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時光荏苒
第十三章 時光荏苒
“七兄,你可算是回來了!”鵝黃衣衫的祝英臺在祝熙之腳尖從馬車裏堪堪落到地上之時飛撲了過去,“你去了近一個月,可是想死我了。這家裏缺了你,總覺甚是寂寞。”語氣中不覺帶上了幾分幽怨,撅起的櫻唇倒是顯出少女應有的俏麗。
看着自己懷中的小九,祝熙之溫柔的笑笑,似乎自己不在的這段時日小九又長高了些呢!牽起白嫩的小手,淺笑着問道:“不是還有你八兄在麽?怎會無聊?父親母親他們近日如何?”
“哼!八兄才真是無趣呢,鎮日裏除了取笑我便再無他事。”聲音明顯提高了不少,想是被氣得不輕,“父親正在書房裏頭等着你,似乎前幾天錢塘那邊來了信,至于母親,這兩日倒是貪涼身體微恙,你還是快去瞧瞧。”
“然,這些都并非是重要之事,七兄,你可知在你往那錢塘去了不過兩日,三兄和四兄便急匆匆回了家,我本以為是他們自己任上出了什麽事,誰知居然是為着你定親。七兄不過一十二歲,何必這麽急,真不知他二人安的什麽心思。再者說,那家姑娘平凡的緊,如何配得上七兄你,好在父親給推了,當然,更是被母親罵的不行。”幸災樂禍之情,昭然若揭。
“嗯。”點點頭,家中無事便是最好的,至于三兄和四兄的用意如何他是不在乎的,若是真欺負到他頭上,那麽他自不會心慈手軟。聯姻亦是壯大家族的手段之一,若是自己娶了那驚豔的世家女子,在家中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兩位兄長倒是急人之所急。
祝熙之穩步來到祝公遠的書房之外,擡眼便瞧見正在低頭瞧着信件的父親,似有悲意,故未曾入內,只輕聲道:“父親,熙之于錢塘回來,請父親安。”
忽聞此話,祝公遠隐隐驚慌了一下,不過須臾便恢複了過來,若無其事的将手中的信件放好,擡首看向立于不遠處的祝熙之。清風拂動,青衫獵獵,未曾想到,彈指須臾之間,曾經那個小小的糯米團子便成了如今這姿容俊秀的少年,一晃多年,若非那人再次傳來音信,他也許便可以一直這般告訴自己往事如風,然,而今卻······
“進來吧。”招招手,示意祝熙之進屋子,面容依舊平和,帶着一如既往的從容,“你在馬家之事我已盡數知道,不曾堕了我祝家威名。”
“父親謬贊了。”
二人閑談數語,祝公遠狀似無意的問着:“你與那馬家小郎君似相處甚好?”
祝熙之略略有些驚訝,為甚他有一奇怪之感,父親如此相問雖無問題然卻總讓他覺着意味不明,不過倒是老老實實的答了:“尚可。那馬文才雖看似高傲,然對認可之人恰似最為有禮的,不失為一好友。”
“僅如此而已?”祝公遠直視祝熙之雙眼,似有探問之意。
“難不成還能有些其他?”祝熙之不解,父親這是怎麽了?今日怎生如此奇怪?
“沒什麽。去瞧瞧你母親吧,她念你久矣。”
待祝熙之離去之時,祝公遠方将剛才手中的信件再次拿起,紙箋之上一行字恰是讓他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兩小兒之間,似有親昵之意,一如當年你我”。
Advertisement
年少輕狂,曾經你我,今日自家兒郎,該當如何?似你我曾經所遇那般止扼于始,亦或是聽之任之,甚至鼎力相助,熙之,你可是給父親我出一難題。
歲月流轉,如白駒過隙,不過須臾而已,白雲蒼狗之間,四季輪回,舊日光陰轉瞬即逝,五年時光悠悠而過,便如那玉水湖的流水,一去再不返。
洞簫之聲如山泉過空谷,幽幽流淌,直浸入內心。
年輕郎君身形修長玉立,于翠竹林中手執一管青竹笛,月白單絹儒衫于風中獵獵作響,青絲飛揚,面如美玉,目似秋水,凡是所見者不得不贊一聲好個清雅脫俗的郎君,真好似那谪仙降塵,不惹半分塵埃。
“七兄,此刻你還有心情于此吹豎笛?”清朗之聲由遠及近,帶着幾分無奈,“英臺又出幺蛾子,你不去看看?”原是另一年輕郎君,亦或是少年更為準确些,靛藍衣衫恰似那瓦藍天空。
一曲未了,簫音戛然而止,年輕郎君轉身而立,輕笑道:“她能有什麽事?莫不是今日又要往那錢塘去讀書?前幾日才被母親責罵。怎麽,如今竟是恢複如此之快?軒之,你該不會幫着她做了什麽吧?”
