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中秋節
中秋節
燕回清理着顧三東家的帶來的禮品:尚好的文房四寶一份,兩份點心,還有兩幅墨寶,燕回不懂這些,只是覺得看着還不錯。 晚間燕回問陳之浩那兩份墨寶如何?陳之浩說還可以,不算絕品但也不是什麽常見的。
“阿兄,今天顧三東家是騎馬來的,對吧?”燕回又問。
“是的,你也想騎馬?”
“也不全是想騎,只是想體驗體驗,想學會騎而已,主要是騎馬快啊,比坐馬車要快吧?”
“沒錯,拉車的話騾車更合适,騎的話馬更快。”
“阿兄,你騎過馬嗎?”燕回好奇。
“騎過,很多年了,我小的時候,外公有匹老馬,教我騎過。”
“阿兄,我們今年賺了錢就買匹馬吧,到時候你可以騎馬進城,我也想學會騎馬。”
“好”。
沒過幾天,羅大全進城買家具的時候,帶回信來說顧家認同燕回的合作協議,請燕回六月十五這日進城協商。
六月十五這日,陳之浩學堂正好放假。燕回、陳之浩和羅大全進城,到了情來悅酒樓的時候,顧家人已經等着。
在一個大包廂裏成,還不到午時,酒樓的人還不多,顧老東家和三個兒子都在,感覺還要進行一場大的談判。
燕回等人到後,相互禮問一番,端上來茶後,顧家就将一份契書拿了出來,燕回和陳之浩看過,與燕回所提的要求分毫不差。
顧老東家看他們看完才開口說:“秀才娘子所提的條件我們都接受,只是這操作流程和配方還需要娘子指點。”
“當然,辣椒從七月起開始收,到十月初才能全部結束,十月開始制作香腸也是最适合的,到時候我會把你們教會,配方就更簡單了,寫清楚給你們就可以。”既然雙方合作了,這些都是應該的。
Advertisement
“好,娘子爽快,雖然時間還早,我們也要做些準備,所以想知道我們提前需要準備些什麽?”顧家人繼續問。
“這倒要提前準備起來,裝三萬斤左右的香腸,就需要三萬斤左右的豬肉,瘦肉與肥肉的配比為三比七,另外就是還需要很多的豬小腸,一副豬小腸也就裝十多斤肉。這個是你們提前必須做好準備的。與肉鋪或屠戶訂好合作協議。至于其它就是需要人工,兩個人合作的話很每天能裝一百多斤,你們按需準備就好,這麽多的東西烘幹晾曬也需要地方。” 燕回要求的不多,顧家也沒有答應的,相談甚歡地簽好了契書,又友好的用了一餐飯。
六月最熱的一段時間,陳之浩的學堂也放假一個月,大多也都是在家讀書。桃子成熟的時候,燕回和陳之浩還是将多數的桃子都摘去賣,家裏今年又增養了十多只雞,吃不完的雞蛋燕回都會拿出去買掉。羅大全除了農活還是會做很多家俱去買,向氏也是整天忙着家務。
一到六月,燕回又被曬得很黑,看着陳之浩每天也曬可還是很白,“阿兄,我好羨慕你啊,你都曬不黑的。”
陳之浩看着又被曬黑的燕回,現在倒不覺得她曬黑有什麽不好,反而很順眼,而燕回說他曬不黑,這倒不是值得誇獎的,對男人來說,“你曬得多,我曬得少而已,你要介意曬黑,明年不種辣椒了,你就在屋裏不出來,就曬不黑了。”
“那倒不至于,曬一曬也沒有關系,健康。”燕回是真不太介意。
陳之浩聽後笑了笑,是,健康。燕回特別健康,嫁過來一年她風裏去,雨裏來,太陽下曬,都沒有生過病,連中暑都沒有過。
從七月開始辣椒就大批量開始變紅,從此每天曬辣椒收辣椒就是燕回生活之重。
七月過了就要到八月,又要為中秋備禮而頭痛,最讓燕回頭痛的是回禮,不論怎麽樣總不好讓送禮的人空手回去。鄉裏人好說,就怕城裏那兩家送禮,她真不知道給別人什麽回禮。
這天晚上,燕回坐在塌上一邊喝着解暑的綠豆湯,一邊發愁回禮的事情,這又不是端午節可以包粽子,中秋節的月餅她不熟悉,她前世吃都不怎麽愛吃就沒有去扒過做法,什麽酒啊,茶葉啊是要花很多錢的。
又想想後院還有什麽東西,辣椒是不能送的,還有就是快成熟的蘋果倒是可以用,其它就是蔬菜有絲瓜,茄子,各種青菜,還有就是韭菜,哦,對韭菜,她去過很多次市場,都只看到韭菜,沒有看到過韭黃,試一下搞韭黃吧。
“阿兄,你明天早上給我砍幾根竹子回來,按最大最粗的砍,我有用。”
“好,你要做什麽用?”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我就是試一試,還不知道能不能成。”
“好”。不論燕回想試什麽,陳之浩都是支持的。
次日早上燕回睡醒起來時,陳之浩就已經砍了好幾根竹子回來,燕回都不知道他起來的有多早。
燕回當天上午就讓他爹把竹子按節鋸斷,割韭菜的時候下面留一小節,然後就用竹筒罩上去,怕竹隔膜還是透光,就又在上面蓋上一層泥土。
陳之浩下午回來,看到燕回把全部的韭菜都弄了竹筒蓋住,很是驚訝,不知道她又能折騰出什麽東西來。
到了八月初十左右,燕回就讓陳之浩摘了一些好的蘋果在家備用。
八月十三那天,胡氏糕點鋪還真又來送節禮。讓她意想不到的時這次的節禮比以前還多了許多,放在堂屋的八仙桌面上都快堆不下。送禮的還是那個胡掌櫃,胡掌櫃說話相當客氣,他話裏話外都透露出對燕回的感謝,說今年鋪子因為有了燕回給的糕點方子,生意在府城大好,奶茶也為糕點鋪增色不少。好多別家連奶茶都仿不好,更不要說是糕點。
燕回讓幫她收辣椒的娘招待着掌櫃,自己去去就來。
燕回立馬到後院,打開個竹筒來看,不錯,妥妥的韭黃。于是就割了半籃子韭黃,又撿了一籃子蘋果拿去給掌櫃。
“這是家裏的新得的蔬菜和蘋果,請掌櫃不要看不起,帶回去給胡東家嘗嘗鮮。”
掌櫃哪敢看不起,可一看沒有見過的韭黃,很是驚訝:“娘子,這是什麽蔬菜,要如何食用?”
