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

常言道:“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張璁有時候會想,自己這一路走來,到底算不算實現了志向。

他也是年少成名,二十三歲中了舉人,在大明絕對稱得上是前途無量。

青年的他志得意滿,帶着妻子來到京城,想要大展拳腳,然而接下來的三次會試都落榜了。

不過此時也才三十歲,剛至而立,尚且年富力強,很快在家人的鼓勵下重振旗鼓。

那麽是什麽時候起自己開始恐慌的呢?

是第四次落榜時無意間在鏡中發現的幾根白發?

是第五次落榜時妻子失望的背影?

還是第六次落榜時隔壁同鄉的憐憫?

第七次放榜前,叔父去世了,自己父母早亡,全賴叔父将養他大,可他卻連為其送終都做不到,每逢深夜想起,都不禁痛哭流淚,悔恨不已。

然而不出所料,這次他依舊沒考上了。

這個時候,自己已經四十二歲了。

歷經兩朝,從二十三到四十二,他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用在科舉上,當年的人人追捧逐漸變為門可羅雀,他覺得累了。自己沒有這個命,就這樣吧……

京城紙貴,妻子操持家中夠辛苦了,兒子也找個好些的書院讀書,去朝廷補錄個小吏,好歹有些微薄俸祿糊口。年少時出将入相的夢就當從未有過,只要能渾渾噩噩地過下去……

張璁已經走到吏部門口,可那只腳卻怎麽也邁不過去。

Advertisement

他又想起這幾十年游學路上見到的流民遍地,想起奸賊劉瑾幹政時的憤慨,以及對朝局動亂的憂心。

人往往越清醒就越痛苦。

張璁無疑是清醒的,所以他看到的、聽到的不義經常會壓在心頭,讓他每每喘不過氣來。

轉過身,他第八次參加了會試。

結果,已經四十六歲的他終于考上了。

鹿鳴宴上,整個恩科一甲二甲的進士齊聚于此,狀元榜眼探花皆出身名門,風華正茂。而成績倒數又垂垂老矣的他有些茫然地坐在末尾,與周圍幾個狀況相似的堆在一起,好像幾顆放久了的芥菜,蔫頭耷腦,渾身冒着寒酸氣。

張璁張了張嘴,想要與他們說幾句話,結果也不知是因為自卑還是互相嫌棄,總之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嘆了口氣,張璁剛要回到座位上,突然注意到角落一位秀美女冠孤零零地站在那裏。

愣了片刻,便明白對方的身份。

傳言新君從安陸帶來一王府供奉,整日形影不離,極為受寵幸,這次鹿鳴宴以“辭舊順度,諸事呈祥”的名義跟着。如此行徑,禮部自然全力反對,直言進士們供奉孔聖人,哪有道士賜福的道理。

不過大家由于最近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與皇帝鬧得很僵,這麽點小事,最終還退讓了。

一甲二甲進士日後前途無量,少說也是七品官員,自然不願意在仕途開始的時候就沾上污點,得罪朝廷大臣不說,日後還指不定落下一個“佞臣”的罵名,所以只假裝看不見她。

五月的京城還是稍微有些涼的,女道士就穿了件單衣,于背陰下經風吹打,顯得有些楚楚可憐。

張璁長女比她小不了幾歲,一時間心裏也不太好受,于是上前指着遠處道:“那邊陽光好些,道長你要不過去站着,等下沒人我為道長倒兩杯水酒暖暖。”

女道士似乎有些驚訝,挑眉看了他一眼,旋即搖搖頭,“貧道就站這兒挺好的,風水好,吸天地之精華。”

張璁無語,這都什麽跟什麽,于是索性不去管她。女道士找來個內侍,小聲說了些什麽,然後主動追了上去。

“這位,額、進士老爺,多謝關心。貧道冼如星,還沒請教你尊姓大名?”

