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 新農具和借人

第二十二章 新農具和借人

江寧決定先去找老吳, 之後再去村裏看大黃。

江寧提着一籃包子去牛棚找江潮。

他是第一次來,這裏的居住環境很差,畢竟以前是關牲口的, 又破又髒,空氣中似乎還殘留着一絲揮之不去的牛糞味。

大家一看到有生人來, 就不由自主地生出警惕和戒備之心。

江寧先自報家門:“我是跟老胡住一起的江寧, 我來找江潮,請問他住哪個屋?”

有個顫巍巍的老頭, 用手指了指最邊上的那個房間。江寧沖他點頭致謝。

他往江潮所在的房間走去,剛走到門口, 就聽見一陣劇烈的咳嗽聲, 江寧忙出聲喊道:“小潮。”

聽到江寧的聲音,江潮幾乎是飛出來的,“寧哥,你怎麽來了?”江潮滿臉的歡喜與意外。

江寧笑道:“我來看看你, 順便辦點事。你爺爺生病了?我能進去看看他嗎?”

江潮忙不疊地點頭:“當然可以,我都忘了請你進屋了。”

江漢也聽見了江寧的聲音, 一邊咳着一邊起身招呼:“小江, 你來了。”

江寧進了屋裏, 房間不大,放着兩張用門板拼出來的小床,牆角還放着鍋瓦瓢勺等雜物。屋裏光線昏暗,空間逼仄,打掃得還算幹淨。

江寧來不及感慨,便開始詢問江漢的身體狀況。

江漢說道:“沒什麽大礙, 我這個破身體時常生病, 早習慣了。”以前有藥支撐着, 不算難受。現在又是勞動,又缺衣少藥的,身體自然每況愈下。

江寧明白這種情況,他能幫的不多,但還是想做點什麽,便問道:“你需要什麽藥?我看看能不能弄來。”

Advertisement

江漢忙搖頭:“不用不用,我快好了。感冒這種小病,七八天自動好。你不要擔心。”

江寧的生活條件也不好,剛蓋完房子還欠着債呢。江漢不想給他添麻煩。

江寧見狀不再問,便把自己帶的包子拿出來,讓兩人嘗嘗。

江潮十分高興,還特意去洗了手,拿毛巾給爺爺擦擦手。兩人一人拿一個包子慢慢地品嘗着。

江潮先出聲稱贊:“包子真好吃,江寧哥哥,你真厲害。你什麽都會。”

江漢也贊:“味道真好,餡調得很有味道。”

兩人閑聊幾句,江漢便主動詢問道:“小江,你這次來還有別的事?”

江寧說明自己的來意。

江漢沉默片刻,感慨道:“你真是個好青年,真心實意地想為本地村民做些事情。不過,”

他話鋒一轉:“老吳的情況現在不太好,他之前受了一些刺激,現在……恐怕幫不了你。”

江寧又是難受又是感慨,他沒料到會是這種情況。

他低頭思索半晌,問道:“幫不了也沒什麽,我自己再想辦法,那我能去看看老吳嗎?”

江漢點頭答應:“我帶你一起去試試吧,先見見老吳的老伴何英。”

江漢下床穿鞋,扶着床又咳了幾聲,江寧幫着他拍了拍背,扶着他往外走。

江漢突然想起什麽,轉過身把江寧帶的包子提上。

三人來到老吳的住處,江寧看到一個白發蒼蒼、滿臉愁容的老太太正在門口洗衣裳。

江漢喊道:“何姐,這是跟老胡住一起的小江,他想向老吳請教果樹嫁接的事,我帶他來看看。”

何英起身,看了一眼江寧,面帶歉意:“小江,我也聽說過你。只是我們家老吳的情況比較特殊,別說幫你,就是連生人他不願意見。”

她的話音剛落就聽見屋裏傳來一聲嘶吼聲:“阿英,你快跑,跑啊…… 我要跟你離婚!”

