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135

133-135

關于西桐被滅一事,蘇平還是找唐陌問了一下。

雙方離得并不遠,只要跨過了典江就到了對方的地頭,自然雙方離典江邊上還有一定的距離,黃楊縣到典江邊上起碼得十幾裏二十裏地。

南平剛好在這段距離的中間,若對方真打過來,還是有時間拉開戰線的。

西桐蘇平沒去過,不過聽說那邊離典江更遠一些,超過了五十裏地。

不過典江邊上倒是有一兩個小村子,是以打漁為生的漁民,平日裏雙方要是來往,倒是漁船可以送行。

唐陌這邊消息更全面一些。

西桐本就是章國的附屬國,每年上貢都是按季繳的,說白了是上貢,其實比起他們的稅收還要多。

比如:一畝地能産三百斤,起碼有一百斤上貢給了章國。

另外二百斤還有五十斤要上繳西桐國,自然這只是情況好的時候才有三百斤,一般像西桐那邊還不如黃楊縣,連二百都沒有。

但是上貢依舊是一百。

如果不按時繳貢,章國就會大軍壓境,西桐才多大,比起安樂郡差不了多少,章國卻是比北向還要大不少,人口也比北向多了三分之一。

這些人一直讓西桐試探北向。

是以,西桐才會每年時不時向北向百姓搶一波。

誰知道這兩年黃楊縣富裕了起來,也不知道從哪弄了厲害的武器,他們想打劫都不敢過來,西桐又将目光盯上了另一個鄰居。

對方一向也是欺軟怕硬,兩人半斤八兩。

這不之間摩擦不斷,章國也是趁着他們雙方打起來,借着從中調停之際,将雙方一網打盡了,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

如今兩國都改了名。

西桐郡、烏木府。

不過章國一向對俘奴沒好臉色,幾乎是将兩郡百姓當奴隸使喚的,就連原先的王室男子充軍,女子為娼。

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唐陌道:“這些人是我讓人睜一只眼閉一只放進來的。”

“你不是常說什麽人口福利嗎?他們過來了,又是對章國有恨的……”

待人多之後,他再征一波兵。

蘇平默默看了他一眼,“将軍,我有沒有說過,你看着挺老實的一孩子,沒想到還是個腹黑。”

唐陌不接他的調侃,笑道:“這段時間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逃過來,水止西桐,應該還有烏木。”

總之,有流民是好事。

天下越亂,他的機會也越大。

蘇平點頭,“其實收留他們也不是問題,只不過人若是多了的話,糧食還真不夠了,現在就算是向朝廷要糧也要不到了吧。”

他原先打算着,守好城門,只要他們打不進來,自給自足絕對沒問題。

現在流民都往這邊跑,他就是再多的糧食也不夠吃的。

孫知府還告訴他們一個消息,如今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各自為政的情況,好像兩個鄰省一個是三皇子的人在做巡撫,另一個是六皇子的。

雙方之間不止小摩擦不斷,更可怕的是以前有什麽商貿來往,如今也直接終斷了。

不過這對于像蘇家這樣的商務來說倒是件好事。

因為雙方都有需要的東西,只能通過這樣的第三方來買了。

蘇平這邊生意不好了,但他爹卻借機發了一筆橫財。

不過還有一個不容樂觀的情況,朝廷混亂,下頭的山賊、水匪之類的,倒是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

也就是他們這邊有駐軍,再加上二虎山寨已經自投羅網,他們這邊才沒出現剿匪的情況。

蘇平在唐陌這兒待到天快黑了才起身離開。

不過在上馬之前,他突然又道:“将軍,過幾日您能派一隊人馬去省城接應一下張先生他們嗎?”

