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 53 章

“清理區報名開通了,你們兩家要報嗎?”

前兩天的新聞發布會結束後,整個社會都有了很大的反響。說什麽的人都有。有限能夠登錄的網站、社交app,上面的話題都是關于光幕跟數據鏈條。

發布會上有公布這兩者的照片,于是這些照片就在網絡上到處發。只要打開手機,幾乎都能看到這些圖片。而圖片下的,則是關于是否破壞光幕的讨論。

國家大方向上是要破壞的,但架不住民間依然會有些自認為實力至上,不願意回到過去那種和平生活的。

不過,甭管大家如何讨論,清理光幕的行動不會停止,生活依然還要繼續。

“去是肯定要去的。等第一批人過去看看情況再說。”

這一次公布的全國清理光幕行動,第一個清理的區域就是大東北。這個區域的面積十分遼闊。清理出來後,不止能夠容納本地人。所以國家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通了網上申請。主要是為了方便外地人。

“我們家應該會跟着安市官方一起行動。反正,每次清理前都要先把這個區域的居民遷走。然後在才能進行清理行動。所以不着急。”

因為光幕位于地下大概一米多一點的區域,無論是高山、高原還是平原、盆地。經過官方大量調查,已經得出這個結論。

雖然聽着有點奇怪,但是如果把這光幕當成是一種程序性的物品,那就能夠很容易解釋得通。

反正有些事情林蘇知道官方并不會公布出來。就像她能夠看到彈幕的內容,她不也沒有告訴任何人嗎?

說來也奇怪,這光幕是彈幕另一頭的東西弄出來的。現在官方這樣大的動作,那頭居然沒有一點動靜。

其實,林蘇所不知道的是,彈幕那頭已經有了應對措施。但是這個方案還在等待各方同意。

官方宣布清理計劃後,第一時間就要把生活在大東北區域的居民遷徙出來。這些人大部分被分流到周邊城市。極少一部分則是要求回到老家。

整個遷徙行動進行了大概半個多月的時間。白天天氣炎熱不好遷徙,這些居民都是晚上遷徙的。

Advertisement

而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裏,林蘇也沒再出去收集物資。而是留在船上,加急整理空間物資。如果生活在清理區空間會消失的話,她空間的物資需要在那之前做好整理。有些吃的離開空間後很容易壞。這段時間要想辦法真空包裝。

想到這裏,林蘇都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後悔,自己當初把大部分食材都做成熟食了。

無論是高興還是後悔,這個事兒要做起來。兩家人都沒有出門,天天整那真空包裝機,忙得要飛起來。

當整個大東北區域的居民遷徙完畢後,林蘇他們這才有時間注意外界的變化。

這個時候,外面洪水的水位已經從7米多再次下降到5米左右的深度。這個深度大概是到二樓左右的位置。所以一些擠在高樓人紛紛回到自家。而林蘇他們一直住在船上,這個時候也有人來邀請他們前往這些曾經被水淹沒的樓層居住。

不過,林蘇考慮過後還是拒絕了。船上目前住得挺好的,也不怎麽廢能源。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最讓人矚目的事情就是光幕清理行動。

東北區域居民遷移出來後,留在當地的除了建築物就是還沒完全褪去的洪水。光幕是在地下的,就需要大量人手在水下作業。

吃午飯時候,林蘇就看着新聞介紹如何進行清理計劃。

簡單的描述,第一步是挖掘隊伍下水挖掘,直到看到光幕為止。第二步就是熱武器小隊進行武器布置。第三步開火擊穿光幕。

步驟是這樣簡單,但因為光幕範圍大,有些在建築物或者山裏。清理的難度相當大。

新聞播放後的第二天,清理行動正式開啓。當天上午林蘇就感覺到地面傳來震動。那種震感就跟之前兩次一樣。所以她很淡定,其他人同樣淡定。

不過這一次的震動沒有像以前那樣消失。而是一次接着一次沒有停歇的時候。林蘇他們在船上感覺更加明顯。

“都震了一個上午了……”

林媽本來幫着包裝食物的。但這樣颠簸的船只,這個活兒還真幹不了。一家人索性打開電腦,看看有沒有關于清理行動的最新進展。

網上很多人都在抱怨震動頻發沒有消停的時候。不過林蘇已經注意到水位開始下降,室外氣溫開始下降了。

“你們看看外面的情況?”

