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名字

名字

晚宴上的吃食他都沒怎麽碰,現下确實有些餓。

聞昭微微颔首,“恩。”

他解下西裝外套,随手搭在玄關處的衣架上,明天自會有人收了去洗。邊把白襯衣的袖子往上卷,有些期待:“這是有夜宵的意思嗎?”

十分鐘後,兩人站在廚房裏,他站在竈臺前煮面,姜熠握着筷子手法娴熟地攪打着雞蛋。

“火關小一點,面快溢出來時加點冷水進去,冷水加兩次沸騰後關火。”邊說着,姜熠站在另一邊的電子竈前,滴滴摁了幾下,架上一個小湯鍋,噴上一層油後把蛋液倒進去,完全定型之前攪散,炒至七分熟後盛到一邊備用。

西紅柿煸出汁水後,加入三分之一的清水,煮開後撒入小白菜、雞蛋。姜熠把電子竈的功率調到最小,走到燃氣竈前,把煮熟的面條撈出來過了遍冷水。

碗筷廚具接觸時發出的輕響,還有湯底咕嘟咕嘟沸騰的水聲以及熱湯溢出的鮮香,這些聲音和熱食的香氣,構成了混雜着煙火氣的、格外鮮活而生動的氛圍,溫暖的讓人想落淚,也想要把頭靠在竈前忙碌的人肩膀上,只是輕輕貼着,汲取他身上的氣息,讓倦怠的靈魂得以片刻休憩。

但聞昭站在他身後,微微地偏了下身體,讓兩個人的影子靠在一起。

直到姜熠端着面轉身。

聞昭:“怎麽有兩碗面?”

問完後他就覺得剛才自己一定是大腦休眠了,這種毫無智商的問題......為什麽煮兩碗面...這話問的好像姜熠晚上不能餓似的。

姜熠也懶得回答這個問題,只是把大一點的那個碗推到他面前,言簡意赅:“淡了就再去加鹽。”

雪白的面條整齊的碼在鮮紅的湯底裏,金燦的雞蛋、青脆的小白菜分類鋪在面條上,再撒上一點碧綠蔥花作為點綴。先不說味道,光是賣相上來看,就讓人食指大動狂吞口水了。

味道也确實不錯,挂面煮得軟而不爛,蓬松柔嫩的雞蛋吸足了酸酸甜甜的湯汁,再配合着一勺湯汁一同咬進嘴裏,能鮮到讓人咬掉舌頭。

加班晚歸的深夜,一碗最簡單的番茄雞蛋面暖乎乎的落入胃裏,能叫人從身體到靈魂都跟着熨帖和舒适起來。

Advertisement

聞昭把面連湯都吃了個幹淨,吃完後滿足地發出一聲喟嘆:“我覺得讓你搬過來真是一個無比正确的決定。”

姜熠微微揚眉,“就因為一碗面?”

“還沒有人等我回家給我做過夜宵呢。”他揉了揉有些吃撐的胃,飯足後人也有些慵懶起來,語調都變得懶洋洋的:“我還有點感動呢。”

半開玩笑的語氣,是真是假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一碗面而已,不算什麽。”姜熠的聲音很平靜,“我也沒有專程等你回來,認床失眠而已。”

其實你不用把真相告訴我的...聞昭帶了些許自嘲的想,讓我自欺欺人一下不好嗎?

他面上還是笑意盈盈的,“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這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姜熠不會懂的。

“這裏歸你收拾了。”碳水填進胃裏,讓身體也跟着滋生出些許睡意來。姜熠把餐椅歸位,忍住一個哈欠,“睡了,明天見。”

聞昭托着腮,笑眯眯地對他道了聲晚安。

好夢啊姜熠。

不止是明天見,以後天天都能見呢。

光是想到這件事,聞昭就覺得今晚自己也能擁有一個好夢。

-

進入三伏天後的天氣是一日比一日熱,烈日暴曬之下叫人視物觀景都跟着扭曲起來,此起彼伏的蟬聲蟲鳴更是聽得人心煩意亂,難以集中精力投入工作或者學習,連冰涼的空調冷氣都只能讓人物理降溫,而無法真的靜下心來。

為了去去燥意,姜熠這幾天一直在帶着十一認字和練字。

這天周五,聞昭提前下班回家,正值開飯前一會,看到姜熠虛虛地把小姑娘半圈在懷裏,捉着她的一手,教她一筆一劃的寫字。

“羽...白...”十一認出了這個字右邊的組成單字,但放在一起就不認識了,她輕輕嘟囔道:“這個字好多筆劃,好難寫。”

小聞總換好鞋後走過去一看,笑了,“這個是熠熠生輝的熠,你的姜姜名字裏的那個熠就是取自這裏。”

“這個熠字出處倒不是出自這個成語。”對上聞昭和十一好奇的目光,姜熠只得多解釋了句:“是出自倉庚于飛,熠耀其羽。”

十一是個好學寶寶:“所以是什麽意思呢?”