縣學的學生今年是鉚足了勁來考鄉試的。

誰知道,中途出了這樣的差子。

唐陌道:“鄉試放榜應該在月底了吧,那我讓小宋二十五出發。”

蘇平算了一下,還有五天時間,笑道:“明日我讓大個把銀票送過來。”

唐陌無語道:“就你事多。”

前幾日讓宋将軍陪着文氏去一趟小龍廟,蘇平還送了兩箱的袖箭。

這次去得更遠,應該能送更好的東西吧。

宋将軍一行人暗戳戳地打賭這次送什麽好東西,結果,蘇平差人送來了一批羽絨服,說是最近唐陌新增了人手,讓大家有備無患。

給宋将軍拿了二百兩銀子,算是這次出行的費用。

宋将軍一臉糾結地收了銀票,望着張典吏道:“你們大人不按常理出牌呀。”

張典吏不明所以,摸了下日漸稀少的頭發,有點茫然地擡頭。

宋将軍道:“上次讓我去給蘇太太保駕護行,送了兩箱的袖箱,這次怎麽就只有二百兩銀子呀,咱們這次出門可是更遠呢。”

張典吏笑着朝他勾勾手。

宋将軍往前湊了湊,張典吏道:“我們大人正在研究一種說是叫什麽手槍的玩意兒,待成功了到時候給你們這些百戶以上的每人配上兩把。”

手槍?

宋将軍沒聽過。

張典吏只見蘇平畫的圖紙,所以,蘇平昨日過來除了和唐陌說流民一事之外,還要重開鋁礦,鐵和銅楊大人和王大人那兒能提供。

若是要制造更多的武器,那就必須把礦再開起來。

剛好西桐那幾位也逃了過來,人手他就不擔心了,但是安全問題是必須解決的,是以想讓唐陌派人過去。

唐陌已經有了人選。

宋将軍心頭突突地,“不會是讓我去吧?”

張典吏搖頭,這事他就不知道了,不過想了想道:“應該不是将軍,你得去省城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咱們這邊可耽擱不得。”

蘇平的意思,武器這種東西越多越好。

升級版本也是越高越好,袖箭、火炮、弓弩等等,只要好用又實在的東西,肯定得多制造一些,以備無患。

目前來說,他們手裏共有二十架火炮,要是真打起來,他感覺遠遠不夠,因為城防拉得太長,總會有漏洞的。

火炮盡量再多一些。

不過他最近應該會專門研究手槍什麽的。

張典吏知道的并不多,但是給宋将軍透露的已經很多了,臨走前再三交待,不能洩露出去,否則他們兩人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宋将軍嘴還是很嚴的,現在就盼着這東西出來後,蘇平放他兩支。

進入八月底,秋收、秋播什麽的已經進入了尾聲。

張典吏那邊的數據顯示,秋糧也比去年高了一成的收成,不過還是蘇平那句話,現在流民越來越多,從八月十七開始有流民至今十來天了,人數已經直逼兩千了。

光每日的糧食消耗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若再這樣漲下去,庫裏那點存糧怕是撐不過這個冬天。

蘇平這次也是沒辦法了,給孫知府去了信,說明了這邊的情況。

府城和別的縣情況要比他好上不少。

孫知府答應給他送糧食過來。

蘇平收到信後,暗暗松了口氣。

張典吏道:“果然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咱們這名聲是大了,可咱們也不壯啊,這都可着咱們一個地方霍霍了。”

蘇平道:“仔細盤檢流民,可別因為人數多了就放松了警惕。”

張典吏道:“明白,已經在抽調人手了。”

說到這裏,張典吏突然樂了,“大人,您這讓全縣百姓都跟着學習掃盲一事,還真是成效顯着,若是以前,咱們還得愁從哪裏找那些識字的,能寫會算的,現在掃盲班也有一年了,随便拉個人出來,都能幫忙記些簡單的東西。”

蘇平笑道:“那就更該再接再厲了。”

這事還被姚盈在報氏上大肆渲染了一翻,讓全縣百姓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原先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怎麽把掃盲當回事的,這會兒瞧見自己平日裏一起做工的小夥伴,因為字寫得好被召喚出去之後,立馬改變了想法。

九月初二的時候,宋将軍将張先生他們一群人給接了回來。

這次秋試的成績比想象中的還要好,去了十五個人,足足有七人上了榜,有兩人上了副榜,餘下的衆人也是信心滿滿,下次肯定能中。

省裏、府裏的獎勵也是一道跟着回來的。

那幾個位過了秋試的學生,與以前也沒什麽兩樣,依舊和和氣氣的,還主動問張先生,他們可以在縣學當老師不?

