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27章

“先生。”

岐山山腳下,竹林深處有一個書齋,是周圍的百姓都知道的事情。那教書的先生是顧家的神童也不是什麽秘密,自從先生從鹹陽教完如今的政公子回來後就招呼人建了這個書齋,說是幫族中孩童們開蒙,若是各村各裏有想要讀書的孩子也可以一同送去,男女不拘。

秦國重農政重軍,社會風氣也與後世不同,女子為農官為軍士不是奇事,只是參軍徭役還好說,若是為農官可是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一般需要下力氣的活計家裏的女孩也幹不了,顧先生收學生不限年齡,所以十裏八鄉稍微寬裕一些的家庭也願意将家裏的孩子送到這裏來學點術數,禦術什麽的。

要知道,但凡會識些字,養馬架馬,那都是最小也能成個管事,再不濟也可以去商隊跑馬,總是要比終日務農要好。

說不定還能得顧先生喜歡,做個農官幹幹呢!

所以,除了家裏的小孩子外,顧衍甚至湊足了兩個班!女孩子還很多,幾乎占了一半。

被父親驚世駭俗的言論吓到的顧衍連夜從家裏跑出來,回到了自己的小書齋裏。因為家比較遠,又有宵禁,所以每晚都有幾個孩子留在書齋。看到在宵禁馬上就要開始的時候,先生竟然回書齋,幾個孩子連忙出門迎接。

行過禮後,顧衍支着鸱鸮杖,将幾個孩子都關心過生活後才說,“乘法口訣可熟背?”

“背矣——”

“先生我可很努力的。”

“我都可以自己算田畝數了!”

孩子們高興的回答,叽叽喳喳的說着。直到韓徒聽到聲音從書齋的後院趕過來,才消停了。自從書齋開始收百姓的孩子後,顧衍就管不過來了,所以寫了齋規教給小朋友們,再讓韓徒管着。本來不知禮的孩子們是管不住的,但韓徒想了個辦法,每天吃飯時都考教他們齋規,背不出的就沒有飯吃,直到背熟。

但是背熟是遠遠不夠的,知行合一這四個字被韓徒當作聖典在執行。若是被發現有違反齋律的孩子,會被立刻送回家再也不能來書齋學習。

可以舉報,但秦律裏謊報瞞報與犯事者同罪,所以即使韓徒不強調這點,也沒有孩子敢誣陷他人。

是以,韓徒的吓人程度可能比顧衍這個真正的主家還要過。

Advertisement

“少主,韓徒遲來。”他先是對顧衍行禮,然後就将這些往顧衍跟前湊的小子都打發了,才從越丫手裏接過攙扶他的責任,低頭讓顧衍小心腳下。

“不必對孩子們太過苛責,孩子貪玩乃天性,太拘束反而不好。”顧衍溫聲對韓徒說,越丫倒是替韓徒說話,“黔首無禮,沖撞了貴人不美。少主心善,不代表無禮百姓就真的感念您,保不準還想着欺主,韓徒管嚴些也好。”

刁奴欺主雖然不常見,可不代表不存在。更何況少主看起來實在太和善,那些刁民還不知道怎麽在背後裏議論他,就是越丫都聽過幾次難聽的話。

只是怕髒了少主耳朵,韓徒在背後處理了罷了。

顧衍點點頭,“懂規矩也好,不過罰的還是莫太過了。”他對韓徒和越丫做的事情很清楚,那些百姓背後如何議論他的愚蠢也略有耳聞,不過他是不在乎的。

那些孩子是這個社會的未來,要讓他們認識到‘國家’的概念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做。他現在不過是在走艱難的第一步罷了。

讓韓徒和越丫自己去忙,顧衍獨自往後室去。

“少主還是心善,教他們識字就已經是天大的恩賞了,哪裏有給那些黔首日日雞卵和乳酪的道理?”越丫清點着明日的吃食,和在一旁記賬的韓徒抱怨。

韓徒倒是沒有贊同她,反而說,“施以小惠,不過是為了讓那些孩子對少主有幾分感念,至于忠心與否,是書中所講。他們若是仔細學了,自然會對少主忠心。”他跟着顧衍講學,還是聽了一些的。

越丫還是不滿,在她看來少主就是太心善,若是缺忠心的奴仆,以法拘之便好何必如此大費周章。但少主聰穎,她有時又覺得是自己愚鈍,不懂少主的計策。現在抱怨,不過是可惜這些吃食。普通百姓哪裏能吃這麽好啊!

