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母親(1)
母親(1)
羅洪發現他了!
回去的路上,阮陽滿腦子都是這個念頭。羅洪是看着他長大的,當年稷王入獄,羅洪并未伸出援手,故而他不知道羅洪的意思,也拿不準如今羅洪會怎麽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能再随意見羅晗了,既然玉佩到了羅洪手上,也沒法再貿然探查這玉佩到底有什麽用了。
阮陽探向腰間,那裏正是蔣行舟給他的那一枚玉佩——他留了心眼,找了個相似的玉佩交給了羅晗,如果能抛磚引玉探出這枚玉佩的真正用途便罷,就算不成,至少不至于什麽都拿不回來。
方才一看,羅晗向他們讨要這枚玉佩應當也是瞞着羅洪的,又或許真正想得到這枚玉佩的人是羅洪,羅晗發現他爹有什麽事瞞着他,正在暗中調查,卻不小心被羅洪發現了。
阮陽滿腦子都是為什麽,帶着一肚子的問題回到了蔣宅,卻并沒有從蔣行舟那裏得到确切的答案。
蔣行舟自然也不可能什麽事都知道,他再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也不是神仙。
蔣行舟囑咐他道:“不管日後出了什麽事,你的首要目标永遠是保全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阮陽便讓蔣行舟再給他做一副面具,等做好,又說,一副不夠,再做十副吧。于是二人徹夜未眠,清晨時分,十張面具整整齊齊地擺在了桌上,面目各異。
阮陽一天用一副,用過了就丢到竈裏燒毀,久而久之,府內的鍋底上都蒙上了厚厚一層樹膠燒黑之後的焦炭,擦都擦不掉,只得再買一口。
經過連日蹲梢,阮陽發現,每隔五天便會有三個侍女從羅府出城,但她們目的地并不相同,甫一出城門便分道揚镳,有的人去的是城外酒樓,有的人去的是羅府別院,她們也并不一定是當日來回。
阮陽不能日日往羅府跑,便在城門外等着,最棘手的是,羅府侍女衆多,每次出城的人又不一樣,阮陽并不記得她們的面孔,但将軍府的侍女固然與尋常侍女不同,也并非全然無跡可尋,只是要多花很多工夫,須得一個一個排查她們所去的地方,最後再統合起來看,有沒有什麽端倪。
這是個笨辦法,但總比打草驚蛇好。
然而,這日出城的侍女中有一個熟面孔,他心念一動,跟了上去。
這侍女路經酒樓不停,至羅府別院也不曾駐足,只一路向北,走了一個時辰,才來到一個村口。
這個村子阮陽之前也見她來過,只不過當日她來是傍晚,阮陽等了一夜也未見她出來,便猜她可能是回村省親的,沒有多作他想。但今日一看,省親的人大多帶着手禮,而侍女一路行色匆匆,路過幾個鋪子都沒說要買點什麽帶回家,大概率應當不是省親了。
這個村子靠着一座小山丘,這侍女來到了山腳下的一間小屋前,四下看了看,然後掏出鑰匙打開大門走了進去。
因是傍山多陰,大多數的村民并沒有選擇将家落在這一片,周遭只有兩三個草屋,還都離得很遠。
那侍女進了屋後待了一陣,随後端出來一盆污水,倒掉後又進了廚房,不片時,端出來一碗湯不湯面不面的吃食來。
阮陽在樹上坐着,只覺得這屋子哪裏都怪——四面是土壘砌的牆,但卻沒有留下窗戶的位置,通體只有一扇窗戶,位置還極其之高,幾乎就在屋頂之下一掌的地方,沒有窗紙,就這麽開着。
再說院子裏,工具都被收拾地整整齊齊,但大多很新,也沒有鋤頭一類勞作的用具,與其他村民的小院相比,缺了不少生活的氣息。
如果裏面住着的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不能勞作,那麽這侍女回來的時候又怎麽會什麽都不帶呢?
于是他這回耐下心來,只等侍女回城,便進去一探究竟。
這一等,又是一晚上。次日清晨,侍女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