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書店
書店
吳寧很好說,當蘇欣提出和吳寧認字,她一口就答應下來。只不過,她比較猶豫的就是她沒有教材,不知道怎麽教蘇欣。
這個還不好辦!蘇欣指使吳佑平去下河村這邊的村學去問了學生開蒙都要準備什麽啓蒙讀物。
吳佑平找了村裏讀書過的人家問了出來,于是蘇欣就帶着吳寧和吳佑平一起去樂豐鎮。
吳寧一開始還不想去,怕被人認出來說閑話,蘇欣還來記得說什麽,吳佑平先不幹了,抓着吳寧一定讓她去。
“姐,就是你不去,別人還是會說,咱們大大方方的,讓他們背後酸死好了!”吳佑平說。
蘇欣很欣賞吳佑平的想法,堅定地站在了他這一邊。
兩票對一票,吳寧只得聽這對舅甥的。
連吳老頭和老吳氏都贊成吳寧不要整日在家裏待着,和蘇欣吳佑平一起上街逛逛再好不過。
臨走前,二老塞了吳寧一把銅錢,“錢不多,你看着喜歡什麽,買一店回來。”
吳寧聽着父母的話,又看着手裏的銅錢,視線一陣模糊,等到蘇欣和吳佑平叫她快出門,她才用手背擦了一下眼角,擡腳跟上去。
下河村這邊也有牛車,乘車費一個人頭一文,跟下溪村那邊小孩不收費不一樣。吳寧的出現,讓車棚裏的下河村村民面面相觑,接着就當着三人的面竊竊私語,眼睛不一會兒就瞟一眼吳寧。
吳寧被他們看得臉上發熱,但是腰間父母給的銅錢,又讓她揚起下巴,反而主動和蘇欣聊起天來。
蘇欣什麽人啊,完全無視村民的打量,沒事人一樣和吳寧聊天,吳佑平在男方那邊,見狀,嘿了一聲,心裏頭都敞亮幾分。
到了樂豐鎮,三人先是閑逛了一會兒,主要是吳寧極少來鎮上,除卻夏秋兩季交糧稅,她幾乎沒機會來鎮上。
吳佑平倒還好,他平時在河裏撈到什麽,為了多賺幾個錢,不會賣給轉來收野貨的人,自己拎着木桶,到鎮上單賣。
Advertisement
蘇欣這下就不奇怪吳佑平能說出那番生意經,原來是自己到鎮上看過不少。
看完之後,幾人才去鎮上唯一一家書店。書店占地面積不大,也就兩層。蘇欣原本打算去裏面逛逛,接着這個書店夥計老是跟着她,眼神不是很好。
這是打量着她一個女人不識字,不會買書?
蘇欣被這種無言的歧視弄得無語了一下,也歇了閑逛的心。
同時,心裏也有了,對這個時代對于知識分子和非知識分子之間的鴻溝。
之前她買布,買衣服,掌櫃的和夥計都很客氣,笑眯眯的,但是到了書店,氛圍就截然不同。
顯然,蘇欣還沒有徹底了解這個時代的風俗,以後要多多注意一點。
于是,按部就班地買下了啓蒙需要的《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後面一本是蘇欣加的,吳寧本來覺得兩本就夠了,蘇欣說等以後三娃子開蒙也要買,不如一起買了,她這才同意。
書買好了,蘇欣買了四只毛筆,紙也買了次等的綿紙。宣紙的什麽的,一問一刀也就一百張,居然要二兩銀子,這個價格把吳佑平都吓得直了眼。
蘇欣覺得這個掌櫃的不是什麽好人,啓蒙誰用宣紙,你怎麽不推薦澄心紙呢?
于是自顧自問他有沒有次等的綿紙,他們回家學寫字的,不需要那麽好的紙。
掌櫃的看到蘇欣開口跟他說話,手扶着胡子沒說話,轉頭去看三人中的男子吳佑平,但是吳佑平還在為二兩銀子的事發愣,根本不理他。
于是只得和蘇欣打交道:“小娘子,綿紙價格也有不同,我們店……”
蘇欣擡手打斷他雲裏霧裏的推銷說:“平時賣得最多的就行了。”
掌櫃的被噎了一下,吩咐夥計去拿紙。接着蘇欣又要了他們店賣得最多的墨,筆墨紙硯,蘇欣沒忘了硯臺。
而看硯臺的時候,吳佑平受不了了,小聲跟蘇欣說:“這個石頭,你想要要什麽樣子的,我會去磨給你。”
蘇欣一聽,眼前一亮,“四舅舅,你會磨石頭?”
吳佑平挺挺胸膛:“你說呢?”
但是蘇欣還是挑了一個,吳佑平面露不解,蘇欣道:“三娃子以後開蒙,肯定也需要的。等到他上私塾,同窗都有,他沒有,總歸不好。”
主要怕他被同窗搞小群體歧視,能避免的話,還是盡量避免。
而且,照蘇欣看,蘇老二和吳氏肯定舍不得給三娃子買硯臺的,這個錢,還是她提前花了吧。
三本書蘇欣選得都是印刷本,沒選手抄本。之前蘇欣對古代手抄本有濾鏡,以為肯定不比印刷本。結果實際翻了手抄本,字跡只能算端正,最重要的是,還有塗改痕跡。有些筆畫連在一起,看不清楚。
讀書人又不都是狀元,很難做到字跡清晰、每個大小和印刷的一樣。
再就是人家都是狀元了,還來抄啓蒙讀物賺錢?
