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諸葛亮(7)
諸葛亮(7)
光幕上的畫面像是栩栩如生的話本,諸葛亮想起幼年時挑擔路過家鄉演皮影戲的貨郎,兩者有所相似但大不相同,每次出現都讓諸葛亮倍感驚奇與自身的渺小,後世之人能将史家留存的記錄變成這樣的東西,還能越過昨日将這些畫面投遞到前人面前。
他看着光幕畫面不停轉換,天音對三家局勢侃侃而談,盡管他心中對聯吳抗曹一事早有謀算,但最後的結果總是惹人疑慮的,眼下能借天音之口知曉未來之事,他也有些想知道江東孫權究竟會說些什麽。
劉備同樣一眼不眨地盯着光幕,他知道這個只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東西是他的大機遇,在這種軍閥疊起的亂世,提前掌握歷史的走向可謂是已經贏了一半,正如孔明所說,曹操占有天時,孫權占有地利,但如今,天時與地利也懸在他的掌心了。
他必将匡扶漢室江山,将這個秩序颠倒的社會重新掰回正途,讓九州處處再無戰火,将“安居樂業”這個詞,還給那些在灘塗裏艱難求存的黔首。
【在孫權反問為什麽劉備不投降曹操之後,諸葛亮用了一個激将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
田橫只是一個小小的海島守士,但仍然堅守義道不受辱,我的主公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才能蓋世,手底下的謀士将軍個個都有本事,他是絕對不可能事曹操為主的。
孫權未必真的受了孔明先生的激将法,但這給了一個他在江東群臣面前抗曹的說法,劉備現在一個沒有家底的人都敢直面曹操說不,根基深厚的江東又為什麽要不戰而降呢?難道我比那望風而動的劉琮還不如嗎?
這一點從魯肅傳裏也可看出,當曹操占據荊州北部将要與江東開戰前——沒錯就是那個名列三國三大戰役的赤壁之戰,他直接給孫權送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很簡單,主打的就是一個吹牛:“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将軍會獵于吳。”
這話吓了當時的東吳群臣一大跳,孫權跟底下那些将軍商量怎麽打的時候,說幹脆舉白旗投降的人也并不在少數,但曹操怎麽可能真有那麽多兵,除非北方水晶不要了他傾巢出動。
“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魯肅沒有在大家勸降的時候說話,但是在孫權起身去更衣時他立刻追了上去,他給了孫權一個不可拒絕的理由,“今肅可迎操耳,如将軍,不可也。”。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軍迎操,欲安所歸?”
無論是魯肅還是那些勸說孫權直接投降的将軍謀士,他們都是江東政權的臣子,去了曹操那,仍然還是下屬,還可能因為主動勸降而官升幾級,但孫權不一樣,孫權是江東政權的君主,雖然沒有稱帝,但他是實打實的此方掌權人,手底下文武衆多。
孫權投降了曹操,那他能在曹操帳下做什麽呢?做州牧還是封列侯?曹操為了安撫江東的百姓不會給他一個低位的官職,其次誰能保證曹老板或者曹老板手底下的人心情一直很好?不會看他這位江東舊主不順眼。
亂世都是大争之世,如果誰都沒有禮節上的那個正經名分,那就也等同于誰都有争奪的權力,孫仲謀也不想虎困于一偏之地,他在聽了魯肅的建議後感嘆道:“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不過孫權如果想要找個盟友,他的選擇肯定是比劉備要多一些的,因為他的本錢比較雄厚,荊州已經被曹操所占,劉備撤出樊城在當陽長坂坡時比較狼狽,難聽點說,這個時候的皇叔,是真的連個栖身之地都沒有。
Advertisement
孔明先生在确定了孫權有抗曹之心之後對待聯吳抗曹之事可謂是十拿九穩了,雖然劉璋據有益州,甚至可以與江東對荊州呈包夾之勢,可是這個主君,他既無理政之能又無選賢之力,剛繼任益州牧張魯就反了他,而且曹操取得荊州之後劉璋第一時間派了使者出去表示善意,跟他結盟被背刺的可能性還要大一些。
但是跟劉備結盟,那就是優勢在我。
一、“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二、“曹操之衆,遠來疲弊”,“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首先劉豫州不會中途反水,而且雖然在長坂兵被打散了,可是陸續回來繼續追随他的人也不少,身在江夏的劉琦也絕對不會跟他弟一樣直接投降。
曹操兵發荊州的時候肯定也沒想到劉表會死得那麽湊巧,本來從北方趕過來就已經很消耗士兵體力了,為了追趕劉備不讓他取得江陵的軍資更是讓輕騎瘋狂趕路一日夜跑了三百多裏,這樣疲憊的一個軍團,能發揮多大的作戰能力呢?而且戰場還不是他們熟悉的平地,步軍和水軍在水上交戰,誰的主場優勢大,那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
而他剛剛才取下荊州,根本沒有把這塊兵家必争之地徹底吞下去消化掉的能力,沒有最基本的根基,一旦曹軍戰敗,荊州百姓必然群起噬之。在這三重保障之下,曹操必如喪家之犬,只能北逃。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赤壁之戰的最後結果,與這三個優勢點都契合了,而起還不只這三個優勢點。】
光幕說到這,上面清晰的畫面登時化作了一團雪花,而後漸漸消散在半空中,看不出絲毫痕跡。
劉備緩緩坐了回去,嘆息一聲苦笑道:“天音在後世,定為一巧戲者,次次卡在這等關鍵之處便消失,引人浮想聯翩,迫不及待想知後事。”
諸葛亮深有同感,他也很想知道,孫劉兩家合兵之後,是如何大敗曹軍的,其他我軍勝于曹軍的優勢,又有哪些?
