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永昊的另一個伴讀, 天盛帝最終定下的人選是榮慧長公主的長孫吳子謙。

之所以會選吳家,不僅是長公主入宮求來的緣故,更是因為吳家在文壇中的名聲。

吳家本是前朝發跡的書香門第, 在江南文人中很有聲望, 只是這一輩的家主才幹不足, 加上又沒出個驚豔才絕的後輩,吳家漸漸沉寂下來。

宗室裏的王妃、公主到翊坤宮給太後請安時, 淑太妃恰好提起為皇孫選伴讀的事。

聞言, 長公主心裏琢磨許久,回家與丈夫商議後,便入宮向天盛帝請安。

天盛帝細細端詳眼前的嫡親妹子, 五十多歲的人, 皺紋、白發都長了出來,也是到為子孫操心的歲數,心中不免一嘆。

他倒沒覺得長公主是見他老了、不中用, 便想轉投新君, 畢竟親妹子什麽性子,他心裏清楚, 就是不知吳家是不是有別的想法。

從宮裏回府,長公主怎麽想都覺得不對勁,皇兄瞧人的眼神讓人渾身不自在。

她對此疑惑不解, 便問了出來。

吳驸馬只搖搖頭,沒把家裏老爺子的猜測說出來。

聖心難測,不過聖上到底老邁, 以後終究是新君的天下,吳家想重回往日的輝煌,還得向新君靠攏,至于聖上起疑心,那也沒什麽,到底還有個長公主在。

兩個伴讀選好,顧沁媛便将人叫來東宮,賞賜了一些文房墨寶,又在東五所安排兩間屋子給他們住。

至于永昊,還是留在東宮,待遷宮後再住進東五所。

徒明琅從徒明瑾那兒得知大侄子來年就要和他住一塊兒,頓時便不想成親了,惹得徒明瑾狠狠瞪他一眼。

永昊讀書的事走上正軌,顧沁媛便把注意力轉移到禪位大典和遷宮上。

大典有內務府和禮部操持,顧沁媛要做的不過是熟悉禮儀規程,等到封後大典那一日,不要出現差錯。

Advertisement

內務府送來皇後的大禮服,顧沁媛試穿了一次,從鏡中見到那道光彩豔麗的身影,她突然覺得有點陌生。

徒明瑾走過來,大掌環住她的腰肢,輕聲道:“只有這身衣裳才配得上媛媛。”

想起那一日徒明瑾說要給她一件更好的,顧沁媛撲哧一笑,笑盈盈地沖他福了福身。

徒明瑾扶起她,握着她的手稍稍用力,“從今往後,你便是大齊的皇後,是朕的皇後。”

早在搬進東宮,皇後的身份便定下,但是顧沁媛還真沒覺得有什麽不一樣,不過是換個地方養孩子,再來就是要管的事比以前多,又比以前雜。

直到這會兒,顧沁媛才有了真實感,且明白皇後和王妃到底不一樣。

一個王妃,關起門過自家的日子,除聖上、太後和一些嘴碎的妃子,就連妯娌也管不到頭上來,可皇後不同,天下人都盯着呢。

不說其他,單說整個後宮只她一人,就足以令天下人側目。

察覺出顧沁媛心神不寧,徒明瑾便問道:“可是衣裳不合心意?離大典還有些日子,讓內務府再拿去改改。”

顧沁媛搖搖頭,看着他有些遲疑道:“你說這一生只我一人,可還算數?”

徒明瑾挑眉,捏着顧沁媛的大掌更加用力些,“媛媛不信我?”語氣中帶着點點怒氣。

顧沁媛低下頭,聲音小小的,“倒不是不信你。”可就算他不想納二色,天盛帝和朝臣都不會答應。

這段時日,在她耳邊旁敲側擊的王妃、太太就有好幾個,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想推薦家中的女兒、侄女。

她們的想法也容易猜透,不過是為了自家的利益,家中出個寵妃,整個家族不說飛黃騰達,總是有好處的,更別說要是寵妃再生個孩子出來,那可不得了,指不定就是将來的皇帝。

當然,永昊和永旭兩個嫡皇子,她們也不是看不見,不過天盛帝和先義忠親王就是一對活生生的例子,如今這位陛下瞧着也不是短壽的,以後的事誰能料得到。

瞧着顧沁媛一副小可憐的樣子,徒明瑾心頭的火氣不知怎麽就沒了,手指彎曲在她額頭上輕敲一下。

顧沁媛擡起頭,眼淚汪汪看着他,摸着額頭就道:“很痛的。”

徒明瑾佯裝嚴肅道:“知道痛才好,誰叫你不長記性。”竟然沒把他的話記在心裏。

顧沁媛哼唧兩聲,嘟囔道:“誰沒記住?不過是......”

