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

第 6 章

空襲停止了,人們重新回到了家中。

街上的店鋪都關了門,瑪蒂爾德只能每天呆在屋子裏,架起畫板心不在焉地畫畫。

然而,令人驚訝的消息傳來:法國投降了。人們紛紛陷入了驚愕與恐慌之中,整個巴黎像是一鍋蒸開的沸水,無數的氣泡升起又破碎。

瑪蒂爾德驚訝之餘又感到一陣屈辱,或許政府官員們有着更為明智的考慮,但她依然不能接受他們居然沒有絲毫的反抗。她把自己蒙在被子裏,眼淚不受控制地流出,淺藍色的布料被染出了大片的深色。剛滿十八歲的少女尚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她感到自己和其他人一樣,都變成了一個個漂浮的影子,他們孤獨地游蕩,填滿了整個巴黎。

而巴黎從此失去了顏色,被籠罩在一層灰白的濃霧之中,沒有人能夠逃開。

房間裏破舊的收音機是瑪蒂爾德十四歲的生日禮物,深褐色的木制外殼還光潔如新。這個四方形的木塊幾乎早已成為了房間裏的擺設,而這幾天裏,瑪蒂爾德卻幾乎寸步不離地坐在收音機前。

報紙已經停刊了,這個小小的方盒子成了她獲取外界信息的唯一通道,昨天法國投降的消息就是從這裏傳出來的。

然而今天的收音機裏卻傳來了不一樣的聲音,遙遠的海峽彼岸的英國電臺裏,一個雄壯渾厚的男聲穿越了漫長的空間距離傳入了瑪蒂爾德的耳畔。

“……法國失掉了一場戰鬥,但并沒有失掉正義的戰争……法國抵抗的火焰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

她的心中似乎有什麽東西閃了一下,好像海底的泥沙裏一顆罕見的鑽石。她把耳朵貼近收音機的揚聲器,幾乎要與它融為一體。她感到無數激昂的語言在自己的腳下流過,彙成了一道蜿蜒的河,河水翻湧着波濤,浪花裏是閃閃發光的新生。

夏爾·戴高樂。她在心中默默記下了這個名字。她似乎有種預感,在遙遠的未來裏,這個名字還會在她的生命中出現很多次。

德國同意停戰了,巴黎似乎又恢複了往日的和平。街上的店鋪重新開張,學校也開始恢複上課,一切都平靜得宛如一灘靜水。

可每個人的心裏都裝着沉甸甸的巨石,校園裏往日的喧嘩不複存在,學生們都輕手輕腳地走路,沒有人再大聲地說話。

瑪蒂爾德來到教室,發現教室裏已經空了大半。那些學生或許已經逃離了這個城市,或許早就葬身在了德軍的炮火之中。

她看見了索菲亞。多日不見,那個女孩似乎沒有什麽變化,依然擺着和往常一樣的平靜表情,專注地讀着桌子上的一本攤開的書。瑪蒂爾德想上去跟她談話,然而她們實在隔得太遠,而教室裏的學生全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沒有人站起來。

Advertisement

下課了,幾個學生零零散散地走出了教室。

索菲亞終于站起身來,不經意般的從瑪蒂爾德的旁邊路過,悄無聲息地塞給她一本書。

瑪蒂爾德有些錯愕,卻馬上心領神會,把書飛快地塞入了書包裏。

一路上,瑪蒂爾德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回到家,她迅速地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掏出了那本書。

不出她所料的,書裏三分之一的位置處,夾了一張薄薄的信紙。

紙上是索菲亞清麗娟秀的字跡,瑪蒂爾德一字一句地讀着,好像在閱讀總統的公文。

親愛的瑪蒂爾德·迪布瓦小姐:

如今我們的祖國被敵人侵占,國家危在旦夕,而政府軟弱無能,我們怎麽能忍氣吞聲?加入我們吧!舉起武器,與敵人抵抗到底。

索菲亞·阿爾伯特

以及所有為了自由而戰的人們

深呼吸,她對自己說。

她将這封信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又一遍,幾乎要把它背下來了。

她感到自己霎時間充滿了力量,一種強烈的激情像火焰一樣從她的心底生出,她的雙手因緊張與興奮不停地顫抖,而手中的信紙卻始終沒有松開。

狂喜之後,瑪蒂爾德終于冷靜了下來。她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索菲亞為什麽會選擇自己呢?瑪蒂爾德深知自己并不優秀,也不夠勇敢,甚至有些懦弱。但索菲亞似乎很自信自己一定會答應他們的邀約。

瑪蒂爾德沉默了。

曾經,她以為殘酷的戰争只與哥哥那樣英勇強壯的戰士們有關,然而她的眼前卻出現了一條閃閃發光的河流,河岸兩旁是一群舉着長槍的少女,她們的笑容像鮮花一樣明媚,藍白紅三色旗幟在涼爽的微風中飄揚。

遙遠的地平線處,好像有一道耀眼的光芒在召喚着她,一股強烈的欲望從她的胸口迸發,燃起血色的火光。

女孩子,也能扛起沉重的槍杆,穿梭在濃煙與炮火中,和德國人血戰到底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