這兩人原是五年後的祝家七郎與八郎。
“有七兄你的禁令,我哪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者說,我便是反對她去書院的人之一,又怎會幫她?”祝軒之擺擺手,若非為着風度他怕是便要罵出聲了,自家妹子從不消停,果真頭疼,“她今日與銀心那小丫頭扮作兩算命道士,倒是将母親唬的狠了,竟是未曾看出她是女扮男裝,于此便有了去書院的理由,女扮男裝。”
“唉,果真該來的總是避不了的,走吧,我們回去見見那位心比天高的祝家女郎君。”祝熙之大有心生哀戚之裝,看的一旁的祝家老八無聲搖頭,啧啧,小九啊,你到底是何方神聖轉世投胎,才會讓一向對事對人都雲淡風輕,泰然自若的七兄哀戚至此?
猛然一見祝熙之落于衣衫外邊的小小白玉鎖,未曾忍住,祝軒之不由問道:“七兄,你那脖子上的白玉鎖我記着帶了有一段時間了,從未曾拿下,為何喜愛至此?”
“額?你說這個?”倒是沒有料到自家弟弟會問出此種問題,祝熙之稍稍愣了一下,才慢慢回到,“只是一個約定而已,無甚緊要。”
既然無甚緊要,那您那幽怨的口氣又是何意?祝軒之擡頭望天,我們祝家這到底是要如何?為何這些個人總讓我覺着不太對勁?
祝熙之在前邊悠然走着,輕輕摩挲着脖頸處小小的白玉,暗自皺起了眉頭,輕嘆一口氣,馬文才,你究竟如何了?
自他回了祝家,前段時間二人總有書信往來,他也知馬夫人情況愈加糟糕,而馬文才亦是心有憂思,然,不過兩個月有餘也就是在馬夫人去世之後便不再有音信,寫去的書信也如石沉大海,再未有回音。自己未曾派人去尋馬文才,一問究竟,他定然有其理由,便是找到又能如何?他若是不想寫,不想回,難不成自己還能迫着他?
只是,為何自己會如此難過?不過一相處半月有餘之人而已,未曾深交,未曾竹馬相伴,又何苦如此介懷?雖明白如此,然卻心不由己。
兩人回到院子裏便見着那已忙活了半天的年輕女郎,緋色羅裙輕舞飛揚,桃花樹下言笑晏晏,大有人面桃花相印紅之感。遠遠見着祝熙之的身影便從石凳上立了起來,帶着幾分精明幾分乖巧讨好的笑。五年光陰,将那本是小小的嬌俏的少女變成了如今玉立亭亭的秀麗女郎。
“小九,七兄今日聽說了件有趣之事,你可要聽上一聽?”揮揮手便讓侍立于一旁的銀心先行下去,祝熙之點點祝英臺秀挺的鼻子,帶着幾分無奈的寵溺,“你呀你呀,你叫七兄我說你什麽好?竟是這般想要去那萬松書院念書?萬一被人識破你是女兒身,祝家名聲是小,你女兒家的閨譽又該如何?你可曾想過?書院之內皆是男子,你雖能瞞得了一時,然,日日相處必有疏忽之處,萬一被窺破,你又該當如何?你······”
祝英臺一聽祝熙之言語,便還如幼時一般撒嬌着搖晃祝熙之的手臂道:“七兄,就這一次,你便順着我吧!我往日裏哪裏不是最為乖巧的,不過這樣一個小小要求,你該不會都不滿足我吧?你方才說的那些我自是知道的,自然會小心再小心,若是被人窺破,我便立刻回家,絕不食言。七兄······”
祝熙之依舊是那面如春風的樣子,讓人不知其深淺,五年時間早早讓他學會了言行不露于色,濁世公子的溫和模樣不知騙了多少人,現在即便家中之人也不能妄斷其心思。
“小九,你如今已有一十五歲,人家家中女郎于此年紀早早嫁人生子的不在少數,現今你竟是還在七兄面前做小女兒之裝,還真是不知羞。”祝軒之與祝英臺二人是一日不吵便覺一日不痛快,争鋒相對便是常有之事,而祝熙之也是從一開始的和事佬成了如今的旁觀客,這便足見二人争吵之正常。
祝英臺于自家八兄做了個鬼臉,吐了吐舌頭道:“你當我不知,你說我做如此形狀,然你自己又能好到何處?還不是常在七兄面前與我争寵,你一男子才是不羞不騷。”
見此二人已是開始了一日的例行公事,祝熙之低頭暗笑,都還是些未曾長大的孩子,只對着祝英臺道:“萬松書院,你若是想去便去吧!”說完便揮一揮衣袖,悠然離去。
想去便去,反正梁山伯已拿着父親的舉薦信往那吳郡徐冉博士那裏就讀了,英臺你便是去了錢塘也是再見不到梁山伯的,再者,我自是我跟着你一同前往的,有我看着,必是叫你不會出事。原是那年見着梁山伯後祝熙之便使了人時時注意梁山伯之家,而後更是讨了祝公遠的手信給梁山伯,讓其往吳郡讀書,遠遠離着萬松書院。
祝英臺還沉浸于驚詫之中,卻不知其七兄早已籌謀多時,平日所做反對行為不過流于表面而已,若是勸得了自是好的,勸不住也不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