“這是韭黃,跟韭菜一樣,只是口感不一樣,這也是我們家收的第一批韭黃,所以讓胡東家也嘗嘗鮮,其實這韭黃得來也簡單,就是把韭菜割了之後,再用完全遮光的東西蓋起來,這樣再次長起來的就變成了韭黃。我在一本雜書上看過,所以試種一下,沒想到就成了。”
燕回說得輕松,掌櫃卻不敢輕看,世上這麽人看書就沒有別人把韭菜變成韭黃。掌櫃聽着恭敬的誇贊就出了口,“娘子過謙,這麽多人看書,就沒有看到有人種出韭黃來,還是娘子聰慧。”
胡氏糕點鋪的掌櫃一路回去跟東家說秀才娘子的回禮,胡東家現在已經不吃驚,那糕點複雜的流程她都能想出來,只需把韭菜苗遮光變成韭黃對她來說就算不得什麽。當天晚上就讓人做了韭黃來食,果然口感風味比韭菜好。
燕回整理胡東家的禮節,各式糕點四盒,月餅四盒,還有四盒形狀漂亮的蛋糕,四匹上好的面料。
沒出意外,次日顧家也派人送了節禮,燕回照樣給了蘋果和韭菜的回禮,照樣一通解釋。顧家給節禮有:兩盒月餅,兩盒糕點,兩盒蛋糕,四只活鴨,一腿新鮮豬肉。
燕回就趕緊分節禮,給大伯家,裏正家,族長家,一盒蛋糕,一盒月餅,一盒糕點,一只活鴨,算得上是相當豐厚的禮品。給另外三個叔族:一斤豬肉,一盒糕點或者月餅。
等陳之浩從學堂回來,就讓他急着去送節禮。
自己也提着一只鴨子,一盒月餅,一盒蛋糕,一塊豬肉去娘家,說明天中午回去吃飯,讓她娘把鴨子準備好,她明天來燒鴨。
陳之浩大伯看着陳之浩給每家人送的節禮,晚飯時候跟家裏人磕牙,說看不出燕回這麽能幹,把這個家操持得有模有樣。說得他的兒子媳們都低了頭。
大伯娘看了一眼兒子兒媳,“你說浩兒收的那束脩也不多,每個月也就二兩銀子,還回回有錢準備節禮。”
“娘,你沒看到嗎?什麽果子蔬菜都拿出去賣了,平常家用應該是沒有用浩哥哥的錢,不過我聽說,前兩天都有城裏人給他家送節禮,”陳靈其實有些看不上燕回什麽都拿出去賣的小氣樣,覺得她丢了浩哥哥做讀書人的臉。
“是浩哥兒以前認識的人,浩哥外祖父在的時候就別人家幫過忙,有恩情所以相互走動,這事我問過浩兒。”大伯陳致遠說着他知道的。
“端午節的時候,還有浩兒的同窗專程過來看他,我親眼看到過的,是騎馬過來的,帶好了些值錢的禮吧。”陳致遠的大兒子陳堅說。
“所以說還是要讀書啊,讀書交往的人都不一樣,人家大富大貴手指縫裏流出來的對我們來說都不可估量。”陳致遠感嘆着:“以後,你們有了兒女還是得讓他們多讀書。”對這句話,陳致遠家所有人都深以為然。
“娘,你問過沒有,白玉嫁過去過得怎麽樣?”陳靈一副八卦的樣子。
“聽你舅母說不差,還有專程的丫頭侍候,吃的穿的幫的都好,就是規矩大,妯娌之間不太愉快。”
“我總覺得她有一天會後悔莫及,哼,浩哥哥多好啊!”陳靈不甘地說,其實她心裏還有一句,王家二公子長得也沒有浩哥哥好。三月初白玉結婚時她親眼見過王家二公子,長得一般,也沒有什麽精氣神。
“說這些幹什麽,即使白玉家不反悔,當時你嬸子也不一定同意,你又不是沒聽過外面傳的話,你嬸子可是有成算的。”大伯陳致遠說。
陳靈扁了扁嘴,沒再說什麽。
燕回中秋節中午是在娘家過的,燕回親自燒鴨,還不忘提醒她娘,別忘記山上的山椒,她娘擰了她一把:“你當我傻啊,那可是錢,怎麽能忘記?”惹得燕回大笑。
陳之浩現在也跟岳父相處得特別好,基本上天天打交道的人,而且羅大全夫妻是真的勤快得沒話說。但凡岳父母住遠一點,不那麽勤快,他和燕回的日子就不會好過,燕娘也不知道要辛苦多少,她才十四歲,那麽小,個子都還沒有長高。當年他母親中意燕回,最先應該看中的羅大全夫妻,相信以他們的品質養成的孩子不會差吧。
中秋節的晚上,陳之浩終于嘗到了燕回的新成果——韭黃,口感确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