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買牛
買牛
去碼頭的路上,蘇欣和蘇老二不用向別人問路,就知道怎麽去了。通向碼頭的那條路,一看就更寬闊,來往的人也更多,更熱鬧。
路邊時而就有小攤販做些小生意,還有茶攤子挂着寫着“茶”的布幌子招攬生意。
這條給樂豐鎮注入經濟活力和無數人生計的大河叫宋河,相傳以前這條河是一個姓宋的官員改道的,因為是前朝的事,距今已不可考,只有宋河的名字流傳下來。
當蘇欣和蘇老二到達碼頭時,老遠就看到了那最熱鬧的地方。
一走近,就能聞到牲口特有的臭味,兩人見已經有人牽了一頭騾子走了出來,趕緊擠了進去。
售賣牲口的人把所有的牲口都圈在了一個地盤,周邊用木頭做了欄杆,将圍觀人群擋在外面。
只有要誠心要看牲口的人,才能從大門口入內。
蘇欣站在外面踮腳看了一圈,拉了拉蘇老二,然後到門口和看門的人道:“夥計,我們想買耕牛,不知道怎麽賣法?”
那夥計走南闖北,瞥了一眼蘇氏父女,就将目光放到蘇老二身上:“客官,咱們的耕牛都是健牛,價格不便宜,您真想看?”
果然是賣家市場,看這個口氣,看看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荷包,蘇老二一時被問住了,目光不由看向女兒。
蘇欣也不扭捏,笑着對夥計道:“我們肯定是想買才看看啊。”
那夥計對女孩子倒是沒有什麽脾氣,看蘇欣大方,被陽光曬得黝黑的臉一笑,露出一排大白牙道:“行,你們進來。”
他放蘇欣和蘇老二入內,叫來了一個小蘿蔔頭帶他們去看牛。
那小蘿蔔頭也把蘇老二當成主要推銷目标,一路嘴巴沒停過地說着,但是奈何他的官話一般,說話帶口音,蘇欣努力聽才能連蒙帶猜弄懂他的意思,蘇老二就不行了,兩眼一抹黑,最後到了牛欄那邊,也不管他,自個兒去看了。
蘇欣不懂牛,自然也不懂看牛,任由蘇老二和那小蘿蔔頭互相詞不對意的說着,然後道:“爹,你看好了哪一頭?”
Advertisement
蘇老二覺得哪頭都好,最後忍痛選了自己最喜歡的,說:“這頭,這頭才兩歲,回家訓練一下就能幹活,還是母牛,以後還能生小牛。”
蘇欣仔細看那頭母牛,骨架粗壯,四肢健壯,再看眼睛也很明亮,不像是病牛。
看完,心中滿意,但是為了保險起見,蘇欣還是問向那個小夥計:“如果回去牛生了病,你們走了怎麽辦?”
那小夥計似乎被訓練過,見這個年紀跟他差不多大的女孩問這個,忙俏皮道:“我們會在這碼頭收糧食,要待十來天,你們有事,盡可以過來找我們!”
這麽爽快!蘇欣更滿意了,又聽到他們收糧食,不由問道:“你們要去北方?”
“是啊。”小夥計不多說別的。
蘇欣點點頭,也不再多問,管糧食賣到什麽地方,又翻多少倍呢,反正這個錢她賺不到,于是改問:“你們收陳糧嗎?”
那夥計道:“收!”他不等蘇欣繼續問,自顧自道:“陳糧一石四千文,新糧一石五千五百文!”
價格還行,比賣給糧店貴出不少,蘇欣點了點頭。
說完,那邊聽說他們看好了牛,一個頭頭打扮的人過來招待他們。來人先拍了拍小夥計的腦袋,然後看向蘇老二道:“這頭牛你們眼光不錯,好多人都問過價呢,一口價三十五兩,不還價。”
他擺出不愁賣的樣子來,果然一下子就鎮住了蘇老二。
蘇欣卻不信邪,好多人問價,怎麽牛還在這兒?
哼,蘇欣拉了拉蘇老二:“爹,三十五兩,都夠咱家蓋兩個院子了。”
蘇老二不知道閨女突然把話題拉到建房了,連忙點頭:“是啊,兩個院子都足夠的。”
蘇欣繼續道:“爹,還能打兩口井呢。”
蘇家吃水要靠擔,一年到頭都不能停。停了,家裏就沒水吃。
所以說,在農村都想生兒子,勞力太重要了。
蘇老二一聽打井,連忙道:“欣娘,新房你還想打口井啊?”
注意力已經轉到了蘇欣這邊,沒再看那頭牛。
蘇欣煞有其事道:“他家這牛也太貴了,咱們去鎮上的牛市等着,買一個牛犢子養着,兩三年後長成也能幹活了,花那個冤枉錢幹嘛?”
那頭頭聽到這裏,就不願意了:“小姑娘,你怎麽能這麽說,牛犢子你想養好,哪是那麽容易的?你看我這牛,這腿,身上的膘,都是我花了大價錢養的,就是那草料,你們本地都沒有!”
