幹面粉,用少量油幹炸,炸好後,熬一點自制的番茄汁澆上去,金黃的南瓜花中帶一點紅色,顏色鮮亮好看,吃起來香酥酸甜,別有一番風味。

炸了南瓜花,鍋底還剩有一汪油,江寧本着物盡其用的原則,又弄了個炸野菜,把洗幹淨的野菜用面拌了,打個雞蛋進去,放鍋底小火慢炸,不費油又好吃。

這年頭人們肚子裏普遍缺油水,什麽三高肥胖,完全不用擔心。誰請客做菜放得油多,都會被人稱贊大氣有排面。

江寧就是這樣的大氣人兒,大家被開局這兩道油炸菜品香得心神不寧,真香啊,今天又來對了。

炒完這兩個菜,江寧又拿起他媽給寄的臘腸,把臘腸切成薄片,下鍋先幹燒一會兒,炒出油來,再放切好的蒜薹進去。一股醇厚的肉香味飄了出來,大家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小江可是大方人,竟然還有肉!

臘腸太少,也沒法放開吃,只是借借它的肉味而已。一塊臘腸,江寧拿來炒了兩個菜。

除了兩個油炸的,兩個肉菜,其餘的都是素炒青菜和涼拌菜。即便是炒青菜,江寧炒出來的就是跟他們不一樣,大家吃一回稱贊一回。

牛鮮花早就聽說江寧的廚藝好,今天算是正式嘗到了,也是贊不絕口。

她除了稱贊,還抱着學習的态度請教:“小江啊,你這個炒油菜和空心菜,怎麽炒完顏色還這麽好看?碧綠碧綠的,我炒完,它就不成樣了。”

江寧耐心回答道:“青菜不能炒太久,久了顏色就不好看了,吃起來口感也不好。大火炒菜,扒拉幾下就可以出鍋了,蒜末也是在出鍋時再放比較好。”

牛鮮花點頭:“哦哦,原來炒菜也有學問呢。小江,你真是厲害,幹啥啥行。”

江寧謙虛地說:“其實也不是,我是來到這裏後,才重新學會怎麽生活的。”

大家都笑說:小江你太謙虛了。

江寧也不是謙虛,他是真這麽想的,在這裏,他才真正學會如何生活。

以前的他哪有時間研究這些?他被社會時鐘催促着,急不可待地往前跑。上學時争分奪秒地讀書,在高考大省,從小城中學一路卷到985,幾乎拼了半條命。讀大學後,還是不能放松,一路考證找實習,兼職賺錢。工作後更是別提。

那時,他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上大學後就好了,你工作以後就好了,你買房以後就輕松了……”

其實一直不會好,人生只會越來越難。

他喜歡的美食美景,漫無目的的閱讀和放松的時光,永遠不會來。

現在的他,不會再為了幻想中的美好明天,去犧牲今天。因為每一個今天,都是昨天向往的明天。活在當下,當下不幸福,未來也不會幸福。

江寧覺得自己又悟了。他如果修仙,應該會以美食入道。

江寧因為今天的頓悟和美食,心情更加美好。大家本來心情就好,受了他的感染,是好上加好。

大家不分男女,圍着飯桌坐下,邊吃邊聊。東拉西扯,漫無目的,氣氛輕松融洽。

江寧話不是最多的,但一直是衆人中的焦點和中心。大家就喜歡聽他說話。

吃完飯,大家又搶着幹活。幾乎不用江寧動手,鍋碗瓢勺被刷得幹幹淨淨,院子也被打掃幹淨了。

飯吃完了,活幹完了。大夥才帶着滿足又不舍的心情告辭離開。

熱鬧過後是安靜,江寧不排斥熱鬧,但更享受安靜。

他躺在院外的吊床上,打算睡個午覺。

這吊床是他新搭的,把兩個舊漁網重新編織結實,系在兩棵大樹中間。夏天躺在上面晃晃悠悠睡午覺,上面有大樹遮陰,四周有山風吹着,蔭涼又涼爽,十分舒坦。

江寧把王威揍了,江家人也打劫完了,現在王威不敢再像以前那種随便挑釁他。當然,服氣還是很不服氣的,但那是他自己的事。江家人暫時很消停,再有來信找不自在。

他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幫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打制玩具以及思考未來。他不喜歡被人催着幹活,但又很喜歡主動幹點事。

劉家河大隊的鄉親們這麽窮,他是不是可以幹點什麽改善一下?

