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談高考
談高考
雲南緯度低,四季氣溫變化不大,火車出了春城後,每過一天程蔓就得加一件衣服,等到臨江,身上再次裹成球。
到家第一件事,洗澡洗頭洗衣服。
都說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哪怕是剛恢複前世記憶那會,程蔓對這句話感受也不深,畢竟她過了二十多年沒有各種電器的生活,早習慣了。
可這次去雲省用上熱水器,回來卻要燒水洗澡,程蔓感受到了落差,她也想要熱水器。
但同時她也很清楚,短時間內這是無法實現的,因為現在是票證時代,幹啥都要票或者指标。
陸平洲級別不夠,暫時弄不到指标。
想用上熱水器,至少得等到八十年代初,到時候時常活躍了,很多現在看難買到的東西都能用錢解決。
而現在,她要做的事是好好學習,争取年底考上大學,以後多掙錢。
但在這之前,程蔓打算先回娘家住一晚。
這倒不是有什麽習俗,只是跟陸平洲結婚後,程蔓就沒在娘家住過。
現在不比幾十年後,除了過年,假期都挺少的,中秋元旦都只有一天,國慶假期多點,有三天。
但去年國慶情況特殊,因為偉人逝世,全軍都處于戒備狀态,陸平洲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這種情況下,程蔓不好單獨回去住。
這種時候,程蔓倒是懷念起了前世,雖然放假各種調,有時候看着好像有三天假,最後一算自己還多上了一天班。但假期長,時間也會靈活點,想回父母那裏還是出去玩都方便。
兩人都休了二十天假,到今天還剩兩天假期,到家洗頭洗澡洗衣服,吃完中飯又去半天,吃飽喝足後兩人就沒耽擱時間,帶上大老遠扛回來的特産就出發了。
今天是十四號,程樹偉和程亮都上班了,程明去年九月上了育苗班,新學期十六號才上課,但他閑不住,吃完中午飯就出去瘋了,家裏就王秋梅一個人。
Advertisement
夫妻倆到時,王秋梅正坐在院子裏跟人聊天,手裏拿着雙沒做好的布鞋,戴着頂針忙活着。
前兩年,王秋梅一年中至少有一半時間是在做鞋。
這時候鞋賣得不便宜,皮鞋最便宜的是滬市皮鞋廠産的765皮鞋,在他們本地賣七塊六毛五,進到臨江要貴不少,接近十塊錢一雙。
其他鞋也不便宜,一雙回力籃球鞋要八、九塊,便宜的籃網鞋也要兩三塊,至于電視劇裏七十年代特別流行的解放鞋,也要七八塊一雙。
最便宜的是布鞋,但商場供銷社基本都不賣成品,只賣鞋底。
換句話來說,這時候能從商店買到的鞋都不便宜,便宜的鞋商店不賣。
而鞋又是消耗品,女人還好點,一雙好鞋能穿兩三年,男人在這方面不夠仔細,有的甚至跟腳底長了刀子一樣,三五個月就能穿壞一雙好鞋。
這種情況下,家裏能掙錢的再多也不敢一直買成品鞋穿,再多錢也經不住造啊!
所以這時候的女人,別的手藝能沒有,鞋基本都會做。王秋梅做鞋的手藝,就是結婚後一點點練出來的。
以前在國營飯店上班的時候,她都是晚上點着燈給家裏男人孩子做鞋,但程家三個男人,腳底就是三對刀子,她做鞋的速度趕不上他們造的,常常得花錢情人幫忙。
但閨女結婚後穿布鞋的次數少了,老大一家等同于半分家,王秋梅也懶得費心費力給他們做鞋,再等到程明上育苗班,她的時間漸漸空了下來。
可王秋梅是個閑不住的,忙的時候覺得總不得空,真有空了又覺得哪哪都不舒服。
偏偏他們家雙職工多,糊紙盒那些零散活計街道根本不會安排給她,只能在家閑得發黴。直到去年年底,跟人聊天時別人說她做鞋手藝好,可以接點零散的活換點生活用品,反正只要不收錢就不算投機倒把。
這事她還是很有經驗的,畢竟過去那些年裏,程樹偉沒少趁着休息幫人幹活貼補家裏,因為大多數時候收的都是吃的用的,偶爾給錢都是背着人,所以沒出過事。
王秋梅之前是沒往這方面想,那次被人提醒後心思就活動開了。
這幾個月裏,王秋梅接了不少做鞋的活,每次掙的不多,也就換個布頭,或者一些米面粗糧。
但自從把工作讓給程蔓,王秋梅就沒再掙過錢,雖然家裏沒人嫌她,可她想起以前拿工資的日子,心裏總有些懷念。
現在掙得雖然不多,但王秋梅幹得非常起勁,機械廠一開工,她就接了兩個活,又幹了起來。
不過掙錢再重要,也沒有閨女在王秋梅心裏重要,聊天時不經意間擡頭看到小夫妻進院,她先是一愣,然後綻開笑容,放下手裏的活迎上去問:“你們倆怎麽過來了?什麽時候回來的?這次回去怎麽樣?坐車累不累?”
