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罷工
第4章:罷工
公園裏的燈光微弱,周圍覆蓋的綠植和高大的梧桐樹在黑暗中形成剪影。兩人繼續沿着道路行走。夜漸濃,在這座小的金字塔旁邊,他們還發現了馬內蒂制作的另一個小的金字塔形結構,這是一個石制噴泉,上面有紀念珀西-比希-雪萊的銘文。
事實上,這位著名的英國詩人雪萊似乎就是在這個地方獲得了寫《西風頌》的靈感。
藝術家總是極為敏感的,面對同樣的風景,有些經歷在生命裏消逝,常人會一無所覺,而藝術家卻能将它們無限放大,他們知曉無論是痛苦還是快樂,這一切都是藝術的饋贈。
陸星辰明白那個“最終的歸屬”也是夏雨軒的理想,兩人在一起的手握得更緊了。在月光下他們對視了一眼,然後停下了腳步,唇齒交纏,呼吸交錯。泛黃的路燈下,兩張年輕的面孔緊緊的貼在一起,明亮又美好,身影悠長,夜風微涼。
佛羅倫薩的夜晚并不安靜,摩托的呼嘯聲,廣場上人們的歡聲笑語,餐廳打烊的金屬碰撞聲,各種聲音的相互交彙,宛如一場配合并不默契的交響樂,淩亂,但不失秩序。
回家的路上,看到路邊長椅上坐着一位美麗女士,手持着一束豔麗的玫瑰,朝着對面餐廳不停地抛媚眼。正當夏雨軒和陸星辰看得不解之時,餐廳裏走出來另一位圍着圍裙的漂亮女性,手上抓着另一枝玫瑰,笑靥如花地踱步而出,兩人相視一笑,便開始聊起天來。不一會兒,穿着圍裙的女性回到店裏去收拾行李。十分鐘後,兩人擁抱、親吻,然後騎着自行車開心地離去了……
他們呆滞着看着剛才發生的場景,就像一場精心策劃過的美夢,被人類最美好的藝術聖地圍繞,他們可以盡情地享受這裏的自由和包容,然後興奮、迷失、沉醉其中,可以永遠不用醒來。
回家後,兩人回到書房,在一張巨大的書桌前各自占領左右兩邊,他們要開始為了考試周複習,還要準備着接下來最重要的畢業季。
老建築是沒有空調的,風扇在咔咔作響。淺色偏素的書房裏,一人埋頭啃書,一人苦心畫圖,仿佛只有弱化工作環境的色彩,才能靜下心來工作,這也是當初他們選擇租這個房子最大的原因。
書架上放滿了各種畫冊和藝術史論的書籍,有些泛黃又厚重,都是兩個人在書店和二手書攤上一本一本淘回來的,有幾本特別具有收藏價值。
“軒~我剛給你發了一個文件,是過往畫家畫過的《最後的晚餐》,你接收一下。”陸星辰看了夏雨軒一眼,聲音志在必得,坐等她的誇獎和仰視。
“哎喲,這麽快呀?我以為你忘了呢?”夏雨軒調侃道。
陸星辰輕笑了一聲,得意道:“哼~你的事,我怎麽可能會忘?也太小看我了。”
夏雨軒打開陸星辰整理的資料,這是一份靠近20多頁的PPT,每一頁都配有不同版本《最後的晚餐》的高清大圖。左側上方都标注着畫家的名字、出生日期、流派、作品的創作時間、現收藏的地點。
這些信息和圖片是陸星辰在剛剛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裏完成的。
Advertisement
夏雨軒快速掃完一遍後,走到陸星辰的後面,彎下腰,摟着他的脖子:“你怎麽那麽好?”
