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往事
往事
母親去世雖然在皇後的意料之中,當年在家裏母親的身體已經很不好,卻還是很傷心。
燕回不能放任兩位再繼續這樣在院子裏哭下去,給和順姑姑和玉婉玉華使眼色,把向氏和皇後扶到屋裏擦洗一番,喝了些熱茶。姐妹倆手挽着手坐在塌上淚眼迷離,過了會兒慢慢睡去。
西廂花廳裏坐着皇帝、太子,還有羅大全父子三人。太子、青央、麥黃對剛才發生的事情還是很迷惑。皇帝知道的多一些,可他現在沉在自己的思緒裏,完全不管別人想知道什麽。青央抱着彎彎,哄她叫小姨,彎彎對她還不熟悉,再哄也不肯叫她。
陳之浩匆匆從外面回來,剛進大門已經有人跟他說了今天家裏的事情。他腦海也是一團亂,進了花廳看到大家都沉默着,只得上前一一問好。彎彎立即撲到她爹的懷裏,遠離她的小姨。
麥黃和青央看到陳之浩好像終于找到了出口,倆人立即把姐夫拉到一邊說悄悄話,說的無非是羅大全要拿斧頭砍陳之浩,要姐夫小心些,陳之浩對此只微微一笑。青央和黃麥看陳之浩一點都不急的樣子,急得要跳腳。陳之浩看他們倆都成親幾年了,如今還是一副急躁躁的樣子就訓了幾句,把青央和麥黃都訓得耷拉着頭,彎彎在一旁捂嘴偷笑。
陳之浩叫人給廳裏的人都換了新茶,坐在羅大全身邊,才跟羅大全打聽是否知道岳母以前的事?羅大全說他十六歲到向家學藝的時候,師母已經離世半年,從未聽師傅和向氏提起過以前的事,也沒有聽說他們是否還有其它的親戚。
陳之浩聽了羅大全的話後,想岳母真是瞞得死,或者真的想與過去一刀兩斷,才從來不提以前的事情。陳之浩這才想起羅大全也從來沒有提過他家裏的事情,“那岳父在北方還有家人嗎?”
這事這麽多年都沒有人問過,大家都以為他們夫妻一樣,都是沒了家人才在樊安府長住的,羅大全感激地看了一眼陳之浩,“我是家裏的小兒子,上面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兄長,我父母在我十歲和十三歲先後沒了,姐姐們早已出嫁,我跟着兄長過活了一段時間,後來我自己離家獨自己去城裏謀生,遇到師傅家收學徒才在向家留了下來。”
羅大全幾句話就描述完一大段經歷,陳之浩聽羅大全略過為什麽獨自從家裏出來去城裏謀生,想來也有不願意提及的事情,所以這麽些年來也沒有提過回去。現在也不好問清楚,以後這事還是要問清楚些的,了解一些岳父的心事。
“太子,你去宣護國侯爺來,看他對這件事怎麽解釋?”皇帝終于從自己的思緒中出來。
“皇上,我想我岳母現在可能還并不願意見到侯爺,先等一等再說。”陳之浩聽到皇上的吩咐後立馬上前建議道。
“父皇,陳大人說的對,還是先等一等,不急于這一時。”他的姨母這麽多年不回侯府,不聯系侯府,當初寧願逃難也沒有回來,肯定是有原因的。
又過了半個時辰,和順姑姑扶着燕回終于來了小廳,大家終于立即圍上去問怎麽樣?
燕回緩了緩才跟大家說,“都喝了些安神的茶,暫時都睡着了,先睡一覺情緒可能會好些。”
“姐姐,你現在清楚是怎麽回事了嗎?”青央和麥黃永遠都是最急躁的人。
青央和麥黃來,燕回還沒有跟他們單獨說話,她先跟抱了一下青央,問他們:“家裏的事情安排好了沒?孩子有人照顧嗎?怎麽也冒冒失失的跟來了?娘急你們也不知道攔,就知道跟着拱火?”
青央和麥黃剛剛才被姐夫訓一頓,現在又被姐姐訓,青央委屈極了:“姐,我們怎麽放心爹和娘單獨出門,再說我們怎麽能勸住他們,我們又不是你。家裏的人走後面,也來了只是晚一步,有兩家家裏的人護着呢!”
“姐,剛剛姐夫才訓過我們,你又訓?我也當爹了。”麥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還被當孩子一樣罵特別丢臉。
太子開始還覺得姐姐剛才跟那倆弟弟妹妹親近有些心裏不舒服,可現在姐姐對着那兩人就是一頓訓,心裏好像舒服些。
燕回和陳之浩對視一眼,燕回沒想到陳之浩剛才也訓了他們一次,好像是有些過了,“好了,你們也看到了,我已經好得差不多。你們先帶爹去休息,看看還要不要派人回去接家裏的人。”
燕回又對羅大全說:“爹,您也先去休息,趕了這麽多天的路,等會兒娘醒了,或者有其它事您再過來。”燕回送把羅大全和青央麥黃送走,才來到皇帝跟前。燕回的腿還沒有好完全,陳之浩一直扶着她,皇帝看她跛着腳來來回回地操心,就讓燕回趕快坐下,“燕啊,你娘說了當年為什麽離開護國侯府嗎?”