何英擦擦眼角的淚水,苦笑道:“我勸你還是別見他了。”

江寧嘴唇翕動一下,想安慰幾句,但又覺得任何語言都太蒼白無力。

江漢也是如此,他把半籃子包子放下:“何姐,這是小江送給咱們的,他第一次蒸包子,想讓大夥嘗嘗。那我們先走了。”

三人離開後,心情都有些沉重,一時間誰也沒說話。

江寧在回來的路上,決定以後還是不麻煩老吳了,靠自己琢磨吧。

為了驅散這股壞心情,他帶了剩下的幾個包子去看大黃。

大黃剛生了狗仔,本來正是護犢子的時候,誰靠近它都一臉警惕,動辄還龇牙威脅。不過,它對江寧十分友善,搖着尾巴,哼哼唧唧地叫着。

江寧湊近了看四只小狗,四小只中,有三只純黃的,一只黃中帶白花。小狗們眼睛還沒睜開,全都窩在大黃懷中,小腦袋一拱一拱地,特別可愛。

江寧看了一會兒,覺得哪只都挺可愛。劉大娘建議他選那只黃中帶白花的。

江寧笑道:“那行,就聽大娘的,選它。”

劉大娘又建議說,小狗現在還小,還得吃奶,等滿月後再抱走比較好。

江寧欣然同意。

中午做飯時,江寧特意做多了一些,剩了一些粥,倒點菜湯,端過去給大黃吃。

其他村民見江寧這麽稀罕大黃,也會給大黃端點剩飯,大黃的營養得到了補充,月子裏竟然還胖了兩斤,劉大娘是啧啧稱奇,對人們說道:“大黃自從認識了小江,福氣就來了。”大家深以為然。

江寧心裏記着江漢咳嗽的事,找陳大娘打聽了一些治咳嗽的偏方,其中一個是黑豆蒸梨,就是把梨子切害,心挖了,放進黑豆,小火蒸熟,一天吃2個,可化痰止咳。還有一個是用香油煎雞蛋。

這幾樣東西都不難找,江寧都做了,送給江潮。

江潮很快給了反饋:“我爺爺說,兩樣都有效果,但黑豆蒸梨效果最好,香油煎雞蛋別做了。”太貴了。

第一個偏方還好,第二個偏方香油煎雞蛋,大家聞着是真饞。方朝陽還故意當着江寧的面咳嗽了幾聲,江寧假裝沒聽懂暗示,沒搭理他。這家夥壯得跟牛似的,真咳了也沒事。

夏天一天天地過去,很快就到了秋收。秋收可是大事。大家得放下手頭所有工作配合秋收安排。

陳大山提前十天就開始安排各種雜事,江寧也跟着忙碌了一番。

陳大山主要是開會、動員、分配勞動力等等,江寧除了完成基本工作,還考慮了別的事情。

秋收主要是玉米、大豆、芝麻等作物,還有一部分高粱小米等。現階段秋收主要靠人力。

江寧就想着能不能制作一些簡單的工具讓人們輕松一些。

他去黃豆地裏看了一下,這成片成片的黃豆要用鐮刀收割,別的不說,光是這不停地彎腰就讓人受不了。一天下來,腰都快斷了。

江寧先從這裏着手,他把鐮刀拆下來,裝在鋤頭把上,這下就不用彎腰了,為了方便,他又在鐮刀旁邊加一層擋板,站在地裏,不用彎腰,胳膊一揮,就能收割一片黃豆。為了效果更好,還可以用雙層鐮刀。

做為保管員的好處就是,隊裏的農具都歸他管,他每天在這裏叮叮當當,大家都當他在修理農具,也沒起疑。

江寧弄了十幾把收割黃豆神器後,腦洞再開,又從嬰兒車上得到啓發,他做了輛小推車,在車子前面裝了一排鐮刀,試了一下,割草很方便,割黃豆應該也能行。

不過,做小推車比較慢,需要的木料很多,江寧一共只做了三輛。

陳大山動員完群衆,開完秋收大會,江寧的新農具也做好了。

他叫來大夥去地裏試驗。

大家看到這些新式農具,叽叽喳喳地議論起來。

陳大山也是一臉驚訝。

江寧廢話不多說,只讓大家先試試,不行他再拆掉。

大家心裏也挺好奇,沖上去把新農具一搶而光,說笑着奔向豆田。

此時的黃豆已經成熟了,正好可以試割。

那些搶到新農具的年輕人到了田裏,按照江寧的指示,開始揮舞着胳膊收割起來,一掃一片,還不用彎腰,輕輕松松。

那十幾個年輕人登時大叫起來:“這玩意真好用。”

其他村民也争着去試割。

那些推着小推車試割的三人也開始驚呼:“想不到還能這麽收割,這不是手推式收割機嗎?”