水位下降在城市很容易找到參照物。他們的船只停在家和小區的廣場。廣場上有一些燈柱。現在燈柱上很容易就能看到深色的水位。

溫時雲随即從空間拿了一根竹竿出來探了探水位,發現水位已經下降到2米左右的水平。

這還不算,當震動持續了一個下午到傍晚。這個時候林蘇他們兩家人都在甲板上坐着吃飯。

也就是這個時候,船身忽然震動起來。接着他們都發現船只有傾倒的跡象。

游艇的底部不是完全平坦的。所以當水位急速降低到不能維持游艇停留所需的水位時。船只就有可能出現側翻等事故。

雖然早就有了心裏準備,林蘇還是被這水位下降的速度吓了一大跳。

大家當下飯也不吃了。着急忙活地就從船上跳了下來。

太陽已經下山,光線不太好。林蘇隐約發現洪水已經降到大腿。這樣的水位無法承載游艇的船身。

無奈,她只能把整艘游艇放入空間。然後一家人互相攙扶着踏着水朝小區走去。

“好在咱都穿着隔離服。”

事先擔心水位下降的問題,他們都穿上了隔離服。現在跳進水裏,除了走路不方便,其他倒是沒有影響。

家和小區駐紮的護衛隊成員認識他們。見狀直接調侃:“看吧!水位下降,你們也沒法兒呆了。”

這樣輕松的語氣,顯然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錯。

林蘇跟溫時雲笑着說了幾句,直接上樓去找何榮軒。準備在那暫時落腳。

不過進了樓梯間,他們還是直接在那先把身上沾滿泥巴的隔離服跟靴子清理幹淨。之後才朝何家走去。

對于林蘇他們的到來,何榮軒露出笑容來:“進來,進來。我剛刷新聞,說是水位退了。還想着要去問問你們呢。”

林蘇抖了抖手裏抱着的一個塑料盆:“找個地方給放放?”

塑料盆裏面養着的,還是那一次林蘇在水下找到的魚。這魚自家留了兩條,剩下都送去研究了。這幾天陸陸續續聽說也有人找到魚的。不過水裏不幹淨,大家都是把這東西跟官方兌換物資。

何清菲看到有魚也湊了過去看。

這幾個月他們是沒人吃過新鮮的魚。普通人的食物就是壓縮餅幹。這已經是最好的食物了。有些地方救援不到的,估計就連谷糠都沒得吃。所以,現在魚重新出現是件大好事情。

“也不知道我們什麽時候能吃上新鮮的魚跟肉。”

何清菲嘀咕兩聲,林蘇想到過來的目的,直接說道:“咱們小區不是有青水湖嗎?那裏估計應該有魚了。”

在家和小區住了幾個月,冷不丁聽到青水湖三個字,何清菲愣了一下。接着一拍手掌:“對哦。以前青水湖那麽多魚蝦。現在肯定也有了。”

林蘇看她反應過來,笑着說道:“我們準備明天就回去青水山莊看看。如房子能住的話,暫時就回家落腳。”

這是短期的安排。之後看情況,等清理區弄好後,他們可能會移居到那。至于以後會不會回來安市,暫時是不知道的。

聽到林蘇的話,何榮軒接過話題:“你們回去的話,家裏的房子都被水泡過了。整理起來很麻煩。要不住在這裏?這房子是時雲的。還給你們也是應該的。”

溫時雲擺擺手:“不用,不用。我們回去看看。”