江寧知道,這個時期能幹的事情很少,生意是不能做的,那叫投機倒把。哪怕為了集體,也會被說成什麽“生産挂帥”、“走資本主義路線”,一不留神就會被批判。

他能做什麽呢?搞農業應該比較安全。那就繼續修理地球表面吧。

江寧開始留心觀察,暗自調研。他工作之餘,就拿着本紅色塑封筆記本,沿着村子走走看看,在山裏轉一轉,有什麽想法就趕緊記下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江寧轉了幾天後,還真的有了點眉目。

他發現,山上的酸棗樹特別多,哪怕是今年大旱,酸棗有所減産,但他出去随便一摘,就能摘一大兜子。說明這兒的土壤和氣候适合酸棗樹生長。

酸棗的食用價值一般,個頭小,肉少,吃起來酸不拉幾的,本地人不怎麽愛吃,藥用價值應該有點,老胡說它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窮人不建議吃,越吃越餓,太費糧食。

酸棗的價值不高,但大棗價值高啊。鄉親們送他的大紅棗也是本地産的,皮薄肉厚核小,甜味十足。江寧給姑姑寄過,受到了好評。

要是把大棗和酸棗嫁接成功,那這片大山不就被利用起來了?

江寧迅速把這個想法記錄下來,等見到陳大山,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陳大山的反應十分平淡:“在山上種棗樹?幾年前有個知青提過,大家夥還試了,結果不太行。棗樹被酸棗樹搶了營養,結得棗子比酸棗大不了多少,也不好吃。”

江寧問道:“陳伯,你聽說過嫁接果樹嗎?就是把本地棗樹苗與酸棗樹枝嫁接在一起,如果能成功,這種嫁接出來的棗樹既有本地棗樹的優點,也有酸棗樹适應性強的優點。”

陳大山搖頭:“這個我沒聽過。”

接着,他又語重心長地勸江寧:“小江啊,年輕人有幹勁是好的,但也要看實際情況是不是?咱這裏就這麽個環境,我也沒啥別的追求,只求老天爺能風調雨順,讓大家夥吃口飽飯,大家都老實過日子,都別整那些幺蛾子,我就知足了。你現在已經是保管員了,大家夥也挺喜歡你,你也知足吧。”

江寧知道這件事他靠勸是不行了,只能自己想辦法。

他也無所謂失望,便說道:“那行,我明白了。”

江寧既然起了念頭,自然不可能随便放下,他回到家裏,先給京城的姑姑寫了一封信,讓她幫忙寄幾本種關于嫁接技術的書,他自己也打算抽空去縣城的新華書店看看,有沒有他想要的書。

另外,他還打算求購幾棵棗樹,棗樹的生長需要時間,從樹苗種起得好幾年,他等不及。果樹移栽期是11月到明年三月,現在就可以放出話來,等秋收後再移栽。酸棗就不用移栽了,山崖上就有好多棵。

江寧做這些事情,自然沒瞞過老胡,老胡告訴他:“你想弄這個啊,牛棚裏就有一位林業學方面的專家老吳,你可以偷偷地去找他。”

江寧喜出望外,他真誠地說道:“老胡,你真是我的貴人。”

老胡苦笑道:“我還‘貴’?也只有你這麽認為。”

江寧說道:“我還沒去過小江潮的家呢?我明天順便去看看這個小家夥。”

第一次上門拜訪,自然不能空着手。

江寧秀了一下新學的廚藝:他蒸了一鍋素餡包子帶着。

包子剛蒸好,就有小孩跑來告訴他,大黃生了四只小狗。他再過些日子就可以去挑小狗了。

江寧十分高興,給了報信的小孩一個包子,孩子更是一臉驚喜,拿着包子蹦蹦跳跳地離開了。

作者有話說:

我的頸椎腰椎還沒好,只能養着,每天不敢久坐,所以只能保持日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