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雲城相遇

雲城相遇

羅大全夫婦離京後,燕回還是一如既往低調生活。皇帝還是隔三差五來陳府,燕回卻發現皇帝爹情緒一直不高。燕回想着這事情也無解,只能盡量多說些讓他高興的事。

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宮裏舉辦燈會。燕回本不想進宮,皇後卻讓她進去陪她,燕回想着皇後又不像皇帝爹那麽容易出宮,困在宮裏也可憐,就答應進宮。這次進宮皇後沒有讓燕回離開她一步,一直跟着她在禦花園裏玩。

花園裏也是熱鬧,皇族們和重臣們及家眷都在,承君公主也進了宮,事後她倒也知道上次為什麽觸怒了皇帝,原來是顧倩把她當槍使,她心裏當然有氣,她不能把皇帝護着的陳夫人如何,可顧倩她卻是不怕的,顧倩在三皇子府的狀況她打聽得一清二楚,何況賢妃娘娘也不喜歡她。

顧倩其實不願進宮,只是這是過年,她嫁的又是皇子,就必須要進宮。顧倩進宮在宴會之後就獨自在禦花園找了一個寂靜的地方躲着。卻不想承君公主派人一直盯着她,顧倩自邊侍侯的人本不多,也不得力。承君公主真她落單時将她推進了禦花園的水池裏,水池的水不深,但天氣冷。顧倩從水池裏撈起來時,早已凍得丢了半條命。

承君公主再次做案,她自以為沒有人看到,卻不知全程被燕國的大公子看着。燕國大公子會注意到她的行徑,完全是受陳之浩的影響。陳之浩與大公子來往的時候多,大公子知道承君公主對陳夫人所做的事情,雖然承君公主沒有承認,但皇帝罰了她,陳大人也是認定的,大公子就認定是承君公主幹的,本來燕國王族都不喜歡承君公主,所以大公子會特別留意公主,這才目睹了全過程。大公子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寫信給了自己的父王,信裏說怕公主這樣下去帶壞了華成公主,以至于華成公主有一天做了錯事惹怒洛朝皇帝,再說華成年齡也大了,希望父王把郡主接回去許一門好親事。

承君收拾了顧倩還沒有受到懲罰,慢慢又恢複了自己的本性,常常在京城的大街小道撒野,與她有染的男人越來越多。三月的時候,她看上了一名剛中的進士名叫潘藝,潘藝三十來歲,早已娶妻生子,性格很是剛毅。家裏情況雖然不好,卻喜歡結交,朋友甚多,面對公主他軟硬不吃,還寫了很多詩諷刺公主風流成性,被承君公主一氣之下擄回了公主府。與他結交的之進士們注意到這情況,很快圍住了公主府,三天都不肯散開,這一情況被關注公主府的陳之浩告訴了皇上,皇帝派人搜了公主府,救出來的潘藝卻已被折磨得性命堪憂,進士們沸騰了,紛紛給皇帝上書,要求廢除承君公主的封號并把她趕回燕國。

胡太後再三幫承君求情,皇帝也還是廢除了承君的封號,收回了公主府。承君公主的封號一被奪,陳之浩心裏長舒一口氣,燕回見他那樣子,知道這背後肯定少了他的推手,這男人還算說到做到,燕回覺得自己很幸運。

這事情一出來,燕國國主也派人來接華成公主回國,說在燕國已為郡主挑好了親事。皇帝原來是想在洛朝為華成擇一門親事,可承君剛回國就搞出了事情,讓皇帝一下子失了興趣。胡太後倒是一直在為華成操心,可高門大戶的人家皇帝不答應,門戶低的胡太後又看不中,這事就一直拖了下來。這回燕國國主說給華成相好了親事,華成身為燕國公主,回去也是理所當然的。皇帝一聽來使的請求,給華成添了許多嫁妝,并派人親自送華成國燕國。

燕國地處雲州的東北方,與雲州的仁縣接界。陳之浩主動接了這趟差事,他想帶燕回去雲州走一趟。還給樊安的羅大全夫婦去了信,約他們一起去雲州。陳之浩一行到半途中發現隊伍中居然有喬裝的皇後,這可真是天大的‘驚喜’。

隊伍到達雲州的邊境的仁縣,會休息一段時間,出仁縣往東北方向而去就是燕國,陳之浩派信使去燕國報信,讓燕國的人前來迎接公主回國。而仁縣三裏外的向家村就是向氏鄉下的老家,她的外祖父、母親、舅舅就埋在老家。

這日天氣甚好,一行人往向家村去。雖然三十年過去,羅大全夫婦對種還是熟悉的。當年走得急,又是戰時,所以老家的房子也沒有得來得處置,不知道現在成了什麽樣子?

離家越近,心裏越膽怯。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看到房子好像是剛翻修過,而且還住了人,羅大全夫妻對視一眼以為有人趁他們不在占了房子,這也可完全有可能的。走到院子邊上,就看到院子裏有人掃院子,是大家都不認識的人。但皇後卻一看認了出來,那是父親身邊的老仆,從小就侍侯父親的老劉頭。老劉頭也看着院子外面的這一群人,終于他也認出了人,丢掉手裏的掃帚迎了過來:“大小姐,二小姐,是您們,不是老奴看錯了吧?”問着又揉了揉了眼睛,生怕自己看錯了。

“劉老伯,你怎麽認出姐姐的?你不怕認錯了人?”皇後不明白老劉為何能認出姐姐。老劉嘿嘿一笑,“大小姐跟小時候還是很像的,而且還有五分夫人的模樣,老奴怎麽認錯?”