回去家裏看看是他們商量好的,跟何家住在這裏沒有關系。他們過來這裏借住一晚,順便問問對方要不要一起回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林蘇他們上路了。昨晚商量過後,何家兄妹決定跟她們走一趟。

從家和小區到青水山莊,一路上地面都是各種垃圾、淤泥、建築廢料、玻璃渣子。空氣彌漫着洪水退去後的腥臭味。走在這種路上十分艱難。複雜的路況注定車輛是無法行走的。

好在他們的行李都在空間,大家拿着登山杖,一步一步慢慢走,一路上倒也沒出什麽大事。

偶爾會在路上遇到同樣在走路的人,有的是護衛隊的,有的則是跟他們一樣,想要回去家裏的。

路況這麽差,官方自然不會眼睜睜看着。林蘇他們就走了一個上午,剛準備休息的時候,就看到手機收到短信。短信的內容是安市官方發布的。面向全市招收清潔人員。主要負責清理路面的垃圾淤泥。

每天只包清潔人員三餐,不止會發壓縮餅幹還會發肉幹。另外,一人一天會多發兩瓶水。

就憑着這樣的條件,不少人搶着要這個工作。

林蘇他們中午就快速啃了壓縮餅幹,看着網上的熱鬧後,繼續前行。

這一走就是一天一夜。等他們走到青水山莊,看到小區門口那個熟悉的風水石時,有種十分親切的感覺。

“沒想到這大家夥還在呢!”

林蘇伸手摸了摸這顆姜黃色的大石頭。上面除了一點淤泥,其他沒有任何變化。

兩家人站在小區門口看了幾分鐘,這才感慨萬千走了進去。

小區跟外面一樣到處是淤泥,門口的保安亭都被淤泥掩埋了一半。林蘇還擔心自家也會這樣。不過當看到家裏的情況後,終于松了口氣。

房子還在,就是到處是淤泥垃圾。偶爾還能看到有人在走動的身影。不用說,這些應該是高層區那邊的人過來這裏碰運氣。

洪水退了,很多之前不敢出來冒險的人也出來了。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衆人都在各自家裏收拾。偶爾能夠聽到外面官方安排的清理工在清理路上的淤泥。但大部分時間小區也就他們三家人在。

三家人除了中午晚上吃飯會聚在一起,平時都在自家忙活。

反正忙活好幾天過後,家裏總算有了能夠住的樣子。而這個時候,別墅區這裏終于迎來了其他鄰居。

“我就知道你們會沒事。”

這天一早,太陽升起沒多久,氣溫在四十度左右。林蘇從家裏走出來,準備去隔壁溫家。結果一出門就看到一個胡子拉碴的瘦巴男人,站在溫家門口跟溫時雲說着話。

看到林蘇走過來,對方十分驚喜地說了這麽一句話。

林蘇愣了愣,這才認出對方:“賴哥,你怎麽變成這個模樣?”

賴華明聽到這話,伸手抹了把臉:“這不是日子不好過嗎?”

林蘇看他一個人,心裏有點不太好的聯想。

賴華明是個聰明,趕緊擺擺手:“別瞎想。我家老婆跟女兒都好着呢!我報名參加了清理工作。這不是這兩天剛好到了這一邊,然後就看到你們這裏有動靜嗎?”

林蘇一聽終于放下心來。雖然他們跟賴華明的交情僅限于鄰居。但對方家人能夠好好的,林蘇很是高興。

這個世道變成這樣,能多一個幸福的人好過少一個。

“那你們什麽時候搬回來?我們幾家的房子都沒問題。你家之前同樣加固過,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整個別墅區,也就當初老程家沒有加固。這家人自從妻子跟兒子算計她家物資,被泥石流沖走後,林蘇就再也沒聽到她們的消息。

她這頭剛想到老程家。對面的賴華明就說道:“過兩天我這清理工作幹完,再把家裏收拾好就住回來。我們現在住在高層區。”

說着說着,賴華明又是一陣唏噓:“你還記得老程家不?”