“才發現?”陸星辰一臉驕傲。
“謝謝”,夏雨軒說完側着臉去輕輕地親了他一下,然後準備回到自己的電腦前繼續複習。沒等她邁出半步,陸星辰就一手拉住了她,站起來抱住并用力地吻上,用撫摩後頸當作鼓勵,另一只手攬住她的側腰。
夏雨軒并沒有退縮,兩只手緊緊的扣牢他的脖子,頭頂天花板映射的迷幻光芒,直到陷進柔軟的床上,卧室的頂燈照得她頭暈目眩……
早晨,上萬中小學生上街呼籲抵制一次性用品,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
還在熟睡的夏雨軒被外面巨大的動靜吵醒,皺了皺眉,窗外一聲爆破響起,她吓得微微顫抖了一下身體然後縮成一團往陸星辰身邊擠。
陸星辰感受到了她的不安,即使自己也沒怎麽清醒,但還是努力地爬起來向窗外看去。
觀望了一會兒後,他又回到床上,摟住睡得迷迷糊糊的夏雨軒,輕輕拍着她的後背,貼着她的耳朵說:“沒事,又是罷工游行而已,你繼續睡。”然後親了親她的額頭,繼續拍着她哄她入睡。
夏雨軒得到了一個本是未知的結果後,安心了很多。“嗯”了一聲,順勢去擁抱陸星辰,把頭緊緊地貼在他的胸膛。
在意大利的這些年,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的間歇性罷工活動,工會為勞工維護權益,就會采取罷工來抗議不公平的勞動政策和勞動關系。
每一次罷工所有公共交通都會因此受到影響,出租屋離學校有點遠,平時都需要坐公交上下學,但遇到罷工就只能步行,好在今天沒有課。
比起罷工,最令人憤怒的是那些極端的環保人士,他們會進入博物館頻繁地去破壞藝術品。大家都不理解這樣做的原因。
夏雨軒猜測:他們用油漆潑在那些名作上,以此來抵制人們有閑情逸致欣賞藝術,而不把焦點放在保護環境上?
但這個邏輯仔細想想,其實也說不通。
後來陸星辰問了身邊意大利同學才明白,這些所謂的“環保人士”,向名畫扔蛋糕、潑番茄醬。他們選擇的對象都是世界名作,因為當世界名作被毀,就會成為各國的新聞事件。
在社交平臺上發酵傳播,大家就會去尋找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最終他們會得到機會去闡釋環保觀念。
這聽起來非常荒謬和可笑,簡直拐了十八道彎,視人類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為空氣和垃圾,卻又提倡保護環境愛護地球,中間的邏輯和緣由真的是莫名其妙,如同□□。
“所以他們這麽做,只是為了吸引公衆的注意力?”夏雨軒問。
劉浩然說:“這不就是等同于,在娛樂圈,有明星沒作品沒名氣,就想通過黑料去炒作,有了曝光度,黑紅也是紅!”
曉楚說:“劍走偏鋒走極端,才有大衆對環保有進一步的關注。他們是這個意思吧?”
幸好珍貴的藝術作品,在美術館展出的時候都有玻璃層保護着,所以他們的這種行為也不會造成藝術品本身的損毀,也正因此,他們才會如此放肆膽大妄為。
網上打開評論,網友也不是一片倒的抨擊他們。
有些腦回路新奇的會說:“都有玻璃罩保護着,也不算破壞呀。新聞一播,博物館多了流量,這群環保人士也達到目的,雙贏啊!”
也有人這樣寫文章:“他們在烈火中的吶海,沒能傳出多遠,就淹沒在娛樂新聞和明星八卦之中了。”
最後他們在讨論那些娛樂新聞的同時,自己也成了他們。
米小非諷刺道:“這叫打不過就加入麽?那博物館還得謝謝他們了?!”
