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原本黛玉将每步棋都料到了,一套組合拳定會打得葉升毫無招架之力。可惜有些時候,哪怕再周全的人也算不到全部運道。

隆華帝自榮親王案開始,就一直處于暴怒階段,中間有一段時間被白玉堂留書題字吓得不敢回寝宮,遍皇宮的臨幸嫔妃,縱欲過度,種種事情合在一起,隆華帝的身子早就虧空,竟比前世早駕崩了一年。

隆華帝駕崩之後,宮中最有城府的九皇子登基。

兜兜轉轉的,前世今生的新帝都是同一人。

因有五義镖局的信鴿,隆華帝病重的時候黛玉就得了消息。

知道葉升九皇子的人,黛玉就知道這次掰倒葉升無望了,甚至還有可能新帝給父親降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反讓父親落罪。

為此,黛玉也開始做兩手準備,若是新帝迫害林如海,也不是不可以揭竿而起。

黛玉得到隆華帝重病消息的第三天,隆華帝駕崩,九皇子繼位,稱景順帝。

景順帝登基之後,除了操辦隆華帝的喪事,開恩科等等之外。果然開始了意料之中的大清洗。

景順帝陳府極深,從龍禁尉到三省六部都放了自己的人,現在一朝得償所願,自然要封賞那些和自己一起熬過來的人。

首先受到沖擊的便是謝長安和賈敬。

謝長安喪事隆華帝的親信,又掌着龍禁尉,景順帝是不能容忍謝長安繼續占着這個位置的。但是謝長安此人,除了呆在林如海身邊那幾年,在龍禁尉身居要職的時間太長了,知道的隐秘太多了,謝長安如果活着,景順帝夜不能寐。

隆華帝的喪事辦得十分隆重,謝長安作為隆華帝的心腹重臣,一直在忙國喪的事。

隆華帝下葬之後,景順帝借着犒賞臣子的機會賜給謝長安一杯毒酒。

謝長安料到早有今日,等景順帝心腹端着毒酒到謝長安住處的時候,已經人去樓空。不獨如此,次日景順帝醒來,脖子上被人畫了一條紅色細線。

Advertisement

這要事有人行刺,景順帝項上人頭已經不在了。景順帝不禁想到當年先帝在位時,上書房和寝宮兩次被人留書題字的事。

為何偏偏在自己要對謝長安下手的時候,這樣的事再次發生了。難道當年威脅父皇的事就是這個亂臣賊子幹的?這人到底是什麽時候生的反心,城府到底有多深?

一想到種種可能,景順帝便派人調查謝長安這人。越調查越發現巧合,除了當年先太子被誣陷時候,謝長安先是救駕追錯方向,後來假死遁走,入了林家。

後來榮親王犯事,這個謝長安又是破獲江南私鹽案的重要人物。

這絲絲縷縷的聯系起來,心思陰毒深沉的景順帝就覺得謝長安早就密謀颠覆司徒家的江山,和謝長安聯系緊密的林如海自然也不是好人。

林家不獨和謝長安關系匪淺,當初自己想收編的五義镖局也和林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想到這些,景順帝如何能夠安睡,連夜下诏書召林如海回京。

聖旨是八百裏加急傳來的。那時候林如海到了陝西不過數月,拖垮的身子還沒補回來,又要旅途勞頓入京,若是真聽诏,能不能順利回京都是問題。

而就在這時,西海國犯邊的消息傳入京城。

景順帝雖然算不得多麽高瞻遠矚的帝王,卻十分擅長争權奪利。這幾年眼看隆華帝身子不好,景順帝就一直防範着西海國。

饒是如此,西海國犯邊還是比景順帝預計的早了幾個月。

原本景順帝以為至少要隆華帝駕崩的消息傳入西海國,那邊才會有所動作。但是因北方鞑靼犯邊,西海國覺得朝廷兵力被鞑靼牽扯,便當機立斷的出兵了。哪怕消息加急傳回京城,也已經過了大半月,也不知道如今西海國軍推進到哪裏了。

就在這個背景下,林如海接到聖旨。黛玉勸林如海道:“父親,現在先帝剛剛駕崩,新帝根基未穩。朝中無錢無糧,經不起大舉興兵,眼看就要天下大亂了,父親不如遞上致仕折子,就以病體不宜遠行為由,請皇上體恤舊臣,請朝廷另派陝西巡撫前來繼任即可。”

林如海這些年把一應事務交給黛玉,此刻卻盯着黛玉的眼睛道:“玉兒,你有多少事情瞞着我?”

林如海本就是明白人,以前他不過問黛玉行事,乃是對黛玉放心。現在要過問起來,黛玉許多所作所為也瞞不過他。

于是黛玉勸林如海道:“不是女兒有意隐瞞,而是怕耽擱父親靜養,有些事女兒不敢說。”

林如海輕輕閉上眼睛,半晌才道:“為父知道你的本事,也知道你嘔心瀝血,都是為了這個家。但是玉兒,我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才不堕文人風骨。”

黛玉之所以有些事情瞞着林如海,也是擔心他這士族風骨,甘心為一個不值得的朝廷不惜以死相報。

黛玉緩緩的道:“如果這個朝廷在父親以死報國之後,對女兒不聞不問。女兒無人做主,十六芳齡死于榮國府呢?”

林如海瞪大了眼睛,劇烈咳嗽起來,他知道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但是又隐隐覺得黛玉說的都是真的。

黛玉先倒了熱茶給林如海,道:“父親歇着,不管聽到什麽千萬別激動傷了身子,女兒會将一切說給父親聽。”

黛玉現在和金唢吶合作,用戲班子影響輿論的手法越發純熟,說起前世的事,也是用旁觀者的口吻娓娓道來。

從賈敏過世,自己初入榮國府開始,前半段的事和林如海所知如出一轍,但是從黛玉回南探父開始,所有的事情都和林如海所經歷過的不一樣了。

私鹽案沒有告破,自己病死在任上,榮親王之所以未能登基不是因為他插手私鹽案的陰謀敗露,而是在兩年前的鐵網山圍獵,被九皇子算計。九皇子兩年前就登基了,先帝避位為太上皇,而自己,在那年的九月初三就死了。

沒有林家風光入京為戶部尚書,賈家二房沒有那麽快敗落,玉兒會在榮國府被磋磨三年,後來随着榮國府的風流雲散香消玉殒。

而司徒家,正如黛玉所言,在自己鞠躬盡瘁,為朝廷而死之後,對黛玉不聞不問。

這樣的皇族,真是值得自己以死相報嗎?

“玉兒,這些事你是如何知道的?”林如海問。

黛玉面色沉靜,表情上看不出一絲起伏。沒什麽好激動的了,命運已經被自己所改變,這一世自己在意的人,都還好好活着。“父親就當我有所奇遇吧。總之,父親要相信我,大靈朝日後會一敗塗地,無人能救。新帝诏父親回京,不過是賜一杯毒酒。父親,大靈朝不值得,女兒殚精竭慮這些年,只想父親安好。”

林如海沉默半日,道:“難怪,難怪。玉兒說到了榮國府後,并無先生教你讀書習字,為何玉兒北上幾年回來,竟有了如此滿腹韬略?為父早該想到的。”

說完,又嘆息一聲道:“為父累了,一切事物都交給玉兒做主吧。”

黛玉瞧着林如海的背影,心中有些酸澀。将這些事告訴一個一心報國的人,難免有些殘忍,但是為了不讓父親回京赴死,有些事黛玉不得不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