“老程之前不是被抓走了嗎?我這幾天幹清理工作就遇上他了。好家夥,老了不止十歲。帶着他女兒一起,在街上幹清理。”

賴華明最讨厭老程重男輕女。但鄰居落到這樣地步,他也覺得挺唏噓的。特別是那個小姑娘,受了那麽多苦。現在又跟着親爹吃苦。

賴華明的出現預示着生活越來越邁向正常了。

他之後,別墅區的住戶陸陸續續都回來了。洪災沒有造成減員,他們中就有幾個身上長了水泡。

這樣的結局算是挺好的了。

接下來幾天,別墅區到處都是清理的聲音。在這些嘈雜聲中,會有人跟人之間的聊天。

這種聊天聲音擱在災難前讓人煩躁。現在聽着居然有種詭異的和平感。

鄰居們忙活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林蘇就一直在關注着網絡上關于清理區的消息。

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清理區終于被清理出一個城市。這個城市以前是一個金屬礦衰落後的空心城市。城市地下很多當年挖礦留下的地道。這些地方以前是不好,現在就方便對光幕進行清理。

清理完畢後,這個城市開始了一部分居民回遷。同時,從網上第一批報名人數中抽取一部分人搬遷進去。

看到這個進度,林蘇很期待接下來這個城市的變化。

當然,在關注清理區的同時,臨時也繼續之前被中斷的種田計劃。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拿出沒用過的孵蛋機。把之前收集的一批雞蛋、鴨蛋、鵝蛋分別放入不同的孵蛋機裏面。

這個空植物放進來并沒有問題。不知道蛋能不能保持活性。

抱着試一試的心裏,林蘇開始小數目地進行蛋類孵化工作。

除了這個外,就是重新在花盆裏面種植韭菜、小蔥這種容易成活的植物。

等到一個月過去,清理區居住地傳來新消息時,林蘇的種田計劃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你也太厲害了吧!”

何家人已經在半個月前全部搬了回來。市區大部分居住區域都被清理幹淨。有房子的居民都選擇回去自家居住。

這個時候,電力還沒完全恢複。家家戶戶要用電,需要用配電車輸送。但這已經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當然,這也是因為氣溫進一步下降的原因的帶來的。

氣溫在這兩個月一直在下降,目前下降到平均35度左右。這個溫度,人們不用空調風扇也能耐得住。

這一次災難雖然讓很多人失去了性命。但活下來的人身體素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像以前35度,很多人會喊熱。但現在沒人會喊熱,反而覺得很高興。

氣溫下降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植物從泥土裏面破土而出。

當然,這個破土而出不是指他們這個被光幕覆蓋的地區,而是指東北清理區居住地。

那裏有一個城市被清理出來後,居民已經在裏面居住了一個月的時間。

何家兄妹過來串門就是想說這件事情。

“蘇蘇你看了新聞吧!”

林蘇點頭。新聞公布了清理區居住地目前的情況。包括氣候、飲用水、泥土等等都在漸漸恢複。最讓人高興的莫過于地面上冒出了綠芽。

“哎,唯一不好的就是在那裏,人類的空間會消失。”

何清菲這一句嘟囔立刻別何榮軒反駁:“你怎麽不說人類到了那裏,身上的水泡會慢慢消失。”

新聞裏面對這些講述得很清楚。

比如空間人在那裏居住過後,空間不會一下子消失。但是空間會開始慢慢縮小,最終消失。空間縮小的時候,裏面的物資會掉落。空間消失,同樣如此。

住在那的空間人部分存在失落的心情。主要還是他們以為有了空間就是世界的主角。結果空間泛濫,現在甚至消失。這些人轉換不過心情。

但大部分是高興的。在這裏,總算可以慢慢過上以前那種安穩的生活。

“我們家準備給我爺爺奶奶報名去清理區居住地了。”