汪道成看着笑着合不攏的蘇平道:“你這運氣确實不錯。”

但也确實挺拉誇。

頭一次秋試就過了七人,本來明年可以去京都參加會試的,結果京都現在出了這等事情。

蘇平道:“那不正好,老師有時間給他們看看文章,講講學,待下次春試開始之後,也讓我們黃楊縣一舉揚名。”

汪道成教了不少學生。

像蘇平這種臉皮極厚,又使喚人使喚的理所當然,理由還不容你拒絕的着實少見。

汪道成嘴上呸了他一口,還是與蘇平一道去了縣學。

許先生知道汪道成以後每旬要來講半天學之後,興奮地直搓手,“太好了,太好了,咱們縣學有希望了……”

張先生笑道:“咱們本來就有希望,只不過這次希望更大。”

許先生用力點頭。

還真別說,自打蘇平來之後,他們不管是府試,還是院試,哪一次成績都拔尖。

這次鄉試更是一騎絕塵。

能取得這樣的成功,大家都明白,蘇平送來的那些筆記有很大的關系,那可是上一任狀元的筆記啊。

許多書和文章也是他推薦過來的,這邊買不到的,他直接就從京都寄了過來。

就算是他們這些先生看了之後,也從中收獲了許多東西。

張先生本來還想着今年也下場試試,不過一琢磨自己的年紀,別有命過沒命享,熬不熬得過秋試那幾日還是個大問題。

索性便放棄了這個瘋狂的想法。

蘇平這次給七位舉人的禮物是一人一套宅子。

待遇和縣學的先生一樣,若是他們想在縣學教書,每年的各種福利還是少不了的,家裏的孩子讀書啊,兄弟姐妹工作啊,會有優惠門檻的。

如今天下局勢不穩,大家都沒進京趕考的準備,均覺得窩在家鄉挺安心的。

鄉試結束之後,各省的題目也陸陸續續的傳了過來。

張先生組織大家集測了幾次,汪道成沒事就在縣學看大家的答卷。

這其中就有蘇平的。

做為一個秀才,這身份不止他自己沒底,做為老師也頗為嫌棄。

是以,在拿到各省試卷的時候,把成天窩在兵器場裏面研究手槍的蘇平給揪了出來。

蘇平現在兩眼發黑,頂着黑眼圈,被太陽一照,一邊打哈欠一邊流眼淚,“老師,什麽事啊?您在縣學被欺負了?”

汪道成瞧他那一臉憔悴的樣子,即心疼又好笑:“你說你一個好好的縣令,怎麽就跟別人不一樣?”

他也是做過外放官員的,雖說不是縣令知府這樣的,但多少也知道辦公的流程。

結果,到了蘇平這兒,看他每日忙裏忙外,幹的全不是正事。

蘇平又打了個哈欠,“我也沒見過別人什麽樣啊。”

上輩子他才的就是基層公務員,每天幹的也就是亂七八糟的事。

再高的層次他也接觸不到了,說着說着他又忍不住要流淚。

汪道成瞧着他通紅的雙眼,低聲道:“你這什麽時候完?”

“有些眉目了,大概兩三天能有個結果,到時候老師過來一起看看威力。”

汪道成白他,“我這裏來了不少的秋試題,你有時間答一份,我看看你的成績到底如何?”

蘇平:“……”

您這執念可真深啊。

于是,也不管蘇平忙不忙,汪道成給他安排與縣學的學生一道考試的時間。

蘇平只得端坐在教室裏認真答題。

待心靜下來之後,他再仔細看題,突然感覺比他想象中的要簡單不少,文章更是信手拈來,答完之後也沒注意時間,就直接交到了張先生的手裏。

汪道成瞧着張先生拿過來的答卷,一時間感慨萬千,仔細翻了兩遍,确認沒有任何遺漏,才道:“他答得還挺快。”

張先生道:“學生剛才大概過了一遍,蘇大人這文章比起不久之前又進步了不少。”

文風更加簡潔明了,短短幾句話就把人的情緒給帶動起來了。

汪道成道:“別說他,就你們縣學這些學生的文章,也有這方面靠攏的趨勢,比起老夫以前碰到的那些文章內容更豐富也更貼切。”

大概就是因為縣學這種教學模式,白天讀書,晚上還要争着去掃盲班或者縣衙各處的部門打工,這樣的經歷是坐在學堂裏的學生一輩子也趕不上的。

張先生被他說得心頭直突突。

捏着袖子問道:“那先生覺得,這樣的模式是好還是不好?”

