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霧都女郎

霧都女郎

那日,安妮主動與伊麗莎白說了許多,她拿瑪麗當自己的妹妹,同為姐姐她希望可以傳遞一些自己的信心。

“莉迪亞的事,我很抱歉。”給伊麗莎白面前的茶杯添了茶,安妮繼續說道,“但如果還是要考慮聯姻,也請一定慎重些。這個世界已經同一個世紀以前不同了,眼界不妨也放在中産階級和新興資本家的身上,他們其中也不乏同樣有着卓越教養和學識的青年男士。”

安妮眨了眨眼睛補充道,“加德納先生便是很好的明證,他為人正直善良,善于經營,熱愛家庭。”

舅父擁有一家小型貿易行,同時目前作為職業經理人受安妮小姐雇傭,幫忙經營羅辛斯旗下的工廠。

舅父與父親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擁有産業和收益類型。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眼中,鄉紳階層就該像父親那樣,靠着祖上傳承的財富經營莊園,或者不事生産收息度日。而由于受祖上限定繼承權的要求,本內特家的財産遲早會由柯林斯牧師繼承,因此父親就更加疏于對莊園的經營。他們快樂而簡單。

而另一面則是像舅父那樣的新興階層,由于祖上沒有財富傳承,他們通常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或精于會計,或精于律法,或擅于經營管理,盡管社會地位低于鄉紳階層,但他們大多數靠自己的專業技能從鄉紳和貴族階層那裏獲得非常豐富的酬勞,因此通常都是生活富裕且能夠支付下一代高額教育費的。

而達西先生和安妮小姐所處的階層,大約是鄉紳和貴族階層之間的新興資本家階層。他們的母系親族通常來自于貴族,而因為種種目的的聯姻又與父系家族豐厚的産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祖上有豐厚的傳承,但這一代的青年們依然選擇緊跟時代的步伐,将一部分財富投入時代新興的洪流之中。無論是達西先生在內瑟菲爾德莊園裏通過書信處理繁忙的公事,還是安妮小姐在倫敦聲名鵲起的羅辛斯銀行,都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伊麗莎白靜靜地聽着,安妮對于這個世界對于婚姻對于階層的看法。也漸漸明白了自己在羅丁女校的時候,與那群貴族小姐之間天然屏障是為何物。

在哈特福德郡,伊麗莎白的性格聰明活潑,而她又自幼喜愛閱讀談吐有趣,盡管沒有多少嫁妝,也是一些未婚男青年的追捧對象。自從去年去羅丁女校念書,伊麗莎白漸漸發覺自己過去引以為傲的一切,其實在另一個社會階層裏,也不過如此,算不上什麽傑出的特點。

盡管有時候受禮儀的約束,貴族小姐們顯得有些拘謹和沉悶,但她們從小收到的教育和被灌輸的理念是絕對不差的,而有些眼界甚至令自己也羨慕。在女校的引導之下,大家相處一段時間之後,也都漸漸生動起來,相互講着有趣的笑話,議論着有趣的男性,也可以談論一些倫敦的社會事件和莊園管理,這些都是伊麗莎白之前所沒有接觸過的。

她們待伊麗莎白不算特別親近。曾經,伊麗莎白以為,是貴族小姐們的傲慢。

直到今日,與安妮的一席談話之後,她才發現,其實是觀念差距太遠之後,她們的話題和社交對自己形成了天然的壁壘。

彼時,雖然拒絕了達西先生的求婚,伊麗莎白卻不知不覺之間偶爾想起他,因此考慮得多了些。也盡力不辜負達西先生資助自己的拳拳心意,于是她也費了很大的力氣,放下自己的驕傲和優越感,去努力做更多的觀察、學習和融入。

盡管如此,她依舊覺得那些貴族的行為準則,或許是多餘而做作的。

Advertisement

甚至再之前,拜訪羅辛斯莊園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安妮,她也覺得這位德布爾小姐不過是愛聽奉承話的膚淺女人。

這段時間,自己上學經歷,以及她也承受了莉迪亞不幸的事,當然也有令她驚喜的瑪麗的事,這一切都讓她對德布爾小姐有了新的認識。

伊麗莎白嘆了口氣,內心裏嘲笑了一下她自己,她連達西先生所經營的産業都不知道,後來知道了出名的日星和日辰兩家鐵路和遠洋運輸公司,也是在學校的時候聽那群貴族小姐們八卦而得的。

或許,盡管不甘心,但似乎也只有德布爾這樣的女性,能夠配得上作為最出色的達西先生。

她這麽想着,便聽到安妮提議,第二日邀請她們姐妹一起去參觀倫敦東區的紡織廠,或許看看倫敦的現狀,更能令凱蒂和莉迪亞明白,婚姻到底是什麽。

伊麗莎白來倫敦暫住,只聽過有關東區的各種傳聞,所以便好奇地同意了。

第二日,拒絕了表哥的陪同,安妮請唐恩先生陪自己一起去東區。而加德納先生也帶着自己的五個外甥女一起前來。

十九世紀的倫敦東區的貧民區街頭,總是被大霧籠罩地不見天日,即使是白天也是有些街燈點亮,而空氣裏總是充溢着惡臭和污穢。

由于新興産業的工廠興起,東區擠滿了由于圈地運動流離失所而來到倫敦的農民,也有無家可歸最後淪為小偷的孤兒,還有因為愛情的沖動或者婚姻生活不幸而被迫淪落風塵的娼妓,偶爾他們的丈夫也會出現——醉鬼,無窮無盡地唾罵和毆打,仿佛人間煉獄。

安妮特意拿了前幾天的《泰晤士報》,上面有來自貧民區慘烈的呼救,“一間屋子裏,塞滿了活人和快死的人……熱病、霍亂、甚至連最基本的清潔的飲用水都是欠缺的……”

無論是簡還是伊麗莎白,都被這樣的情景震撼住了,她們甚至無法想象,生活在這裏的女性,要怎麽才能活下去!

莉迪亞更是害怕得發抖,維克姆曾經要将她賣給南部的妓院。最近幾日受不同男士追捧的生活,讓她有點得意忘形了,直到這一刻,她才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救了德布爾小姐,而是那位小姐,救了她!凱蒂安慰地拍了拍莉迪亞顫抖地雙肩,給她了一個擁抱。

而一行人走到安妮設在東區的工廠時,情形才有所改變。

工行裏的女工們,雖然忙忙碌碌,但臉色平和,甚至帶着幸福。

伊麗莎白疑惑地看了看她們,沒将自己的疑問問出口,為什麽這麽辛苦的勞作她們甚至還能從中感受到幸福。

瑪麗靜靜地為她們解惑。

她對這裏的環境已經非常熟悉了,從最初的震驚慌亂,到後來的同情憐憫,而到現在的平和希望,她非常理解這些女工們。她們在這裏受着羅辛斯財閥的庇護,做着工領着工資,經濟上是獨立的,安妮小姐為這些女工們支付着醫療和周末的教育費用,甚至為單身的女工開辦了幼兒的托管教養學校。

她是在這個時代裏的仁慈。

注:《泰晤士報》來自貧民區慘烈的呼救,參考了《維多利亞城市:日常生活在狄更斯時期的倫敦》作者:朱迪斯·弗蘭德斯,2012年出版;以及狄更斯本人的作品《荒涼山莊》。

謝謝小天使們的留言~O(∩_∩)O~

晚安!以及,早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