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霍去病(8)

霍去病(8)

老太醫一頭的汗,顧不上擦擦就開始診斷,整個都城的人都能看見天上的異象,他剛剛聽見了那句“二十三歲英年早逝”也擔心這位年輕侯爵的身體。

漢武帝見太醫令一時半會不說話,皺眉問道:“冠軍侯可有恙?”

霍去病不動聲色地重重握了一下太醫令的手,示意他不要亂講話。

大軍出征在即,就算他身體真有點什麽他也必須去,士氣這東西,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不能因為這種事情消磨。

“侯爺的身體,倒是未見什麽暗傷,”太醫令不敢說他的打仗方式太折騰身體,只能硬着頭皮暗暗提醒,“得閑時需要多靜養。”

【夏季戰役還是沒有逮住渾邪王與休屠王,但河西走廊差不多已經被西漢軍隊收入囊中了,匈奴人将會失去對它的控制,進而失去與羌氐等部落封鎖圍堵西漢帝國的能力。

這條祁連山的支脈卡在季風帶上,降水充足,塞上江南的盛景也多依賴于這片山脈獨特的地理環境,現在去甘肅,還能窺見兩千年前的人文景觀。

焉支山草場開始正式投入使用,一直用到現在——山丹軍馬場現在仍然是亞洲規模第一世界第二的馬場。

漢武帝的軍馬養殖計劃走上正軌,優良的馬種跟天然草場相輔相成,為後來漢帝國的軍事實力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騎兵的重要性從這個時候就開始着重體現了,無論後來的封建王朝強盛還是弱小,騎兵就算只是個擺設,那也是要有的。

漢武帝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雖然大軍沒有按預定作戰計劃執行,但好在戰争的結果比他預料得要好得多,尤其是其他三路大軍都或多或少地出了點意外,更顯得霍去病這支部隊尤其能幹。

前面只說了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封賞,其實他手底下那些有軍功的人也都得到了厚賞,封侯的有好幾個,只跟着霍去病到了小月氏的也被封了左庶長的爵位,如果說之前是霍去病臻選軍中強壯之人入己隊,後面就變成了有點本事的都搶着進。

在秦漢,軍功基本上算是封侯的唯一途徑。

如果要再打一次渾邪王和休屠王,漢武帝應該也是願意的,但他沒有那個機會了。】

這話聽得衆人心裏一緊,漢武帝隐在寬袍大袖下的手掌悄悄握起,跟在他身邊的太史令自顧自地記着天幕上的畫面,大氣都不敢出。

是發生了什麽使天下披缟素的大事嗎……可是天音之前也沒說過啊!

Advertisement

【因為這兩個匈奴小boss選擇舉白旗,不用打,他們投降。

前面的視頻裏就說過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全看季風降水,但有山的地方總共就那麽些,緯度再高一點,有水汽也給你凍成冰碴子,土比草多,環境幹旱惡劣。

匈奴是由大大小小十幾個部落共同組成的,靠近南邊的部落肯定比靠近北邊的部落更容易飼養牛羊,所以他們內鬥其實也是有的,大家一起窮無所謂,我開破三輪你開路虎就惹人不滿了。

特別是你開路虎還開得那麽廢,拿機槍當燒火棍,占着最好的草場還被漢人打得節節敗退,傷亡數萬精兵,不如讓給在漠北的我們,于公于私,伊稚斜單于對渾邪王這個賠錢貨都非常惱怒,幹脆砍了了事,他直接下了召回的命令。

匈奴雖是部落合成的國家,但他們基本的國家機器還是有的,部落首領每年都得在三個中心集會,這道來自王庭的命令威懾力非常強大。

渾邪王一聽立馬知道自己兇多吉少,決定打不過就加入,回去肯定就是個死,西漢從漢初的時候就有誘降匈奴人的做法,他拉着同樣慘敗的休屠王遣使去了漢廷,聲稱願意歸降。

史書記載:“天子聞之,於是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骠騎将軍将兵往迎之”,霍去病一歲三出役,他在這一年第三次帶兵來到河西,受降很能代表一個帝國的顏面,霍去病不可能不去。

