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後院的女人

後院的女人

年底一家人回清溪村的老家,燕回帶着才滿百天的彎彎,因為明年年底他們一家可能就不在樊安了,這次得給彎彎上族譜。陳之浩還跟燕回商量,想在他們去京城之前,把老家的房屋再修一下,以前的房屋太少了,再修幾個院子,以後如果一家回來省親也可以住得下。陳之浩還想以前老了回家來住,燕回也這樣想,這些年換了幾個地方住,她還是最喜歡住陳家的老宅子,那是她和陳之浩的最年輕記憶,最深刻的五年。

回到老家,燕回就和陳之浩一起查看老屋後面的地方,但房子要怎麽擴修,經過一番商量最後确認,前面的房子不動當作前院書房和接待外客的地方,在以前的後院再建一進做為他們的住房,三間正房兩邊各兩間廂房。在這進後面再修後院,在這後院裏再修廚房及庫房和以前的浴房和茅房,後院還是遍種果樹和菜地。在原房屋的左右兩邊再建兩個小跨院,共四個小跨院。大的布局确認下來後,燕回又将在那個具體位置種植什麽樹,什麽花都定下來,讓陳之浩畫成圖。

祭祖之後,陳之浩與族人說來年要修建房屋的事情,族人當然支持,他們族裏出了知府大人,而知府大人的老屋卻還只是一進半的院子早已不合适。可知府大人一直沒有說要擴建他們也沒有能力幫着建。現在陳之浩說要建,大家都非常活躍,說要幫着建。陳之浩當然不會要族人白幫活,說到時候會派陳康回來督建,族裏人幫着按圖紙建就行,陳康記錄所有人的工時,到時候按工時給大家支付工錢。

沒有讓燕回想到的是,這次回來大嫂又提起來白玉,這個早已被燕回忘卻的人。大嫂提起來的原因是,陳海多年都未成個家,聽說白玉到府城後跟白玉見過面,對白玉有時照顧了一些。大伯和大伯母想着就讓陳海和白玉湊成一對。陳海幫白玉的事燕回是不知道的,陳海對白玉是什麽樣的感情她也不知道。不過燕回感嘆的是大伯和大伯母,如果早知道會像現在這樣,何必繞這麽一個大圈,白白的消費了人性。

不過大嫂又說白玉覺得自己配不上陳海,沒有答應。陳海也沒有答應,不知道因為真對白玉沒有想法,還是因為顧忌陳之浩和燕回的想法,畢竟陳海之些年都是幫他們家辦事的。

如果大嫂說的是真的,燕回倒覺得白玉難得的有了自知之明,其實吧,她也覺得白玉不配了,如果當初從王家回來還差不多,再過了這麽多年的确不配了。當然,燕回不會對別人說她自己的想法,陳海和白玉的事情如何發展,那得看他們自己。如果陳海真想和白玉在一起,他應該主動出來陳之浩說,以後何去何從自己也要有個想法,這才是個男人應有的擔當。大嫂把這些話說給燕回聽,不知道是純屬八卦的性質,還是大伯家想燕回傳話給陳之浩。如果是這個意思,燕回則不會如他們所願的,何必讓這個名字再出現她和陳之浩之間呢?

老家開始建房起,陳康就常住在老家督工。主要需要決斷的問題很多,陳康老實的本性是不能決斷的,羅大全倒是為這事跑了好幾趟,有一半的時間也是住在老家的。據羅大全和陳康說,大伯家的大哥陳堅在這次建房事情中是出了大力的。陳之浩聽後點點頭,後來跟燕回商量,以後老家的一切還是交給大哥打理,這燕回也是贊同的,沒有比大哥陳堅更适合的人。

還有更有意思的事,原來買羅大全房屋的人居然找到羅大全,說願意原價把房子賣回給羅大全,羅大全看那人真心實心,也就把自己的院子買了回來,當然不是原價,是以現在的新價。羅大全跟燕回和陳之浩說,他過兩年也準備把老房子重新修重建,到老了也想回老家去的。

