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三日後的早朝上,皇帝聽罷例行彙報後,連“有事起奏”都沒人太監說,就直接“無事退朝”,迫不及待地帶着工部尚書和兵部尚書一起趕去東宮。
要不是沈青葉說水泥未徹底凝固完成的話,就無法達到最高硬度,非得等到今日才能正式測試,皇帝前兩日就想去看看那三塊“水泥”磚變成什麽樣了。
兵部尚書張承英和工部尚書侯興邦也是頭一天就聽皇帝提起這專門用于修築修城牆的“神物”,都覺得是商人誇大其詞,并不以為然。
皇帝要他們親眼來看,他們也不好駁了皇帝的面子,只是想着若沈家想借皇帝的面子來高價賣這種“神物”,他們該如何找借口婉拒才好。
如今國庫空虛,戶部尚書每天都在拆東牆補西牆,兵部和工部還有不少待辦的事務,都因為缺錢而被一拖再拖,哪裏能拿出那麽多錢去買沈氏的“水泥”。
就算真的能築城修路,也不是現在急需之物,更重要的兵甲護具弩車火槍火炮等等,各軍鎮一直都缺額,從未滿裝過,只能是從戶部摳出點錢來,就裝備一處或幾處。
要是再撥款去修路築城,那今年能撥給各地軍備的錢就更少了,邊軍守将不抱怨才怪呢。
萬一北蠻人來襲,到時候出了事,他們就更有理由推诿到兵部頭上。
所以在一進東宮門時,他們就打定主意,無論皇帝怎麽說,無論太子怎麽講,他們都要站穩立場,絕不相信沈氏那些吹得天花亂墜的把戲,什麽水泥磚硬度堪比岩石,使用起來跟活泥巴抹牆一樣簡單的話,他們才不會信。
結果等他們走進東宮側花園時,看到地上擺着的三塊約莫三尺見方,顏色從淺灰到深灰不等的“水泥磚”時,都愣了一下。
太子命人将水泥磚擡到了皇帝和兩位尚書面前,遞給皇帝一個木錘,說道:“還請父皇檢驗一下這水泥磚的硬度。”
皇帝笑呵呵地接過木錘,挨個錘了一遍,雖然冒起一點灰塵,可磚塊卻依然堅硬如石,光滑得連個小坑都沒留下。
他又順手将木錘遞給了兵部尚書,“你們也來試試。”
張承英看到那水泥磚上寫着“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山河永固”的字樣時,整顆心都提起來了。
第一塊磚上的字跡他不認得也就罷了,後面兩塊,那字跡都是他再熟悉不過,一個是皇帝的禦筆,一個是太子的親筆,他都見過無數次,絕對不會認錯。
Advertisement
這水泥磚看着就十分粗糙,他若是用勁兒大點,說不定就一錘子錘爛了……
到時候皇帝的“山河永固”碎了,會有什麽後果,想想都讓人後背冷汗直冒。
可要是用的勁兒小了,跟皇帝似的,連點印兒都沒留下,後面又怎麽推托這筆意外的支出?
左思右想,張承英的視線落在了那塊寫着“國泰民安”的水泥磚上,心一橫,用力敲了下去。
這字跡很是陌生,想來定是前來推銷水泥的沈家人所寫,哪怕寫的是“國泰民安”,若是被他砸碎,那也該怪沈家貪心不足,擾亂朝綱,才會有這不祥之兆。
“嘭”的一聲,聲音沉悶,可張承英用得力氣不小,木錘的反震之力,彈起一截不說,還震得他手都有些發麻了。
再定睛一看,別說碎了,磚面上依然連點白印子都沒留下。
侯興邦的眼睛一亮,忍不住上前問道:“不知可否用兵器……比如刀木倉箭矢之類的試一試?”
“可以,那就先用弓箭試一試吧!”
太子點點頭,讓人将三塊水泥板放到約莫五十步開外,然後讓皇帝的侍衛将一副弓箭給他送上。
“請父皇試箭!”
皇帝接過弓箭,顯然很是滿意兒子如此細心周到的服務。
哪怕是親生子,在皇宮之中,也不能擅自動用兵器,尤其是有他在的時候。
這無關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而是帝位當前,從古至今,有無數父子兄弟為此相殘,若不想出現那種局面,最好從一開始就不給他機會,才能避免一時糊塗之下,犯下大錯。
他本就是草莽出身,在沙場上親自率兵作戰近二十年,就算是平定天下之後,每年還要舉辦秋獵,帶着皇子和大臣們去打獵。
如今雖然年紀大了些,也有些身材發福,可用這副弓箭射個五十步之內近三尺見方的大水泥磚,要是還射不中,那才是丢人丢大了。
皇帝接過弓箭後,彎弓搭箭,毫不費力地一箭射出。
那支箭急若流星般飛射出去,正中“國泰民安”四字當中,只聽“叮”地一聲,發出的竟似金鐵交鳴之聲,然後衆人就便眼睜睜地看着那支箭的箭頭與水泥磚相撞,隐約冒出點火星後,便被反震出去,落在了地上。
這下,張承英也不禁目瞪口呆地說不出話來了。
這架勢,完全像是射在石頭上,甚至還不是一般的山石。
若是這水泥,真的能像皇帝說的,跟抹泥巴一樣方便簡單,豈不是很容易就能加固城牆,修補九邊軍鎮和長城各處缺損的城牆?
