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路

朱顏漸老,白發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

江南地迥無塵,老夫一片閑雲。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元代·白樸《清平樂·朱顏漸老》

以前的馬路是泥土,沙土路,沒有用水泥硬化。

李沐風蓋新房,搬新家時,馬路才開始硬化打成水泥路。

在李沐風兒時的記憶裏,馬路都是石子路,泥土路。一開始在老家那山旮旯裏,通往李沐風家的路都是羊腸小道。

在李沐風三四歲時,村裏才動員大家修路,大家用鋤頭,洋鎬,鐵鍁挖出了一條通往老家,那旮旯裏的大路。

這樣農用車啥的就可以開過去,大家種地,拉東西也都方便許多。

大路修好以後,以前經常走的羊腸小道,就幾乎沒人走。不久那小路就長滿雜草,荒廢掉了,要不是村裏的人,估計是不知道那地方以前是人們常走的路。

李沐風最熟悉的小路,應該就是老家去村裏小學的那條小路。

那條小路李沐風走了有六七年,從四五歲走到十一二歲,那還正是李沐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

現在讓很多大人走都費勁,而當時李沐風一天卻要走兩個來回。

不論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李沐風都一個人背着書包,孤獨,孤零零的來回走在那條小路上。

這也是李沐風小時候,為啥老愛逃學的一個原因,路實在太遠太難走了。

李沐風也害怕老師,并不怎麽愛學習,不喜歡到學校去。

但被心狠手辣的母親,狠揍幾回之後,李沐風就只能走這艱辛修遠的小路。走的時間長了,李沐風對這條小路熟悉無比。

哪個地方有坑,哪個地方有一塊絆腳石,李沐風心裏門清,閉着眼睛都一清二楚。所以在那條小路上,李沐風走起來是如履平地。

一次上學,路上遇見一個村裏種地的大人和李沐風一塊。

李沐風雖然小,但走起路來,和跑似的,如風一樣快。

那大人看了之後,驚奇的笑說到:“哎呀,你咋走那麽快,我一步步挪的走,都生怕摔跤,你到底是小娃娃啊。”

李沐風聽後心裏卻樂了,心裏想到:“什麽小娃娃,大娃娃的,這路我李沐風天天走,當然熟了。”

那條小路,去學校都是下坡路好走,可回來就是一個很長很難走的上坡路。

小路兩旁幾乎都是農田,他們那是山地地形,農田都是有很高石檻砌的梯田。

那時的李沐風一個人上學,有時無聊,為了找刺激就和土匪似的,順着人家地裏的石檻往下跳,摔的也不覺疼,卻感覺好玩,刺激,樂的李沐風心裏美滋滋。

到鄉上讀五年級時,李沐風還走了一年。

上六年級時新家蓋好,李沐風一家就從山旮旯搬到山下,他們是最後一戶,從那山旮旯搬走的。

搬家以後,李沐風就很少走那條小路了,此時大馬路也剛用水泥硬化好。

李沐風他們一群小夥伴,就用軸承和木頭做成那種簡易的三輪車,在馬路上,下坡段玩的不亦樂乎。

當時路上車也不多,他們一群孩子膽子也大,那三輪車在下坡馬路上越跑越快,車上的夥伴發出尖叫。

膽子大,車技好的人,會用腳磨蹭地面來減速,那樣很費鞋也傷腳,偶爾也有失誤會翻車。

結果就被摔的掉皮流血,即使就那樣,依舊不長記性,還樂呵呵的玩,現在也真佩服當時李沐風他們那股熱乎勁,只想說一句:“人年輕,踏媽的就是好。”

馬路沒硬化以前,馬路是石子泥土路,路上車很少,行駛的大多是農用車,摩托車。

當時放學,有小夥伴調皮的去扒人家農用車。

因為當時農用車跑的慢,只要你膽子大點,就很容易扒上去。

李沐風膽子小,從來沒有扒過人家的車,他心裏很羨慕那些,嘻笑着去追着車跑,扒車的夥伴。

覺得他們膽子真大,真勇敢,馬路硬化以後,車跑的速度就快起來了,也沒有人敢去扒車了。

李沐風從老家搬走以後,那山旮旯裏就沒有人家。

平時只有種地,才會有人上去,那小路走的人也就少了。

李沐風也很少走,有時和母親一塊去老家幹活會走幾次,發現小路已經張滿雜草,要是一個人感覺都不敢走,害怕那荒草裏藏有什麽蟲蟻野獸。

随着社會發展,老家幾乎沒有人在家裏種地,老家許多地都荒蕪掉了,地裏雜草,野樹長的比人都高。

那羊腸小路,一年也很少有人走,路兩邊和中間都長滿雜草,一眼望去不見一個人影。

村子裏的人家住戶也沒有什麽人,基本家家閉戶,感覺人少了很多很多,也不知道他(她)們都去了那裏,真是一派蕭條凄涼。

以前路不好交通,不方便,李沐風老家家鄉感覺很熱鬧有情味。

路修好交通方便,老家家鄉卻不熱鬧了,也少了情味,似乎那方便快捷的水泥路,抽走了家鄉的靈魂,空留一個軀殼、一間間老屋、荒田、雜草、風燭殘年的老人在這裏,好像是被抛棄了。

老家,家鄉,故鄉,似乎成了一個不願不敢觸碰的傷疤。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