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可笑的問候 (14)

縫、彈簧、飛輪……用手摸着,有時還拿出小手電照着仔細查看。

“還好……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和隐患……” 好久,瓦洛加才直起腰來,他又不停用手指着,“這裏……還有……這裏……這裏……這幾個重點部位,日常要注意檢查、保養,切莫掉以輕心……”

下來時容易多了,我抓住護欄,踏着臺階,一步一步的挪下。

回到地面的那一霎那,心裏真輕松——這令人膽戰心驚的歷程終于結束了。

我如同從遙遠的月球,返回了地球。那種感覺,親切無比。雖然爬上去沒有翻譯幾句,但是工作的職責提醒我不顧一切地爬上去是值得的。說來慚愧,這麽高的機床,廠裏的員工還要經常爬上爬下呢。經過此事,我認識了工人階級的偉大,知識分子的渺小,還有蘇聯老專家的那股認真勁。

“啪啪啪……”現場的圍觀的人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為我也為瓦洛加,還有劉大槐、曹軻。我的雙腿也不顫抖了,渾身熱血沸騰,如果需要,我可以再爬一次……不……我可以再爬幾次……

潘達志、姚文明,看我的眼神,也柔和多了……

在車間的小鐵皮屋裏,紅着眼圈的李蘭拿出10個貼足了郵票的信封,一口氣寫完,交給斯拉瓦,“上面有我的中英文工廠地址,你寫了信就裝進去寄給我,我就能收到!……小區的管理員,不太可靠,還是寄到我們廠裏更加安全一些……”李蘭柔情地看着斯拉瓦,“你回到莫斯科,就給我寫信……”

“一定……”斯拉瓦收好了李蘭的信封和照片,含情脈脈地看着心上人,“我一定給你寫……”

李蘭閃着淚花,嗔怪地說道,“僅僅寫信還不夠……你回國後……要盡快娶我!”趴在斯拉瓦的肩頭,她紅腫的雙眼閃着幸福的期望……

分別時刻

夜已經很深了。我聽見樹在風中不斷嘆息。

晚上,回到單身樓後,我胡思亂想了好久。

娜塔莎那金黃的頭發、蔚藍的眼睛、美麗的笑靥,在我眼前不斷湧現,虛無而又缥缈。

我不由得想起了中蘇專家首次見面會時娜塔莎驚豔的美貌以及此後我倆關系的冷熱變化,心裏百感交集。

半夜裏,我才昏頭昏腦地沉沉和衣睡去。

直到第二天清晨,杜師傅砰砰的敲門聲,猛然驚醒了我。

我慢騰騰爬起來,揉着眼睛,走過去開了門。

“你怎麽搞的?全車人都在等你!快下去!臉也別洗了……別誤了蘇聯專家的火車!”杜師傅劈頭蓋臉,一陣猛批。

想起來今天是蘇聯專家乘火車離去的日子,我慌慌張張地跟着杜師傅向山城賓館跑去。附近的小區幾個晨練的居民不知發生了什麽事,紛紛伸着脖子盯着我們看。

發車的時間快到了,大家走上月臺,雙方開始握手道別。

朝夕相處了幾個月的中蘇人員,變得像朋友一樣親密。

現在要分別了,還真有點不舍。

上車前,蘇聯專家們也不由得再次駐足。

回望山城,盡管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但這裏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绮麗的山區風光,更重要的是每到一外,都能随時感受到對蘇聯人民的友好,上至公司領導下到普通市民真誠笑容的寫在臉上,令他們深深留戀。

瓦洛加望着中方的送行人員,動情地說,“打蛙力士,盡管我們與你們有過争吵,但我們的友誼長存。列寧說過,友誼建立在同志中,鞏固在真摯上,發展在批評裏,斷送在奉承中……”

大家聽了我的翻譯,紛紛鼓起掌來。廠長潘達志激動地走過去握住瓦洛加的手,“無論發生過什麽争吵,我們一個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把工作更好地向前推進,讓機床順利投産……打蛙力士,你們在中國辛苦了!中蘇友誼……中俄友誼……會一直永遠存留在我們的心間……”

伊戈爾雙手握着劉大槐的肩膀,灰藍色的眼睛溫和地看着對方,對他說,“我們之間沒有個人矛盾,都是為了工作。希望您能諒解我!”

