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當日秘審後,衛簡并沒有與沈舒南一同回廣陽公主府, 而是與慶王爺一起進了宮, 直到掌燈時分才回來。

聖心如何裁斷,沈舒南不知, 也自知不必深知。

七日後,南安王府老封君暴病而亡, 據查,乃慢性毒藥累積發作而致,兇手正是易容成辛嬷嬷潛伏在老封君身邊的青蓮教邪孽方盛玫。而脅迫奶娘方氏毒殺安南王的背後主謀亦是她,目的在于挑起南安與大虞的矛盾。

備受關注的南安王命案随着方盛玫的斬立決結束, 然而,南安的戰火卻并未随之熄滅。

大朝會上, 弘景帝當庭宣布,廢大虞南安王封號,複南安國君,着大将軍左常護送南安國君及太後杜氏的靈柩歸國安葬。與此同時,派使團随行, 開啓西南和談。

杜芸娘的靈柩啓程那日, 沈舒南在随行的隊伍中看到了陽武侯, 較上次見到時明顯清減了,但氣色卻已恢複如初見, 視線相對時, 還沖着他拱了拱手。

沈舒南亦拱了拱手,目送浩浩湯湯的扶靈隊伍出了城門。回想剛剛陽武侯臉上明顯的謝意, 他實屬受之有愧,想來應是衛簡在皇上面前幫着求了情。

就在南安國君的靈柩啓程的同時,弘景帝一連發布了三道诏令:

一,大虞三路大軍立即全部撤出南安境內,于邊境百裏外安營;

二,三路軍統帥奪印卸職,等待欽差調查,大軍暫由西南大營接管;

三,擁立原南安王室之平王繼位國君,共修免戰協議。

禦書房內,就欽差人選一事已然争論了多半個時辰,卻仍沒有個結果。以謝次輔為首的幾位大人認為當下安撫住南安的民憤最為重要,為顯示我朝誠意,太子若能親往,是最好不過的。而梁首輔等幾位重臣卻極力反對,君子不立危牆,西南路途遙遠,且當地情勢不甚明了,豈能讓太子輕易涉險。

起先還能聽到幾個備選人被提及,漸漸的,就演變成了太子當去不當去的争辯。

衛簡靜靜站在一旁,當耳邊的争論聲正激烈之際撩起眼皮飛快地瞄了一眼,只見當事人太子殿下如老僧入定一般平靜得仿佛沒他半點事兒。

“太子,你以為如何?”弘景帝打斷兩方朝臣的争辯,出聲詢問太子,禦書房內瞬間寂靜可聞落針。

太子不急不緩地站出列,揖禮答道:“兒臣願往。”

Advertisement

“殿下——”梁首輔當下心急,但剛一開口就被弘景帝擡手打斷。

“也好,既然太子有此意,那你便代朕走一趟西南吧!”

弘景帝這麽一說,梁首輔等人也不便再有異議,就這樣,太子的西南之行成了定局。

東宮。

衛簡看着鴻兒走完一套拳,糾正了其中幾處後讓他繼續練習,自己則走向了一旁的涼亭。

“我向皇上請命,随你一起去西南。”衛簡蹙眉道。

太子示意他坐下,将茶盞推到他面

前,“父皇已經開始忌憚青蓮教,這個時候,是不會準你所請的。再則,你放心就這麽把沈舒南一個人扔在京城?”

衛簡的臉色更沉了兩分,“我去試試再說。至于沈舒南,有彭林在,可确保他沒有性命之憂。”

言外之意,太子您可就不同了,西北那趟險些沒了命,西南這趟可遠比西北那趟風險更大。

對于弘景帝這次的決定,衛簡真有些看不明白了。據他觀察,他老人家應該還沒有換太子的打算,可這個時候卻把太子推到西南那個高危之地,是刻意淬煉?

那玩得可有些大了。

盡管太子這麽說,從東宮出來後,衛簡還是沒有立即出宮,而是奔向清陽殿。

成或不成,總要先試過再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