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年後。
此時的夏小夏是個如花似玉的14歲少女了,她以低齡全國統考高考狀元的身份如願上了京市第一首府京市大學,艱苦多磨的歲月沒有給這座歷史悠久的學校留下太多痕跡,它依然屹立在首都城市,也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心中所向往之。
此時她穿着牛仔背帶褲配着小襯衫背着個雙肩布包,倒是顯得整個人愈加幼嫩純淨。
旁邊是爸爸夏偉業和大哥夏鳴拉着行李,兩個衣冠楚楚,面容俊逸,夏鳴氣質斯文,穿着一身幹淨的白襯衫配黑色褲子。
而夏偉業身材高大,身着黑色西裝,袖口理得整整齊齊,他經過幾年歷練倒是平添幾分霸氣和穩重,這兩人一看就是講究人,只面容看着有那麽幾分相像。
如果沒人說,就光看着這三人,也不大像是農村出身的,三人站在學校大門處,正排着隊等着報名。
———————————————————————-時間的分界線——————————
把時間往前推。
夏小夏高一下學期的時候,家裏蓋好了大房子,三層樓高的紅磚大房,圍牆砌成的防護把小樓牢牢護在中間,圍牆圍起來的院子留了很大的空地,夏偉業移植了幾棵果樹到院子裏,夏天遮陽用。
院子多餘的空地也圈了幾塊種菜,家裏的兔子索性不再養了,直接給奶奶夏菊花搗騰。
高中的知識對夏小夏來說太過淺顯了,她高中三年的時間基本上都花在了數學和醫學上面。
同時系統給她發布了一些随機任務,大部分和她要選擇的專業醫學有關,不是今天救個人,就是明天救只小貓小狗,任務的獎勵基本上和星石有關。
據系統說根據最新數據,其他獎勵對她沒有太大用處,鑒于時代背景,獎勵的星石自己花用也好兌換物品也好,比其他不靠譜的東西來得強。
夏小夏也是這麽覺得的,畢竟有了最完美的體魄和最聰明的大腦,想要什麽可以自己去創造。
高三上學期的時候,在老師的幫助下,夏小夏獨立完成了兩篇論文,因觀點新穎論點有趣,成功在全國有名的數學期刊刊登,她因天賦和年齡小取得的優勢被省數學工會納入其中,成為了全國最小的工會成員。
這件事情讓工會所有成員都對她印象深刻,也被人津津樂道許久。
齊志甚是洋洋得意,走路都帶風,雖然他沒辦法濫用職權把徒弟塞進去,但是架不住徒弟争氣啊,年級小小卻不輸大學生研究生,被破例收入工會。
實在讓他不得不驕傲自豪,這不僅說明徒弟的天才,也印證了他的慧眼識珠和教學能力優秀。
這件事,其實也有數學工會會長的推波助瀾,當時會長從京市回來,因着夏小夏經常來這裏行走,認識了這個學生。
在了解和接觸之後,發現了這個小女生的天賦,還和齊志搶人嗆起來,後來因為晚來一步只能痛心疾首地看着好苗子與自己無緣,眼睜睜瞧着齊志秀徒弟,就本着一片惜才之心将她吸收進工會來。
夏小夏進了工會之後,學校就批準了只要保證考試成績,就允許她随時請假,因而夏小夏就長期泡在工會和圖書館裏面,這三年來,工會的書籍都讓她看遍了,并且憑着強大的大腦處理能力,毫無壓力地迅速把所有知識都吸收進去。
夏小夏高中的時候參加了幾次數學競賽和一次物理競賽,至于文學類的沒有再去湊熱鬧,既然沒有想法往那方面發展,就沒那心思浪費時間了,所以這一度讓那些文學工會的老師們痛心疾首,但是夏小夏還是婉拒了。
幾次競賽夏小夏都不負衆望獲得了第一名的名次,即使有的時候是團隊作戰,也不妨礙她帶飛隊伍。