吳芳翻譯過來,劉大槐的□□眼居然濕潤了,他的幾绺頭發在晨風中飄搖,“哪兒的話……中國俗話說‘嚴是愛,寬是害’,您嚴格要求,也是為了我們好……”

娜塔莎握着李蘭的雙手。感情的閘門打開,表白像渲洩的洪水,“蘭,真心祝福你!雖然我也很喜歡斯拉瓦……但你在車間救過我,不然我一定會同你争到底……我相信,斯拉瓦與你會幸福的……你是個不錯的好姑娘……好了,你和斯拉瓦多說幾句吧……”

李蘭擁抱了娜塔莎,轉身與斯拉瓦纏綿,“記得我,回國後盡快返回中國來娶我……”她白皙的臉頰流下晶瑩的眼淚。斯拉瓦紅着眼睛,鄭重地點了點頭。他伸出手掌,為心上人擦去淚水。

“江,感謝你無私的幫助……辛勤的付出……這是給你的小禮物……”瓦洛加拉着我的手,真誠地說道。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同樣也感謝您……感謝您的教誨……”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聲音。在我們的交往中,瓦洛加就像一位可敬的長者,在你人生成長之路上,諄諄教導、為你解惑。在你生病的時候關心你,在你遭遇失戀的時候開導你,在你遭遇挫折的時候鼓舞你,讓你持一份平常心,重新鼓起對生活的熱望……

我的手,一一握過伊戈爾、斯拉瓦、謝苗、娜塔莎。托尼亞還是對我有誤會,沒有同我道別。我心裏難受,其實,在這些蘇聯專家中,我最喜歡他。一天到晚,他就像個慈愛的大叔。

娜塔莎表情複雜,我握着她的手時,能感覺明顯的顫抖。她突然撲向我,緊緊摟着我的脖子,“江,我愛你……”

我閉上眼睛,淚水橫流。我親愛的娜塔莎,既然你愛我,為何又冷淡了我。

我抱緊她,再一次感受她迷人的氣息。我的心頭很傷感,這恐怕是最後一次與她相擁了。

分開之後,娜塔莎向車廂走了幾步,又回過頭,淚光盈盈,“……江……嫁給你……不是我個人所能決定的……請原諒我……”她抹着眼淚,轉身離去。

我愕然了,我們兩個之間的感情,還要誰來決定?!

“打蛙力士,該上車了……上車了……”我聽見伊戈爾在一旁催促道。

娜塔莎紅着眼睛,“記住我,江……別忘了給我寫信!”

“娜塔莎,我永遠忘不了你……”我喉嚨哽噎,追上去把一首詩塞到她手中。那是她态度對我突然冷淡後,我夜不成寐,半夜寫下的。

《致娜塔莎》

感情的春筍,

在你晃動的身影下萌芽。

心不再平靜,

漣漪,

伴随着每一個雨落的黃昏。

回想,

你燦爛的笑靥,

曾怎樣點燃我青春美好的記憶。

如今,

你冷冷的目光,

時時燒灼,

我本已龜裂的心田。

黃葉紛落的季節,

獨坐無語,

唯讓我獨飲這段晶瑩的往事。

看窗外寒風吹起,

親愛的,

你可知道,

我對你的思念,

早已彌漫了整個冬季。

娜塔莎捏着那首詩,轉身向車廂走去,伊戈爾把她拉了進去。

火車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吼叫,哐當一聲啓動了。

駛出好遠,中蘇雙方人員還在不停地眺望揮手……

送走蘇聯專家,杜師傅開着中型面包車,載着我們返回,他先把廠長潘達志、副廠長姚文明、現場總指揮楊新軍、工程隊負責人唐武、電氣工程師李蘭、電工馬梅、機械工曹軻送回家,又把我送回單身樓。

與杜師傅道別時,我把瓦洛加剛剛給我的小禮物送給他。我心裏還是很敬重他。不管加班到多晚,他都随叫随到,毫無怨言,真是個敬業的好司機。他無償地加過多少班,多少次空着肚子送蘇聯專家回山城賓館。當我們已經睡下的時候,他還奔波在返程的路上。