他一下子就心熱起來,完全忘了不過片刻之前,他還在跟張興邦商量如何要抵制這些不良商家的推銷,一定要把有限的經費用到刀刃上去,決不能為了給太子和太子妃臉上增光添彩,就将大筆的軍費丢到水裏,讓那些個奸商賺了去。
可現在看來……啥話也不說了,這就是刀刃啊!
誰說不是,他就跟誰急!
“皇上,這水泥是如何制成,可否讓微臣親眼一見?”
不過他素來行事謹慎,非得親眼看到這水泥磚的制造過程才行,否則若這本就是用山石雕琢而成,故意用來騙錢,只有樣品如此堅硬,而真正的大批實物與樣品的品質完全不是一個東西的事,他也不是沒有見過。
太子看着他笑了笑,顯然看穿了他的想法,倒也沒有反對,甚至主動讓工匠将水泥分成兩堆,一堆由工匠們攪拌澆制水泥,另一堆則将工具遞給了兩位尚書大人。
“這水泥都是燒制碾碎調好的料,用起來很簡單,兩位大人不妨親自動手試試。”
張承英本就擔心工匠作假,聽他這麽一說,便毫不客氣地結果了鐵鏟,跟着工匠的動作學着攪拌水泥,再倒入用木板圍成的“磚模”裏。
侯興邦幹脆就蹲在了地上,伸手抓了把幹水泥,在手裏碾了碾,感覺跟最細的面粉有得一拼,正好奇地正準備嘗嘗,就被一個匠人攔住。
“大人萬萬不可!這水泥遇水成泥,可要不了多久就會凝固,若是吃下去,在腹中結成石塊,豈不是要命?”
侯興邦一想也是,不禁有些後怕地扔掉了手裏的水泥,“你這麽說,倒是與觀音土有幾分相似。莫非也能從來做磚石黏合之用?”
那工匠點頭說道:“正是。這比糯米灰漿砌牆結實得多,用起來還方便不說,聽東家說,也比糯米灰漿的花費少得多。”
侯興邦忍不住追問:“少得多是少多少?修百尺城牆,大約得用多少水泥?花費幾何?耗時多久?需要多少民夫人工……”
“這……小人只會幹活,算賬之事……着實不通……”
那工匠被他這一連串問題直接給問得懵了,支支吾吾半天,只能将求救的眼神投給太子。
太子在心底暗嘆,還好沈青葉早有準備,要不然就算是他,一下子碰上這麽多問題,也未必能一一答上來。
“侯尚書,這裏有一份工程預算,你不妨先看看。”
“工程預算?”
侯興邦先是大惑不解地接過太子讓人送上的一卷圖紙,打開之後,這約莫一尺寬的圖紙,竟然足足有五六尺長,連張承英湊過來看都綽綽有餘。
這卷圖紙最前面從一處最簡單的衛所箭塔,到關隘城牆城樓等,标注了約莫八百平方的小型防禦工事,裏面所需的各種設施的大小尺寸和數量。
然後便是建築所需耗費的材料、人手、工期等等,都用前朝傳入的一種阿拉伯數字标注在旁,最後再進行合并計算。
內容不少,可條理清晰,從圖樣到數目,一一對應,讓人看着一目了然,只要是稍微懂得識圖和計算的人,一看就知道這項工程所需的材料和人工以及工期。
“妙啊!”工部每年要做的工程無數,小到宮殿官衙維修,大到防洪治水修建長城衛所等等,哪怕每個工程都有各部報上來申請的經費,可具體開銷多少,有多少人從中撈油水,導致最終成品出現問題,就如同黃河修堤年年修年年有決口,又比如邊關城牆經不起北蠻人幾次沖擊就破損不堪,一年甚至要修好幾次……
若是每個項目的負責人,都能做出這樣的“工程預算”,那只要派人對照上面的圖紙和材料人工明細,最後驗收檢查時,很容易就能算出是否有人中飽私囊,是否按照預算完成……
侯興邦越看越覺得興奮,忍不住問道:“太子殿下,敢問做出這工程預算的是哪位高人,可否調到我工部任職?”
太子略有些尴尬地看了眼皇帝,見他似笑非笑地點頭,苦笑着搖搖頭:“這恐怕不行。”
“為何不行?如此大才豈可錯過?”
侯興邦不滿地說道:“難道是怕他出身太低?考不過科舉?那微臣可以請皇上賜他一個出身,到工部來先做個主事也好啊!”
皇帝哈哈大笑起來,拍拍太子的肩膀,“聽到沒——侯大人想讓太子妃去做工部主事,難道你要攔着?”
“啊?!”
“太子妃?!”
這下,驚掉眼珠子的,可不知侯興邦,就連張承英也忍不住驚呼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