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

(一)

姜寧在讀小學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個活動。

她所在的學校為了幫助貧困山區裏的一所小學,進行了結對子的活動。

什麽是結對子呢?就是兩所學校裏的小學生一對一的進行幫助。姜寧當時從老師的手中接過寫着對方的名字和地址的紙條時,根本沒當一回事,雖然她家也并不富裕,但是因為母親的勤儉持家,生活也過的還不錯。

她想象不到貧困山區裏的同學能有多貧困,最多是穿着帶補丁的衣服吧。

直到她收到了對方寄來的第一封信,那是一張練習本的封面,皺巴巴的,顏色有些發黃,還帶着一些些像泥水一樣的污漬。

空白的那頁已經密密麻麻的寫滿了算術題,帶圖案的封面那頁才是給她寫的信。

姜寧到現在一直都清晰的記得當時那封信的內容。

那位同學說:姜寧同學,這是我第一次給你寫信,應該也是最後一次了,因為我明天就不讀書了,家裏窮,我要回家幫忙做活,真的好羨慕你可以繼續讀書!

祝你學習進步,天天開心。

姜寧看完之後就呆住了,她讀小學的時候,九年義務教育都已經普及了,街道裏每一家的小孩,都是到了年紀就去上學,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成績好成績不好的另說,到了年紀就去上學是多麽沒有懸念的事情。

而在城市裏所有人都覺得極其平常的這件事,在那遙遠的山區裏卻是那些孩子遙不可及的夢。

打那以後,姜寧再也沒亂花過錢。媽媽給的零用錢,她全部攢着。別的同學吃雪糕,她也想,站在冰櫃面前看了幾分鐘,想了想山區的小朋友,毅然決然的轉身離開。

甚至走路上看到空的啤酒瓶或者醬油瓶,都會偷偷的撿回家去攢起來賣錢。

Advertisement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等姜寧攢夠了錢,給那位同學寫了信,問他要賬戶的時候。

寄來的信再次颠覆了姜寧小小的世界觀。

對方說:錢不用寄了,因為自己已經不會再回去讀書了。家裏已經給自己說好了親事,對方是個木匠,在鎮上給人幹活,就是年紀有些大,比自己大了20歲。過兩年就結婚,結了婚,對方給的禮錢可以留給弟弟上學,還能翻新下家裏的房子......

姜寧手裏握着信,許久都回不過神,她才多大啊,十三四歲的年紀,就已經說了好親事。

而且對方比她大二十歲歲,足足二十歲啊。

十三四歲,正是豆蔻年華,青春正茂,十三四歲,還是一個孩子啊。同樣十三四歲的姜寧看着眼前嬉笑玩鬧的同學,再想想信裏的姑娘。同樣的年紀,她就已經辍學了許久,要靠結婚換回禮錢供弟弟讀書。

一行清淚順着姜寧稚嫩的臉龐輕輕滑落,內心深處某一處地方深深的被觸動了。

打那以後,姜寧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比之前更加節省了,所有省下的錢都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小學生。

後來進了娛樂圈,自己有了收入,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卻比之前要寬裕很多。

姜寧除了留下自己的生活必須開支,和給母親寄的錢之外,全部都捐獻了出去。

在她遇見斯年之前,就已經憑借一己之力,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幫助了一千餘名貧困小學生。

姜寧享受的是拍戲的過程,片酬只是自己應得的工資。無論有多少錢,一天還是三頓飯,睡覺還是一張床。

在娛樂圈裏沉浮幾年,姜寧的衣櫃裏沒有幾件大牌,也沒有像其他女明星一樣,包包滿天飛。

她一直租住着一套小兩室的公寓,開着一輛已經五六年了的兩箱小車。

除了必要的開支外,她的每一分錢都用在了刀刃上。

堅持了很多年,努力了很多年,她做這些事,沒有任何人知道,她不是為了炒作也不是為了博眼球。

只是打心眼裏想為那些貧困的孩子做點什麽。

斯年在和姜寧結婚了,知道了這麽多年姜寧的艱辛與努力,緊緊的抱着姜寧,在她耳邊喃喃:“老婆,你真是個小天使。”

婚後姜寧的第一個生日,斯年以姜寧的名義又捐出一所希望小學,依舊是默默的,沒有讓任何人知道。

慈善也好,愛心也罷,目的都只是真心想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為了博眼球、賣人設。

姜寧覺得自己有生之年,一定會繼續的捐贈下去,并且從小就教育斯沐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那些真心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所麽高尚又令人高興的事。

(二)

姜寧從小就沒有爸爸,在她的世界裏,爸爸是個遙不可及的存在。

小時候覺得沒什麽,沒有爸爸,但是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和外婆,還有阿姨舅舅們。

只是每次問媽媽為什麽自己沒有爸爸的時候,媽媽都只是摸摸她的頭,“你有爸爸啊,等你考上大學,爸爸還有禮物送給你呢。”

姜寧就一直很期待,等到自己考上大學,爸爸就會回來,而且還會給自己帶禮物。

上學的那些年,姜寧一直都很努力,因為她一定要考上大學,這樣才能見到爸爸,還有爸爸帶來的禮物。

十年磨一劍,姜寧以優異的成績考進電影學院,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晚,媽媽把她叫道房間,從抽屜裏取出一個精美的首飾盒遞給姜寧。

姜寧疑惑的打開,那是一條精美,但是款式略顯老氣的項鏈。

等她擡起頭,用詢問的目光看向媽媽時,才發現,母親早已經淚流滿面。

禮物真的是爸爸送的,只是提前了二十年。

姜勁松在知道妻子懷的是個女孩兒的時候,用了大半個月的工資買了這條項鏈,作為女兒出生時候的見面禮,卻沒想到,于未曾謀面的女兒永遠的陰陽相隔了。

雖然之前姜寧有無數次的猜測父親真的已經去世了,但是對于媽媽的話,她還是抱有一絲絲的希望,希望爸爸真的會在這一天帶着禮物回來,對着她笑,招招手,讓她過去。

輕輕的喚她:“妞妞。”

但是現在那個一直存在于姜寧腦海中的身影,越來越淡,慢慢的消失不見了。

淚水從姜寧的臉頰上滑落。這些年來,自己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的這個善意的謊言,姜寧是絲毫不會怪她的。

爸爸,一直像夜空中的一顆星,總在姜寧撐不下的時候,用柔和的星光驅趕姜寧身邊的黑暗。

姜寧相信爸爸一直是在自己身邊的,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她握緊了手中的項鏈,有一小截從她的指縫中露了出來,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着什麽不為人知的故事。

(三)

斯年對于姜寧來說,不僅僅是丈夫、是孩子的父親,還是知己,是戰友,是同路人。

她對斯年是無比的依賴和信任,因為她知道斯年懂她,懂她心裏的每一點小心思。

斯年和她求婚的時候,沒有用戒指,而是用了一條項鏈。

那條項鏈,是完全照着姜勁松送給姜寧的那條來定制的,用了更堅固高檔的鉑金,加以細節處的改良,并且在吊墜處細細的鑲了許多鑽。

整條項鏈不僅高度還原了父親送給女兒的那一條,還更加的高貴和奢華。

求婚當日,姜寧在看到這條項鏈的時候,內心的感動和澎湃就難以言喻,只能默默的流淚。

不愛你的人總是怕你要求的太多,而愛你的人卻怕給你的不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