“江翻譯官,謝謝你!”他陪我走到山城賓館的大門口,站在路邊,目送我沿着那條大坡道走到單身樓前。

我轉過身,看見他依然在路口遠遠伫立揮手……

回到祖國

1992年初。莫斯科。

蘇聯雖然不複存在,但是它留下的痕跡,随處可見。

高大的列寧塑像,CCCP蘇聯縮寫詞,在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

只是,政府機關上空飄揚的已經是白蘭紅三色旗了。

“去蘇聯化”運動還在繼續,一些雕像被拉倒,蘇聯書籍被焚燒,鐮刀錘子的雕塑倒在街道上,一片狼藉。

幾乎每一天,街上都有民衆集會和□□,大批軍警維持着秩序。

頭顱攢動,旗幟揮揚。密密麻麻的人群,在街道上緩緩蠕動。高舉着的巨大橫幅上寫着不同的訴求。有的寫着“我們只想活下去!”,而有的寫着“民主!自由!”

示威者與頭戴鋼盔的、手拿盾牌的軍警們對峙,并發生了騷亂。

這個冬天,對于廣大俄羅斯人民來說是異常嚴酷的。剛剛獨立的俄羅斯,正面臨經濟大滑坡、民衆大量失業以及嚴重的通貨膨脹等問題……

莫斯科的一座公寓樓中,謝爾蓋耶芙娜緊緊擁抱了遠道而歸的兒子。

她喃喃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現在國家那麽亂,我成天提醒吊膽的!”她抽泣起來,眼淚流了下來。

斯拉瓦在媽媽的肩頭上笑了,“親愛的媽媽,我這不是好好的嗎?別哭了!”他離開媽媽的肩頭,雙手握住她的臂膀,看着媽媽淚光閃閃的眼睛。拿起紙巾,為母親拭掉淚水。

媽媽仔細打量他,用手撫摸着兒子的臉龐,抿着嘴,點了點頭,臉上的淚珠滴落下來。

斯拉瓦打開行李箱,拿出一條披肩,披在母親的肩膀上。

“這是我在中國給您買的……”

謝爾蓋耶芙娜摸挲着,臉上浮現出幸福的神色,“謝謝你……兒子……披肩的花紋很有中國特色……”

“這是送給外甥的……”斯拉瓦又拿出一只棕色的小毛熊。

“哦……他一定會高興的……他會高興的……”謝爾蓋耶芙娜看着小毛熊,高興地說。

“媽媽!我愛上了一個中國姑娘……那個中國姑娘也愛我……”斯拉瓦又拿出一張照片,興奮地伸到謝爾蓋耶芙娜面前,“媽媽,您看,這是她的照片!”

謝爾蓋耶芙娜接過照片,仔細端詳,臉上浮現出喜色,“這個中國姑娘很漂亮!兒子,你很有眼光!”她看着一臉幸福的兒子,忽然憂傷地說道,“要是你爸爸還活着,他該有多高興啊……只可惜,他生前喝酒太多了……”

“媽媽……我要把她娶回來,我問過她,她願意嫁到蘇聯……嫁到現在的俄羅斯……”斯拉瓦接連說道,他認為母親肯定會為他高興。

但謝爾蓋耶芙娜的臉上,沒有了笑意。她放下照片,若有所思。

“只是……”她看着興奮的兒子,嘆了一口氣,“我們國家現在這麽混亂……她來不安全……還是等局勢平穩下來再說吧……”

門鈴響了,斯拉瓦走過去,開了門。

“啊……斯拉瓦……你從中國回來了……”、“媽媽昨天給我們打了電話……”、“舅舅……”來訪的一家人,先後開口說道。

“請進……請進……”斯拉瓦把姐姐姐夫和外甥讓進屋裏。

他抱起了外甥,“廖瓦……想舅舅了沒有?”他拿起小毛熊遞給小家夥,“喜歡嗎?”

“死吧睡吧……”小家夥高興起來,親了斯拉瓦一口。

“什麽都貴!攢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原來的一大疊鈔票,現在只能買幾個洋蔥……唉,這往後……日子怎麽過呀!”謝爾蓋耶芙娜坐在沙發上,同身邊的女兒女婿抱怨道。

“商場貨架上,空空如也,商品奇缺……買個面包,還要排半天的長隊……”女兒柳芭望着媽媽,同樣感到無奈。

“一次性大範圍放開價格,已經從1992年1月2日開始了,90%的零售商品和85%的工業品批發價格,都直接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女婿科斯佳也愁眉不展地說道,“物價大幅上漲,是必然的……”

“姐姐、姐夫……這是我在中國掙得專家補助費,你們先拿去用,先度過眼前的難關……”斯拉瓦拿出一沓美元。

柳芭動情地看着弟弟,“捏捏捏……你們單位現在形勢也不好……”

“你就先拿着吧……等有了……再還給你弟弟……”謝爾蓋耶芙娜勸說女兒,知道她們一家現在過得不容易。

“哦……我的孫子……爺爺終于見到你了……”回到家中的瓦洛加,擁抱着自己的孫子,“看,爺爺從中國給你帶回來了什麽!”

