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搞事

搞事

第十九章

沒錯,沈瑢的生母,其實是眼前這位,奴婢出身,位分卑微的張貴人。

只不過他一出生,便記在了懿華宮名下,由榮妃娘娘自小養大。

事實上,若是說得再清楚些,張貴人,原先就是榮妃身邊的伺候宮女,沈瑢打根上開始,就是榮妃娘娘在長子夭折之後,借着張氏的肚子為自個而生。

當今承德帝先後有過三位皇後,一位病逝,兩個崩于産子,經了這麽幾回,外頭便隐隐的傳出來帝王克妻的流言,承德帝一開始不信,但等崩了第三位國母後,終究還是絕了立後的念頭,只叫宮中四妃分管着執掌六宮。

而榮妃袁氏,十幾歲入宮,直到如今剛過不惑之年,寵愛資歷,便是在四妃之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唯一的遺憾,便是母子緣分上淺了些,親生的長子早夭,幼子又多病。

沈瑢出生後,榮妃便仿佛連帶着對夭折的長子母愛,都一并灌注在了這養子身上一般,為他向聖人求了“瑢”字為名,從小時候的衣食住行,到長大後的讀書辦差,樁樁重視,件件上心,幾乎都甚過親子。

也正是因此,即便張貴人一直就在懿華宮裏住着,榮妃也從來不攔着他們母子相處,但是宮中宮外,不論誰提起來,都只會記着七皇子是榮妃的兒子,少有人知道張貴人的存在的。

沈瑢其實也明白,榮妃娘娘為何從不會像有些妃嫔一般,養了旁人的皇子,便諸多忌諱,唯恐叫孩子知道生母,甚至索性去母留子。

不光是榮妃心軟慈悲,光明磊落。

更多的,還是因為張貴人依附于榮妃,性子小心且忠心,忠心到……不需忌諱。

便如現在,主位榮妃還未說什麽,張貴人便已經恨不得代他跪下來悔改認錯。

沈瑢看着她惶恐的模樣,心下悵然,口中卻回以一貫的溫和與耐心:“貴人且寬坐,并不是什麽大事,不值得急壞了身子。”

“怎的不是大事,早已定下的,袁家四姑娘……”

話未說完,榮妃便也接過了話頭,仍是不急不躁的雍容平靜:“瑢兒說的是,也不是什麽大事,莫急,來,都坐下,先聽聽孩子怎麽說。”

Advertisement

沈瑢并不意外的榮妃的淡然,細論起來,他在外人口中的君子端方,行止有度,倒有大半,都是因自小受着母妃教養,才能耳濡目染,沾染出的氣度。

他颔首微笑,入座品茶,一舉一動,都像極了榮妃的清雅不驚。

他也并不着急提起袁氏女,而是先按着禮數關心:“十三弟身子如何?”

十三皇子是榮妃三十多歲時,才僥幸有的幼子,來的出乎意料,帝妃聞訊時都是驚喜交加。

但許是因為生産時年歲大了,這孩子一出生卻是病恹恹的,如今才剛三歲,養的十分艱難,叫人擔憂未必能長成。

提起幼子,榮妃眉間也閃過淡淡的憂愁:“還吃着藥,近些日子變天,怕受了風,也不敢抱出來。”

“兒子從南邊尋了些藥材方子,娘娘可請太醫們瞧瞧,或許能有些用處。”

沈瑢的話語神情,仍舊是素日孝順貼心,仿佛壓根無事發生的的模樣。

但他越是如此,反而愈叫榮妃凝眉,兩個又談幾句十三皇子,終究,還是她主動提起了話茬:“這次出門,是遇着什麽事?還是袁家有誰,惹了你不高興?”

“并沒有。”

沈瑢聞言一頓,擡起頭,仍舊是溫文有禮的模樣:“只是母妃心儀的袁四姑娘,固然克娴賢淑,可模樣心性,都不合兒子心意,若是賜婚,倒平白耽擱了她。”

“婚姻大事,總要先看看兒子自個的喜好不是?”

這個答案顯然出乎衆人意料,榮妃的面色一凝,一旁張貴人,甚至沒能忍住的吸了一口涼氣。

沈瑢雖是皇子,卻自小就受榮妃親自教導,他從不是那等身上一絲擔子沒有,只需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