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高調的禮金

高調的禮金

八月還是辣椒收獲季,燕回每天都要收辣椒,陳之浩早晚也幫忙,曬幹的辣叔裝進麻袋放進幹燥的廂房裏。九月底,辣椒收完,辣椒樹就此挖掉堆在一起曬幹燒成灰。然後,燕回讓羅大全隔幾天就采買一次裝香腸的香料,分開采購以防引起別人的注意。今年山上的山椒也采了四十斤幹辣椒,再加上她家的和她娘家的一共三百斤幹辣椒,超出預算。燕回和她娘開始做辣椒粉,這也是個辛苦活兒。

十月初,燕回和她娘帶着三十斤辣椒粉去了城裏,幫着來悅酒樓裝香腸。燕回做的配料都是十斤肉的一小包,嚴格要求幫工每十斤肉一調,是為了調味料能更好的充分攪拌均勻。燕回當天就回了家,燕回娘則在哪裏呆了五六天,等第一天裝的香腸能夠食用才回家。

十月初八是陳之浩大伯家二兒子陳海結婚的正日子,陳之浩依舊堅持上課,他有孝在身不能去迎親。燕回早早的過去大伯家湊熱鬧,力所能及地幫着招呼客人,迎來送往。

新娘是隔壁村裏的,姓沈名二梅,今年剛好十五歲,燕回感慨這時代的早婚,十五歲還是初中生就要嫁人生孩子當家作主,真不容易。接新娘迎新娘好不熱鬧,蓋頭掀開一看,還真是一張稚嫩的臉,在衆人的打趣聲中臉紅到耳根處,陳海高興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坐席時燕娘跟幾個嬸娘坐一桌吃飯聊天。聽到桌子有位嬸娘問:“白家舅母,你家白玉今天沒來啊?”問的是鄰桌的一位中年婦人。

“沒來呢?他嬸子,她現在是王家二少奶奶呀!婆家規矩大,不好出門,禮金卻是要我給她姑母家帶來的,一兩銀子呢!”那婦人膚色白,前面聲音還正常,最後說‘禮金一兩銀子’幾個字的時候,故意降低了聲調,還用手比劃了一個一字。

鄉裏人家送禮,不熟的五十文,熟悉的一百文,關系極好的二、三百文,五百文的就是大戶人家的禮。一兩銀子的禮金是極少忷的,所以那個白玉給舅舅家禮金一兩是夠多的,不過,不是說少奶奶嗎?所以燕回認為一兩銀子一點也不多的!

那婦人說完轉回了頭,燕回只覺她轉回去之前別有意味的瞄了她一眼。燕回幾個嬸娘點頭稱是,白玉送了大禮是個好的,進城當了少奶奶也沒有忘記姑母家。

坐在燕回旁邊族長家的娘子拉了一把燕回,“要說大禮呢!當然要當數我們浩哥兒和燕回,你們知道他們送了多少?五兩,五兩銀子呢!”說着伸出一個巴掌比劃。

周圍的人深吸一口氣,五兩銀子在普通人家一年也存不下來的,周圍幾桌的人都轉過來看族長娘子說話,當然也看到了旁邊的燕回。

“應該的,親大伯。”燕回面對衆人灼灼的目光,尴尬地應付着。看來還是高調了,失算,燕回這樣想着。

“嬸子,這沒必要拿出來說,”燕回低聲跟族長夫人說。

“完全有必要,”族長妻子有些氣憤,“一兩銀子,少奶奶,什麽東西,我們浩哥兒是讀書人,比她家的高貴多了。”

……

燕回有些無語,不知道如何接話,感覺前面有坑,看來那個叫白玉的跟陳之浩有關系?都各自成家了管他們有過什麽關系?跟她燕回沒關系,于是,立馬用筷子夾了一塊肉給族長妻子,“嬸娘,這個肉味道不錯,還不膩,您吃一塊。”

Advertisement

晚飯後大家相繼告辭,陳之浩跟燕回也告辭回家,月光清朗,兩人沒提燈籠,陳之浩牽着燕回的手,一步一步提醒她,生怕她沒走穩,呵護的意味甚是明顯。

有關五兩銀子作禮金的事,很快傳遍了藍溪村,連鎮上一些人都知道了;河邊洗衣的婦女們,村口親聊的老人們,一起放牛的孩子們,地裏幹活的男人們,只要有幾個人在的地方都會說幾句。有說陳致明夫婦在世時也沒有給人送過這樣的大禮,陳之浩和燕回還是年輕啊;有人猜想燕回和陳之浩應該是找了什麽發財路子,賺了大錢;有人說年輕夫婦可能外掉了早年外祖母留下的傳世寶貝。

外面的傳言是向氏告訴燕回的,燕回一向不出門不理外面的人和事。燕回聽後只是笑笑,世人嘛,不管你做什麽都會有人議論的,卻不一定全是壞心思,是人的本性。

十月燕回收了她自己第一次種的生姜,當初買了十多斤姜做種,種了兩分地不到,收了兩百多快三百斤生姜,這個産量讓羅大全及陳洗都目瞪口呆。确實不錯,比前世父母種姜産量不少多少,關鍵是她後院這塊山地不幹不濕,正好适合種姜。

燕回讓羅大全拉兩百斤到鄰縣去賣,鄰縣遠一些,一天不能來回再加上買姜的時間,可能需要三天。結果羅大全第二天傍晚就回來了,說鄰縣的姜也要五十文一斤,他開價四十五文一個半時辰就清空。兩百斤姜也賣了九兩銀子。羅大全問:“燕兒啊,明年是不是不種辣椒種生姜了?”

“爹,沒有,明年辣椒還是種一些,姜也種一些,這姜啊暫時不大量種,這個東西慢慢來,這東西本沒有什麽高利可圖,我們再累積些經驗,留給你女婿以後當官再拿出來做政績。”

“哎,還是燕兒想得遠。”羅大全回答。燕回和羅大全的話剛好被從學堂回家的陳之浩聽到,心裏就像吃了蜜一樣甜,可也怕自己讓燕回失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