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8章
菽是一種非常不容易食用的食物。想要蒸煮它都需要大量的柴火,但種植它的有多是貧困的農人,很少有人舍得耗費那麽多的柴火去煮一個不好消化的作物。
可有的田确實不适合種植其他的作物,只能勉強的種菽。
分到下田的農人也只能食菽。
而菽價低,顧衍家的井有的是鹽鹵井,用笨辦法熬了鹽出來,雖然品相沒有在鹹陽那裏精心做的好看,但用來換豆子肯定是綽綽有餘的。随便拿了些鹽去換了今日所需要的教學工具,顧衍招呼着孩子們圍過來。
“菽雖難刻化,可我曾教過你們什麽?”他笑着問小豆丁們。
“木以火灼,化煙化塵;水以寒激,化冰化實。萬物一成不變,實乃法之不覆,技之未達也。”岐東裏的一個小姑娘搶先脆聲背道,“先生是要教我們如何改變菽的物理嗎?”
“大丫你笨,用火煮菽也改變了它的物理,可好吃了嗎?先生肯定不是教這個!”有個男孩沒等顧衍解釋,搶先怼了小姑娘。
這是甲班,也就是基礎班,很多孩子前陣子才和顧衍學了‘物理’這個詞,沒有完全搞懂,但是每天必然挂在嘴邊以顯示自己學會了新知識。
“對,也不對。”顧衍先糾正了大丫的話,“我曾經教過你們,物理的改變是——”
“維持原物。”顧熙接話,然後在自己叔父鼓勵的眼神下繼續說,“物理,實乃物之道理。樹木變梁,是物理之變;水變冰,是物理之變。蓋因此變并無新物産生,木依舊是木,水依舊是水。火燒木,有煙有塵,非物之變故,大丫舉例,前半句不對,後半句對。”在書齋,他堅持稱呼顧衍為先生。
顧衍笑着點點頭,心裏想着的卻是大家族的孩子果然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不是智力的差別,而是基礎的不同。顧熙很小就以《國語》,《左傳》啓蒙,家中也藏書頗豐。雖然在他看來,《左傳》什麽的根本不适合給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用來啓蒙,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超前教育會讓貴族子弟們更早的成熟,思辨力,記憶力都會得到更好的鍛煉。
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度也更好。
“先生是想教我們什麽呢?”顧熙替所有孩子問了出來。
“那大家猜猜?”顧衍拄着鸱鸮杖,走到泡着菽的大桶變,伸手将一些豆子撈出來,試探着軟硬。
“前些日子學了物理,但先生并未教我們火灼木生灰此類的道理,是否有關?”大丫問道。
Advertisement
“大丫說的對。”顧衍點點頭,招呼着所有孩子到身邊來,“應該都磨過土和麥吧,菽也一樣。”
然後他不需要解釋,孩子們就拿過鬥将菽塞進磨盤的小孔裏。磨土的磨盤和這不太一樣,這個是百姓用來磨麥時改造的,比磨土的盤更适合磨糧食。
就來顧熙都挽起寬大的袖子上去幫忙,少數的士人孩子也好不介意的上去幫忙。這個時代活着是很難的,就算是貴族子弟也會些簡單的活計。雖然平時不需要他們真幹,但大多也都知道農具怎麽使用。
“有人能告訴先生,将菽磨成粉是物理之變嗎?”
“無新物産生,是物之變!”
“是物之變。”
叽叽喳喳的聲音立刻回答,顧衍分辨着孩子們的聲音,點點頭,“哪能告訴先生,現在菽是什麽樣的嗎?”
“白色的,像羊酪”一個小姑娘糯糯的說。
“那,和菽長的不一樣了,大家是怎麽知道這沒有産生新物的呢?”顧衍笑着問。
孩子們又你一言我一句的回答,最後告訴顧衍是因為磨盤磨土時,不會産生任何新的物質,土還是土。菽進入磨盤,應該和土進入磨盤産生的結果一樣。白色的豆漿是因為他們加了水,就像是土加水會成為泥,但泥曬幹還會變成土一樣。這個過程并沒有什麽新的東西産生。
顧衍滿意的笑了笑,讓越丫給孩子們将豆漿煮一下。煮好的豆漿散發着孩子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新鮮味道,一個個忍着口水從越丫姐姐的鬥裏領到自己的那份豆漿。
然後迫不及待地喝下去。
就連一貫夥食不錯的顧熙都亮了眼睛,高興的對叔父說,“先生!這個好好喝!”
