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從沈圖跟着沈萬年開始做事起,沈萬年就一直教他們,做事如蒼鷹搏兔,必盡全力,不可輕敵疏忽。

對于他來說,确定了目标之後,無論是要殺雞還是宰牛,他都會盡力尋找最好用的刀,不管那把刀是牛刀還是柴刀,只要是當下能找到最好的刀,能在最短時間以最快速度解決問題就行。

同樣,跟着邊鎮軍屯開荒之事,找當地軍鎮的統領甚至一個小旗也不是不能解決,可問題是,有慕容萩欠下的人情和債務在,這樣的牛刀不用,他又何必費勁巴拉地去挨個找那些軍鎮大小統領呢?

要知道,閻王好見小鬼難搪,慕容萩雖然也貪,可他對三瓜兩棗的小錢還是看不上的,也會給下面的人留口活路,甚至還會想辦法弄來錢糧養兵養馬,以便養着韭菜們長期收割。

可這些中低層的軍官,剝削起底層士兵和被流配的軍奴來,那是完全沒有底線的。

尤其是在這些邊關苦寒之地任職的軍官,大多也是被貶被罰到下面,本身就朝不保夕,一次戰鬥或是一場風暴寒流就有可能要了他們的性命,唯有拼命的搜刮更多的資源,才能讓自己有更多活下去的保障。

在活着都很艱難的時候,想要保持人性中善的部分着實太過艱難。

對手下的人都恨不得敲骨吸髓的軍官,對于他們這些外地來的商戶,簡直就像是看到肥羊送上門,不宰都對不起自己腰間的刀。

沈圖當初就曾跟着大昭的軍隊四處征讨,大昭軍剿滅叛軍後,他們就從軍中收購被抄沒的農莊和商鋪,買下官奴,招攬流民進行耕種和經營,如此才能盡量避免那些原本已是熟地的良田因為戰亂被抛荒,可以盡快恢複生産以保證收獲。

當時他們還是有皇帝禦賜牌匾護身的,也沒少送禮送錢,好在那時新朝初立,皇帝以嚴刑酷法懲治了不少貪官,才能讓他們順利展開農莊建設和商道拓展,使沈氏商行跟着大昭軍走遍全國,遍地開花,讓沈萬年賺得盆滿缽滿之餘,同樣也給皇帝分潤不少,這才能讓沈氏安穩地存活至今。

而現在,大昭承平十年,戰亂平息後,勳貴們開始迅速占領失敗者留下的空地,加上皇帝大手筆的賜封,原本的熟地很快被瓜分一空,就連沈氏的田莊也有不少被迫轉讓,就是因為生地與熟地不光産量相差巨大,開荒前期所需耗費的投入也遠超一般人的承受力。

沈圖新收到的信,一封來自沈青葉,一封來自沈萬年。

沈青葉要他拿下東北林地的墾荒權,那邊雖然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處于寒冬無法耕種,可荒無人煙的黑土地,擁有千百年積攢下來的腐殖肥,黑土地短暫的種植期卻能種出營養和口感最好的糧食。

後來的北大荒,從松嫩平原到三江平原,從苦寒荒蕪之地變成北大倉,不亞于江南的湖廣糧倉,現在仍然屬于蠻荒之地。

現在拿下這些荒地,需要付出的代價,遠遠小于關內那些被勳貴們虎視眈眈的熟地。

Advertisement

更何況,按照皇帝現在生兒子的速度和給皇室親族勳貴們封賞的額度,大昭國內可用的良田很快都會成為這些大貴族和高官世家的囊中之物,封建王朝的改朝換代,一代代形成這樣的輪回。

王朝新建、開國時期的休養生息,開荒分地,輕徭薄賦,廣納賢才,到後來漸漸開始腐化的統治階級,人口爆發性增長,士紳和官僚階層可以有各種手段避開賦稅,可國家的開支不可能減少,只會轉移到最底層的農民頭上,導致農民破産,而大量的土地兼并者并不繼續交稅,國庫也開始被掏空。

失去田地的農民更加貧苦,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難以抵禦風險,活不下去的時候,就會爆發新一輪的戰火,掀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