後面他英年早逝,也許跟太過奔忙有關。

當時的情況,渾邪王和休屠王雖然被霍去病按頭打了兩次,損失了很多人,但他們的“殘部”也有數萬人,而且受降的地點,還不是在兩軍對峙的邊緣,是在匈奴人的地盤上。

如果真是詐降,等霍去病孤軍深入再圍而攻之,那光憑這個冠軍侯的項上人頭,就足以抵消渾邪王的死罪了,休屠王真想變卦,而且單于沒有那麽想要召回他,他犯不着陪渾邪王做叛賊。

然後他被渾邪王弄死了,渾邪王收編了休屠王的部隊,等着霍去病來,兩軍隔河相望,霍去病騎馬入敵營,當成自己家似的下命令,把想逃跑的匈奴士兵就地斬首。

這是個很冒險的行為,如果真是詐降,如果不想投降的那些匈奴士兵帶頭嘩變,那深入敵營的霍去病無疑很危險。

可是一想到他的作戰風格,又覺得這就是他能做出來的事情,他不畏懼匈奴人,有着開疆拓土的極大熱情。

這次冒險無疑是值得的,《史記》裏記錄了這場受降帶來的重要結果:“以寬天下之繇”,全國百姓的徭役負擔都因為這場受降得到寬緩,因為自此戰結束,河西完全成為了漢帝國版圖的一部分,他們不需要擔心匈奴人随時南下進攻,邊塞的戍卒也就不需要留那麽多了。】

原來是投降……竟然是投降……

這樣得知河西之戰的結果頗讓人意外,霍去病思及春季還打得艱難的渾邪、休屠兩部,萬萬沒想到那兩個常以兄弟相稱的胡人竟然還會起內讧。

胡人的恩義,實在是不太明白,堂邑父跟随張骞出使西域十數年,一直忠心耿耿,被俘至匈奴部落內也沒有抛下過張骞,還有跟着張骞回來的那個匈奴女子,都比那兩人忠貞。

但軍事的确有損百姓,若不是先漢諸王留下來的家底足夠豐厚,他也不能這樣輕而易舉地率兵出征,朝堂上每次提及打仗,士族公卿們總是有話要說的。

【這次的封賞比之前其實算不得什麽,因為也沒辦法再賞些什麽了,漢武帝給霍去病增了一千七百戶食邑,算上之前的差不多,霍去病算是最年輕的憑自己獲封的萬戶侯了。

從這一戰開始,漢匈之間攻守易型,匈奴步步後退,西漢帝國的軍隊開始往北往西推進,疆域面積不斷擴張。

不過漢武帝從這個時候開始,就有被人罵窮兵黩武了,因為漢朝的邊患差不多已經平息,匈奴人去騷擾別的地方了,比如歐洲,漠北之戰要是沒打贏的話,這位千古一帝頭上的屎盆子應該又要多一個。

插個題外話說一下打匈奴的長遠影響,跟草原游牧民族的鬥争一直都是各個朝代長盛不衰的争論主題,除了元,因為這個朝代游牧民族直接幹翻了中原政權。

漢武帝為了開打其實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前期可謂是頂着極大壓力,各種找理由,比如這個天象太史令給我分析了一下是要打仗,比如大漢先祖給我托夢讓我一雪前恥報白登之仇。

當時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反對的有一半,剩下一半裏還有一半是沒表态的,賠點錢賠個女人怎麽了,歷代先王不都是這麽做的嗎?

是不是覺得這話有點熟悉,一瞬間腦中略過無數歷史人物。

然後這個時期的漢武帝登基沒有多久,窦太主,王太後,田蚡……一個個手上都還掐着權柄,要知道中央集權高度集中得到明清,其實宋朝中央集權是做到了,但因為重文輕武偏科太過分,集中跟沒集中沒啥區別,都是被北方的少數民族按着打。

在此之前的各朝,諸侯王不過是換了個藩鎮的名字,手上的權力依舊很大,哪怕是萬邦來朝的大唐都是這樣,大姓的女兒甚至比公主更不愁嫁。

好在漢武帝頂住壓力打了,而且衛青及時出現,第一仗打贏了,這才使後面的戰争得以更加順利的進行下去,雖然該罵該阻止的那一波人嘴沒停過,但歷史的大方向沒有改變。

如果不打匈奴人,匈奴人未必就不可能直接變成後世成功建立元朝的蒙古族,他們本來就是将草原上原本的部族能吞的吞,不能吞的或趕或殺,比如月氏,才建立起的大一統帝國,那可是公元前生産力極度低下的時候養出來的一個控弦三十餘萬的騎兵帝國!