向氏當然也記得老劉,“劉伯,你為何在此?”

“老奴一家去年就随侯爺來了此處,老奴的兒子們在縣城裏尋了營生,只有老奴夫妻二人随侯爺住在此處,今日天氣正好,侯爺應該在夫人的墓地那邊,平常無事他都在那邊。”

一行人都以為侯府全貶為庶人之後,侯爺回了自己老家,不料老侯爺卻在這裏。大家都默默地不說話,陳之浩有些看不下去。

“劉爺爺,這北方天氣冷,還住得慣不?”

“住得慣,住得慣,老奴一生跟着侯爺,其實這一輩子有半的時間也都是住生活在雲州的,”這倒是實話,“快,快進來,坐,坐,”一邊招呼着衆人一邊搬了許多凳子擺在院子裏,看到竈房門口呆住的婆子,“老婆子,主子回來了,還不上茶。”門口的老婆子才反應過來,立馬去提了一壸茶過來,給大家倒茶。

青央上前去幫忙,老婆子一邊道謝,一邊問是小小姐嗎?說着還擡起袖口不停擦拭自己的眼淚。

向氏把每間屋子都轉了一圈,看得出來都是新修繕過的,又補了些家俱,但也是舊的,屋子很簡樸,跟當年的擺設差不多。站在屋子門口,仿佛還能看到舊日時外祖父和母親的身影,卻不想一恍已三十多年,淚流滿面。皇後跟在姐姐身後,似乎也想在這裏尋到幾絲母親的痕跡。

“大小姐,二小姐,老奴都不曾想到老太君如此無情,侯爺這一生因為她可過得太苦了。”老劉家的說着又抹了一袖子的淚。“老奴看得很清楚,老太太生性剛強,喜歡事事管着老侯爺,當年老侯爺就不願回家,一直住在雲城,也從未說過接老太君來雲城,不想老太君管不着老太爺,就把侯爺管得死死的,雖然當年侯爺少年時在外面很是霸道,但在家裏卻是再老實不過的孩子,事事都聽老太君的,唯一求過老太君的就是娶夫人,夫人在那十年侯爺雖然忙,可也算是過得像模像樣,卻不想那老太太那樣心狠,她讓侯爺這一輩子下輩子都不能解脫了……”老婆子自顧自的嘀咕,向氏和皇後都沒有回她的話,燕回也聽到了她的嘀咕,老太君是壞,但侯爺确也有沒有做好的地方,當兒子不管對錯全順着父母意思,就是愚孝。不過在古代萬事以孝為先,确也是問題。老婆婆卻還在嘀咕,這屋子的陳設是侯爺問過了附近的老鄰居,按當年的樣式擺的。

老劉留大家吃午飯,陳之浩見岳母和皇後沒表明态度,就代為做主答應了,又留下跟随的人幫着準備午飯,然後一行人往墓地而去。向氏說墓地就在不遠處的小山頭下面,果然步行一刻鐘的時間就到。遠遠看去墳頭已經全修整過,墳地前面有幾塊菜地,有一老人正在地裏鋤草,見有人過來正停下來往這邊看。很快老人就有些抵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那些人都是自己的孩子。他聽說陳之浩會護送華成公主去燕國,卻沒有想到一大家人都來了,看來那小子是想公事私事一起辦,阿麗給女兒找了好丈夫。

皇後和向氏不跟侯爺說話,其它人卻不能不說話,衆人依次在墳前跪拜,向氏泣不成聲,皇後更是撲在母親的墳前痛哭,扶都扶不起來,母親離開時她還太小,在她心裏只餘微弱的記憶,再見時卻只是墳頭的一撮土。侯爺轉頭抹淚,是他造的孽,讓那個原本可以很幸福的家四分五裂,他用餘生還,用下輩子還,不知道行不行?

一行人從墳地回來,燕回和向氏也去竈房幫着做菜,院子裏衆人坐着說話,孩子們奔進奔出,其樂融融。老侯爺忍不住擦了無數次眼睛,老劉夫妻也是笑出了淚花。棠棠知道侯爺是常年帶兵的将軍,喜歡跟着侯爺轉圈,侯爺自是歡喜不已。午飯是在院子裏吃的,主仆老少一共圍了三桌人。

到下午返回城的時間到了,向氏和皇後說要留下來住幾日,讓其它人的先回城裏,青央和麥黃吵着也要留下來,向氏氣得真想給這兩家夥幾下,叫他們滾,說鄉裏只有這一個院子住不下這麽多人。燕回想這父女仨在一起住幾天倒也不是壞事,事已至此,日子和和氣氣地過下去才好。

留下來的向氏次日天才亮就起床,獨自來到母親的墳前。她想與母親單獨說會兒話。清晨的霧氣中,她坐在母親的墳前,有一句無一句地說着她這些年的故事,問母親在那邊遇到外公與舅舅沒有?直到太陽升起老高,她才站起來,說:“母親我也早原諒他了,從來沒有想到找到報複什麽,可阿紫太想你了,她這些年過得苦。相信阿紫有一天也會原諒他的,畢竟娘你都自始至終都愛着他,不曾怨過他半分。”

向氏沒有注意到,不遠處的樹下一直站着侯爺淚流滿面,老侯爺每日早晨起來都會到這邊轉一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