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纏枝紋
第4章 纏枝紋
要問陳管事手下的8個繡娘,為何她偏偏選中這個不出挑的鄭嬷嬷?這還要從幾天前說起。
領催給管事太監們分配任務的那天,宋瑩剛好路過他們談事的房間。從幾人的談話中得知,今年将由陳管事負責永和宮諸位娘娘的夏衣縫制。
陳管事手下一共有8個繡娘。往年都是由3人做德妃的夏衣,剩餘5人負責永和宮其餘小主的夏衣。然則今年敏嫔剛晉位,必是要格外留出2人負責她的夏衣,剩餘貴人、常在、答應小主的夏衣,只能由3人聯合趕工了。
然而具體是由哪個繡娘負責哪個主子的夏衣,一般不是固定的,除非主子有格外的吩咐。
陳管事手下的繡娘都是自梳的宮女,有5人都已經收了親傳徒弟,不太可能會找陌生的小宮女打下手。
宋瑩原本沒想好在剩下的三位繡娘裏面“主攻”哪一位,老天爺就再次幫了她一把。
就在知道此事的第二天,剩餘沒有收徒的三位繡娘裏,除了鄭嬷嬷的那兩位在茅房裏談話,被她聽了個正着。
其中一個人對另一人又妒又羨的說道:“今年又是鄭氏給馬貴人做夏衣,我剛剛都看到布庫來送料子了。她自己手慢,連累得咱倆得負責其餘所有常在答應的夏衣。”
正是這句話,讓宋瑩錨定了鄭嬷嬷。
雖說也不是不可以找那兩個繡娘,但是她倆要做那麽多的夏衣,自己若跟了她倆,到時候可不得忙死。
她現在不過是在演一個針線宮女,可沒真打算天天泡在針線活裏!
要不怎麽說,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蓄謀已久呢。
這個鄭嬷嬷從來不會主動挑人打下手,都是等着陳管事的分配,給誰用誰。這也讓宋瑩有了毛遂自薦的機會。
宋瑩再次感謝原主生了這麽一張臉,只要控制好表情,就會在嬌憨中帶着一絲可憐,最是能喚起上位者的憐惜!
這不,都不用她用力演,鄭嬷嬷就心軟了。
Advertisement
接下來的幾天,鄭嬷嬷就帶着宋瑩給馬貴人縫制夏衣。
要不怎麽說鄭嬷嬷在這繡房裏熬不出頭呢,即使是在宋瑩這個“半路出家”的人看來,她的繡技也實在是一般。
最致命的一點,是她掌握不好太細的繡線。她最多只敢把線劈成8股,這就導致成品的繡樣顏色呆板,很多漸變色都做不出來,本來10分的配色能硬生生減到7分。
這次給馬貴人做的夏衣常服一共是4套,底色分別是紅、藍、粉、白四色,每色衣服都需要大面積的刺繡。尤其是白色的那件,馬貴人選定的繡樣是綠色的竹葉紋。而為了整體效果,竹葉顏色就設計成了漸變色。
鄭嬷嬷也知道自己的水平,因此準備把白色的那件放在最後做。
宋太太是教過宋瑩漸變針法的,然而她不打算直接向鄭嬷嬷展示出來。
且不說這針法複雜,鄭嬷嬷一時半會兒的也學不會。單是這個時候顯露出她會漸變針,只怕會讓鄭嬷嬷看穿自己的別有用心。
然而一點小心思都不用,也是不可能的。
在給鄭嬷嬷打下手的第二天,宋瑩就換了一件裏衣。她給這件裏衣的袖口繡了一圈纏枝紋,袖子長度比外衣袖要長一點兒。
這樣在偶爾擡手間,裏袖的纏枝紋就會從外衣袖口露出來。
做纏枝紋的繡線是劈成了32股,然後夾了金線——這金線還是她拜托宋老爺找人捎帶給她的。
讓光一晃,纏枝紋的顏色就仿佛漸變了一般。
鄭嬷嬷有好幾次注意到宋瑩袖口的纏枝紋,但都當作沒看見。宋瑩也表現的很自然,并沒有特意伸袖子展示,只每天兢兢業業地劈線、繞線、引線。
這天,四件常服已經做到了第三件。鄭嬷嬷不經意地問:
“你裏衣袖口的纏枝紋挺好看的,是用了什麽針法嗎?”
終于問了!
宋瑩疑惑道:“就是普通的平針呀,沒什麽特殊的。”
鄭嬷嬷直直地看向宋瑩:“可是我看有點漸變的樣子呢。”
“哦,嬷嬷你說的是顏色呀,”宋瑩笑呵呵地,仿佛沒感覺到鄭嬷嬷語氣中的不善:“我是在裏面加了金線,被光一晃,看起來就好像變色了。是不是很好看,我娘教我的。”說完,得意洋洋地晃着頭。
鄭嬷嬷想到宋瑩說過,她的母親曾經是江南一帶有名的繡娘,想必是有很多家底的。宋瑩這小丫頭天真無邪,自己不妨問得深一點兒,引得這小丫頭說漏一些技巧。這樣自己不僅能多學一點技法當作老本,還能順便把那件夏衣做的更好一點……
這麽想着,鄭嬷嬷就擺出了和藹的面容:“這麽簡單?我以前也在繡線裏面參雜過金線,怎麽繡不出你這種樣式呢?”