燕回帶着孩子出去的少,八卦聽得少,正覺得無聊。沒有想到在六月中天氣最熱的時候,聽到一個非常大的八卦,讓她趁着暑氣好好的吃了一回大瓜。

給燕回講故事的是一向不怎麽說話的王婆子,故事的主人是知府屬官于通判。

于通判現年已經四十有三,原是中江府人氏,他父親原是鄉紳,他二十二歲中秀才,二十七歲中舉,三十歲中進士,後到江南當過幾年縣令,才被派到樊安任通判。于通判處事公正,為人也不偏不倚,幾年前的襄王案也沒有被牽扯進去,十分難得。于通判在二十歲時娶了老師十五歲的女兒王氏為妻,中秀才時又納了自己的青梅竹馬表妹李氏為妾。中了舉人之後又收了兩丫頭當通房,在江南當縣令時納了當地一富商的女兒林氏為妾。妻子育有一子,表妹也育有一子一女,兩通房各生了一女之後也擡了妾。富商的女兒林氏也育有一子,現在已經有十一歲。三子三女可謂是多子多福,三個女兒已有兩個出嫁,兩個大的兒子也已成家,可惜的是兒子們在讀書方面都沒有什麽出息,聽說大兒子從了商。

于通判一向不管後院的事情,但他有他的規矩,初一十五是一定歇在正院裏的,一個月裏也總會往其它幾個小妾屋裏去一次,他偏寵小妾林氏但也不算過份,多少年來也不曾改過習慣,這符合他一貫以來的不偏不倚的性格。

他平常忙于政事不多過問後院的事情,他的後院一向也是平靜。妻子自從長子出生後就與他逐漸疏遠,不再與他親近,于大人也無所謂,剛好娶了青竹馬正是濃情蜜意時,後來又有別的小妾通房,妻子不願與他親近他又何必強求。但妻子對家事管理一向用心,對他的小妾們也不打壓,所以他初一十五都會歇在妻子房裏,雖然兩人早已無交流,他願意給她面子。

那是五月十五晚上,他歇在正院裏,因為跟妻子為了長子的事情吵了幾句,生氣出來往書房去歇息。因晚上在外面與人吃過酒,身體有些燥就悄悄地往小妾林氏屋裏去尋歡。沒讓他想到的是,林氏正與另一個男人糾纏得火熱,被他捉奸在床,與林氏私通的正是林氏的陪嫁奶娘的兒子。林氏被抓到後一點也不驚慌,還讓于大人也冷靜,不要高聲喧嘩。随之林氏就說出了于大人這後院多年的秘密,說于大人的青梅竹馬李氏與管家私通多年,兩個通房的跟他早年身邊的兩個長随私通,他的正妻每月都要兩次不定時出門去上香,誰知道她出去幹什麽呢?

林氏的一番話于大人當然不信,以為林氏是在是找借口為自己辨駁。而林氏說你不相信可以去讓捉奸,現在就去捉奸。于大人半信半疑地被林氏拖着往李氏屋子去,而林氏還吩咐她的陪嫁婆子分別去住了兩個通房的門,林氏因為來自商富,手裏的錢財最多,當年陪嫁過來的人也最多。當于大人在李氏的房裏真的捉到了管家,林氏的婆子們也抓住了兩通房房裏的長随。于大人當場就氣得暈了過去,醒來他的妻子在他的身邊,他把妻子也趕了出去,林氏也說過他妻子的事情,那三個都說準了的,這妻子的事不查也罷。他妻子這些年從李氏進門後就喜歡常出門上香,不論是在老家,在江南,還是在如今的樊安府都是如此。他趕妻子出去,妻子沒有多說一句話就走。

Advertisement

當然,雖然妻妾們都背叛了于大人,于大人畢竟為官多年,并沒有被打倒,他幾天後病痛就完全康複。他開始處理這些事情,可一下子全部處理出去事情就大了,鬧得人盡皆知可能官位都要丢掉。

他首先去質問他表妹,他自認為對得起表妹,希望她能給他一個合适的理由。表妹李氏反而質問他:“你說你娶正妻是為讀書走好仕途,可你為何還要納通房?又要娶林氏?那我的情意又算什麽呢?你可以不納我入門,入了門又完全不顧我的情意?既然你不要這份情意我又何必在乎你的?”