為了防止自己認字的時候,學得缺胳膊少腿的,寧願選貴一點的。最後,《三字經》一千三百文,《百家姓》一千五百文,《幼學瓊林》二兩銀子。
書本就花了四千八百文。
綿紙買了五刀,一共花了五兩銀子。
墨錠花了三兩。
五支筆要一兩半。
硯臺因為只買了個最便宜,只花了兩百文。
所以一趟書店下來,蘇欣就花了十四兩半。
吳佑平聽到這個數字,只覺得頭大。怪不得村裏讀書的少,原來讀書是真的這麽花錢啊。
這還是啓蒙,要是往上讀,那簡直花錢如流水,最後還不一定就能讀出來。
吳寧之前看過家裏的丁有才讀書的,知道供出一個讀書人有多難。但是農村什麽都省着來,書都是村學的先生手抄本,紙也是用的好一點的草紙,跟綿紙不一樣,毛筆的話,也是一只筆用到禿了,才會去換。
現在看蘇欣按正常的方法購買,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了讀書難這點。
難怪丁有才那個小畜生受到族裏所有人的看重,這其中的投入就不知道多少。
逛完了書店,吳寧和吳佑平兩人都沒了繼續逛下去的心。兩人都感覺到了賺錢的急迫。
吳寧自己,不可能永遠住在娘家,早晚要搬出來。吳佑平就更不用提了,都十八歲了,還沒有定親,他爹娘都急死了。
蘇欣注意到兩人的心思,便只買了一些日常東西帶回去。
他給吳老頭帶了新煙絲,打了酒,給老吳氏買了個帶銀的木簪,家裏的孩子,蘇欣不好分,一氣買了分量夠的糖葫蘆和米糖回去。
吳寧手上錢不多,只買了一斤豬肉回去,吳佑平負責搬東西,倒是省了蘇欣的力氣。
當把東西帶回去,蘇欣把煙絲和酒給吳老頭,吳老頭笑着說他之前的煙絲還沒抽完呢,酒倒是好好收了。
老吳氏收到帶銀的木簪根本不收,蘇欣趕緊告訴她不貴,老吳氏也不敢要,最後蘇欣使出了撒嬌大法,才哄得老人收下了。
那些紙和筆,蘇欣分了茉莉和三娃子一人一根,再給自己、吳寧和吳佑平一根,紙也是每人分了一刀。
吳寧和吳佑平兩人都知道這些紙和筆有多貴,都不要,尤其是吳佑平連連擺手,“我要這些幹什麽?我又不識字。”
蘇欣笑着道:“四舅舅,你不識字,難道不會和我一起跟小姨學啊。”
吳佑平還是不肯:“我都多大了!”
蘇欣奇怪:“那我也不小了,我就要學。你以後做個睜眼瞎吧!”
睜眼瞎聽得吳佑平有些刺耳,心裏也猶豫起來。
吳寧只是認得字,根本不會寫,說:“欣娘,你把筆和紙給三娃子留着,我寫來幹嘛?沒得浪費錢。”
蘇欣又勸她:“小姨,字練練就會寫了,咱們又不是去要科舉,要多漂亮,寫出來能認得就行了。”
“那我寫來有什麽用?”吳寧還是拒絕。
蘇欣就道:“你會寫了,以後過年的門聯都不需要花錢去請先生寫了。”
這……聽到蘇欣随口說了一個會寫字的好處,兩人心裏哪能不知道讀書識字的好處,無非就是怕浪費錢。
蘇欣說:“四舅舅,小姨,你們看我會刺繡,就能去繡莊做生意,攢下銀子。在這個過程裏,契書,記賬,樣樣都要會看會寫,你們說,認字重不重要?”
她見兩人有些意動,就繼續鼓動:“筆墨紙硯才多少錢?都你們會看會寫了,才知道這不過是最小的一筆花費。”
連旁聽的茉莉和三娃子都覺得讀書原來是這麽好的一件事,當跟着吳寧開始認字之後,三娃子反而沒有表現出其他人都以為會發生的厭學心理。
畢竟才開蒙的孩子,哪有能坐住的。
蘇欣問他,三娃子擲地有聲道:“我以後要跟大姐一樣賺大錢!不認字不行!”
蘇欣:“……?”
這個讀書的目标怎麽聽着好像有些歪啊……
還有,你才幾歲,就想着賺錢的事了?
會不會有點太成熟了。
但是蘇欣也沒有去反駁他,糾正他讀書是為了科舉,為了天下蒼生這樣的崇高目标,比起為了賺錢認字這樣的目的,後者反而有些太大了,小孩子哪能理解。
在認字這事上,蘇欣沒有隐瞞自己的進度,她本來也會些毛筆字,數年的刺繡生涯,讓她的手腕手指掌控力度遠超一般人,字也寫的像模像樣。
等到夏收要來了,蘇老二來接姐弟三人,蘇欣已經把啓蒙讀物都學完了。
吳寧之前以為自己挺聰明的,甚至讓丁有才這個正經讀書人都暗中嫉妒,現在看到了蘇欣的進度,只能服氣。
這天下會刺繡的人那麽多,怎麽就蘇欣賺到了錢?
這人要是聰明起來,真是一通百通,做什麽都不費力。
她的想法只放在心裏,沒告訴蘇欣。要是蘇欣知道,估計早在心裏不好意思起來,實在過譽了!
她不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蘇老二還帶了雲府方管家的消息,說他們已經府城看好了鋪面,具體情況,等蘇欣過府再詳談。
蘇欣看到這個消息,心中一喜,果然讓雲家這種大戶人家來看鋪子最快。
想到鋪面已經有了數,這段時間她也和吳寧、吳佑平相處有一段時間,對他們有了較深的了解。
便在臨走前找到兩人,問道:“小姨,四舅舅,我打算去府城盤下一間鋪面,你們能和我一起去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