“錄音機……”奧列沙欣喜地跑了過去,按動着按鍵。

“喜歡嗎?”瓦洛加走到他身邊。

“喜歡……謝謝爺爺……”奧列沙頭都沒擡,興致勃勃地往裏面塞磁帶。

瓦洛加撫摸着孫子的頭,眼中滿是慈愛。

老伴卡佳早用茶炊燒好了滾燙的茶水,端上了面包和烤腸,還有土豆泥和色拉。

“吃點……喝點吧……你一路辛苦了……”她歉意地說,“牛奶沒有買到……價格漲瘋了……居然還沒有貨……”

瓦洛加安慰她說,“列寧曾經說過,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我們希望我們的國家盡快擺脫困境……”

但卡佳還是難過得想哭。曾引以自豪的強大的蘇聯毀于一旦,令人痛心切骨。

“卡佳……這是綠松石手鏈……在中國買的……送給你……”瓦洛加從兜裏掏出綠松石手鏈,希望老伴心情能好一點。

歸來的伊戈爾,為妻子圍上了頭巾,奧利娅親了親他。

“怎麽樣?在中國還算順利嗎?”

“很好……一切都很好……你看,我在中國給你買的綠松石戒指漂亮嗎?”

娜塔莎家中。父母穿上嶄新的羽絨服,相互看着,一臉興奮,“謝謝你……娜塔莎……我和你爸爸這個冬天不冷了……”

“媽媽,我在中國還給你買了條綠松石項鏈……”娜塔莎想了起來,又在行李箱裏翻騰起來。

“這是送給你們的禮物……”托尼亞一進家門,就忙不疊地拿出禮物,對妻子和兒女們說。兒子和女兒歡呼着雀躍着,拿着爸爸贈送的東西。他取出一卷綠色的鈔票,遞給妻子,“還有一些美元……”

“都是你賺的……”妻子清點着美元。

托尼亞怔了一下,又點了點頭,“達達達……”

謝苗開了門進了冷清的家,進了卧室,扔了行李,倒頭就睡。

街頭寄信

灰濛濛的天空中,黑色的雲朵正在緩緩移動。

克裏姆林宮五個塔樓頂端上的紅寶石五角星,發出迷幻的光芒。

深重的夜色,籠罩了莫斯科。

在臺燈下,斯拉瓦提起筆來,用英文給李蘭寫信。

“親愛的蘭!我已經平安回到莫斯科的家中,媽媽見了你的照片也非常高興。我不得不告訴你不幸的消息,今天我回了單位一趟,我們單位陷入了停頓,工資不能正常發放,我也暫時不用去上班了。現在,我正刻苦地學習漢語,我期待着與你重逢,到時候我想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一旦機會成熟,我就會來中國迎娶你……”最後,又用中文寫道“吻你。愛你的斯拉瓦。”

他把信裝進了那個李蘭寫好的信封中,眼前浮現出李蘭那張甜美的笑臉。恍惚中,他自己也禁不住笑了。

寒風刺骨,白雪皚皚。

走在莫斯科的街道上,幾個年老的乞丐端着碗,圍在走過來的斯拉瓦的身邊,紛紛說着“可憐可憐我吧……”……“行行好……”、“你就發發善心吧……”

斯拉瓦于心不忍,掏出身上僅有的幾百盧布,分給了他們。他們一邊在胸口劃着十字,一邊說着“上帝保佑你……”、“死吧睡吧……死吧睡吧……”

馬路邊,幾個人正擡着一個夜晚凍死的酒鬼,放到殡儀館的運送車上。用白布掩蓋了他那僵硬的可憐的、胡子拉碴、凝着冰團的臉。

一個衣衫褴褛的流浪漢,仰天吹着碩大的酒瓶,跌跌撞撞、罵罵咧咧地向前竄去。

商店前,排着長長的隊伍。貨架上的東西,屈指可數。人們依然耐心的一步三挪,巴望着能夠購得一點日常用品。一個胖大嫂不知因為何事,與一個高個子中年男人推攘了起來,人群出現了混亂。