“哇,還真的是。”

又有許多人搶着去試作小推車。現場熱鬧非凡。

陳大山仗着隊長的身份,搶到了試用的機會。兩樣新農具用過後,陳大山豎起大拇指,用佩服的語氣說道:“小江,你是個好樣的。”

江寧謙遜地笑笑,并解釋道:“我也不确定好不好用,就想先做出來試試,不行我再裝回去。”

陳大山笑道:“你是保管員,農具的事歸你管。”

他們正說着話,村民們已經圍了上來。

“小江,你太厲害了。”

“果然,讀過書的就是不一樣,腦子好使。”

“那也不一定,讀過書的人多了去了,關鍵還是腦子好。”

“你說得對。”

還有人來問能不能多做一些,這農具不夠分呀。

江寧正有此意,趁機說道:“當然可以,其實做這幾樣農具不是什麽難事,有木工基礎的,一看就會,沒有基礎的,也能學會。大家晚上收工後去保管室跟我一起做,争取多做些出來。”

“行行,我們都去。”

晚飯後,保管室燈火通明,一片歡聲笑語。

大家圍攏在江寧周圍,認真地跟他學着做新農具。

江寧說得沒錯,除了手推式收割機有些難度,鋤頭鐮刀根本不難,一學就能上手。

一個晚上的功夫,大家又做了三十多把鋤頭鐮刀。

次日,早上6點,上工鈴就響了。

大家夥像賽跑似地奔向保管室,新農具就那麽多,根本不夠人手一把,得搶啊。

陳大山看着衆人這副樣子,笑着罵了一句:“大爺的,平常可沒見你們這麽積極。”

大家來搶農具,做為分發農具的江寧也很無奈,他只好大聲維持秩序:“大家排好隊,不要擠。由于新農具不夠,大家輪流使用,今天試用過,明天就用普通鐮刀。”

大家一想,這樣也挺公平,都沒意見。

盡管江寧說了輪流使用,但今天搶到新農具的人還是喜滋滋的。

搶到手推收割機的村民更加歡喜,得意洋洋的嘴臉讓人想揍他。

搶收時期,大隊幹部通常也要下田勞動,陳大山對于勞動一向積極,這次也不例外。

江寧也跟着大家一起下地幹活,不過,大家覺得他發明有功,主動給他留了一臺收割機。

早上的天氣還很涼爽,微風習習,大家又是剛下地,精神頭十足,一邊說說笑笑,一邊勞動。

江寧更是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他推着“收割機”收割豆子,所到之處,豆秧刷刷倒下。

有人驚呼:“你看小江,割豆子多熟練,多有派頭。”

衆人附和:“确實。”

他剛割了一會兒,就有小朋友來給他送水。

江寧笑着接下,誇了小朋友一句。

小朋友兩眼亮晶晶的,大聲表示:“江寧哥哥,我以後要向你學習,長大也要做好多手推收割機和鋤頭鐮刀。”

江寧:“……”

小朋友們懷着激動的心情跑了。

由于這些新式農具的加入,今年秋收比往年快了許多,大家也不像往年那麽累。

他們大隊的豆子提前三天收割完畢,接下來是收玉米。

大家嘗到了甜頭,就來問江寧能不能也造個收玉米的新機器。

江寧一時沒想出來,他說道:“收割玉米的我沒想到,不過,我可以試着做個簡單的脫粒機。”

大家又是一陣歡呼,有脫粒機也是極好。

大家沒想到的,他們大隊的兩樣新式農具已經傳播開了。

很快隔壁的向陽大隊和紅雲大隊又來借農具了。

他們不但要來借農具,還想再借人。

作者有話說:

為了避免再被鎖,關于文中的時代背景,我會盡量淡化,有些部分會一筆帶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