林蘇一聽也不意外。兩位老人家身上都長了水泡。現在确定那裏沒問題,誰都想去。

她也準備給家人報名。溫家也會跟上。

一直到坐上前往居住地的飛機,林蘇還是很感慨災難發生這段時間的日子。

這一次她們家、溫家、何家還有賴華明一家三口,都一起前往居住地居住。林蘇出發前已經把空間的物資整理好。反正空間不會一下子消失。她的空間還很大,到了居住地還有時間找地方處理物資。

而她在別墅區孵化的雞鴨鵝以及種植的蔬菜,這一次都在飛機上。

也是因為這些物資,他們這麽多人才能順利一起離開。

“聽說那裏因為清理光幕的緣故,到處是建築廢墟。到了那,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現狀是這樣,但沒有一個人覺得辛苦。總算大家家裏都齊齊整整,到了那有手有腳又沒有壞事發生,總是能把日子過下去的。

民間這樣的和平,是有官方在負重前行。

東邊地區的清理計劃一直在進行中。就在林蘇他們坐上飛機前往居住地時候,距離居住地不遠的一個城市。無數人在地下設置清理光幕的熱武器。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任務了,對于光幕跟數據鏈條他們都很熟悉。

他們知道只要把光幕擊穿。光幕下的數據鏈條就會慢慢消失。而數據鏈條消失得越多,對于他們這片土地上的束縛就越小。

很多專家說不出這個東西是什麽。但卻提出了一套理論。在這套理論中,他們的星球被納入一個數據領域。數據領域內的所有事物都能夠被數據鏈條控制。光幕就是這個領域展開後的證據。

具體到底是誰做的,他們不知道的。他們知道,就是他們的星球被某些高等文明虎視眈眈。

或者把他們這裏當成是一個娛樂場所。或者把他們這裏當成一個養殖基地。

具體的目的沒人知道。

但這些高等文明不會停止這種動作卻是真的。

一年後,整個東北區域的地下光幕已經被清理幹淨。而林蘇他們已經在第一居住地紮下根來。

林蘇家目前主要做的是雞苗、鴨苗、鵝苗的售賣。而溫時雲家則是承包了一個小礦開采。至于何家則是做回老本行。賴華明這個以前幹外貿的,現在種地賣菜。

大家的日子好像都走上了正規,林蘇卻有一個隐憂。

那就是來到這裏已經一年了,這裏沒有光幕的覆蓋,沒有數據鏈條的控制。但是,她的空間并沒有跟其他人一樣縮小消失。相反,一點兒都沒有變化。

這樣的不變讓她心中的隐憂沒法消除。

這天晚上,還是鄰居的兩家人正在準備晚飯。

林蘇在廚房幫忙端菜,負責炒菜的溫時雲看到她的表情,直接問道:“你還在擔心那個嗎?”

沒有說清楚,但林蘇卻知道對方的意思。點頭:“是啊!我總覺得現在的和平好像是暫時的。”

溫時雲也有同感。但是人不能一直活在這個陰影下。

“別想那麽多了。如果真的有事,我們再一起面對。”

林蘇也知道這些隐患想是沒用的。如果真的要發生什麽災難,遲早會發生。

電視裏新聞正在播放近期光幕清理工作進度。鏡頭掃過的人臉上都是欣喜的表情。

因為大家都是知道,經過清理的居住地。莊稼能夠種了,家畜可以養活了。日子過得比在非清理區要舒坦。即使在居住地他們都會消失空間這個能力。

林蘇捧着碗吃起飯來。邊吃邊看電視裏面官方的一項項工作彙報。越看她就覺得越是高興。

就在這個時候,她眼前忽然出現了嘩啦啦的雪花。如同第一次看到彈幕時那般。接着,一行彈幕突兀地彈出……

至此,本文第一部《天災》完成。第二部是《星際大戰》,會在之後開坑更新。謝謝大家的支持。新文《大雜院換夫養娃日常[七零]》會在存稿後再開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