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諸葛亮(15)

諸葛亮(15)

坐席之上吸氣聲此起彼伏,有幾個人甚至低聲的“啊”了出來,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齊聚到關羽身上。

任誰在大好的日子裏面聽見自己的死訊都不會高興,關羽本在舉盞向諸葛亮敬酒,聽見這句話臉上清淡的笑意全被胡髯掩蓋住了。

張飛臉色陰沉地握緊了酒杯,濃密的眉毛揚了又揚,他擡頭冷眼看着光幕,倒是很想聽聽這個詳細的始末到底是怎麽回事。

上次聽了個大概,只顧着氣惱了。

【關羽之死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天下三分局勢形成之後,三大軍閥之間的角力狀态被打破了。當劉備以荊州為據點向西取下益州,并在與曹操的漢中之戰取得勝利後,孫權看待蜀國的濾鏡由可能的盟友直接變成了對手。

荊州核心地帶江陵一直是橫亘在孫劉兩家中間的一根魚刺,孫權将江陵借出時是不想腹背受敵,他們可以将這裏視作防曹的橋頭堡,然而劉備的發展速度實在是超乎意料的快。

公元214年劉備取下了益州,公元215年孫劉兩家争奪荊南三郡,公元219年劉備攻取漢中,為漢中王。

孫權意識到要回江陵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且不僅如此,劉備可能還想着更進一步,他的這片江南之地,可能真的會終有一日真正意義上實打實地被收為漢土,并不姓孫了。

而他向北方曹操的作戰屢屢失利,東吳雖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但後續面對曹魏擴張領土的戰争大多不如人意。赤壁之戰後孫權将戰略重心轉移到了合肥,于公元215年親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但被張遼七千守軍大敗,四年後即公元219年他重整大軍再攻合肥,同樣無功而返。

痛定思痛的孫權認清曹操的防禦的确很嚴實,合肥并不能作為一個好的出發點,如果想要擴充東吳的疆土,荊州相比之下是個更好的突破點。

公元217年親劉派的魯肅病逝,代替他鎮守陸口的是疏劉派的呂蒙,本就岌岌可危的吳蜀關系到了破裂邊緣,呂蒙一上任,就重新勾起了孫權對榻上策的記憶,如果想要完成“競長江之所及”的願望,那麽只能擒關羽全據荊州。

孫權在三家君主裏一直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甚至現在還有個“孫十萬”的蔑稱,這其中除了他跟他父兄比起來不怎麽夠看的能力和後期對東吳那些功臣後人冷漠的對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對蜀漢是無言而戰。

這件事在客觀的戰争層面其實無話可說,畢竟戰争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勝利,奇襲非常符合兵貴神速的戰争,對孫權而言,荊州是他在經歷長時間的與曹操的拉鋸戰之後唯一的突破點。

但是從主觀層面來看,看後世對孫權的評價就知道了。】

張飛冷哼一聲:“豎子不過如此,背信棄義之徒,當為萬人唾棄。”

Advertisement

在場有人與東吳有過舊交,見此情形又是驚駭又是激動,他們已經在這寥寥數語之間明白了天音說的到底是什麽東西。

有人不由自主地把眼神望向了坐在上首安之若素像是什麽都沒看見的劉備,他擡首看着光幕上流轉的畫面,聽着天音侃侃而談,絲毫不覺意外。

他,他甚至還向坐在左右的諸葛亮關羽等人舉杯敬酒!

那麽毫無疑問,玄德公之前肯定是已經看到過這些東西了,甚至很有可能遠遠不止一次,所以才會這麽淡然處之。

如今關羽還好端端地坐在這裏,天音所說無疑為後世之事,在這與曹操孫權相争的關鍵時候,天音提前向玄德公吐露了還沒開始打的仗……那是不是代表着,玄德公為漢室正統,有天助其讨賊興漢?

原本心裏對曹魏和孫吳還有點想法的人這下全都歇了心思,他們不知道這東西是不是為劉備所控,故意在今夜放出來震懾群人的,如果劉備早已看過了,那有沒有告訴他心有不誠者。

這是什麽疾苦之事,若不是在人前,有人簡直要以袖拭汗了,他們心虛不已,再次看了劉備一眼,見他目不斜視依然昂首看着光幕,他們正欲低頭,餘光卻看見諸葛亮正笑眯眯地盯着他們。

……他們一定是知道了!!!