然後任憑這個游牧民族在蠶食中一點點壯大會是什麽情況呢?南邊的漢朝一定是他們優先攻擊對象,而錯過了漢武帝時期,依然延續先漢休養生息的黃老之策,還會有第二個驚才絕豔的衛青和霍去病出現嗎?

匈奴族已經定型了基本的國家機器,它有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稅收,要是将漢制融入進去,它一定會逐漸發展成一個天災級別的殺器。

元和清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來的,不要覺得清不是,“滿人以騎射得天下”是真的,但元朝的存活時間還沒清朝的零頭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清成功地融了漢制,讓原本的住民有了歸屬感。

當然時代不同,那個時候也不會出現清後那延續了一百四十多年的慘象,不過如果歷史按這個角度發展,結局如何的确是不敢想。

我們回頭看看元,這個短命的王朝在歷史書上留下過一句震懾亞歐大陸,這的确,遙望上下五千年,只有這個王朝打到了多瑙河畔,可以稱之為改變了歷史發展趨勢。

沒有什麽可以阻止他們在陸地上平推,南邊的宋不行,西邊的東歐當然也不行,歐洲大陸上東西兩方互相角力的平衡被打破,又正逢大航海時代,沒有被元朝鐵騎踏足的西歐一下子坐火箭起飛,國力升騰,海上霸主先是葡萄牙,後面變成了英。

所以為什麽一定要打呢?那當然是防止匈奴族坐大啊,如果漢朝沒有打,沒有修點長城,蒙古族可能會提前出現,元尚且是西夏到遼到金到蒙古四代吞沒而來,匈奴可是上來就放大,直接搞出了個草原大一統。

我們現今很難确定漢武帝到底是不是提前看見了這一點,畢竟他的願望是“廣地萬裏,重九譯,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但感謝他做出的決定,更感謝所有在那片草原和大漠灑血落骨的大漢将士,将這個吃影子的怪物打縮了回去。】

這番話讓四人都沉默了,小太子劉據其實聽不太懂,但看父皇及兩位重臣凝重的表情,應該是很重要的。

“醍醐灌頂,”漢武帝重重嘆了口氣,“朕也是短視了。”

霍去病沉聲道:“但陛下做了。”

衛青也道:“陛下之前就說,此戰于後世有千秋之功。”

漢武帝摸了摸劉據的頭,嘆息道:“朕欲使太子毋憂匈奴之困。”

劉據聽得似懂非懂,只恭敬行了個大禮:“兒臣會盡全力去做。”

“天幕涵蓋整個都城,朕倒要看看,那些阻止朕繼續往漠北用兵的公卿,又有什麽借口!”

第二日的朝會,漢武帝一說起這場仗打完了還要再打一場,殿前的那些原本還反對的公卿一個個都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天音說得實在是太直白了,往常他們阻止,尚有汲黯鄭莊等人梗着脖子說于仁道不合,他們也好應聲。

現在那幾個本來就不是在乎己身利益的“純臣”都不說話了,他們還做什麽出頭鳥,現在的陛下不似剛登基的時候,身邊又有衛氏這樣的新侯世家,他們幾個也只有合起夥來才敢出聲反對。

霍去病領軍出征,漢武帝直接讓他把那個太醫令給帶上了,珍貴的草藥也裝了一車給他帶着,霍去病本想推辭,漢武帝直接把臉一放,“朕欲平胡患,你們舅甥二人更要珍重己身,朕已将衛青扣在了宮闱內,吩咐太醫令調理,你出征回來,也得遵命。”

看着大軍漸漸遠去,漢武帝站在城牆之上,輕聲對身後的衛青說道:“不知道下次天音會何時出現。”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