“她們情緒不穩,說的不完全,應該是當年夫妻感情出了問題,和離後娘跟着外祖母離開了侯府回了北方雲州,然後就沒有回來的意思。具體什麽原因也沒有說清楚。”燕回也是從斷斷續續的話語中總結出來的。
“當年侯府的事情,老奴倒是聽說過一聲,”和順姑姑開口道:“當年老奴還沒有随娘娘進宮時,就聽說一些,如今護國侯爺那時還是世子,護國侯爺當年守邊疆雲州,世子也在雲州,認識當地一商戶之女向氏,世子不顧家族及侯夫人反對,硬是要娶向氏為妻。但成親後聽說侯夫人一向不待見世子夫人,世子夫人連生兩胎都是女兒後五六年都沒有再生,後來就聽說世子就與夫人和離了,和離後向氏回了雲州,世子過了幾年又才娶了現在的夫人林氏,林氏是老侯夫人娘家侄女,但侯府對外面的說法是先前的侯夫人在回家鄉省親時得急症沒了。具體細節也就不太清楚了。”
和順姑姑說的倒也跟皇後和燕回娘說的對得上,但事情肯定遠比述說的更曲折辛酸,不然向氏如何會在母親去後沒有回歸侯府?兩姐妹重逢又如何會那樣情緒不穩定?
“原來還有如此多的事情,我還以外祖母就是去世得早而已。總不明白母後為何對外祖父一直不冷不熱的,對舅舅們都是能不搭理就不搭理的态度。”太子回想着剛才母後那一句‘你們留我一個人在那個家裏讓我如何過啊?’,想來母後那些年在侯府過得一點也不好。
皇帝對當年的護國侯府情況也是清楚的,因他外祖父與侯爺交好,侯府又有兵權,他小時候就時常出入侯府,有時候還會在侯府住上幾日,那時他和阿麗都還小,時常玩在一起。他記憶中那時的世子對世子夫人還不錯,但世子夫人總是展不開眉頭,時常生病,阿麗性格外向活潑,時常做些趣事讨她母親開心。他長大了些封了太子後就很少去侯府,只聽說阿麗與她母親都出了事,當時他還感嘆傷心了一回。當年在他母後去世後,他會遠赴雲州,就是因為雲州有護國侯爺在可護得住他,那時北方正臨戰事又可獲得軍功。當他從北方回京後,娶了護國侯的孫女,這事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口頭約定,只是那時候應該約定的是阿麗,所以他才常常在侯府與阿麗一起玩,後來阿麗沒了娶阿紫也符合兩家的約定。但當時他的心境已變,心裏有對那不知名女子的愧疚,從父母身上看淡了看透了男女感情之事。對方又不是從小培養過感情的阿麗,所以他對皇後沒有愛,只能當夫妻過日子,給予她應有的尊重。後來皇後發現他的私密,大吵大鬧,打破了兩人之間的平衡,才致使夫妻二人形同陌路。只是他怎麽也沒有想到,當年的女子就是阿麗,如果早知道是阿麗當年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手,他的燕回也不會在民間生活多年,事情沒有早知道,其實也是他自己的原因,沒有承擔起一個男人的責任,如果當初不管那女子是不是阿麗他都負起責來,事情早就有了轉機,悔嗎?悔也沒用,這些心事都不知道與何人訴說。皇帝心情不好,帶着繼平公公先行離開陳府。
當向氏和皇後都睡了一覺醒來後,情緒平靜了許多,兩人不知道說了什麽。當她們來到衆人面前,對于當年侯府發生的事情,都只字不提。皇後只吩咐太子帶她回宮,向氏又把燕回受傷的事重新提起來,好像上午發生的那場相認不存在了一樣。衆人對此只覺得頭都是慒的。卻也無可奈何?
太子送了皇後回了宮卻不離開,皇後知道太子定要知道原因的,“太子,當年你外祖母在生我後就被人長期下毒,不能再生育。我祖母一直用各種方法逼她離開,後來你外祖母離開去了北方,因為多年服毒再加上思慮與傷心,才三年就離開了人世,而你外祖父卻依他母親的意思娶了她侄女,你外祖母是他們逼死的,毒死的,母後死也不原諒他們。”皇後說這些話眼裏充滿了恨意。
“那母後是什麽時候知道這些事情的?”太子想母後應該不是今天才知道這些事情的。
“我從小長得像祖母,得她的喜歡,但我從小就知道她不喜歡母親,也不是真的喜歡我,時常當面背後都罵母親,而父親卻認為娶了母親愛母親已經是違抗了祖母,從不幫母親說一句話。我從小就見慣了家裏母親的傷心與祖母的咒罵,總害怕娘會消失不見,那些年我姐姐總會安慰我‘不管怎麽樣她會一直都在’,可當年母親與父親和離後,姐姐放不下母親随她一起離開了侯府。姐姐說到了北方外祖父家母親就查出來中了多年的毒,我外祖父是個小商人,因為母親嫁給侯府後不再經商回了老家。外祖父為給母親治病解毒花光了家底也餘事無補,因為母親心已經死了。”
一段悲情的故事,卻是時常發生的故事。當事情發生在別人家時只在聽後搖搖頭感嘆幾句,當發生在自己家時,心裏才覺無限悲傷。太子也終于理解母後為何一直與外祖父家不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