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
“地理老師!”
黎買言似是不敢置信在這裏會遇見他,驚詫叫他。
許作仁聽到耳熟的稱呼,以為是自己的哪個學生,微微側頭。
在看清來人的那一刻,瞳孔不由微縮,随之又很快舒展。
他沒有說話,眉梢微蹙,似是在努力回想面前這個人叫什麽名字來着?
黎買言展顏一笑,上前兩步,“老師,您還記得我嗎?”
應該早都不記得了。
沒等許作仁開口,黎買言自我介紹道,“我是黎買言,您衆多學生中的一名。”
“有點印象。”
許作仁像是才從愕然中回過神來,笑着點頭道。
其實他記得很深刻,但他總不能這麽實話實說吧!
這麽多年不見,要真這麽說,兩個人還挺別扭的。
聞言,黎買言笑得更開懷了,“真沒想到會在這兒遇見您,您還在這裏上班嗎?”
許作仁還跟她高三時期的記憶一樣帥氣,一點變化也沒有,跟從前一樣幽默風趣。
笑着開玩笑道:“是啊,不然我去哪裏工作呢!”
Advertisement
“對了,你怎麽會在這裏?”
看到她手裏的教案,許作仁隐約猜到答案。
只不過聽到她親口說一遍還是感到震驚。
她說:“我也在這裏上班。”
“……”
“噢,你也當老師了!?”
“是的。”
“你教的什麽?”
“和您一樣,地理。”
這麽多年了,她還是很喜歡地理……
時隔這麽多年見面,并沒有學生和老師之間見面的那種尴尬,相反兩人聊的很自然。
“……”
時間回到那個燥熱難耐的初夏,那是一段疫情防控期間的假期。
高二結束,身為準高三的一批學生,按照往年的慣例,高三本該提前半個月開學。
時間很不湊巧,她升高三那一屆,卡在了疫情防控期間。
學校擔心提前開學,疫情當時防控不太太平,高三有學業緊張耽誤不得,于是,教育局決定特殊時期特殊情況解決。
所以按照今年情況特殊,實行開啓線上教育。
線上教育也不是沒有實行過,她高一那一屆就趕上過,到頭來高三收尾但我還是她們這一屆。
班主任群裏通知,今年高三就不來學校了,全體師生都開啓線上教育。
這對高三的學生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或許一部分同學會慶幸。
可這對于黎買言來說,有點惶恐!她本來學習就沒有跟得上,在班裏屬于中等偏上一點點。
所以她覺得上網課沒有在學校裏學的更踏實。
與此同時,班主任又在群裏丢了個炸彈。
【@所有人,同學們,這一學期我們班的地理老師換了,歡迎許老師,最後一年了,大家好好學習,争取考上自己夢想中的大學!】
班主任最後還配圖三個大拇指,三個玫瑰花。
以此來鼓勵同學們!
班主任把許作仁拉進高三12班群,有幾個很配合老師的同學,一一附和收到。
帶頭的是班長潘嘉怡,【收到】
随後緊接着陳翔林,【收到】
汪寧,【收到】
……
雖然大家陸陸續續都回複收到,也只不過是跟風罷了。
真正沒有幾個人在意到底換了個什麽樣的老師……
文科班除了高三十六班是宏志班以外,其餘的都是平行班。
尤其是十二班,他們自己都不怎麽看好。
說換地理老師,黎買言對着手機屏幕不由得想起上一個地理老師。
葉圩,三十出頭的樣子,一個自身非常優秀的老師,曾是上海師範大學畢業,高考裸分659,然而就是這麽優秀的一個老師都教不動他們班。
那什麽樣的老師才能教懂呢!?
而且還在這個節骨眼上換老師!
高二快結束的時候,葉圩說過一句話,他說,如果我們班這次期末考試成績沒有達到學校給他們老師定的那個分數的話,他以後就只能教高一了,再也教不了高二高三。
清楚的記得葉圩說句話時,眼裏的黯淡,辛酸,仿佛他好像還有無盡言說的欲言又止。
可最終他低下頭,視線落在課桌上的教案本,拿着書釋然般的走出教室。
黎買言知道,他不差教他們這一屆學生,那眼裏的神色只是惋惜他們。
惋惜最差的一屆學生嗎?真的至于嗎?是可憐吧,憐憫的眼神可憐他們走不出大山吧?
于是學校裏給他們換了上一屆剛教完高三的地理老師,帶出來成績還不錯。
素未謀面,正式上網課後的幾天,許作仁的無奈她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話說,高三都是各班老師教各班的,不像高一那種一線上教育就是一個老師教整個年級。
那樣教的不細致,有些同學的進度也跟不上。因此現在是各班任課老師各教各的,這樣才能明确反映得到各班學生的學習進度。
許作仁帶的是12班和14班,然而兩個班都屬于平行班最一般的,加起來的學生共有一百二十幾位。
每天顯示上線人數一百來人聽課,當許作仁講完知識點,想要反映一下同學們做題難易程度,有沒有理解,他放出來一道選擇題,讓同學們作答。
結果時間一秒兩秒的過去,黎買言選好自己的答案,她靜靜地看着小度屏幕裏,四道選擇題裏面選什麽的都有。
答題的人總共只有五六十人,而且這五六十人裏面選B的人占80%,選A、C的人更是吓人,黎買言不禁懷疑是不是自己選錯了。
她又仔細認真的審了一遍題,微微蹙眉,這道題不是老師剛剛講的那個類型?她沒記錯的話就選D呀!
為什麽選B的人這麽多!?
“……”
屏幕那頭許老師并沒有多說什麽,聲音也聽不出來生氣,只是說好好做,認真聽講。
本來就沒有什麽威懾力,這下隔着屏幕更讓人忌憚的了。
同學們秉着老師又不能順着過來網線打我的态度,老師秉着不能生氣,生氣他們也不會認真聽講的态度,兩者從某種程度上達成了心照不宣的姿态。
未見其人的許作仁,每天一如既往的上他的課,教好自己上該教的內容。
至于屏幕後的那頭到底有幾人在聽,又有幾人會不用人督促着記筆記,他也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