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五十一章

蜀中情況緊急, 不能再拖延下去,這一次京中動作很快,特別是太元帝砍了兩個為了私心拖延的官員後, 整個朝廷就飛速運轉了起來。

雖然太元帝不再讓人圍着秦府,可是秦佑寧也很少出門應酬,倒是曾經的魏貴人如今的賢妃多次從宮中賞賜了東西,京中之人也不是傻子瞎子,甚至七皇子還親自上門送了幾次,雖然他沒進去多久就離開了。

可是這一番動靜代表着什麽,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而且賢妃和七皇子敢這般明目張膽, 想來是有太元帝的意思在裏面,本來還有些猶豫的勳貴見此也行動了起來, 暗中開始與七皇子示好。

秦佑寧像是對此一無所覺, 太元帝也都是默許的态度。

賢妃一朝得勢, 再也保持不住之前的低調行事,反而是把當初她被貶為貴人時所受的怠慢和委屈都還了回去, 可惜的是如今貴妃也在協助管理後宮, 有些人她是報複不得的。

七皇子如今在宮中也不似當初的沒有聲音的皇子了, 整個人變得張揚了起來。反而襯得三皇子越發彬彬有禮。

只能說賢妃和七皇子之前被壓制的太久, 如今得勢, 是根本控制不住的, 就好似窮人乍富後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炫耀和張揚一般,對于普通人而言,最多是被人看不慣背後酸幾句, 可是在皇家這卻是致命的。

太元帝、賢妃和七皇子的這番做派,再一次刺激到了張皇後和三皇子, 只是很反常哪怕賢妃炫耀到了她面前,她也沒有再動怒。

可惜這樣的反常,貴妃和賢妃都以為是三皇子出事後,皇後沒有了底氣才會退讓,太元帝一直在忙蜀中的事情根本沒時間去管理後宮,于公公和諸多暗衛還在查楚淮舟中毒的事情,楚淮舟在外根本沒有中毒的可能,最後還是确定毒是在宮中中的,可到底是什麽毒,又是如何不知不覺下到了茶中,就不得而知了。

最重要的是那毒無色無味,甚至檢查不出來,中毒後根本沒有救治的可能。

如此一來,不單單太元帝和皇子,就是後宮中的嫔妃生活上也越發的小心了起來。

等蜀中那邊傳來蝗災控制住的消息後,太元帝就命七皇子帶領兩千禁衛軍前往蜀中,這時候過去是做什麽的,朝堂上衆人皆知,六皇子一派的官員自是不願意的,只是太元帝下定了決心,甚至直接下旨,太元帝在朝堂上也有心腹,那些人的運作下,七皇子還是順利離開了。

太元帝所透露出的信息可不單單是要提拔七皇子,這明擺着給七皇子鋪路,那些投靠了七皇子的勳貴自然心中喜悅。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變故發生在七皇子帶着禁衛軍離開的第六日,三皇子帶着人逼宮了。

太元帝為了蜀中蝗災的事情,本就派出去了三萬禁衛軍,如今七皇子又帶走了兩千,京中禁衛軍人數已經不足三萬,也不知道張家什麽時候拉攏了一部分,還收買了一位衛尉。

哪怕如今張皇後被奪了管理後宮的權力,可她這些年皇後也不是白做的,她與張家裏應外合,張嘉忠帶着沖進了皇宮。

這一番動靜驚醒了京中的衆人,普通百姓禁閉房門,根本不敢往外看一眼,那些官宦人家的外面,也都有叛軍把守,趙家還好說,還有不少健仆和護院,雖然無法出府,那些叛軍也沒有攻進來的意思。

倒是賢妃的娘家魏家,雖然也買了大宅院,也有護院卻不堪一擊,那些叛軍入城後,直奔魏家的宅院,屠了魏家滿門。

此時秦府,不知道是張家不想浪費兵力,還是覺得和秦佑寧有合作的可能,雖然也有叛軍在外,人數卻不多。

秦佑寧和楚淮舟站在院中看着皇宮的方向。

楚淮舟說道:“張家這也算是破釜沉舟了。”

張家倒是比秦佑寧預料的要早上幾日:“我本以為起碼等到七皇子等人離開十日,還是有些沉不住氣了。”

楚淮舟覺得自家寧寧這話要是被張家聽到得氣死。

那日從宮中出來後,秦佑寧就有了這番計劃,從見張嘉忠到後面賢妃的親近,七皇子的張狂,到如今張家的造反,這一步步都是在秦佑寧的計劃之中的,雖然時間上是有些偏差,卻也不妨礙整件事的發展。

秦佑寧說道:“我讓人先送你出城。”

楚淮舟早已知道計劃,他留下來确實幫不到秦佑寧:“好,我在城外等你。”

其實不管秦佑寧還是楚淮舟都知道張家不可能成功,這件事太過倉促,雖然張家覺得自己是私下進行,可是太元帝手上是有一支只忠于他的暗衛,怕是早已察覺,而且正因為禁衛軍大部分離開京城,太元帝才越發的謹慎小心,說不得是想要查出下毒的幕後黑手,也想知道都有誰有反叛之心,這才順水推舟,準備一網打盡。