顧衍接過越丫端來的豆漿,一口氣喝完,才将喉嚨裏的血腥味沖散。他曾經預計的沒錯,當眼睛不能抵消改變現實的代價後,就會用其他的器官代替。
好在,嬴政雖然不太看那些原理,但那一年的努力他也不會像普通的封建帝王那樣了。有了他的平衡,這些小小的改變現實的技術的代價,顧衍還能承受的起。
“可,先生。”大丫的聲音在他膝下傳來,“這便是不同于物理之變的事情了嗎?”
顧衍笑着對小姑娘說,“剛剛大家是不是說土和泥的關系嗎?泥幹了還是土,那豆漿呢?要自己試試嗎?”
“唔。”小姑娘咽了咽口水,狠狠點點頭說,“要試!”
顧衍寫了簡單的實驗報告格式,給大丫細細講了後就放她自己去弄。他想看看,如果只是單純有基礎知識,這些如白紙一般的孩子能不能給他驚喜。
顧熙端着豆漿碗,等大丫去找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做‘實驗’後才走過來,他偏頭看了看一堆聚在一起的孩子,又看看手裏的豆漿碗,“先生,其實就算将豆漿煮熟就物理和其他的變化夾雜着吧!”
“哦?”
小孩在顧衍空洞的眼神裏竟然有些緊張,猶猶豫豫的将自己的猜想說了出來。
“往日有什麽想法,先生都會立刻給予我們結果,可今日我們的猜測先生都未給予評價,再加之先生定是想教會我們新知識,定然不會是我們能随意猜測出的。”
“故而你如此想?”顧衍笑着對自己的侄子說。
“是。”顧熙抿了抿嘴,“本來是這麽想的,可先生又說格物致知,定然希望我等自己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到結果,如此——”他看了看那堆興致勃勃的做實驗的同學,“也說不定是先生所期待的結果。”
“哈哈哈哈”顧衍低聲笑了出來,自己的兄長直爽沒想到竟然有了個心思如此彎彎繞繞的孩子。
“阿熙日後有大才啊!”簡直是千層餅轉世。
顧熙竟然沒有從他希望的理工科的放心思考問題,而是從人心,簡直神情。不過顧衍知道,這才是這個年代貴族和士人習慣的思維方式,不是說他們不擅長或者學不會理工類的知識,而是他們是先了解人心再将這樣的思維方式融入各種學科裏。
就是顧衍自己,其實現在也更習慣揣摩人性。
将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維方式沒有高低,只是文化帶來的習慣。顧衍沒有否認顧熙,淡淡的說,“萬物也沒有絕對,就是變化也不是單一的。我如今只是教你們一些簡單的理論,萬事萬物的混沌還需要你們去探求啊!”
顧熙低頭看着豆漿碗,又抿了一口,然後輕輕的點點頭。
顧衍走到豆漿鍋邊,伸手到冒着熱氣的容器上感受了一些那燙人的溫度,然後招呼還在等豆漿裏的水蒸發的孩子們過來。
古老的食物雖然歷史悠久,但确實不是這個時代就有的。雖然傳說是淮南王劉安所發明,不過顧衍其實更傾向于是劉安傳播的,畢竟在這個時代貴族就是有這樣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他發明的可能性不大。
但不論是不是淮南王發明的,顧衍此時都由衷的感謝此物。豆腐如果制作成功,那就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它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是這個時代難得的優質營養。
“豆腐之法,凡菽之類皆可為之。”顧衍對孩子們說,“水浸、破碎、去渣、蒸煮,此步驟你我皆做,然後就有了——”
“豆漿!”孩子們快樂的說。
“嗯,可還沒有學新的知識呢!”顧衍對小朋友們向來有耐心,輕笑着繼續,“剛剛有很多人都說了萬物之變非物之變一種,今天先生就教你們新的變化。”
韓徒指揮着仆從擡來了鹽鹵水。孩子們都認識這種會産生珍貴鹽的東西,知識岐山鹽水井很少,少有的幾個都在顧氏的族地裏,旁人根本接觸不到。如今見了都睜大了眼睛。
“那,先生要開始了。”顧衍從越丫手裏接過鬥,從鹽鹵水桶裏舀了些液體,倒進匜(yi,一聲)(1)中,然後越丫再從匜的流裏将鹽鹵水注入。
顧衍随手将放在鍋邊的鬥拿在手裏,聽着水注入的聲音然後開始攪動。孩子們圍着鍋,眼睜睜的看着原本是液體的豆漿慢慢凝固,等到顧衍将鬥從鍋裏拿出來時,原本乳白色的豆漿已經析出白色的絮狀物,而其他的液體變成了微微泛黃的透明狀。
大丫拿着顧衍剛剛給她的那個記錄表格,認真的寫着自己看到的一切。