張璁微微颔首,一板一眼地報上自己的名字。

冼如星思維敏捷,有個梯子就能向上爬,于是兩人之後聊了幾句,算是搭上話。不過三兩句,便将張璁生平打聽得差不多,心中有了計較,遂開口道:“說來也是慚愧,貧道蒙聖恩來着鹿鳴宴辦事兒,結果旁人都對我避之不及,唯有張君伸出援手,貧道在此謝過了。”

張璁正色道:“‘見義不為,無勇也。’若只是因為擔心輿論就違背聖人之意,那我豈不是白讀了這幾十載書。”

之後又安慰冼如星道:“雖然朝堂上對道長略有微詞,但縱觀你入京後行徑,并未有絲毫逾制之舉,只要俯仰無愧,閑言碎語不必放在心上。”

冼如星微微一笑,點頭稱是,又說了幾句,感覺待時機成熟,方才道:“難得今日與張君如此投機,實不相瞞,最近萬歲命貧道主持重修朝天、顯靈、靈濟三宮,如今尚且缺個寫綠章的,我見張君才高八鬥,不知能否執筆?”

所謂“綠章”又叫“青辭”,乃是道教逢年過節時向蒼天致敬的詞,要求形式工整,用詞華麗,主要是祈福的作用。正史上的嘉靖十分熱衷此物,底下一杆臣子都是寫青辭的高手。

冼如星的意思已經很明白,自己現在雖然有皇帝的信任,但身邊無人可用,所以對張璁提出招攬之意,而張璁只要答應,很可能從一個二甲進士直接晉升天子寵臣,有大把面聖的機會,是個人都要動心。

然而聽聞此事,張璁卻皺了皺眉,嚴肅道:“我知道長心意,在此先行謝過,不過如今國庫空虛,傳聞青州王堂起義鬧得轟轟烈烈,朝廷還要平叛。倘若修繕三宮,又是幾百萬白銀搭進去,道長既然簡在帝心,那更應規勸陛下,莫要行那‘不問蒼生問鬼神’之事啊!”

冼如星沒想到對方會如此回答,不由愣住了,半晌,對着他行了一禮,“張君至高至潔,貧道受教了,修宮一事我會再與陛下商議。”

張璁點頭,面色放緩了些,兩人在這兒說了半天話,早就引起旁人注意,未免其被人嚼舌根,冼如星交代了兩句便重新回到角落。

鹿鳴宴設立在西苑,待衆進士酒足飯飽後,便由小內侍帶着他們從西安門離開皇城。張璁起身,照例跟在隊尾,可才走兩步,就被一面色忠厚的太監叫住,之後二話不說帶着他往回走。

莫名其妙被拉住的張璁有些懵,也不敢多問,兩人一路快步,最終走到一處宮殿前,宮殿上寫了“昭和”二字,位于太液池中間,一看便是皇室游玩避暑的場所,裏面陳設精美又輕靈。

店內一身着素色麻衣的俊秀少年正看着書,見到男子,不太在意地擡了下眼皮,“你就是張璁?”

曾經在殿試上見過一面的張璁立刻認出了對方的身份,連忙行禮。同時心跳如擂鼓,自己一個二甲老進士,何德何能獨見天顏,想到皇上最近的煩心事兒,張璁開始猶豫了。他到底該不該趟進這池渾水?

“起來吧,”嘉靖将書随手扔到一邊,“你……”

話剛開口,便見之前交談過的冼如星匆匆走了進來,泰然自若地走到皇帝身邊,低聲說了兩句。

少年天子驚訝地看了張璁,旋即沖女道士點了點頭,命黃錦賜座。之後收起了先前的漫不經心,認真地與其探讨起學識政事。

張璁最開始還有些緊張,但也知道機會難得,連忙向皇帝講起自己這些年游歷訪學,所至之處的心得體會。

兩人談了有一個多時辰,冼如星在旁邊偶爾插話,不過更多時間都是在默默聽着。

直到宮人來提醒差不多該是用膳的時間了,雙方才意猶未盡地停下來。

張璁沒想到天子願意平易近人地聽他說這麽多,十分感念。

“秉用這時哪裏的話,”朱厚熜此時已經直呼其字,少年正色道:“實不相瞞,剛見面之時,我還以為你是那鑽營之輩,不免有些輕視。直到冼仙師與我講了鹿鳴宴上發生的事,才知你乃真國士,君為國士,我必以國士待之,如此又何須言謝。”

