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廢後(三)
廢後(三)
順治期待的朝會如期舉行。
秋風瑟瑟,前來的王公大臣們一動不動站立在乾清門外頭,等待着順治禦門聽政。
此次與會的,有諸位王爺、貝勒大臣、內院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上百人。
“衆卿齊聚于此,不知有何要奏?”順治作出一副威嚴的模樣。
臺下諸臣:?
難道不是皇上自己召集大家商議廢後之事嗎?
站在後排的大臣仗着自己離得遠,嘟嘟囔囔道:“不知?皇上不知我也不知,就這麽耗着好了。”
周圍聽到這話的官員也面色各異。
廢後一事,不管怎麽商議,他們都不可能站出來說同意。
首先禮部尚書與禮部侍郎已說的很清楚,這本就不合禮法;其次,其他大臣奏言也都說清楚了,“無能”這一說辭明顯就是一個空頭罪名,誰帶頭同意,被寫進史書中,丢的就是誰祖宗和後輩的臉面。
“索尼大人不是皇上心腹嗎?也不見他帶個頭呢?”後方的人群中那個抱怨的聲音還沒有停下。
順治見無人應答,也覺得有些尴尬,便尋了個由頭,自己說着:“今日朕有一事,想征求一下衆愛卿的意見。”
“朕下旨廢後,禮部幾位大人上奏反對,不知朝中各位大臣是否也反對?”
禮部尚書胡世安上前一步:
“臣所奏實系典禮常經,皇上冊立皇後之始,祇告天地宗廟,并加上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後徽號,以昭慶典。
Advertisement
既已诏布天下,禮難輕易,伏乞皇上仍以皇後正位中宮,即命禮臣考據典禮,選立東西兩宮,則本支日茂,聖德益光,可為萬世法矣。”[1]
後頭接話茬的官員直道:“就是就是。”
禮部尚書身後的禮部官員皆應和道:“臣附議!”
同意的聲音接連響起,順治渾身發燙,雙手顫抖。
“索尼大人,鳌拜,你們說句話啊!”順治朝着站得最近的寵臣們道。
索尼和鳌拜對望一眼後,由索尼低下頭,拱手道:“臣以為,選立東西兩宮乃上上之策。”
人群後的聲音又響起:“這倆人不每回都是皇上的救兵嗎?怎麽這回不好使了?”
“丢不起這人啊……”旁邊的人忍不住說,“誰領頭同意這荒唐事,可都有史官記下呢!”
順治怒極,本以為今日能将此時解決,卻不想得到了全方位的反對。
他從座位上站起,高聲道:“朕與皇後,自大婚以來就分居兩宮,不曾有和合之意!廢後之事會污了朕的名聲,朕自是知曉!但朕實在無法容忍皇後的所作所為!”
“什麽所作所為?展開講講啊……”
“急死我了。”
遠處的大臣們議論着。
順治在臺上,深吸一口氣,挺胸陳述:“各位漢官上奏的內容,雖是為朕的名聲好。”
一名官員仗着秋風能蓋住自己小小的聲音:“知道還罰我俸祿?”
“假如你們所言都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且建議确實行得通,朕自聽從;若你們并未眼見耳聞,就說廢後之事行不通,随意想想就奏言,還要朕順從你們的意思,你們這不是盡職,而是渎職!”
“瞧皇上這話,後宮之事,咱們眼見耳聞了,還得了?”一位刑部的小官在後頭感嘆。
他身旁的同伴忙接話:“皇上自個兒倒是十分清楚,但皇上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啊,皇後到底‘無能’在何處?說出來不就堵住悠悠衆口了嗎?遮遮掩掩的,怎麽還怪咱們渎職?”
順治将矛頭指向孔允樾:“孔允樾孔大人上奏,說沒聽說皇後有失德之處,那孔大人知道皇後哪些地方沒有過錯,就告訴朕!”[2]
衆臣:?
諸王、貝勒露出疑惑的表情;順治寵臣們眉頭緊皺;其他幾部的官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上竟要大臣證無?這不是強詞奪理嗎?
審案斷案中有一條重要的規則,叫“證有不證無”。
假如有人說世上有孫悟空,那就得拿出孫悟空存在的證據;而不是指着別人的鼻子說“你拿出沒有孫悟空的證據”,就能确認孫悟空的存在。
朝臣一片肅靜,乾清門內外上只剩下呼號的秋風。
這場朝會,雙方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之後的時日裏,官員們不再上奏,卻也并不配合順治完成廢後的流程,事件一時陷入僵局。
*
“哈哈哈哈……”永壽宮內又爆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
路過永壽宮的侍衛搖搖頭:“我就說這靜妃娘娘瘋了,紮庫塔大人還不信。”
另外一個侍衛一邊走一邊道:“紮庫塔大人怕不是被靜妃娘娘的美貌迷惑了?”
先前發話的侍衛嘆道:“诶~色字頭上一把刀啊!”
永壽宮內,孟婧樂得不可開交。
“這些朝臣也太好面兒了,這麽好的拍馬屁機會都不要!”
接着還替順治惋惜:“皇上也太自大了,怎麽就以為有了自己的親信在場,就能将這犯衆怒的事壓下?犟嘴都講不出道理。”
恩綽也忍不住抱怨道:“就是啊,提前編好詞兒也行啊!《歡歡的後宮生活》裏,反派要說什麽誣陷歡歡的話,不也得提前準備點人證物證,給驗血的水動點兒手腳嗎?”