諸葛亮見那幾個臣心動搖的人一個個都低下了頭,滿意地收回了視線,他端起酒盞,輕輕地啜飲了一口。

他之前沒有問過那個童音,這些用來“售賣”給他們這些昨日之人的影戲,可不可以由他說定何時出現,又可不可以拓印下來給他想放給的那些人看。

若是可以,那可就是一大無人匹敵的助益。

【此時是蜀漢基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劉備進位為漢中王,麾下五虎上将都已經快磨合完畢,蜀中民心歸附,諸葛亮主張與民生息的政策,大修水利,修正律法,力壓蜀中豪強。

劉備是按照孔明先生給出的隆中對執行策略的,當時的蜀漢兵力基本上分在荊州、益州和漢中三處,荊州由關羽統兵,益州由諸葛亮、趙雲、張飛和李嚴等人防守,漢中交給了黃忠和魏延,上庸由劉封、孟達等人駐兵。

這其中有個蜀漢的致命缺點,那就是蜀漢的人口遠不及曹魏與孫吳那樣多,除非征盡民夫,蜀漢才能有足夠的兵力實打實地占據每一個郡縣。

他們兵力不足,在這個時候倚靠的就是名将,戰術和地形優勢來彌補這一部分的差距。

而曹操在赤壁之戰失利之後,并沒有把目光繼續放到荊州上,他只派了曹仁率領數千兵衆在樊城與關羽對峙,馬超在涼州數度進兵,雖都被曹操所破,但真的很讓他苦惱。

曹老板此時着重關注的是對外東西兩側的戰線和對內的政治情況,西線上劉備已經進駐漢中,正與他角力,東線上曹魏主動對東吳的發起三次進攻也都是無功而返。

而在漢室朝廷之內,曹老板的心思也已經不想再藏了,他正式朝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座高地進發:建安十七年,漢獻帝準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上一個有這待遇的還是西漢的開國丞相蕭何,同年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

說是魏王,其實跟天子已經沒有什麽區別了,史書記載,“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王子皆為列侯”,曹老板更于翌年,受賜王冕十有二旒。

只有天子才能戴十二旒的冠冕。

不過曹老板到了這一步之後,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病逝洛陽都沒有繼續前進,不過他的兒子曹丕在他去世後一年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漢獻帝禪位,建立魏國,改年號為黃初,于黃初元年十一月給曹操追封了武帝。

發散性地往後展望了一下,這裏主要是強調曹操在襄樊之戰時期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上都有打算,他沒有把重心放在豫州南面的荊州,以至于關羽瞅準這個戰機及時進兵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軍從漢中回到長安,關羽趁着襄陽樊城兵力空虛之際,從荊州率兵像把尖刀似的插了進去,“是歲,羽率衆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将軍龐德。梁、郏、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這是隆中對中跨有荊益兵出兩路的對策,如果能打下襄樊全據荊州,蜀漢政權就能建立起上庸到襄陽一線的防禦體系,後續加固一下,就能形成對曹魏和孫吳政權的有效牽制。

襄陽和樊城是很重要的,它們一個在漢江之南,一個在漢江之北,成掎角之勢,西有武當,東有大洪,橫據漢水,有重重天險作屏障,是北上中原,南下江漢平原的必經之路,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通道。

這對關羽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時機,蜀漢軍隊自益州向北在漢中力壓曹軍一頭,劉備采用了法正的計策斬殺夏侯淵,占下漢中,直接逼視長安,曹操必須要調集重兵把守住這座漢帝國曾經的都城,而東邊有孫權攻打合肥,曹操被兩頭牽制,中部區域便格外空虛。

而此時正是漢水暴漲的時候,關羽都沒在襄陽呂曠處停留多久就圍住了樊城,“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将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大水已經淹沒到了城池頂樓處,關羽帶領的蜀漢軍隊甚至需要乘大船才能對這座城池發起進攻。】

畫面播放到這裏,突然停頓住了,張飛正看到關鍵處,突然見到這幅場景,氣惱地捶了一下桌子,“這異象!怎的不一時放完!”

在場一時沉寂住了,原本歡樂的氛圍此時也消失不見,諸葛亮看了一眼劉備,輕聲問道:“主公可有何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