程蔓哎呦一聲說:“媽您這問題一個接着一個,我都不知道該先回答哪一個了。”
陸平洲則邊推車進院邊挨個回答丈母娘的問題:“回去還行,坐車挺累,我們今天早上到的,上午洗頭洗澡,吃完飯就過來了。”
兩相對比,王秋梅再想閨女也忍不住給了她一個白眼:“我問這麽多是關心你們,再說平洲不回答得好好的嗎?你怎麽就回答不了啊?”
程蔓:“……”
訓完閨女,王秋梅笑呵呵地看向女婿,見他推着的自行車龍頭挂着一大袋東西,好奇問:“這是什麽?”
“我們帶回來的一些野山菌,還有板栗和曬幹的冬筍,”陸平洲将車停到屋檐下,取下包裹說道,“板栗冬筍是蔓蔓進山親自挖的撿的。”
王秋梅接過包裹問:“過年你們還進山了?”
程蔓跟着進屋說道:“去了幾次,雲省的山裏東西真的好多,只是我們沒進深山,能找到的有限。”
“還好你們沒進深山,多危險啊。”王秋梅說着将包裹放到飯桌上,找到線頭一點點拆開。
包裹裏面還有好幾個小包裹,都是用油紙裝着的,最上面放着的是幹雞枞菌,一根一根非常完整。
王秋梅在國營飯店幹了十幾年,不一定什麽食材都見過,但眼力真不差,一看就知道這是好東西,問:“這也是你們在山裏摘的?”
程蔓沒好意思往臉上貼金,說道:“這是雞枞菌,夏天才有的,我們進山沒找到,是走之前李姨找人買的,哦,李姨就是平洲繼母。”
王秋梅聞言若有所思,想問程蔓跟陸平洲父親繼母處得怎麽樣,又顧忌着他本人在,不好問出口。
短暫思索後,王秋梅将雞枞菌拿出來,下面一層是松茸,再下面一層是幹巴菌,都是李春華找人買的。
王秋梅不由問:“你們這是帶了多少野山菌回來?得吃到什麽時候?”
臨江這邊常見到的山珍只有幹香菇和木耳,價格都不便宜,前者通常炖湯的時候才放一點提鮮,後者買一點點,泡發後就能炒一盤。
像程蔓他們帶回來的這些野山菌,王秋梅以前都沒見過,也不知道怎麽吃。
在雲省的這段時間,陸家不說頓頓吃菌子,每天肯定有一道菜裏面是放了菌子的,程蔓基本都知道做法,挨個告訴王秋梅,順便再形容一下味道,完了說道:“這些都是幹貨,放上半年都沒問題,肯定吃得完。”
程蔓廚藝不怎麽樣,形容起食物來用詞倒是不少,王秋梅吃完中飯還沒兩小時,聽她這麽一說,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說道:“晚上我炒一盤嘗嘗味道。”
“行。”
晚上王秋梅不止做了雞枞菌,還用臘肉炒了盤程蔓親自挖的冬筍。
只是哪怕王秋梅夫妻對冬筍更有濾鏡,先光盤的還是雞枞菌,畢竟臨江也有冬筍,這食物對他們而言不算多稀罕。
雞枞菌是真沒吃過,而且這菌子味道是真不錯,不但鮮,味道還有點像吃雞肉,就着這道菜,程樹偉比平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