兩通房的說話一樣:當初我們本就屬意你的長随,沒有想攀你這根高枝,可你因為我們是你的丫頭,你中了舉就不顧我們的意願就拉上床睡了我們,圖一時快樂。然後每個月象征性來我們房裏一次,你以為你的這份施舍,我們就願意接受?

林氏則說:“我正值大好年華,你而垂垂老矣,精力不足還要分給我們這一院子五個女人。就如只一碗飯本還不夠一人吃,而現在卻要分食五人,哪個能吃飽?都快餓得要死,又何必在意有沒有那碗飯呢?不如自尋些吃食。”

林氏話裏的意思于大人很清楚,質問道:“一派胡言,女人不就本本分分的守在後院?自古以為不都是如此?”

“那是你們男人的想法,你們根本就不知道女人的想法,為什麽女人要遵從你們男人那些所謂的禮儀廉恥?而男人就可三妻四妾那是因為我們女人打不過你們男人?你以為有幾個女人是心甘情願的?”于大人覺得自己根本沒法跟那幾個女人交流,他先是賣了那兩個通房提起來的姨娘,偷偷叫人打死了兩個長随。管家是他家老奴,于大讓沒收了管家的財産,把管家打發到莊子去,他把李氏的兒子分家出去,讓李氏與自己生的兒子一起生活。而林氏也是他頭痛的,他這些年最寵愛她,于大人沒有想到她說出那些大逆不道的話來。可兒子還沒有成家,只能把林氏圈在院子理不讓她出來,林氏被關起來後,沒過幾日就帶着她的人一起離開了,兒子都沒帶。

于是家裏就只有長子和幼子,妻子。

他處理小妾們的時候,也派人調查過妻子,他發現她沒有如林氏所說的那樣,她的确每月都出去兩次,有時候見見朋友,有時候燒香,有時候就純粹是在茶樓裏消磨半日。不管怎麽樣,妻子可能對他有意見,卻并沒有把事情做絕,他心存感激,決定和妻子好好共渡餘生。沒有想到妻子主動提出與他和離,讓他不可理解,二十年來他有妾時她沒提,現在屋裏只餘她一人,她卻要和離。于大人很生氣的問她,為何定要如此?王氏只說她兒子已經長大,能獨擋一面她可放心離去了。于大人兒子讀書不行,前些年去了北方做生意,這幾年做生意小有成就的。于大人只覺人生已過大半,只想留下妻子共度。可妻子王氏說,“當年我雖然有意你,并不知道你心屬自己的表妹,如果知道是決不會嫁的,你在我生下長子時不管不顧的納了表妹,可曾考慮過我?那時就我心便已死,只為兒子長大我等了二十年。如今你老了,折騰不動了,別人都不要的東西我為何要?”于大人真沒有想到一向賢慧理事的妻子說出這種話。

于大人與妻子王氏和離不久,就聽說有人門求娶,那人姓鄭是一富商,也曾是王氏父親的學生,讀書時家境并不很好,比五氏還年輕幾歲,讀書時就喜歡老師的女兒,奈何自己年歲小家境又不好,眼睜睜看着王氏嫁了于大人。那位鄭公子之後在家裏安排下成婚,妻子生女時難産而死就未再娶。前些年于大人長公子外出經商與已是鄭老爺的富商相識,兩個深交後,鄭老爺才知于長公子就是昔日心上人之子,一直就沒有斷了來往。王氏和離後鄭老爺就上門求娶,将多來的心意說與王氏聽後,王氏豪不猶豫就嫁了過去。于長公子對于這門婚事還挺看重的,他母親多年的處境他最清楚不過,全是為了他留在于家,如今能再嫁給有心之人再好不過。

于大人前妻王氏再嫁的消息迅速傳遍大街小巷,他家其它的事情就再也掩蓋不住,同時傳遍子大街小巷。現在全城的百姓天天茶餘飯後都在談論于大人的事情,于大人也好幾天沒來上職了。女人們大多背後罵于大人活該,男人大都罵那幾個女人不知羞恥,應該沉塘。對王氏倒是都說好話,說她終于守得有情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