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隔代遺傳

隔代遺傳

晚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後,燕回才想起問陳之浩與承君公主的事情,陳之浩一臉無辜:“燕娘,當時她回來的時候面聖的時候,我剛好在皇上身邊,此後就根本沒有見過她,燕娘,這可不是我的錯?”

“是嗎?”燕回看着他,“哪她如何為會看上你?”

“這……這我如何知道,”陳之浩真的很無奈,“我叫人探聽到的消息,燕國國主病了多年,她在燕國時就不老實,回到京城看皇帝對她如何看重,想是是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我們這麽蝼蟻似的人物可以任她拿捏吧。”

燕回想想,前世看過的很多書和電視劇,一般公主都是高高在上的,養面首更是家常便飯,搶人夫婿或與朝臣私通也是常見情節,看來書和電視劇也全都是騙人的。

“你就對她沒有什麽想法?送上門來的?”燕回雖然想通了事情,卻還是弱弱地問了一句。

陳之浩真給氣笑了,燕回也只有在他面前有時候不講理,将燕回往懷裏一摟,“有想法,想把她直接丢到海裏喂魚,她以為她是個公主就了不起,讓我燕娘受了這麽多痛,還讓我這麽長時間晚上睡覺都不能随心所欲。”

陳之浩的最後一句說得很輕,燕回聽懂了他的意思,只默默地伏在他的胸前,一只手悄悄地作怪。

陳之浩暗笑一聲,拉住燕回作怪的手,“燕娘,這仇我早遲會報,總有一天會報的。”他說得很認真,像是發誓般。

其實有他這話就夠了,這仇報與不報對她來說不重要,只要她身邊的人都是愛她的就行,她就不相信經過這一次,承君還敢害她,還會跟她搶陳之浩。轉過頭來就問起陳之浩有關護國侯府的事情,陳之浩說他跟護國侯府沒有私交,鄭侯爺在朝堂上的話并不多,皇上倒是對他的意見還是蠻尊重的。

次日,燕回還是問了向氏以前的事情,這次燕回才知道她外祖母那些不平的一生。護國公府在京城影響極大,不僅因為護國公霍霍有名的軍功,還因為那是皇後的娘家。燕回沒跟護國公府的人打過交道,只遠遠見過侯夫人,也是五十多歲的樣子,樣貌并不多出衆。

大家都差不多知道事情的經過了,卻并沒有再多問什麽,生活又恢複了平靜。過了十來天,青央和麥黃的家人也都到了,這下真是一家人都團聚了,燕回忙裏忙外地給大家安排住處,幸好她的腿已好得差不多,行走雖然慢一點已不太受影響。青央一家住了幾日就去了胡家在京城的住處。皇帝這段時間倒是沒有來,或許是為了避嫌。

雖然有人久別重逢了,燕回一家人也都在京城,可好像很多人的心情都不太好,不知道是不是天氣太熱的原因。陳之浩在想着如何謀劃承君公主的事情;承君公主想着如何能讓皇兄解了她的禁;皇帝多日不曾去陳府,心裏又不比掂念陳府,尤其是如今知道阿麗在陳府,知道了曾經的事情;羅大全心裏郁悶不知道妻子還有如此多的事情瞞着他;燕回三姐弟也在為娘和外祖母的事情不平;皇後心裏恨不得手撕曾經的親人,可再如何也改彎不了她娘曾受的委屈;太子也總想着要為母後出一口氣,卻又不知如何下手;向氏看來最平靜和氣,每天照顧着家裏的每個人,可大家都只覺得看不透她。

燕回也看不透她娘,曾經是侯府的大小姐,過去幾十年她表現得連字都不認一樣,日常就如普通農婦一樣的過活,心裏還揣着那麽多的事情,眼睛裏看上去很平靜坦蕩。燕回忽然想起他們瞞着她娘的事情,她娘會不會早已知道?會不會一開始就知道?因為她娘從來沒有問過她皇帝爹的事情,皇帝爹那天就在她家裏坐着,皇後和太子也在她家裏坐着,她娘好奇地問一句都沒有,太不正常。燕回只心裏想着,卻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去問。