然後,又開始新一輪的輪回。

按照後世的經驗總結,這是因為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相互作用導致的“規律”,想要打破規律,單憑改朝換代是不可能的,真正要改變的,是從基礎的生産力出發,提高生産力,才能解決生産關系的問題。

大昭是皇帝的一言堂,太子目前只是個徒有虛名的空架子,連封地都在幾千裏外還沒到手的荒島上,沈青葉從不是坐以待斃的性子,既然知道皇帝有心要吞掉沈家,幹脆就先下手為強,拿下北大倉,自己開發,在這個被外人視為最接近死亡之地的苦寒邊塞上,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糧倉。

所以給沈萬年寫信的同時,也夾帶了一封給沈圖的信。

只是在這封信裏,她并沒有明說要在遼東苦寒之地開荒之事,而是再三強調,遼東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都是對太子的病大有裨益之物。

非但如此,遼東森林中還藏着無數天材地寶,讓他想辦法打通遼東商路,若是能在那邊找到合适的天然良港,還可以向朝廷申請築城修港,方便從南方運糧運貨前去交換這些良藥。

只要能找到對太子的病有好處的藥材,皇帝一定不吝于答應這個小小的要求的。

很顯然,這話就是寫給皇帝看的。

按照皇帝的控制欲和他手下無孔不入的暗衛們的手段,沈青葉才不信她從東宮送出的信會沒人“審閱”。

這一點,早在她嫁入東宮之前,就跟沈萬年讨論過。

當時沈老爹還開玩笑似的說,“聽人說,當初宰相在家中跟夫人吵架,被抓花了臉,次日上朝時,皇帝問起他為何受傷,他說是被家中的貓兒誤傷,結果就被皇上取笑,送了他一個高麗美人,說高麗美人性格溫順,必不會像王家貓兒那般動則撓人。”

“宰相夫人,正是出自琅琊王氏。”

“還有個官員晚上在家一時興起寫的詩,睡了一覺發現不見了,次日進宮後,皇帝拿着他寫的詩跟他讨論,他方才知道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竟也受到皇帝的監控。”

沈青葉當時就吓了一跳,忍不住問:“那咱們家呢?皇帝會不會派他的暗衛盯着咱家?”

沈老爹嗤笑道:“你說呢?”他可是皇帝的錢袋子,怎麽可能不盯着?

“只不過,盯着也沒用。他派人盯了我一年多,發現你老爹我真的只是運氣好,做啥啥賺,買啥啥漲,出海也一樣,同樣的人手貨物,同樣的航線,別人出去可能血本無歸,老爹我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嘿嘿,他私底下還叫我沈胖子,說我狗屎運,以為我不知道嗎?”

“就算皇帝也不差餓兵,就皇上這樣的,既要人幹活,又怕人貪,還不給人足夠的安家銀子,指望人一輩子忠心耿耿跟着他幹到底,太難了!”

“等到他發覺盯着我沒用,反而會耽誤我給他賺錢之後,就把那些人收回去了,當然,你身邊他還是留了兩個。”

“女兒啊,有些時候,做人難得糊塗。他喜歡盯着人,你就讓他盯着,他反而不會再生出別的事來。否則,他成日裏疑神疑鬼,随便弄點事兒,就能壞了咱家好多事。”

沈青葉聞言惡心的不行,完全能想象得到,沈老爹是如何絞盡腦汁,裝傻扮癡,才能在皇帝暗衛的監控下,平安無事地活到現在的。

一想到自己以後也要經歷這些事兒,她就愈發痛恨這個腐朽的封建王朝。

可她就算穿成了首富之女,光有錢就是待宰肥羊,想要改變這個局面,絕非一朝一日之功。

所以在出嫁之前,她将苦熬了一個多月親手抄錄的千字文和百壽圖送給了沈老爹,作為出嫁女對老父親的一番孝心,當時還曾被嬷嬷吐槽她的書法功夫不夠,字跡潦草,不夠清麗端正雲雲。