蘇欣道:“我們就買回去幹農活,普通的牛就行了,這麽好的牛,你賣給那養得起人家吧。”
那頭頭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的營銷策略有些歪了。牛太好了,普通人家買不起,而買得起地主,也是放到地裏,自己出入都是用馬車,用不到牛車。
想到這一點,頭頭連忙道:“那客官,你們說,你們能給多少?我來一趟不容易,你們總不能叫我吃虧吧?”
蘇欣心想,你們這一來一回,賺了那麽多差價,哪裏就虧了。
不過想到行船也有很大風險,不說風浪,這個時代還有水賊,都是有生命危險的。
便道:“這樣吧,你讓利三兩,三十二兩,如何?”
頭頭一下就露出心疼的表情,“姑娘,我們就是賺個辛苦錢?!”
他轉頭去指其他的牛給蘇欣看:“你要是出三十二兩,那這頭,這頭給你牽走!”
蘇欣搖頭,咬死不願意,順便也拉着蘇老二統一戰線。
于是雙方,你來我往,最後蘇欣給了三十三兩,拿了下來。
牛在古代重要的耕作勞力,地位崇高,不得随意宰殺,所以,買牛之後也要去衙役做好登記。
等牛老了,不能用了,再來官府申請宰殺許可。
古代想吃一口牛肉,比羊肉看難多了。
出了衙門,牽上屬于自家的牛,蘇老二覺得自己的人生都要圓滿了,很愛惜的撫摸着牛背,看牛的眼光溫柔極了。
蘇欣看得簡直起雞皮疙瘩,于是提議道:“爹,要不我們順帶買個車棚架上吧,正好把今天買好的東西帶回去。”
蘇老二今天花的錢比他一輩子都多,聞言直搖頭:“村裏的木匠會打,回去讓他打一個就行了,不用買。”
這村裏的木匠到底什麽來頭?蘇欣都懷疑了,難道和她家有親戚關系?
好吧,牽着牛,蘇欣順路又買了一些吃食帶上,什麽烤雞、肉包子都買了一些,經過一家鐵器行時,又進去買了三把新鐮刀和兩把鋤頭。
家裏的農具都是上一代的産物,分家之後,他們二房分的也是壞的,用着不順手。
鐵器行還賣碳,蘇欣又跟他們要了十斤碳帶走。
于是回去的時候,說清他要帶的東西,把布店掌櫃吓了一跳,還好蘇欣說,他們可以加一部分錢,老板娘吩咐夥計去和他們搬東西。
坐在牛車上,蘇欣把買到的肉包子分給蘇老二,蘇老二亢奮了一天的肚子才發出鳴叫。
“瞧我,一天都忘了吃東西!”蘇老二好笑地說。
誰說不是?蘇欣一邊啃包子,一邊在心裏算計着一天的花銷。
給蘇老二二十兩,布店十一兩多,雜貨鋪林林總總又花了接近五兩,家具店,一兩多,糕點鋪、鐵器行……外加一頭牛,蘇欣數了一下,一天就花了近六十兩。
但是看着自己買回去的東西,又感慨,現在錢的購買力還杠杠的。
這一天,下溪村在看到兩輛牛車裝滿了東西進村又轟動了,尤其後面蘇老二還牽着一頭健壯的牛跟在後面,更是引起大家的圍觀。
對于蘇老二,他們是沒什麽不能問的,全都擠過來道:“蘇老二,這牛是你買的?”
“鎮上有牛了?嚯,這牛真漂亮啊!”
“這牛不便宜吧,少說要二十兩。”
一些人聽到這個數字,耐着性子說:“二十兩,不能夠吧?要是二十兩我也買一頭!”
“唷,狗蛋你家現在有這麽多錢?”
不一會兒,大家就為牛多少銀子争得臉紅脖子粗,最後紛紛找上蘇老二道:“蘇老二,你說,你花了多少錢!是不是二十五兩!”
“二十兩!就是二十兩!”一個人走聲音大的重複道路。
“二小子,我是你三叔,”這位走輩分路子的,“你說,是不是二十六兩!”
蘇老二人老實,被這麽多相熟的人圍着,心裏既激動,又下意識緊張,他撓了撓了後腦勺說:“三叔,這牛要三十三兩。”
轟——
聽到數字的人都呆住了,這個數字可比他們想象的要高出老多了。
後面離得遠的沒聽見,急得抓臉撓腮的,扒着前面的人,問:“多少?多少?!嗨呀,到底多少!”
“三十三兩!”一個人被他扒拉的煩了,回頭說了一下,又趕忙凝神聽前面的話,生怕錯了半句。
一開始說二十兩他也買的狠狠被打擊了,不由說:“蘇老二,真的要這麽貴?怎麽比去年漲那麽多?”
去年一頭也就二十多兩呢。
蘇老二一看對方誤會了,忙道:“不是牛市買的,是有人拉了兩船牲口來賣的,不止牛,還有驢和騾子,騾子我看了,只要十八兩就能賣!”
這個信息村裏還是第一次聽說,都聽住了,正要細問。
蘇家的人來了,把蘇老二從人海裏解救了出來。
那邊蘇欣已經到家,已經把東西卸了下來。
等蘇老二也進了家門,關上家門,所有的蘇家人都齊齊看着那頭健壯的牛甩着尾巴,大家都看直了眼。
“我沒做夢吧?”張氏捂住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