豆腐之法以鹽鹵汁或山礬汁或酸醋澱,就釜收入。又有人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鹹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斂耳。其面上凝結者揭取晾幹,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氣味甘鹹寒。(2)
顧衍笑了笑,問顧熙看到了什麽。他看不見,現在還不太清楚豆腐成型了沒。
“先生,熙觀之似神跡。”
然後他就聽到自己的侄子的回答。
“公子,前方便是顧氏族地了。”
車夫低聲對馬車中的少年彙報,在聽到車廂裏傳來的回應後又轉頭專心駕車。
在即将春祭的時候,公子竟然和王請命來迎曾經的太保回鹹陽,時間太趕。原本應該走将近七日的路程,公子竟然晝夜不歇的趕路,五日便至岐山。只要進了岐東就正式進入長信侯的封地了,約莫着還有不到一日的路程。
嬴政看着顧衍來信,路上無事他倒是難得的仔細讀了起來。這信裏的所謂鍛鐵之法他已經命人摹寫後交給了少府去試,自己倒是還沒看過其中原理。只是聽少府監說有了此法,秦之武備不愁矣。
如今仔細看過,不僅失聲笑了出來。
他這位先生,究竟還有多少仙跡還沒有展露出來。
“哈?”
顧衍實在沒忍住,奇怪的低頭看向自己的侄子,像是在吃驚他怎麽會有如此的想法。
在顧衍的注視下,顧熙嚅嗫着不知道說什麽,只能着急的去拽顧衍的袖子。顧衍深吸一口氣,用自己猶如寒冰的空洞眸子掃過所有身邊的孩子,然後問道,“你們都這麽看這件事嗎?”
然後在孩子們遲疑的聲音裏嘆了口氣,耐下性子說,“剛剛你們還在說以火灼木,非物之理。怎麽如今見到豆漿凝結就成了神技?”
“可”
“是誰創造了火呢?”顧衍笑着引導孩子們。
“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孩子搶答。
“然後就被千年前的人為首領,以顯示起才能。”又有孩子接着說。
“那,千年前你我的祖先認為能做出火便是神跡,可現在大家應該都會用火石或者火折子生火吧?那是神跡嗎?我如今不過是讓豆漿成塊,當不得神跡之稱的。”
“唔——”
孩子們細細簌簌的讨論聲傳入顧衍的耳朵裏,最後紛紛對顧衍行禮道歉,“是小子無禮,不識先生意圖。”
顧衍笑着對他們說,“任何如今爾等認為的神跡,不過是不知其中道理罷了。只要稍加認識,便知此物不過爾爾。”
然後他讓孩子們去嘗試自己做豆腐,讓韓徒看着點別傷着後就自己去廚房看看豆油的情況。
簠上蒸着菽。菽是所有豆類的總稱,不單指黃豆。因為顧衍不清楚除了黃豆其他豆子能不能熬出豆油,所以都一股腦的放在上面蒸,最後做出來再看看哪種豆子不行。
越丫跟在他後面,一邊暗示仆人們将貴人不能觸碰的腌攢物收好,一邊小心的看顧着少主的腳下。在顧衍身邊待的時間越長,她和韓徒就越知道自己少主的與衆不同。
“孟子曰: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3)曾經,少主這樣和他們說,“非遠庖廚之事,乃需無殺戮之心也。”
所以,少主總是出入廚房。越丫看着周遭的案俎被按生肉和蔬果分類使用,燒好的陶磚砌成的竈臺外敷生石灰。少主說石灰可以辟邪去病,雖然她覺得将藥材用來做竈臺有點浪費,但貴族向來奢侈,就是用石灰做竈臺而已,談不上過分。
在越丫胡思亂想時,顧衍忽然輕笑着自言自語。
“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4)
作者有話要說:(1)匜:一種注水器,形似瓢,有流。一般是貴族用來洗手或者洗頭用的,也作禮器之用。這裏出現是因為高級貴族那該死的儀式感。
(2)引自本草綱目
(3)《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4)《禮記·玉藻》
感謝在2021-11-2922:42:16~2021-11-3021:34:0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灼灼唐楓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會花30瓶;平沙落雁、睡意5瓶;丹嘟3瓶;she2瓶;洛色靡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