八年前,夏雨軒剛來意大利,房東教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垃圾分類,她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這種意識是刻在意大利人的骨子裏的,通過高額的罰款來進行制約。垃圾分類如果分錯,少則50歐,多則兩三百歐,并有專門的環保警察進行監督檢查。
挨家挨戶都擁有綠、藍、黑三個不同顏色的大垃圾桶。并且扔垃圾都有固定的時間,每周四收綠、藍桶,每隔一周的周五早上是收黑桶。
當時陸星辰和夏雨軒因合租剛認識,關系還有點生疏,連普通朋友都不算,慢熱的夏雨軒正是因為垃圾分類的社死場合而對陸星辰有了好感。
環保的習慣深入日常的生活,所有衛生紙都可降解,能直接沖入馬桶。但是衛生巾用品不能,因為它屬于幹垃圾。
除了公共廁所,私人住所裏的洗手間都是沒有垃圾桶的,但是剛來意大利的夏雨軒根本不知道這一點,房東也不可能會跟他們普及得那麽詳細。
第一次遇到沒有垃圾桶的洗手間,又面臨生不逢辰的大姨媽,她在洗手間猶豫了很久,遲遲不肯出來,她要拿着用過的衛生巾扔到廚房的幹垃圾桶裏,她害怕這個時候碰到陸星辰。
但怕什麽來什麽。她将衛生巾卷成一團,然後速度跑向廚房,結果恰巧撞見陸星辰。
夏雨軒将它掩在背後,陸星辰問她怎麽了。
所有的尴尬在這一刻疊加沖撞,頭頂嗡嗡作響,恨不得穿件隐身衣在此消失。夏雨軒整個人石化僵住了三秒,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将那玩意兒丢掉,并跑回到自己的房間。
那天晚上陸星辰主動提及了這件事情是夏雨軒萬萬沒有想到的,可能是看到她睡了一下午,又在38度的天氣下拼命地在喝熱水,“你是生理期來了嗎?不舒服嗎?”
“嗯,有點兒。”夏雨軒小聲說。
“意大利的廁所沒有垃圾桶,我來意大利前也不知道,雖然我們剛認識,但以後這裏就我們兩個人住,而且我們都是中國人,以後這裏就是我們的家。家就應該是最舒服最自在的地方,有需要幫助的地方盡管說,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也別覺得別扭。”陸星辰說得非常坦蕩。
“你今天是把衛生巾扔到廚房的垃圾桶吧?我當年在高中軍訓的時候,拿你們女生的衛生巾墊鞋子。”
陸星辰也是有意化解一下尴尬,都擺出來說說互相開個玩笑,夏雨軒也就沒那麽別扭了。
成年人之間的信任建立起來不容易,特別是像夏雨軒這樣的性格,她看似溫婉陽光,和每一個人都能相處得很好,但內心有層外殼,一般人根本走不進去,但陸星辰不是一般人。他們經常在放學後的晚上,兩個人坐在露臺上吹着風聊天,當時的陸星辰本科快畢業了,在準備藝術史論文,夏雨軒剛進佛美才一年級,相似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讓彼此慢慢靠近。
夏雨軒從來不跟任何人聊起自己家庭的私事兒,她不喜歡說,陸星辰也不會主動提起。
有幾次陸星辰在書房不小心聽到她父母離婚的事情,兩邊都在給她打生活費用,夏雨軒如同是他們兩個人的一場博弈,後來電話那頭似乎是在問她學業情況,通話很快結束。陸星辰沒有想到電話裏會沒有任何祝福,因為那天是夏雨軒生日。
陸星辰說話向來是個讓人舒服的人,也很坦蕩,但那次他假裝什麽都沒聽到。
周末他們在劇場看了一個主題為“塑料海洋”的演出:一開始,舞臺上有一群看似群魔亂舞玩耍的人,他們互相争搶資源各種厮殺,在疲憊不堪中倒在了塑料的海洋裏。最後他們開始發瘋似地舉行派對,身穿塑料的衣服開始翩翩起舞,宛如一只只蝴蝶。
夏雨軒說:即使塑料如此的“多彩”給人一種虛幻的真實美,但就像“蝴蝶效應”,人類所做的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會對未來産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引導人類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