斯拉瓦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向前走去。

眼下,食品短缺,到處是排着長長隊伍的人群。許多人失去了工作、沒有穩定收入,心情都變得很浮躁,一點小事都能點燃無名怒火。

突然,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沒等斯拉瓦回頭,他就覺得手裏一空——他的皮包,被人一把搶走了。

“站住!你這個流氓!”歇斯底裏地喊道,拔腿追了過去。

追了一陣,沒有追上。他在泥濘的人行道上,停下腳步,艱難地大口大口喘着氣。

只好回到家裏,重新又寫了一封。

順利寄出去之後,他才長吐一口氣。

謝爾蓋耶芙娜在廚房剝着洋蔥,自言自語,“早些年,一盧布還能換兩美元,到了前年年底,就變成了一美元換兩盧布了……現在,盧布還在貶……越來越不值錢了……”

盧布貶值,工廠停産,她失業了,再也不用到那個工業聯合體上班了。她不敢把真相告訴兒子,反而寬慰兒子,“斯拉瓦……國家的困難是暫時的……你們單位的困難也是暫時的……那個中國姑娘愛着你……你就擁有了一切……”

“不知蘭能否順利收到我的信件……我已經把我目前的真實處境告訴她了……希望她能理解……本來我是想盡快地與她結婚的……”

“我們現在經濟條件那麽差……把中國姑娘取過來,不是讓她受罪麽?……緩一緩也有好處……”謝爾蓋耶芙娜勸說着兒子,但自己心裏堵得慌。

斯拉瓦停了沉默不語,身邊的報紙上,早已寫着讓人觸目驚心的大字,“在所有城市,實行嚴格的票證供應”。

尖銳的市場供需矛盾,實際上,折射了近年來嚴重惡化的經濟狀況。

1990 年,蘇聯的社會總産值、國民收入和社會勞動生産率分別比 1989 年下降 2%、4%和 3%。而到蘇聯解體的 1991 年,其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國民收入下降 11%,GDP 下降 13%,工業和農業生産分別下降 2.8%和 4.5%,石油和煤炭開采下降 11%,生鐵産量下降10%以上,糧食産量下降 24%,糧食的國家收購量下降了34%,對外貿易額下降 37%。

生産下降,物價上漲。1991年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145%的危險程度。消費品價格上漲了1倍多,而在1990年價格還只上漲5%。

與此同時,國家預算赤字比計劃數字增加了5倍,占國內生産總值的20%。

外彙嚴重短缺,常常出現因為無法支付貨物款、裝卸費和運輸費,外國商品進港不卸貨的怪事。

在一千多種日常消費品中,已經有絕大部分經常短缺,面包、蔬菜、水果等嚴重脫銷。在211種食品中,就有高達188種的食品不能自由買賣。每月每人1公斤糖、0.2公斤黃油、0.5公斤肉制品且不能完全保證的食品供應量,的确是讓人們生存艱難。

國內經濟大幅下滑、失業率快速上升,龐大的財政赤字連年攀高,內外債務不斷增大、通膨失控、國家行政管理體系完全崩潰。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漸進式的改革已經不太可能。

因此,俄羅斯于1992年1月2日實行一次性大範圍開放價格,推行被稱為“休克療法”的激進改革,正式啓動向市場經濟轉型。

莫斯科厚重的夜幕中,一盞深夜還沒熄滅的燈火。斯拉瓦躺在床上,雙手交叉墊在腦袋下面。

“不是實現了民主嗎?”

他搞不明白,他們蘇聯年輕人所希望的民主、自由的訴求實現了,但生活怎麽愈來愈困難了呢?當初,蘇聯人民以為投奔自由之後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卻沒想到換來了眼前的經濟蕭條。

經歷了苦難,斯拉瓦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當初那些令他熱血沸騰的東西,并未給他帶來什麽好處,反而更多的是煩心。國家混亂,物質奇缺,就連昔日那種平穩的生活都成了奢望!