因為少主和政公子的努力,如今的農人在少府的‘幫助’下都建了水骨龍車和磨坊,下田種的麥也算是逐漸進入日常的餐食中。聽農官說近年糧食的産量增加,而賦稅未漲,很多農戶都有了些餘糧,日子也好了不少——孩子自然也多了起來。

不過嘛,越丫還是覺得過不了多久賦稅就會上漲,徭役也要加重了,她邊收拾着食材,邊想。這些食材會被登記,然後明早按量分配到每個班,早課後再由他們自己烹煮。

“聽聞肅州又征發人手了。”秦法月為更卒,己複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于古。只是因為長平之戰,秦趙大戰,年十三者悉數參戰,雖然最後勝了,但國內也傷了根基,這麽多年沒有什麽大戰,徭役多為城旦,水利之類輕松些的活計。如今肅州征發人手,很難不保證又要對蠻人作戰。

不過,越丫和韓徒是不用擔心的。他們的主家是長信侯,再征發黔首也到不了他們這種侯爵家奴隸身上。所以韓徒只是說說罷了。

越丫也沒有什麽恐懼的反應,只是點點頭,“那倒是肯定要加賦稅了。”

回到自己的書房兼寝室,顧衍将嬴政寄來的木牍拿在手裏,一個字一個字的摸過。

在如今這個貴族統統使用紙這種更輕盈漂亮的書寫物的今天,嬴政還堅持用竹簡木牍無非是照顧眼睛不好的顧衍。

手邊是從啓蒙到律法儒學的課本,每一本都是顧衍精心編纂的。當然,他獨自一人是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的,只能說暫時合适。

雖然教嬴政的時候是想到什麽說什麽,但真正要系統的教孩子,顧衍還是将科目分開了。啓蒙班學的比較雜,識字,讀顧氏童話,學識數和簡單的計算,有興趣的孩子還可以和他學畫畫——就是拿燒過的碳在地上胡抹,真正有天賦和興趣的孩子才會在高級班裏學透視和陰影,或者水墨畫。

不過啓蒙班和高級班是顧衍在心裏給他們的分類,在明面上只是單純的甲班和乙班罷了。

黔首的孩子們對農事和建築類的知識更感興趣,對讀些文學,政治和律法的事情并不積極。這是自然,在他們心裏那些都是肉食者謀,與他們無關,而學農事和建築的知識能讓他們在日後服徭役的過程中得到更輕松的活計——管事或者精細的工匠。成為農官甚至有可能受爵,這樣服徭役的時間就會減少。

說實話,這也是顧衍實在不能接受的一點。秦法對服徭役的時間是有明确規定,秦民必須每年服徭役一個月,稱為更卒。另外還要服兵役兩年,其中一年在各郡進行軍事訓練,或為材官(步兵)、或為騎士(騎兵)、或為樓臺水兵)。而另一年在京師或邊疆戍邊,在京師屯戍者稱衛士,在邊疆戍者稱戍卒。雖然看起來不算多,但架不住服役的時間巨長。

秦民開始服役的年齡是從男子身高6尺6寸,即17歲始服,18歲正式服役。而秦制二十,男女賜爵一級以上,有罪以減,年五十六免。無爵為士伍,年六十乃免老。

那就是有爵的人56歲就可以退役,無爵的人要到60歲才能退役。一般無農民在役年限為43年,按秦制規定每年服役一個月,合計1290天;另外服兵役兩年,合計為720天,二者共計為2010天,再加上各種法外之徭。(1)

還不能保證百姓都能活到60歲,很多人其實都是幹到死也沒退休。

《徭律》還規定,凡征發民夫修建的牆垣、壕等工程,必須對所建築的工程擔保一年。一年內如有損毀,主管工程的官吏有罪,并令原來的民夫重新修築,不得計入服的時間。同時規定,如果需要臨時修補苑圍,應征發範圍旁邊有田地的人修補,不得作為搖役,等等。

雖然曾經和嬴政争論時,顧衍知道這個數字不至于力役三十倍于古,但也絕對是非常沉重的量了。所以,孩子們希望能學一些能用一輩子的,讓他們幹輕松活計的知識也無可厚非。

至少,在顧衍沒有說服嬴政修改律法之前他們這樣的想法沒有什麽問題。

“要不,再想辦法給大家加點營養?”雖然現在不能減輕他們的徭役時間,不過如果能讓大家吃好,多補充營養,使百姓強壯也算是增加大家的生存幾率了。

第二天,早早進行晨讀的孩子們發現書齋前面的空地,顧家的仆從運來了巨大的磨盤。他們當然認識這個東西,和水骨龍車和磨坊一樣都是他們先生做的,但他們如今既不磨土又不磨面,拿它來幹什麽呢

作者有話要說:(1)衛宏:《漢舊儀》下卷感謝在2021-11-2800:01:42~2021-11-2922:42:1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秧秧苗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灼灼唐楓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5385940520瓶;she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