因為你的手法不行啊。
宋瑩默默吐槽,表面不動聲色:“是嘛?我也不知道欸,我娘一開始就是這麽教我的,繡出來就是這樣了。但是嬷嬷你信我,真的只是平針!”
說完,好像還怕她不信,宋瑩直接把袖子遞到了嬷嬷眼前。
鄭嬷嬷仔細看着紋樣,還上手摸了摸,發現确實是平針,越發疑惑:“平針真能繡成這樣?”
“可不就是平針嘛。繡起來還是很簡單的,就是繡前比較麻煩,一股線要劈成32股,然後3股綠線繞上1股金線之後才能用。”宋瑩漫不經心地說道。
乖乖,這可難怪了!鄭嬷嬷感嘆道,她平時只敢用劈8股的線刺繡,再細一點就掌握不住。但是宋瑩既然能劈出來……且最終刺繡的時候是3股綠線加1股金線,合起來跟8股線也差不多了,想來自己應是能把控的住的。因此繼續問道:
“32股線,也太容易斷了,不好做繡活呢。”
宋瑩繼續在心中吐槽:8股線有什麽難的?且不說江寧織造最頂尖的繡娘,就是隔壁禦用針線房的高等繡娘,也多的是能用64股線做雙面繡的——她自己平常也都是用32股的繡線做繡活。
宋瑩對鄭嬷嬷細細地解釋:“剛劈完确實容易斷,但是繞上金線就好了。金線也不能是普通的金線,必須得是那種圓金線,就是得先将金箔切成窄條,然後螺旋地裹于蠶絲外。而且一根蠶絲只能裹一圈金箔,不能多也不能少。”
鄭嬷嬷想了想,這種金線在宮外不易得,但是宮內還是很常見的,且貴人位份的主子适當用一點,也不算違例。于是說:
“既然這樣,馬貴人的那件白色常服的竹葉紋,就用你說的這個方法來做吧。”
宋瑩仿佛得到了巨大的肯定,笑得嘴都咧開了:“那我這就去找陳管事領金線……綠線也得再領一些!”
說完,高高興興地出門找陳管事,絲毫沒有多想的樣子。
鄭嬷嬷看着她離開的身影,繼續低頭做活。她肯定貴人一定會非常喜歡這次的常服。
針線房的管事都是太監,日常除了在繡房巡視,大多是在存放衣料和繡線的小庫房辦公。
宋瑩在庫房找到陳管事,跟他申請金線。
陳管事問她做什麽用,她說是鄭嬷嬷用來給馬貴人繡夏衣的。
陳管事明顯不信,他很清楚鄭嬷嬷的繡技有幾斤幾兩,給她金線怕是也做不出好花來。
且這個金線與一般的繡線不同,雖說貴人位份也可以用,但得明确記檔用量和用途,并且衣服做完之後,如果有剩,還得盡數退回來才行。
如果給了鄭嬷嬷金線,她卻做壞了,回頭領催怪罪起來,自己也得跟着吃瓜落。
然而他想到宋瑩進針線房的前一天,其父宋主事特意請了針線房所有管事吃的那一頓酒……
宋瑩看出陳管事的猶豫,只得将自己的袖子伸到陳管事眼下:“我說的是真的,陳管事你看,這是我繡的紋樣,鄭嬷嬷覺得好,就想用到貴人的夏衣上。”
“這是你自己繡的?”陳管事上手摸了摸纏枝紋。針法雖是普通的平紋,但是從成品的配色來看,确實是加了金線不錯。
宋瑩點頭。
“鄭嬷嬷是準備在馬貴人那件白底綠竹葉紋的夏衣上用金線?”
宋瑩再次點頭。
陳管事接着問:“繡線裏摻金線,鄭嬷嬷準備劈幾股線?”
宋瑩回答:“32股。”
“她可不會劈這麽多股,是你幫着弄?”
宋瑩大方點頭承認。
有點意思!
陳管事看着宋瑩“天真無邪”的臉,不禁感嘆:想不到一向滑不溜手的鄭嬷嬷竟着了一個小丫頭的道!
當日吃完宋主事的請酒,他就隐隐猜到,這丫頭怕是在針線房待不久。
想來宋瑩原本是要被安排到後宮某位娘娘身邊做貼身宮女的,只是不知為何沒去成。
因此盡管宋瑩的技藝不錯,針線房的幾個管事也不怎麽使喚她,都只讓她做些輕松的繡件,再就是看顧她不被針線房的老人欺辱罷了。
如今她既想出了這麽一條離開針線房的法子,那自己倒也不必故意攔着!
陳管事于是問:“你準備要多少金線?”
宋瑩掰了掰手指,說道:“看花樣子需要5绺,但是以防不夠,管事給我6绺吧,用不完我就還回來。”
陳管事點頭,帶着她做好登記,然後将金線遞給宋瑩。
“你既有這手藝,等到夏衣做完,倒是可以跟着去跑個腿,若是能得主子的一個好,也是你的造化了。”陳管事說完,暗含深意地看了她一眼,接着擺擺手示意她離開。
作者有話說:
所有刺繡工藝的設定,全是瞎編,大家看個樂呵吧。
本文的設定,女主是很擅長女紅的,以後也會成為她争寵的一項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