甚至因為此事,學校一旦有什麽比賽,立馬想到她,不過夏小夏也不是幹吃素的,能參加的就參加,不能參加就罷了,這兩年學校因着夏小夏這塊金字招牌不知道得了多少好處,哪能為難人。
高考的時候,這時候學校都是沒有分文理科的,試卷也是全國統一卷,即使教育水平在提升,難度比往年幾屆要高,夏小夏還是僅以差1分的超高分摘得了全國狀元的名次。
在高考之前,京大就對這個少年天才有所耳聞,也有給了保送名額,夏小夏對自己實力有信心,将機會讓給其他人。
夏小夏考完試就收拾收拾東西回家去了,這次回去是她爸百忙之中來接人的,夏小夏東西多,這三年的積累的資料書本都是一摞摞的,這些都要帶回去收着,以免那天想起來得用上。
夏偉業生意有成,自從機械廠開了起來,還算有點盈利的時候,就買了輛豐田牌海獅二代面包車,這個不說是村裏了,就是縣裏除了那些幹部,都算是頭一份了。
他現在也能算是縣裏頭一人,就是整個市也是排前頭的富商了。
因着國內各類大小廠,機器資源緊缺,夏偉業原先就是個精通修理機械的,看好這塊肉後,就投了大量心血,往這裏砸錢,費了不少心思,不僅從國外引進高科技機械,還高薪聘請了一些國內外的專業大學生。
驕傲的技術人才哪裏是那麽好打動的,即使是高薪誘惑。然而現在的一些公立單位不僅在走下坡路,且還為了一些評職為了那些烏七八糟的事勾心鬥角。
這些專注的技術宅哪裏适應得了這些呢,更何況夏偉業自己後來也花了大力氣系統學習,有實踐經驗也有理論知識,跟這些人交流起來毫不費勁,這才打動了他們。
帶着這些人,他邊學邊拆,把花了大力氣引來的機器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實驗多次之後,就帶着團隊研發,弄了些簡易版本出來先生産。畢竟他一來沒有足夠資源生産精細的,二來沒時間等着,錢都砸下去,再搞下去該喝西北風了。
夏偉業搞出來的機器運軸處理核心,适用于制造業的機器,姑且稱為初代,一經出來申請了國內外專利之後,立即接受媒體采訪。
利用這股東風,加上政府的支持,把機器銷出去,即使剛開始一個廠就要那麽一兩臺試試,然後發現機器的工作效率和精細程度之後,立馬加單,口碑口口相傳。
夏偉業的廠名為星光機械,星光機械生産出來的機器,不僅價格上跟那些老式的差不多,性能上甚至穩定優先了數倍,有點成算的商人都知道該怎麽選。
因此雖然品牌成立不久,但是口碑接着領先的技術,吹響全國,尤其是經濟特區南邊那些經濟鵬飛的地方,大大小小都是廠,有點本錢的都換了手上落後的機器,提高工作效率。
夏偉業把廠子開在村裏,現在夏家都不種地了,那些地連着一些買來的,建了廠房。
村裏年輕的又不想背井離鄉南下的,都進了機械廠了,老早之前村裏人家羨慕的吃供應糧,但進了廠才發現這待遇要好得多。
廠裏包一頓中飯,早飯晚飯回家吃,饒是如此,勤快點的,一個月也能掙個□□十,管事的組長一個月也有百來塊了,這工作比啥都好,種田吃供應糧也沒這個好。
正是因為待遇好,哪怕工作不輕松,還有規矩約束,為這有限的工作名額,也有無數人搶破了頭,這架勢比搶吃公家飯強多了,畢竟吃公家飯的工作得有文化有知識,這個工作不一樣,只要吃苦耐勞誰都有機會。
這鄉下人吃慣了苦,哪有什麽不好做的。因此距離他們近在遲尺的機會,不僅是他們本村,就是隔壁幾個村都來,甚至縣裏的都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