“倉庚是黃莺的別名。這句詩的意思是,黃莺正在飛翔,它的羽毛亮麗而有光輝。”

“給姜姜取這個名字的人,一定是希望你能夠成為閃閃發光的人吧。”十一仰頭看着他,笑眼彎彎,“那姜姜已經做到啦。”

其實也不只是這一層意思。

姜熠回想起幼時的自己也曾問過她為什麽要給自己取這個名字,熠字出自這句詩又有什麽特別的含義?那時他還很小,比現在的十一還要小一點,卻一直記得母親當時看自己的眼神,溫柔而歉疚,還有一些他看不懂的複雜情緒。

她說,我希望小熠成為一個閃閃發光又自由的人,黃莺在古時象征着自由和勇敢。不受束縛,不懼艱險。它還是用于祈福的好運之鳥,我還希望我的小熠好運加身,事事順遂。

這個熠字,承載着她對自己的祝福和希冀。給他取這個名字的時候,以及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是愛自己的,只是後來...

十一輕輕拽了下他的手,把他從出神的狀态裏拉回。

“姜姜我有個新發現诶。”小姑娘指着剛剛姜熠教她寫下的璨字還有熠字,“我們的名字,都有閃閃發亮、燦爛的意思。”

這麽說起來...姜熠看了眼聞昭,感覺到那麽一絲的巧合,“他的昭字,也有明亮的意思。”

“是有這個意思,但是名字的釋義卻不是這個。”聞昭拿過筆,在新的田字格裏落下一個昭字,筆鋒淩厲,橫豎分明,“是出自昭昭之明,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人能夠明察秋毫,明辨是非。”

“寓意很好诶。”十一往前一趴把下巴擱上姜熠的膝蓋,“是外婆給你取的這個名字嗎?”

“是啊。”聞昭伸手摸摸她的頭,“其實取這個字的時候還鬧出了一點小波折。你外公本來要給我用賢字的,就是賢德的那個賢。但你外婆不同意,鬧了好大一出,最後還是給我定下了這個昭字。”

“賢字不好嗎?”十一有點不解,“方才姜姜教我論語,我還記得有一句見賢思齊呢,感覺這個字也不錯呀。”

“你外公可不是想到這層意思。”小姑娘看起來懵懵懂懂的,無端的他覺得有些心軟,又很慶幸當初沒讓十一跟着自己姓聞,“他想給我用的這個賢,是賢惠的意思。”

聞老爺子是最傳統不過的性子,當然說的好聽一點是傳統,不好聽就是封/建/糟/粕。他就覺得omega該柔順聽話,賢惠懂事兒,最好是性子軟順的沒有一絲棱角,婚前事事聽從長輩,結婚後依附丈夫,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必要時還要做一個能拿得出手的、用于點綴門面的漂亮花瓶。

聞昭只做到了一半,也就是表面溫柔和善,實則一身反骨,完全逆着聞老爺子來。不聽話也不懂事兒,極其有主見,相夫教子更是想都別想,和他大哥争家産才是要緊事兒。

十一想了想,“聽起來外公不是好人,怪不得外婆要和他分居。”

聞昭忍不住笑出了聲。

他笑着點點頭,很贊同十一的說法,“說的沒錯,他确實不是什麽好東西。”

做飯阿姨端了最後一個菜出來,喊他們吃飯了。

姜熠帶着十一去洗手,聞昭稍稍落後一步,等他們起身起開後,把那張寫了三個人名字的紙抽出來,細細對折收進了口袋。

回頭處理一下,可以當書簽用。

-

晚飯過後,聞昭陪十一練了會琴,小姑娘給兩人展示了一首最近新學完的《小狗圓舞曲》,不出意外的得到了誇誇*2。被誇的小貓崽子矜持又謙虛的表示沒什麽這是最簡單的入門曲,但是又忍不住暗暗地翹起不存在的大毛尾巴,并且高興地輕輕晃起來。

聞昭和姜熠都不是那種吝啬于誇獎的家長,哪怕只是随手撿起路邊垃圾丢進垃圾桶裏這樣一件小事,他們也會摸摸小家夥的頭說你做得真好。

如果十一有哪裏做得不好或者不對的,兩位大人第一時間也不會給予謾罵和否定。他們會先問十一為什麽要這麽做,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再把小姑娘抱起來,溫聲細語的講道理。

十一是個明事理的小朋友,如果真的錯了,她會乖乖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你跟她說過的話,只要說過一遍,她都會記在心裏。犯過的錯誤,很少再犯第二遍。

這樣明理懂事的小朋友,姜熠是連稍微說重一點話都舍不得的。

而每每得到他們的贊許和獎勵時,小姑娘總會高興好久。有時候還會紅着臉跟個小貓年糕似的黏進你懷裏,用濕漉漉又亮晶晶的眼神看着你,糯糯地撒着嬌說可不可以再誇一下呀,我沒聽夠。

任誰被小姑娘這麽磨上兩次,牽着手拽一拽,軟乎乎地跟你撒嬌賣乖,都要招架不住舉手投降。再心硬的人,也會對她心軟。

例如越來越心軟的某位小聞總,現在再也不嘲笑姜熠是女兒奴的事情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