在聽到“國士”二字之時,饒是張璁沉穩有度也不禁潸然淚下,二十多年所有的磨難郁結仿佛已經在心底開了花。

張璁深深地行了一禮,“臣資望不足,德行淺薄,今日蒙陛下不棄,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朱厚熜大喜,連忙将人扶起,之後賜宴昭和殿,直到要宵禁了才放其離開。

有了張璁的相助,事情就變得好辦多了。

在鹿鳴宴後,張璁被補錄到了禮部,成為一名觀政進士,此為洪武年間設立的制度,因為太\祖朱元璋發現考上來的讀書人們對做官一竅不通,而除了前三甲直接進翰林院,剩下的大部分都分配到地方當父母官。為防鬧出笑話,便讓這些進士到六部九卿等衙門觀察,放到現代就是當一陣實習生。

而張璁雖然考試不行,但對《周禮》、《禮記》等書籍頗有研究,于是很自然被分到禮部,在這裏,他更是利用所有時間研究本朝各條規矩。

觀政進士雖然名義上只是八品官,但也是可以對皇帝上書的。

終于,在徹底翻爛了所有書籍後,張璁寫下一篇極為考究,挑不出半點錯誤的大作,徹底拉開了“大禮議”的篇章。

縱觀全文,只有一個觀點,那便是——皇上你想認誰當爹都行!

朱厚熜看到後,興奮地當天中午就着文章連吃三大碗飯,差點把自己撐死!

之後邊消食邊對身邊人大笑道:“吾父子全矣!”

楊廷和最開始甚至都沒當回事兒,畢竟一個小小二甲進士,能翻出什麽風浪,然而他忘了什麽叫“千裏之堤毀于蟻穴”。本來這件事皇帝就占理,不讓認自己親爹親媽啥的,無論怎樣都說不過去,再加上楊廷和也不是沒有政敵,被他收拾的文武官員,內侍勳貴全都在一邊虎視眈眈地等着,只要楊廷和有絲毫敗相,這幫人一定會如猛虎一般将其撕碎。所以有時候,其實只需要一個帶頭的。

所以當發現支持皇帝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這位一直都勝券在握的首輔終于坐不住了。

于是趁着某天休沐,他去敲響了費宏家的大門。

費宏本身便是朝中重臣,再加上當日于興王府和聖上有半師之誼,怎麽也算從龍之功,所以朱厚熜繼位後,立刻将其官複原職。如今也是內閣的一員,而且極為受寵幸。

倘若真有一絲希望能勸動皇帝,只能從這位老友入手。

楊廷和想得很好,結果在費宏府上卻意外的見到了另一個人。

“冼仙師不在宮中修行,怎麽跑到內臣家裏了。”楊廷和面無表情,作為皇帝身邊的得意人,他也曾短暫與冼如星打過幾次照面,知道對方是個心機深沉的,絲毫沒因為其是女流之輩就輕視。

冼如星颔首,掃了下拂塵,表示偶然得知費閣老想念湖廣的藕粉,所以特意做了些送過來。

“我可沒要求你,三天兩頭的往我家跑,煩死人了!”費宏陰沉着一張臉,不耐煩地別過頭。

冼如星讪讪地摸了摸鼻子,白套了這麽久近乎,老頭兒一點面子都不給。

見她吃癟,楊廷和心中舒服了不少,上前一步,親昵地拉過老友,“咱們年紀大了,藕粉什麽的不好克化,子充啊,我瞧着最近天氣不錯,要不我們一道去京郊釣魚。”

費宏冷冷地斜了他一眼,嘲諷道:“先帝就是因着釣魚駕崩的,你護駕不力,現在還敢提?滾滾滾,看見你煩!”

楊廷和:“……”

平等地攻擊完所有人的費宏神清氣爽,直接将兩人都趕了出去。

費府外,楊廷和與冼如星大眼瞪小眼,互相露出個假笑後,頭也不回地離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