太元帝永遠不會讓人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只是那些真正不知情,慘死在叛軍手下的人,只能算他們倒黴了,太元帝也不會在乎這些人的死活,哪怕其中有三皇子的外祖家。

秦佑寧已經提前安排好了,楚淮舟跟着人從暗道離開。

玉珍站在秦佑寧的身後說道:“姑娘,一切已經安排好了。”

秦佑寧點了下頭,現在宮中傳不出消息,一切都只能靠她自己來推測,又等了一個時辰,她才說道:“動手。”

玉珍恭聲道:“是。”

秦府中的衆人是早已準備好的,在秦佑寧下令後,只有少部分侍衛手上持有各種兵器,更多的侍衛和府中的下人就拿着菜刀、扁擔這些能當做兵器的東西開始往外闖,秦佑寧一身戎裝,手上是唯一一把兵器,正是太元帝贈與的那柄寶劍,秦府的侍衛與那些叛軍厮殺,奪了他們的兵器。

這番動靜自然引起了周圍府邸人的注意。

秦佑寧提高聲音說道:“誰與我一起沖入宮中保衛聖上安全!”

秦府附近住的也都是勳貴人家,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時候會是秦佑寧第一個帶人沖了出去想要入宮救駕的。

其中有幾戶人家也知道在三皇子出事後,他們就改投了七皇子,若是真讓三皇子登基,怕是他們也落不下什麽好結局,當即有人響應。

雖然因為律法,他們在家中不能養太多的侍衛不能持有過多的兵器,可是誰家都有護院,這些勳貴人家的護院也都會些拳腳功夫,家中的男兒也大多習武,有秦佑寧帶着人在外幫着牽制,他們很快就帶人沖了出來,短時間內也聚集了不少人。

可是此時的動靜也引起了叛軍的注意,不少叛軍都聚集了過來,而開始有些猶豫的勳貴和忠于太元帝的官員,同樣讓護院家丁加入了隊伍中,就連世家子弟也開始帶着府中人響應。

勳貴中認識秦佑寧的不在少數,而且秦家的侍衛更加兇悍,就連秦佑寧的那些丫環也都身手了得,平南将軍與秦佑寧關系更好一些,注意到秦家的侍衛手中的兵器千奇百怪的,還有許多明顯是搶奪叛軍手中的,略一思索就已經想到這般的原因。

倒是有個世家子弟皺眉看着那流星錘,和交好的人道:“怎麽連兵器都配不齊全。”

另一個明顯更知道情況的說道:“七皇子獵場遇刺後,秦家侍衛的兵器馬匹就被收繳了,如今雖然不再圍着,卻也沒有歸還。”

“我倒是聽說秦家軍更擅騎射。”

如此一來再看奮力厮殺想要救駕的秦佑寧等人,哪怕平日裏看不順眼楚南王府的也不得不承認,秦家人的勇猛和膽氣,畢竟秦佑寧可是第一個動手的。

雖然不少人響應,聚集了數百人,可這些人中大多是護院,又沒有統一的指揮,快到宮門口的時候已經損失了不少人,平南将軍他們都意識到此舉不妥,只是如今人手組成太過複雜,在今日之前他們都沒想過自己會聯手。

秦佑寧直接說道:“停下來。”

因為秦佑寧是第一個帶人與叛軍厮殺的,在這一路上,又是與侍衛一并拼殺,甚至救了不少護院等人的性命,她開口衆人倒是願意聽的,都沒有急着再前進,而是停了下來。

秦佑寧深深吸了口氣說道:“我們如散兵一般,繼續下去會造成太多人死亡,必須統一聽人號令。”

這話一出,各家的護院都看向自家主子。

秦佑寧沉聲說道:“不管争權奪利,還是各為其主,起碼等殺盡了叛軍再言。”

其實有不少人贊同秦佑寧這般話,當即有人問道:“你的意思是讓我們都聽你的嗎?”

秦佑寧說道:“不是。”

這就讓人奇怪了。

秦佑寧卻握着手中的寶劍,單手舉起說道:“這是太元帝親贈與我祖父的寶劍。”

這件事衆人皆知。

秦佑寧要說的并不是這句,她直接雙手把劍送到了平南将軍手上,說道:“将軍随太元帝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更是帶兵平定南夷經驗豐富,請将軍帶領衆人,剿滅叛軍!”

這個時候到是不好直言說是去救太元帝,免得有損太元帝的威名,只是衆人皆知秦佑寧的意思。

平南将軍也是有些意外,仔細想來他确實是最好的人選,當即接過寶劍,說道:“今日之功衆人皆有,等面見聖上,我必定一五一十仔細說來,絕不會貪墨分毫!”

衆人如今一想,他們之中在軍功上都是不如平南将軍的,雖知道成功救駕,平南将軍必定是首功,可是一切都要等之後,若是他們攻不進去都是徒然,當即有人說道:“王府衆人皆聽命平南将軍。”

“是!”

“呂府……”

“是!”

到最後秦佑寧說道:“秦府衆人,皆聽命平南将軍,殺盡叛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