歷史虛無主義颠覆了蘇聯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态,而且擾亂公衆思想,動搖蘇聯的政治基礎,加速了蘇聯的崩潰解體。

斯拉瓦感到很茫然,他不知道,他偉大的國家怎麽會變成這樣。他很痛心,也很迷茫。

澆滅熱情

1992年春天。莫斯科街頭,白雪皚皚。

蘇聯解體之後,經濟嚴重衰退,政府陷入財政危機。通貨膨脹日趨嚴重,民衆財富大幅縮水。

面對異常嚴酷的現實,為了糊口,失去工作的科學家們不得不放棄臉面與尊嚴,幹起小商小販或者流落國外。

蘇聯電子電氣科研所概莫能外,到處洋溢着不安的氣息,工資不能按時發放,且愈來愈晚了,人心浮動,最後還傳出了裁員的風聲。

伊萬諾夫的離去,證實了此前的消息并非空穴來風。被裁員之後,他接受了歐洲一家科研機構的工作邀請,遠走他鄉謀生。

終于有一天,伊戈爾把娜塔莎叫到了辦公室。他讓娜塔莎坐下。

娜塔莎從來沒有見過伊戈爾這麽痛苦,他來回走着,揮舞着雙手,“我很慚愧,單位現在付給你的工資經常拖欠……但是,你選擇了留下!”他目光炯炯,熱切地看着娜塔莎。“盡管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工作待遇誘惑了一些優秀科研工作者離開了祖國,但你在國家最困難的時期不為所動,選擇了堅守!娜塔莎,真的感謝你長期以來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

娜塔莎站立着,聽着伊戈爾的話語,感到有熱血在渾身奔流,她還願意為祖國而繼續工作。她默默看着伊戈爾,目光沉穩而堅定。

“但……我不得不告訴你,”伊戈爾邊咳嗽邊說,“娜塔莎,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

娜塔莎預料的那一刻終于到來了,她從相繼離開的同事們身上早已看見自己無法避免的命運。但不知為什麽,她還是感到有些難過。伊戈爾的話語刺透她的耳膜,清晰地傳來過來:

“從明天起,你不用來上班了……你知道現在國家經濟困難,經費不足,項目暫時停止……”他的眼裏,滿是惋惜和無奈。“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保留你的工作崗位,但是你知道……現在整個國家、各行各業都面臨着巨大危機……”伊戈爾望着她,滿臉都是歉意,姜黃色的小胡子沮喪地向兩邊垂着。

娜塔莎沉默不語,她知道這一天終将到來。

伊戈爾像父親般地輕輕拍了拍娜塔莎的肩頭,嘆了一口氣說道,“其實,我們也舍不得你走……你是很優秀的人才,離開将是我們巨大的損失……我在中國,曾經也是這樣說的……但是沒辦法,單位已經這樣了……”他內疚地說,“娜塔莎,對不起,要知道這樣,我本應允許你留在中國的……”

娜塔莎沉默了一會兒,看似平靜的外表之下,內心卻正掀起層層巨浪,“不,你說得對。在危難的時刻,我應當回到祖國……”

在房間來回踱步的伊戈爾停下了,他擡起眼睛望着娜塔莎,若有所思,“一旦形勢好轉,我們會立即通知你來上班……”

娜塔莎跌跌撞撞地走出了科研所大樓,腦袋裏一片渾渾噩噩。

戶外的寒氣,使她嗆咳。她感受到身上加重的寒意,不由得裹緊了大衣。

濃黑的烏雲遮蔽太陽,天空灰蒙蒙一片。院子裏樹木在輕輕搖曳嘆息,虬勁的黑色樹枝雜亂地伸向天空。數只寒鴉單調地在枝頭呱鳴着,抖落一團團晶瑩松脆的雪。

娜塔莎在大院裏茫然走着,感覺心髒裂成了碎塊。寒冷的空氣,如梗在喉,使她難以呼吸。

“娜塔莎……娜塔莎……”同事索尼娅跑了過來,“你怎麽了?”

晶瑩的眼淚在娜塔莎白皙的臉上流下來,她滿頭的金發因為哭泣而微微顫抖。

索尼娅對娜塔莎那奪眶而出的眼淚感到非常驚訝,她同情地抱住了好朋友,輕聲安慰她,“下崗的,不是你一人……你知道,在你之前,已經有好多人失去工作了……”

娜塔莎從索尼娅的懷中慢慢離開,搖了搖頭,紅着美麗的大眼睛說,“索尼娅,我不是因為失去工作而傷心……你知道吧,我犧牲愛情回國工作……哪想到……這裏已經用不着我了……”她痛苦得說不出話來。

索尼娅皺着眉頭看着眼前的好朋友,“愛情?……他……他就是你一直對我念叨的中國的江翻譯?”