曹操北方不穩?他以馬騰為質以制馬超,若是馬超不受此脅,在曹操南征之時起兵,那倒是的确有幾分當年呂奉先襲取兖州之象了。
一瞬間諸葛亮腦中閃過無數可能性,但他最終都壓了下來,仔細思索着此次前往江東要如何作為。
“如今使君據有荊州,可緩緩思圖益州了,劉璋張魯都不是有成之主,不過二人麾下倒是都很有幾個能人,”諸葛亮想起了幾個名字,拱手道,“待荊州之危解後,使君可收服己用。”
“我知先生所言為何人,”劉備撫須點頭笑道,“我已修書與劉璋,其後但見分明了。”
頓了頓,他繼續道:“孫權亦圖荊州久矣,黃祖在江夏與江東對峙多時,如今我據荊州……”
“吳主只會更放心與我結盟,”諸葛亮撫扇一笑,“曹操勢大,以信恫吓東吳軍心。使君據有荊州,有名将有水軍有百姓,不比困于長坂更有軍勢麽?且如今黃祖已被江東軍所斬,舊恨終了,若論荊州牧之位,難道使君不比劉表之子更為他們所期望麽?”
“如今天下局勢,吳主不肯三分,怕就只能等曹操一統九州了。”
現在就等那魯子敬來荊州。
他這樣想着,便見張飛火急火燎地從外面沖進來,粗聲說道:“江東那邊派了人來,姓魯名肅,他說與大哥有要事相商。”
劉備連忙起身相迎,連聲道:“快請子敬。”
魯肅剛進州府就得到了荊州新任主人的熱情相迎,讓他有些手足無措,他先是客套地說了兩句恭喜劉備的話,話過三旬便直接往聯手抗曹的主題上引。
事情順利得他不可置信,那兩人好像早知道他要說什麽一樣,提出的意見句句戳到了他心上,魯肅出門時仍然有些恍惚,他看着站在府衙門口張目拱手相送的兩人,略拱了拱手就離開了。
諸葛亮和魯肅二人都覺得事不宜遲,一夜休整過後便直接前往了江東,一路上,魯肅暗中打量了諸葛亮好幾次,見他眼目清明端肅有方,原本以為諸葛瑾誇他弟弟聰穎只是說嘴,沒想到竟真的是個人中龍鳳,卧龍之名,當之無愧。
魯肅忍不住感嘆劉玄德的運道,此人家世不足,但能拜在尚書盧植門下,與公孫瓒為同窗,相繼投奔過陶謙、曹操、袁紹、劉表,自身幾度潦倒,身邊的賢才倒是沒見少過,市廛中能出幾個關雲長與張益德,又有幾人能得“卧龍鳳雛”這樣的當世大賢,如今又據荊州,俨然是大器晚成的人主之相。
船還未靠岸,諸葛亮就看見了等在岸邊黑壓壓的一群人,他的心開始跳動得快些,腦中不斷回想着光幕上變換的那些畫面。
他深深記得那畫面中滾過的的四個字:“舌戰群儒”。
此戰,必是他聲名鵲起的第一戰!
天音講過的那些優勢與他在荊州看過許多遍的地圖混合在一起,最後全化成了出于喉口的利劍,将那些意圖降曹的江東臣子怼得啞口無言,孫權只一開始問了一句,後面就一直旁觀,直到諸葛亮最後一句說完,他才突然站起來笑着贊嘆:“好!好!好!先生說得好!”
孫權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桌案,厲聲喝道:“我江東蒙天子恩已立三世,怎可向曹操屈膝,誰再言降,猶如此案!”
諸葛亮不動聲色地吐出一口濁氣,朝孫權微微彎腰,“将軍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