她們哪裏知道,那其實應該算是沈青葉自己“獨創”的一本密碼冊。

那是她從一個忘記了名字的諜戰劇裏得來的靈感,據說是傳遞情報所用的書信,只有特定的文字所在的位置,用那本獨一無二的《論語》對照,才能讀出真正的情報密語內容。

單獨看那封信和那本《論語》都完全沒問題,只有将二者合起來,根據約定的方法閱讀,才能得到有效情報。

在這個時代,就算皇帝的耳目衆多,想要破解這樣的密信,還是沒那麽容易的。

更何況,沈老爹已經成功地在皇帝心目中塑造出自己人傻錢多的形象,沈青葉的耿直單純人設也立得差不多,這樣一對父女在皇帝眼中,那就是任由他揉搓的泥偶,留着給他賺錢的工具人,哪裏會想到他們會在他眼皮子底下用這種手段通信。

看到沈青葉千叮萬囑,要沈家不惜代價從遼東收購人參和各種天材地寶,皇帝心裏一定樂開花,能夠花沈家的錢,填補太子那個不見底的藥罐子,維持他明君慈父的形象,簡直再劃算不過。

他卻不知道,沈青葉借着這封信,向沈老爹求救之餘,更是指出了他們可以開發的第二個方向。

被老皇帝一句“陪葬”激起了火氣和鬥志的沈青葉,仔細回想了後世那些“闖關東”和“北大荒變北大倉”的記載,再對照一下原著的劇情,不難發現,原著作者這是在借鑒了幾個歷史朝代背景的基礎上,特地在這裏給原女主和男主開了什麽金手指。

否則,就憑那兩位的智商,說是在邊關和北蠻苦戰了數年,就能打敗北蠻,養兵練兵,打造出一支不敗之軍,會師京都奪取皇位,那糧草從哪裏來?兵甲戰馬從哪裏來?

就以現在遼東和北方四鎮的兵力和人口,那完全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可他們偏偏就那麽奇跡般的成功了。

所以在太子以自身下賭注逼迫皇帝面對他們兄弟“相殘”的現實時,沈青葉也傳信給沈老爹,讓沈老爹撒出大筆的銀子,将一些奇奇怪怪的傳聞傳進皇帝耳中。

比如說“燕王乃人中之龍”,有詩雲:“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游。(注1)”

就有人說,燕王封地所在雲州,當時燕王的機遇所在,一旦就藩之後,那就是“一遇風雲便化龍”。

第一次聽,皇帝沒當回事,他是天子,也是人間真龍,他的兒子是龍也沒什麽稀奇的。

可這第二次第三次聽到,皇帝就漸漸覺得不對味起來。

這話明着是在誇四皇子燕王年少有為,英武不凡,能夠子承父業,有神龍之像。

皇帝此番派他去燕地就藩,還特許三萬精兵,由他帶領鎮守北疆,抵禦北蠻,分明就是要給他送戰功,積攢經驗和人望,這就是培養接班人啊!

前面皇帝都能忍了,直到接班人這句話時,終于忍無可忍。

他自認正值壯年,一年兩三個崽地生着,大把後宮美女等他寵幸着,頭腦清明龍精虎猛,哪裏需要現在就培養什麽接班人?

再說了,培養接班人是幹什麽?養大了養壯了來接自己的班嗎?

他還活着還沒老,就想接班奪權?

真當他是死了嗎?

怒氣沖沖的皇帝,當即派人去調查被皇後帶回宮中養傷的燕王,當着他的面拷問他身邊的侍從和護衛。

經歷一番酷刑逼供,打死了兩個太監和一個護衛之後,終于有人招認是被燕王帶回府的楚家姑娘讓他們在太子和太子妃進出的地方撒了一些野菊花和其他曬幹的花蕾,說是要炮制花草茶。

誰能想到,這東西竟然會使太子病發呢?