轉眼到了八月,八月初三是護國侯府老太君的九十大壽,聽說老太君雖然九十高齡卻依舊健朗,老夫人一生有三女兩子,三個女兒都比如今的護國侯爺年齡大,已經都不在世,而老太君依舊活得好好的。護國侯府鄧家作為皇後的娘家,太子的外家,自然德高望重。老太君壽辰那日賓客滿坐,大家都想趁此機會能得見皇後太子一面。

已經六十七歲的護國侯爺鄧永超也滿心希望着皇後和太子能駕臨,皇後一直與他不親近,太子似乎也沒有把他這外家看得很重,只是皇帝這些年倒是不偏不倚,對他似乎還有幾份倚重,可也沒有讓他家更進一步的打算。這麽重大的日子想必皇後是會顧忌孝儀禮節的,太子應該會陪着皇後一起來。他十前年北方雲州戰事結束後,皇帝以他年齡高就再不讓他駐守雲州,他的兩個兒子都快而立之年,卻在朝中沒有擔任何要職,要說過于庸倒也不至于,他護國侯府想再進一步還要得走皇後和太子這條路。

護國侯府等了一日沒有等來皇後,也沒有等來太子。只有太子妃帶着厚厚的禮儀到來,說皇後今日略感心悶,太子在宮裏陪皇後說話不能前來。護國侯府的人也只能點頭稱是,說皇後鳳體重要,太子孝順。皇後沒有派人專程送禮,只有太子妃帶的禮品,皇帝也沒有專程派人送禮,這就讓鄧侯爺相當郁悶了。直到晚間有家丁報上來說,親眼看到皇後與太子私服出宮去了陳大人府上,這簡直讓侯爺想吐血。這才又想起今日也沒有見到陳大人家的人,明明就有派貼過去的,讓人去查陳大人有無禮儀送來結果就是無。這太詭異了!陳大人在朝堂上對任何人都比較親和,雖然他家只去德高望重的人家普通人家都只有賀禮,想他堂侯府老太君九十大堂壽,又是皇後娘家,再怎麽也不至于禮儀都沒有的程度。世人傳言皇帝時常出入陳府,現在皇後與太子也出入陳府,這事難道不詭異嗎?侯爺只覺自己抓到了事情精髓,想着就吩咐下去,監視陳府的一切日常行為。

陳之浩命人調查承君公主的事情也有了進展,去燕國回來的人說承君公主在燕國時受前燕王愛護,但後來燕王卧病在床多年公主,而且與人私通也是王族其它人知道的,所以王族其它人員根本不喜歡她。但承君公主的女兒華成公主是國主唯一的後代,王族對其甚是喜歡,承君公主帶華成回來時王族都不同意,承君只說帶女兒回來省親再回去,又有洛朝的使臣在,王族們不好再說什麽。新上位的國主是個跟前國主性格一樣的人,性格很剛直,巴不得承君公主回洛朝,卻還是想把華成接回去,畢竟是前國主的血脈。

這信息對陳之浩用處不大,如果利用燕國讓華成公主回去随帶把承君也送走,但這對承君的處罰有些輕。

京城陳之浩利用太子給的人,也打探到承君公主雖然被皇帝禁足在府裏,卻經常私自出府,出入各種小倌倌,還讓人常把小倌弄回公主府。

九月中旬,燕國新國主派使者出使洛朝,聯絡情誼,希望能與燕國持續保持友好往來,并送來了新國主的長子到洛朝進行文化交流的學習。這是燕國國主應該知道承君公主不會再回燕國,那燕國與洛朝的關系就需要新的紐帶維護,所以就送了國主的長公子,說是到洛朝進行文化交流的學習,實質上就是送來的質子。皇帝對燕回首先示好的态度很是滿意,讓燕國長公子也進入了上書房學習,同時解了承君公主的禁。陳之浩主動攬了迎接燕國使者的差事,與燕國長公子結識。燕國長公子十五六歲,見到儒雅的陳大人自是願意相交。

說話鄧侯爺讓盯了半個多月陳府,并沒有得到什麽有用的信息,也并沒有見到皇帝出入陳府,只有太子去過了一次,而且呆的時間并不長,這也無可厚非,近一年多年太子與陳大人走得非常近。陳大人也沒有什麽漏洞,除了上值就是回府,偶爾外出應酬時身邊都會跟着很多人,陳府常出入的人倒有姓胡和姓顧的兩戶商人,可那也是陳夫人弟弟妹妹的姻親家。

