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年禮二

年禮二

燕回和陳之浩兩人第一次出門,雖然後來“被抓”現形也心情好。在他們沒有在意經過鎮上那家書店時,旁邊飲子店裏白玉幽怨地看着他們說說笑笑,心裏憤憤不平想着原來應該是她在陳之浩哥哥身邊的。

剛聽說陳之浩和燕回成親時,白玉也吃了一驚,她不能理解當時陳之浩家那麽困難了怎麽還有人會嫁過去,別人又說燕回家條件不錯。她不認識燕回,只聽說是一個曬得黑黑的半大姑娘,想來是沒有她好看的,陳之浩都說過她人如其名。今天看到燕回也不黑,那雙眼睛卻黑白分明,只是身量還不高确實是個半大姑娘。最讓她生氣的是陳之浩,跟燕回又說又笑的,走着路都時刻護着燕回,像捧在手心裏珍寶一樣。以前陳之浩來鎮上總是先來她家的飲子鋪,今天她注意到他從始至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沒有往她家鋪子投來一眼。注意力一直在燕回身上,她不相信一個半大的孩子能在他心裏産生什漣漪。她和陳之浩也算認識了十年,她不相信陳之浩對她是完全沒了感情,她想他一定是求而不得,在心裏恨着她,所以才沒有看往她家一眼,故意表現出對燕回的在意,心裏不免有些愧疚。

白玉心裏的愧疚沒有持續多久。隔日她姑母趕集來家裏送年禮,說起陳之浩前幾天給她們家送的年禮:一份香腸,一份點心,兩斤豬肉,一匹尚好紅色的布料,說那塊紅色面料是鄉裏沒有的,正好明年他家老二結婚用得上。陳之浩還給族長、裏正,還有族裏伯叔們都送了禮,而且禮都不輕,讓周圍的人一陣誇贊。最讓人吃驚的是年禮裏居然有香腸,裏正家、大伯家、族長家都得了香腸這樣的禮,聽裏正家在城裏的兒子說,這香腸可不得了,要三百文一斤,而且排隊都買不到。陳之浩居然一下子給出了三份香腸的禮。

白玉家也收到一份香腸,是與她訂親的城裏王家送的,很小的一份禮不到一斤的樣子,送禮的家仆也說這份東西貴不貴不說,卻是從來沒有的,買也買不到的。

姑母跟白玉家說陳之浩家情況的時候,白玉娘還問姑母,當時陳家是不是隐瞞了的真實情況,陳家還是很有家底的。白玉姑母說,問過浩兒怎麽要花錢置這麽多禮,浩兒說是燕回這個冬天一直在做糕點給城裏的鋪子送貨,賺了些家用,定要謝過幫過他們的親族。

後來白玉姑母不知道怎麽又扯到了當年李氏那對傳家金镯子上。白玉是是知道那對镯子的,白玉家當時對陳之浩有意,知道李氏早就給兒媳準備了禮物,相當貴重的金手镯,心裏還暗自得意過一段時間。現在不知道從哪裏傳出的消息說,那金手镯上面是燕子紋的,看花紋就知道是準備給燕回的。

其實燕子紋這事是從燕回媽媽那傳出來的,燕回當時收手镯的時候有那麽多人在場,但都離得遠看不清楚是什麽紋的,不過燕回得金手镯的事還是傳了出去。後來就有人去問燕回娘,你女兒得的金手镯是什麽樣式的,你見過嗎?燕回娘當然按實說是燕子紋的,然後這事就給傳開了。鄉裏人沒什麽文化,但不妨礙他們發揮想象,想着燕回的名字,就越傳越神乎,說是陳之浩的娘早就相中了燕回做兒媳婦。這事兒陳之浩也知道,有幾個族裏的伯娘還問過他,他只是笑笑,沒有否認。事實如此又何必否認,何況燕回這麽好,他是從心底裏高興。

白玉的愧疚一掃而空,反而心裏有些郁悶,但很快被母親開解幾句,陳之浩家再好能有王家好嗎?就處陳之浩讀半輩子書,中個舉人,那也還要花很多銀子走關系才能謀個一官半職,領着幾分可憐的月俸再過半輩子清苦的日子,再說他還不一定能中呢?即使中了不也沒有那一大筆銀子去走關系謀職呢?而王家在縣城的鋪子就有十來家,你嫁過去就是少奶奶一樣尊貴,還有幾人侍侯,何必跟天天做點心的人比,沒眼光又自掉身價。白玉聽母親這樣說,也确實如此,不免又對明年嫁人充滿希冀。

陳之浩伯娘白氏為什麽要在娘家多嘴說浩哥的事呢?也是有心跡可尋的,當時她心裏偏向親侄女白玉,不支持她嫁給浩哥兒,卻也沒有明說,只是到嫁家說浩哥兒家現在狀況如何緊迫,又擔憂浩哥兒以後要如何辛苦,還表現出怕浩哥兒的生活要靠大伯,她家的狀況也不是多好。但白家真正反悔了,浩哥兒現在又好起來後,八成浩哥兒還是會走科舉之路。她不免又偏向陳之浩,心裏想着你們當初看不起我家浩哥兒,其實浩哥家也并沒有多看得起你,現在浩哥兒日子也過得很好,以後怎麽着還說不定呢?人心就是會這麽左右搖擺不定的。

羅大全一路上沒有說什麽,回到家裏不免把女兒女婿倆從偷偷去城裏的事情跟向氏說,說完兩人都會心一笑,小兒女的心思他們懂。

年前的幾天,陳之浩除了讀書外,還澆了菜地,又砍了許多柴在家裏。燕回收拾着菜園,把羅大全買回來豬下水洗幹淨,平常讀書練字,日子過得相當悠閑。顧家送的鴨子,燕回最後還是讓她娘幫着收拾的,太費事,她搞不定。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