“不過是什麽?嗯?”徒明瑾似笑非笑地瞧着她,像是她把話說出口,就要好生罰她一次。

顧沁媛立馬抿着嘴,拉住他的手,沖他笑一笑。

徒明瑾這一回可不慣她,擡腳往兒子屋裏去,今日還沒問永昊功課,趁就寝前再考考兒子。

“陛下往大皇子那兒去了。”蜜蠟進來就道。

顧沁媛抹了把額頭,對蜜蠟吩咐道:“找幾個人來,我把這一身換下。”

夫妻兩鬧起小別扭,底下人還摸不着頭腦,只第二天見徒明瑾滿面春風往前朝去,心裏就嘀咕,不是說陛下昨兒生娘娘的氣,可今兒一見,兩位主子好得很呢,陛下臨走前還交代他們不要吵到娘娘。

徒明瑾反正是很高興的,還想着以後是不是再和妻子拌兩回嘴。

徒留顧沁媛醒來後揉着酸軟無力的腰,一臉的欲哭無淚。

過完年,整個京城便彌漫着一股莫名的氣氛。

“一個新的朝局就要開始,也不知是好是壞。”有人這般感慨。

初春的京城還算暖和,這天的天氣也不錯,明晃晃的太陽在天空上挂着,像是在宣告衆人連上天都贊同皇位的更疊。

當然,這只是底下人的奉承之語,徒明瑾并不信這個,要把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這個皇位也輪不到他來做。

跪在天盛帝跟前,徒明瑾從魏忠手中接過玉玺,突然便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起來,他想起那個問題,所謂皇帝到底是什麽?

天下之主?不,徒明瑾微微搖頭,要做一個明君,絕不是将天下掌控在手中。

徒明瑾登基為新君,天盛帝便成了太上皇,從乾清宮遷到寧壽宮,明面上表示他已經将權力移交給徒明瑾。

天盛帝是否真心退位已然并不重要,既然徒明瑾當了這個皇帝,就絕不會被他趕下來。

坐在龍椅上,徒明瑾俯視底下的文武百官,心裏湧起的是野望,是開辟一個大齊盛世的雄心。

當然,徒明瑾不是什麽張狂的性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點一點辦,這點子道理他當然懂。

禪位大典一結束,徒明瑾便下旨尊封養母何皇後為太上皇後,追封生母麗嫔為太後,至于何、謝兩家哪家為承恩公府,他還有些頭疼。

最後還是太上皇後把他叫到慈安宮,“你母後人走了這麽多年,謝家又助你良多,說一千道一萬,這份恩賞也該給謝家才是。”

“可......”徒明瑾蹙眉。

太後拍拍他的手,溫聲道:“何家本就有爵位,再說母後還能護他們一段日子。”

五皇子當初那句話說的沒錯,有太後這個養母,着實是他的幸運,徒明瑾就道:“母後放心,朕會重用何家的。”

“有多大的本事端多大的飯碗,你可不許一股腦把他們都提起來。”太後叮囑道。

徒明瑾點頭,笑着道:“朕心裏有數,母後別擔心。”

望着徒明瑾往殿外去,采萃低聲問道:“娘娘怎麽不跟聖上提提表姑娘的事。”

太後斜眼看她,冷着聲道:“平日你和何家有來往,本宮從未說過什麽,不過是知道你有分寸罷了。怎麽,老七賞你一個四品的女官,你倒連本分都忘了?”

明白自己犯了太後的忌諱,采萃臉色煞白,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娘娘,奴婢該死。”只說這一句,也不敢多辯駁。

太後長嘆一口氣,從她爹開始,娘家人便起了送女兒入宮、為家族鋪路的心思,可他們又怎麽不想想,一個家族,男兒不上進,光靠吸女兒的血怎可能讓家族昌盛。

老七如今願意給何家臉面,不過是念在自己多年撫養他的情份上,可他眼裏揉不得沙子,若何家不停試探老七的底線,這情份又夠他們耗多久。

何況老七和皇後感情那般好,加上又有三個孩子,即便他們把人送進來又如何?

太後替娘家操心的同時,徒明瑾回到乾清宮,與顧沁媛說起封後大典的事。

早在搬進乾清宮,徒明瑾便将顧沁媛一同帶進來,給天盛帝的理由是因為坤寧宮供奉着父皇元後的牌位,他不想擾了先人的安寧,就先帶皇後住一陣子,等把旁邊的宮殿拾掇出來,再讓她搬進去。

天盛帝對兒子的閨房事不感興趣,只吩咐一句,“讓內務府早些把宮殿收拾出來。”畢竟乾清宮是皇帝的寝宮,可從未有女人住進去過。

徒明瑾面上當然一口答應,私下卻示意蘇啓泰往內務府走一趟。

一直到顧沁媛的封後大典,內務府的事還沒辦妥。

穿着鳳袍,帶着鳳冠,顧沁媛一步一步慢慢走上高臺。徒明瑾正在上邊等她。

顧清柏在東側跪着,餘光瞄到小女兒的裙擺,忽而就憶起閨女兒時的模樣,那般軟軟糯糯的小姑娘,如今卻要擔起皇後的職責,他不知是該覺得榮幸,還是該感嘆造化弄人。

不過幾節臺階,可顧沁媛卻感覺走了許久,這一段路好似比顧家到瑞王府都長。

最後一步還沒邁上去,徒明瑾伸手拉顧沁媛一把,直到她站穩才暗示蘇啓泰宣旨。

底下看到這一幕的大臣心神一凜,陛下對皇後也太看重了。

沒其他想法的大臣對此倒不覺得有什麽,帝後和睦也是大齊之幸,當然,如果陛下宮裏再多幾個妃子,多生幾個皇子肯定是更好的。

那些有心思的大臣可就難受,帝後和感情好,他們還怎麽從中謀利。這麽多年,陛下還沒厭倦麽?

作者有話要說:  不會虐的~

謝謝雲一的地雷,謝謝小小燕子飛啊飛的地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