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20章
祖傳的頭鐵也讓顧衍在短短一年就練就了一身安撫他們的絕學,打動這些王的從來不是什麽百姓民生,而是利益——巨大到他們無法拒絕的利益。
比如,江山萬年。
顧衍一邊整理着思緒,一邊娓娓道來。他說話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可以讓人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并且發自內心的贊嘆他的能力。當然,這不是什麽神力或者金手指,僅僅是顧衍作為他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上輩子,他通過這樣的能力成為了一位老師,今生也陰差陽錯的走上教育行業,真是造化弄人。
顧衍談到從文字故事入手,先讓各國百姓了解秦國,也了解被秦國統治的好處,潛移默化的讓民心向秦國這邊靠攏——民心所向,自當所向披靡。再加上如今各國的王确實不是明君,甚至各國前幾代都不算是明君了。
和他們形成反比的是,自穆公來秦國國君雖然代代頭鐵,但也代代明智,代代強。啧啧,都不用顧衍編故事,現成的例子就能忽悠的其他國士子來秦國求出路。至于百姓,不習慣的還是秦法和秦吏。
秦吏難做,但同樣在縣村裏有巨大的權力。過快的擴張會導致官吏供應不足,培訓不到位,匆忙上任的官吏甚至有的是地痞流氓出身,這樣在律法執行的時候難免有誤差。甚至有人會以權欺人。
百姓當然不會覺得是秦吏本人的錯,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痛苦轉嫁給秦法,而那些被滅國的氏族稍微鼓動,那就是在動搖國家通知的根基。
“若是以紙為引,百姓知秦之能,自然夾道相迎這是其一;潛移默化的使民間有識之士學習秦法,好在秦軍進駐時可接管政務法令,當地人與當地人好溝通,便于宣揚秦之令這是其二。此二者,乃萬代之基。”
至于後續怎麽操作,顧衍相信自己不需要說的很清楚,秦王在心裏已經有了考量。有些話,也不是作為臣子的他能說出口的。
說了這麽多,不過就是想要秦王同意紙張的生産和推廣。顧衍相信,只要他此時種下一顆種子,整個民族在未來就能收獲一顆金燦燦的代表文明的樹。為此,他不惜代價。
果然,秦王聽完顧衍的解釋笑着說,“那用歌舞的方式推廣秦之威名的法子倒是有趣,準了。”身邊的侍從官立刻記下。
至于紙張的生産和銷售——
“容寡人再想想。”
秦王不鹹不淡的推了。
回去的路上,顧衍沒有讓車夫直接駕車回到書院,反而是在鄉野間轉悠起來。颠簸的車上,顧衍想着今天秦王的态度,和周圍官吏的反應,一條條一個個的分析。這是他的習慣,獨自一人去考量未來的路。
Advertisement
紙的出現不僅僅是動搖了貴族的基礎,更是觸動了秦王那根由變革和穩定争奪着的神經。
國君不知道他的才能嗎?他不知道紙是好東西嗎?
不,秦王比誰都清楚。所以,他才害怕。
公元一世紀,差不多就是三百年後吧!大陸的西方,是秦人不知道的一個國家,能工巧匠為了提高生産某種東西的效率,為皇帝進獻了一個可以大幅度節省人力的機器。皇帝下令重賞了工匠,然後摧毀了那個機器和它的制造圖紙。
這個國家,叫羅馬;這位皇帝,是維斯巴芗,一位以重整國家,善于用人且勵精圖治聞名史書的皇帝。
維斯巴芗不知道機器可以促進生産,而生産可以為國家帶來繁榮嗎?
他知道,但那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更何況,技術的發展并不是此時最需要的東西——縱使它可能節省人力,讓國家變得更強大。
如果他所言的紙的作用僅僅是可以給民衆洗腦,秦王肯定就答應了,可惜的是,顧衍知道,朝中的大臣知道,秦王更知道,紙的出現不僅僅會帶來這些。
階級的更疊,百姓的訴求,甚至國家的走向都會被看似小小的舉動影響,而且這個影響是所有人,至少是除顧衍以外的所有人難以預估的。就是顧衍,其實也不是真正清楚紙的出現會給這個社會帶來多大的改變。
技術代表着變化,而變化帶來了風險。
這太要命了。
孟德斯鸠指責磨坊的大量推廣讓工人們失業,蒸汽機的改良者瓦特晚年也抱怨自己的發明實在愚蠢。
顧衍此時必須承認,自己的心急。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并不後悔。
在有限的前世記憶裏,顧衍知道在公元前2500年道公元500年間技術幾乎是停滞的狀态。技術對既得利益者來說當然是好的,但我可往,寇亦可往。
另一個顧衍想做出來的東西——雕版印刷,同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
羅馬教廷曾經推廣過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術,印刷機。滾滾而出的鉛字印刷機讓教皇禦令,聖經,甚至贖罪卷大量的生産出來,散如百姓群體裏。但同樣從印刷機裏出來的還有俗語版的聖經,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等等教廷不允許的東西。
如果敵人從技術發展中得到的利益比自身更多,那技術發展不要也罷。
而歌舞卻一直存在于各個階層的生活中,只要稍加改變詞語就能起到和紙張同樣的效果,秦王自然第一選擇它。
當然,顧衍有時覺得可能是自己提出這件事的時機不對。
秦王嬴稷已經老了,就算他比顧衍記憶裏多活了幾年可這不代表他還是雄心勃勃的盛年時代。如果嬴稷在四十歲時聽到顧衍的建議,恐怕他現在已經是不論身份年齡任官的秦國最年輕的相邦了。
但,時間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如今顧衍面對的事實就是不願改變,或者說恐懼變化的王上。
“王上實在是”嬴政聽完顧衍的解釋後,皺着眉頭說,“不過是百姓識字而已,多加引導甚至可以讓天下人唯君王唯是從至于傳發書物,只要命專人審查即可,也不必因噎廢食吧!”
顧衍輕聲笑了出來,嬴政總能在自己有些灰心的時候給自己力量。超越時代的眼光出現在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也是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皇帝身上真不奇怪。
“先生可還有顧慮?”嬴政看顧衍半天沒說話,疑惑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