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讀書
第 8 章 讀書
春日的陽光,透過窗外翠綠的樹影,投射到垂挂着杏色湘簾的室內,鋪撒出一室細碎的光影。
一家人團坐着用過早飯,林如海便要起身去官衙了,他望着林煜,若有所思地說:“煜兒如今身體既然好了,該是是繼續學業才是。”
賈敏忙說:“老爺說的是,那便還是下帖子叫那賈先生繼續來府裏給煜兒授講罷。”
林如海略蹙眉,又擺手道:“賈先生的學問自是極好的,不過,他現在忙着很,恐怕無心為煜兒授講,不若另請高明。”
林煜在心裏琢磨,這賈先生,不會就是書中提及的賈雨村吧?
果然,賈敏和林如海接下來的話證實了林煜的疑問。
賈敏聽了便說:“那倒是可惜了的,我想着那賈先生是進士,盡管因着德行虧了點被罷官免職,教教煜兒倒是極好的。”
林如海哼了一聲,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着何也,乃為人立身之根本。他既然德行有虧欠,何能指點煜兒?”
林如海又叮囑賈敏說:“說不定他還會來我們府上糾纏,妄圖憑着以前給煜兒授講過的那點子情分叫我去給他運作複官起用的事情,你一概不要理會。”
賈敏和林煜這才知道。原來賈雨村昔日得中進士,後外放為官,卻被上峰和同僚彈劾後罷官來至揚州,他的才學是真的,又憑着花言巧語“晚生與大人之舅兄乃有同譜之榮”之類的鬼話騙得林如海動心,遂将其聘為西席,為林煜啓蒙之用,當然這是林煜附身之前的事情,後來,林煜和黛玉身體都出了狀态,這位賈西席就處于暫時放假的狀況了。結果,他聽說聖旨要起複舊員,便四處鑽營,幾次三番來找林如海求告幫忙,如海生平最恨這等營營汲汲之人,雖不屑之,卻念着他于林煜有師友之德,不好明着拒絕,只能打着哈哈含混過去,哪有可能還把他請回家繼續給林煜當師傅呢?
最終,林如海磨不過賈雨村的厮纏,給他指了條路,寫了封信給京中的舅兄賈政,含糊其辭地請其為賈雨村運作複官一事。林如海心裏想的是,賈政不過是一從五品的工部官員,素日也不甚有手腕和交際,恐怕是幫不上賈雨村什麽忙吧?且把這人支混走了,省得他天天來官衙和我府上求告。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賈政卻不知怎麽就和賈雨村一見如故,倒是竭力為他奔走,賈政雖然無能,他夫人王氏之兄王子騰卻頗有能耐,愣是給這無根無基的賈雨村謀了個缺,起複為官了,倒是叫如海大跌眼鏡,這是後話。
且說把賈雨村糊弄走了之後,林如海便托人給林煜找了一位極好的西席。
這一位李老先生年紀六十開外,當日也是進士及第,偏是個極恬淡的性子,不耐官衙的俗務,趁着給老母丁憂的機會三十多歲就急流勇退,回了故裏,平時教教學生講講學問,江南天氣濕潤,極是養人,倒是自得其樂。
林如海對兒子訓誡說:“李老學生學問極好,雖然年事已高,卻是才思敏捷,便是你們年輕人也多半不及。而且他一直給人授講,最擅長科考應試之道,于你将來春帷之事極有裨益,你要虛心求教,不得懈怠,更不得以我之昔日探花之名而招搖師前,,不然,定不饒你!”
Advertisement
林煜這些天沒事就在研讀那本書,對書中提及的社會現象風土人情已有所了解,見林如海這一副疾言厲色的樣子略有些好笑,心想:“林如海算是全書中難得的慈父了,對待子兒子也是張嘴就訓,和那迂腐的賈政如出一轍。這裏的人好似全不懂後世賞識教育,不明白‘好孩子不是打罵出來的,而是誇出來的’道理”。
賈敏忙在一旁勸導:“老爺,好鼓不用重錘敲。煜兒是個懂事的,定會好好習學,我不擔心那個,倒是憂愁着煜兒身子骨才好就要苦讀,別太冒進了才好。”說着,一臉慈母專屬的擔憂之色,
林如海嘆氣着說:“你呀,知不知道‘慈母多敗兒’,唉,算了,煜兒身子才好,我去和李老先生說說,叫他暫且緩着點來,再者,貪多嚼不爛。”
林煜再次在心裏吐槽,原來這就是溫柔的力量。賈敏算是厲害的,溫言細語中就化解了許多,叫丈夫俯首貼耳,難怪書裏的男人多是三妻四妾,偷雞摸狗的,而林府之中卻一片太平,林如海雖有兩三房姬妾,卻都是擺設,林如海幾乎不往那幾人那裏去的,子嗣也僅至嫡出的一兒一女而已。
林煜運用着書中看到的,一一去體會和理解這世界。
黛玉的身子也好了,她歪着小腦袋聽爹娘說話,對即将被授業的林煜面露羨慕之色,撅着小嘴說:“哥哥有師傅教課了呀,真好。玉兒能不能像書中好學的人一樣鑿壁偷光、偷師學藝?嗯,我不妨着哥哥,我就搬個小板凳在窗戶外面聽聽便是了。”
賈敏揪了揪她耳邊垂下的兩條小辮,說:“那如何使得?你女孩子家家地,就跟着娘學着識幾個字便是了,閑暇時你爹爹和哥哥再教你些女訓女誡。”
黛玉嘴巴一扁,眼眶裏一顆大大的淚珠似墜而未墜。
此女自小聰明伶俐,靈氣逼人,識文斷字一教就會,且過目不忘,林如海心愛此女,不忍拂其心意,便溫聲說:“要是玉兒想跟着哥哥一起讀書,也未為不可。只是,有一點你須要記得,閨閣女兒,以貞靜為要,現在爹爹允你讀書,是為了叫你明理,有一層學問和道理提着,便是繁瑣家務也都能删繁去蕪,知其要義,可不是叫你學了詩書卻去與人賣弄招搖,不然,就不許你再去了。”
賈敏略略憂心地問:“可是,到底是男女有別,玉姐兒這……要不,給她隔個簾子吧。”
林如海說:“不妨。李老先生六十多了,黛玉才幾歲,能有什麽名節的妨礙,就是煜兒,也是自家嫡親的哥哥,引不來什麽閑言碎語,再者,是在府裏坐館,又不是往別處去求學,家裏的下人你約束得緊些,他們叨登得什麽出來?”
于是,這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林如海特別弄了個大屋子給兄妹倆上課用,以老先生給林煜授課為主,間或點撥點撥黛玉。
其實,論起學業來,三歲的黛玉只怕都優于林煜,但是,林煜有光腦啊,上課時候塞了滿腦子的“之乎者也”回去,光腦自會幫忙整理成樹狀結構,将牽絆到的不懂的知識點細細地講解一遍,而且,即便睡覺也像是睡在”能幫助記憶的枕頭”上一樣,當天學的東西就深深地印到腦子裏去了,是以進展非常快,叫李老先生都不禁對着林如海發出驚嘆:“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令郎如此觸類旁通,博聞強記,只怕老朽肚裏這點貨不到三年就要倒空了。”
黛玉雖然沒有光腦,卻有天生的聰明和好勝心,跟着哥哥亦是一點沒被落下,但凡是哥哥能背能寫的,她也八|九不離十,叫李老先生亦是贊嘆不已,直言除了林家兄妹,還從未見過如此聰明的孩子。
三年的朝夕相處,兄妹感情漸篤,林煜越來越把黛玉當作自己的妹妹,也越來越融入這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