燕王自己也大為震驚,甚至不惜帶傷親自去審問楚家姑娘,得知她是為父親和家人報仇,故意針對沈青葉時,一怒之下親自出手将她打死。

據說當時燕王震怒之下,竟然連楚家姑娘的頭顱都被打爛,原本清麗脫俗的美人被打成了爛西瓜模樣,最後還被拖出去丢到亂葬崗,可謂凄涼之極。

盡管如此,皇帝還是借機除了他的燕王封地,不光是封地改為晉地,還要他留京反省,暫不就藩。

結果,又有傳言流出,說四皇子如今是“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皇帝便給四皇子安排了幾位翰林院名師,開始每日教他讀《孝經》、《禮記》。

從皇帝到太子,誰都不知道,他們做出的決定背後,還有一只無聲無息無形的手。

四皇子慕容荻的地界,沈青葉是斷然不會讓沈家插手,可如今換了三皇子慕容萩,他們不止要幫這三皇子站穩遼東,還要借他的手,用他這把大牛刀,開劈開遼東軍鎮官場的藩籬,打開這座北大倉的大門。

沈圖輕描淡寫地幾句話,給慕容萩勾畫出未來在遼東建港,将遼東大片原始森林中的木料草藥山珍野味,拿出來換成糧食和兵甲戰馬等等。

有了這等雄厚的物資支持,別說那些趕來進犯的北蠻,就是去北蠻王庭打個轉,慕容萩也不帶怵的。

至于讓沈家負責軍鎮外開荒事宜,慕容萩更是求之不得。

皇帝是泥腿子出身,少時吃過不少苦,對百姓疾苦深有體會,故而在制定政策時,出發點其實大多是為百姓着想,目的也是好的,只不過在執行方面,層層下達過程中,總是有人故意鑽空子謀利,最終落到實處時,經常就與他的初衷相悖。

由于邊關戰線漫長,路途遙遠,軍鎮的糧草運輸成本極高,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皇帝就要求各軍鎮屯田養兵,避免糧食運送途中的損耗和浪費人力物力。

這就要求軍鎮的士兵除了日常的訓練和巡邏守城之外,還要開荒種糧,以求自給自足。

邊關軍鎮要求三成士兵守城,七成士兵種地,平均每個士兵每年必須産出十八石以上,可以自留十二石為口糧,其餘上交。

可問題是,皇帝和朝廷官員,都是生在中原或江南豐饒之地,哪裏知道北疆邊關的土地貧瘠,其後惡劣,無論是土質肥料還是水源都嚴重匮乏,導致開荒不但費時費力,産出還遠不如南方的一半,根本不足以養活龐大的軍鎮官兵及其家眷。

最終朝廷還是不得不參考北宋時的開中法,以鹽引換取商人運來的糧食,來彌補軍屯産糧不足。

自古鹽利就是暴利,各朝各代換湯不換藥的堅持鹽鐵專賣,将鹽引卡的死死的,商人們想要借此謀利,單純從産糧區運糧來換鹽引的成本依然很高,就不如招攬流民做佃農,在軍鎮附近開荒種田,收獲後至今換取鹽引。

如此就是軍屯和商屯結合,在推行初期的确解決了邊關的糧食危機,可這官商交易之中,難免出現貪污腐敗,軍中虛報人頭領空饷的屢見不鮮,現在更有拿商屯充軍屯的,沈圖見得多了,自然不願讓自己人辛辛苦苦開出來的地,最後變成了別人的囊中物。

那麽,三皇子慕容萩這把牛刀,他就非借不可。

更何況,沈萬年還在信中告訴他,可以悄悄地告訴三皇子,如今晉地無人,聖旨尚未抵達,那邊還以為即将就藩的是三皇子,那麽……他們原本計劃交易的黑石炭,其實也不是不可以繼續進行……

反正,那本來也是慕容萩的封地,就算後來有人發現,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消息不通,派去的人提前接收,等知道換了封地時,交易已經完成了。

這一招,打的就是個時間差。

現任晉王慕容荻還在京城養傷,就算派了長史去晉地王府先行打理,卻也未必能那麽快就将手伸到石炭場去……

只要動作夠快,那些黑石炭就能變成白花花的銀子呢!

這話一說,慕容萩的眼睛瞬間就亮了,沈圖覺得,這亮度,絕對不亞于最純正的雪花銀。

晚上還有一更,估計在0點左右,早睡的小天使不用等,明天起來在看,(づ ̄3 ̄)づ╭~

注1:出自《說岳全傳》,原指岳飛手下大将餘化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