娜塔莎擦了一把眼淚,點點頭。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你要重新振作起來……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幸福……你可以到中國去找他……”索尼娅看着痛苦中的朋友,心裏也不免隐隐作痛。

娜塔莎沒有出聲。只聽見寒風掠過樹梢的嗚咽,好似她心頭的悲歌。

地上是厚厚的積雪,天空飄舞着雪花,娜塔莎的心情也降至冰點。

索尼娅陪着娜塔莎,在科研所的林蔭大道上慢慢走着。驚起的一兩只烏鴉,騰空而起,“哇、哇”地淩空高叫。一會兒又飛落枝頭,與黑黑的樹幹融為一體。

“相信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人……在國家最困難的時期,面對外國優厚的待遇和完善科研環境而不為所動,只為了祖國的強大而堅持的專家學者……但現在,報國無門呀……”娜塔莎感慨道。

“你知道嗎?聽說伊萬諾夫去了歐洲……而以前,他還有那麽雄偉的為祖國奮鬥的抱負……”索尼娅若有所思地說道。

“在目前艱難的形勢下,有什麽辦法呢?人總得先想辦法活下去!然後再談理想和抱負……”娜塔莎嘆了一口氣,幽幽說道。

“我依然有工作的熱情,但單位今天也對我宣布了同樣的決定……”索尼娅擡頭望了望烏雲密布的天空,不無遺憾地說道。

“是的。如果讓我繼續為祖國工作,我一定竭盡全力……但……已經不需要了……”娜塔莎嘆息着說。

兩人停了下來,沉默良久。索尼娅開口了,“我想回聖彼得堡的家中,打算做點小生意……到時候你可以去找我……”她真誠地看着自己的好朋友、老同事。

“好的……”娜塔莎從遠處的天空收回視線,勉強笑了笑,“一言為定!”

娜塔莎和索尼娅深情擁抱了好一會兒才松開,相互看着,不約而同地說,“保重!”

她們揮手離別,兩人剛剛站過的地方,只留下幾行腳印。慢慢地,被飄舞的雪花所掩埋。

苦苦等候

1992年春天。中國西北山城。

紅梅在寒風中怒放,燦若雲霞。

柳枝出現米粒大的綠芽,遠遠望去,像籠罩着一層薄薄的綠霧。

桃樹悄然無聲地孕育着花蕾,雅靜別致。

樟樹還是老樣子,黑黢黢的樹幹上,撐着濃綠的樹葉。

山塘裏,一人多高的枯黃色蘆葦,紮堆高舉着灰黃的蘆花,在風中飄蕩。在近岸的淺水中,有小魚在嬉戲,不時攪起一片水花。

又是一年春來到!

工廠院牆外,一身綠色衣服的郵遞員,正在鼓搗他的自行車,一邊火冒三丈——眼看就要到工廠了,卻沒想到掉了鏈條。

“有我們廠的信件嗎?你們幾個月都沒送信來了……”

臉上、手上糊着黑色機油的郵遞員,擡頭看了一眼來人,沒好氣地說,“你自己看……”

馬梅在自行車後座兩邊的綠色郵袋裏翻找了一陣,拿出了幾封寄到她們廠的信件。

“謝謝啊!我拿走了……”說着,她拿着一摞信,邊走邊看每一封信的信封上的字跡。

“哎,等等……你是不是這個工廠的?”郵遞員從車輪邊滿頭大汗地扭過頭。

但那個女孩已經遠去了。看着她走進工廠大門,郵遞員才又放心地重新去試圖安上那可惡的自行車鏈條。

馬梅邊走邊看,看到兩封從俄羅斯來的信,看了看沒人,便把它藏了起來。

她把其餘的信件放入車間牆上挂着的小口袋後,跑到了洗手間。

蹲在裏面,鎖好廁門,一看是幾乎全是英文,只有“吻你。愛你的斯拉瓦”這幾個中文看得懂。顯然,這是斯拉瓦從俄羅斯寫給李蘭的。其餘的蚯蚓似的文字,全都看不懂。馬梅一惱怒,就把信件揉爛扔進溝槽裏沖走了。

但這一切,李蘭都不知道,她每天去車間牆上挂着的小口袋裏,滿懷希望地去找斯拉瓦的來信,總是失望而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