“很棒!恩綽你如今已經懂得舉一反三了!”孟婧指着恩綽誇獎道。
阿格笑着說:“妹妹,你這《歡歡的後宮生活》可太有趣了,大家最近都不樂意在自己宮裏待着,淨想跑永壽宮來聽你說書。”
恩綽肯定道:“自從我院兒裏另外兩位格格聽我轉述了兩回,就日日央求着我帶她們來聽書。”
孟婧早知會如此,這個時代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手機,識字的女子還好,能看點話本,不識字的,每日能幹什麽?怪不得成日宮鬥呢,不然都沒事兒做。
《歡歡的後宮生活》可是在一衆電視劇裏脫穎而出的經典之作,順治的福晉格格們很難抗拒這等誘惑。
她輕嘆一口氣:“我每日講個兩三回,都快講完了。”
“沒關系,娘娘,等您講完,再給她們講一次,我們願意再聽一遍。”恩綽忙建議。
嘿?
怎麽大夥兒都一樣?
當初這電視劇,她也看了五六遍。
人,都是相似的。
*
此時最頭疼的是誰呢?
是順治?
是被罰俸祿的朝臣?
然而都不是,大半個月來,成日不敢合眼的,是慈寧宮裏的太後。
那頭要與蒙古諸部一個交代,這頭,還要考慮自己兒子說不動朝堂大臣的問題。
“鄭親王對廢後一事,有何看法?”太後試探道。
她召了自己的老戰友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到慈寧宮商談此事。
但鄭親王也不敢直言,一個是太後的親兒子,一個是太後娘家送來和親的公主,太後到底什麽态度,他也不太清楚。
“冊立皇後乃國家大事,但也是皇上的家事,臣不敢妄議。”
太後聞言,苦笑一聲:“皇上的家事,着實讓您見笑了。”
鄭親王恭敬道:“不敢。”
見鄭親王并沒有極力反對,太後也道出實情:“皇上以往日謠言相逼,堅持要廢後,我已與科爾沁部商議好,鄭親王不必擔心蒙古諸部會發生兵變。”
鄭親王聽了這話,立刻回答:“太後娘娘不愧為女中豪傑,臣并非文臣,并不在意中原的繁文缛節,但蒙古諸部的兵力,一直都在臣的考量範圍中。”
太後面容哀傷,情真意切道:“這後宮之事,鬧上朝堂已有半月餘,實屬堕了皇家的顏面,皇上與朝臣再如此對峙下去,也有損天威。”
話說到這兒,鄭親王已然明了,廢後之事不可挽回,太後這是在求他帶個頭,給皇上一個臺階下。
但廢後一事着實荒唐,關鍵是皇上連個罪名都沒編好,就要廢黜一國之母,別說那些成天“之乎者也”的文官,就連他這帶兵打仗的武将,也甚為不解。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在京城早已人盡皆知,民間休妻尚講一個七出之條,皇帝廢後竟如此不講究,他要帶頭贊成此事,免不了被朝臣百姓非議。
他面露難色:“臣不是不願,只是臣年事已高,參與皇上婚事不太……”
太後聲音都有些嘶啞,被逼的打起了感情牌:“鄭親王您有所不知,自從這事發生後,我這做額娘的,沒有一天不在自責。”
“當初皇上幸得鄭親王鼎力支持,才得以登上王位,親政後也少不了您和濟度的輔佐,此事再拖下去損的是皇家顏面,您再幫幫皇上,我在此代先帝求求您了!”
鄭親王忙勸阻道:“太後娘娘不必如此!”
他嘆息一聲:“你我為人父母,我又怎能不懂你對皇上的心。您說的是,臣乃愛新覺羅氏後裔,怎能任憑此事再耗下去?”
終于,在次日禦門聽政之時,鄭親王給了皇帝這個臺階。
順治借坡下驢,文臣們見功高蓋世的鄭親王同意了此事,于是紛紛妥協。
永壽宮內,孟婧深感可惜。
“便宜這媽寶男了,都當皇帝了,還指着額娘給他擦屁股。”
想到順治這次吃了癟,卻依然不長教訓,又是借着太後的名義娶自己弟媳,後頭又是要二廢皇後,孟婧不禁打了個哆嗦。
“這皇上還有多少驚喜是我不知道的?”她對着那和雅提問。
那和雅只是給孟婧描述她聽來的朝堂流言,并不知道“皇上的驚喜”指的是什麽,只能一臉懵地搖搖頭。
孟婧作思考狀:“那下一個驚喜大概就是賢妃的事情了,博果爾這熊孩子怎麽辦啊?”
那和雅聽到博果爾的名字,一下來了興趣:“娘娘,您說博果爾和之前那位侍衛大人,哪個好?”
孟婧環顧四周,确定沒有別人後,才一臉壞笑道:“當然是侍衛大人好,身懷武藝,面貌又溫文爾雅。再說了,勤于練習的人,那身材……”
說着還遞了個飽含深意的眼神給那和雅。
“娘娘,您是不是忘了‘穢亂後宮,罪不容誅’?”那和雅友情提醒。
孟婧口中喃喃:“穢亂後宮?嘿嘿……”
————
新文預收《[清穿]廢後心尖的康熙崽》已開,後續故事在那裏更哦,明天下午六點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