鄧侯爺很是着急,從老太群壽辰皇帝和太子都沒有現身後,侯府就一下子變得相當尴尬起來。老太君因此心情不順,對他耳提面令,問他是哪裏得罪了皇帝?不說侯府前進一步,就目前的情況說不定哪天侯府沒了都不知道是為什麽。老太君的壽辰過去了這麽久,侯爺也見過兩次皇帝,皇帝對他的态度倒是跟從前一樣,卻對太君壽辰的情況只字不提,似乎他沒有送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事怎麽說也說不過去,雖然他是君,可老太君皇後的長輩,也是他的長輩。他想來想去找不着原因,決定找個機會當着皇帝的面試探一番。

那日,鄧侯爺通過關系打探到,皇帝在校場看上書房的孩子們比試,心情正好,想着自己年輕時武力不凡,便請見到了皇帝的跟前。不想在校場的還有太子和陳大人,皇帝見他哈哈一笑,讓他也一同觀摩觀摩這群孩子,給孩子們指點提點。

校場上的孩子都是上書房讀書的孩子,其中最顯眼就是四皇子和棠棠,四皇子已經快十五歲,正當公子年少意氣風發,在這群孩子中年齡卻是算比較年長的那一類。跟四皇子在一起棠棠卻是個顯然包,雖然年齡小身高不夠,可與人較量的時候特別霸氣,而且相當有功底和章法,比他大許多的四皇子都不是他的對手。別的孩子與四皇子對抗的時候,總會注意些分寸,只有棠棠與四皇子對手時,兩人完全毫無顧忌。兩人結束時,四皇子也不生氣,棠棠高興卻也不得意。

鄧侯爺正為四皇子的表現點頭,就看到四皇子與那小子走到皇帝跟前,禮儀周到。侯爺這時才知道這小子居然是陳大人家的,剛才沒有注意長相現在細看一眼,還真是像陳大人。

四皇子和棠棠行過禮之後又與上書房的孩子們在校場上繼續比試。再看棠棠又與場上的士衛挑戰,皇帝看到後哈哈大笑說不錯。

太子滿臉笑容,“陳大人,棠棠可完全不像你這副書生的模樣。”太子的話裏嘻笑的意思,陳之浩完全不在意地笑了笑。

“侯爺,曾聽說你年少時也是小霸王一個,你看那孩子怎麽樣?”皇帝突然對護國侯爺發問。

侯爺愣了一下,回了一句圓滑的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人比我們強多了。”

皇帝聽了好像并不滿意,“你一個前輩後輩面前謙虛什麽,剛還說要你指點指點呢。”

護國侯爺沒想自謙一句皇帝也不高興,可那孩子确實不錯他也不能說出打擊的話來,何況還當着人家父親的面,皇帝和太子也看重,于是就不再出聲,只默默地看着。

眼看棠棠挑戰了一個又一個,皇帝對着太子說,“這些普通師傅已經奈何不了他,你想着給找一個厲害的來。”

太子聽了倒是毫不含糊地應了,又感嘆地說:“父皇,你說這小子精力這麽旺盛,這麽霸道,天生習武材料,就是不知道遺傳了誰?”太子也是真迷糊,看這棠棠跟燕回和陳大人真不像。

“哼哼,像誰?隔代遺傳罷。”皇帝回了一句眼睛還瞟了護國侯爺一眼。

太子聽了父皇的回答,也瞟了一眼侯爺。侯爺見兩位都看了他一眼,以為是要他搭話,于說找了一句拍馬屁的話,“想不到陳大人家也有武功高人。”

“侯爺,陳某外家是商人出生,然後才讀的書,我陳家是地道的農民,并無會武之人。”陳之浩一板一眼地向護國侯爺解釋道。

護國侯爺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正尴尬着,就看到皇帝起身擡腳就走,走之前很是晦澀地看了他一眼,陳之浩跟着皇帝一起走。

護國侯爺還沒有搞明白情況,現場就只餘太子和他二人。在太子面前,侯爺的還是比較自在的,何況他今日也不能白來一趟,總得跟太子殿下說上幾句話。

“太子殿下,老臣剛才說錯了什麽話麽?”那皇帝的眼神明顯就是他說了不該說的話一樣。

“确實有些話是說錯了。”太子也往外走,護國侯爺一步步跟着,似乎在回憶剛才哪句話有問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