“利大于弊。”

就目前來看,若不是院試的人數錄取限制,黃楊縣縣學裏的學生,十有八九都能過去。

就算是秋試下場也不屬于怯場拿不起的那種。

被肯定之後,張先生長長舒了口氣,笑道:“那還需麻煩您幫咱們瞧瞧,這些答卷如何,學生們該往哪方面努力。”

在縣學的學生在汪道成的指點之下,不斷努力進步時。

蘇平這邊的手槍也初步出了樣品。

唐陌領着宋将軍早早就過來了,宋将軍興奮地直傻笑,不等蘇平走進,就蹦噠過去道:“大人,咱們可是說好了,以後這東西給我們百戶以上的都配備。”

蘇平顯然有點懵。

宋将軍看他這表情,立馬吓了一跳,“大人,您該不會是忘了吧?”

蘇平扭頭看向張典吏。

張典吏嘿嘿笑道:“那日宋将軍問我,我就說了一下您給他們配備手槍的計劃。”

蘇平郁悶,這事以後絕對不能和張典吏說,不然什麽都給你抖出去。

不過他确實有這樣的計劃。

蘇平領着衆人,到了演武場,手槍裏頭裝的全是鋼珠,他讓人模拟了人體的硬度,做了幾個假人,先設定了距離,一步步的對着假人射擊。

最後目标定在了五十米內。

當然,距離若是太近反而殺傷力還會差一丢丢,最好的距離在三十米左右。

對于這樣的結果,他還是挺滿意的。

蘇平道:“這是防身性的武器,比袖箭更方便攜帶一些。”

他還計劃着做步槍,像獵戶打兔子那種,距離和殺傷力應該更強一些,可以做為狙擊槍用吧,總之,都屬于出奇不意的東西。

唐陌明白了,“所以,咱們目前最大的殺傷力最強的還是火炮。”

蘇平點頭,“已經在加緊制造了,将軍有什麽改進的地方只管提出來。”

宋将軍自打來過蘇平的兵器場之後,就開始突發奇想起來。

他本身又是懂行的,再加上蘇平這邊略微的提點想法,他就能結合起來,他那些圖紙已經打造出了好幾種,特別适合實戰性的東西。

不過火炮依舊在改進中,目前的火炮怎麽說呢,雖然威力不小,占地面積也不少,但移動起來确實不那麽方便。

他就想做一個可以單人扛着的小火箭筒。

目前也做得差不多了,威力肯定與後世的東西不能比,但就目前來說完全夠用。

黃楊縣這邊是盡一切可能把自個兒武裝起來。

以免到時候打仗的時候被誤傷了。

另一邊流民的數量也随着冬日的到來越來越多。

庫裏的存糧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還好自家百姓手裏有糧食。

起初流民他們是完全施舍的,要是确定身份沒問題,經過一個月後,就可以入城了,如今流民越來越多,不管是城外的安置營,還是城內的救急處,都塞得滿滿當當。

張典吏揉着越發稀少的頭發,苦着臉道:“大人,現在怎麽辦?人越來越多了,照這樣的速度下去,流民起碼上萬。”

他們本縣人還不到四萬。

這還是因為這兩年情況好了,許多來打工的确定了來定居,把戶籍給遷了過來。

另一部分則是鄰近的縣裏來工作的工匠,總人數不過才四萬五左右。

蘇平也挺發愁,現在的吃食方面,已經不完全施舍了,每人一日要交二文錢,多多少少他們能回點本。

“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是吃飯問題了。”

住宿更是個問題,到了十月黃楊縣就會開始下雪。

要是沒地方安置這些人,凍死也不是沒可能的。

孫主簿道:“若是他們肯出錢購買,咱們也可以劃塊地給他們蓋房子。”

楊老二他們現在手裏的活差不多完工了。

新縣學的基地已經打好,由于天氣變冷,那邊除了準備工作之外,已經不打算建了。

市場也在九月初的時候完工,如今小商販們已經搬進去了。

前兩日正式開業,蘇平還去剪了個彩,把孫知府都給請了過來,這也是蘇平自打八月中旬與孫知寧分開之後,兩人頭一次見面。

兩家也借着這個機會,正式談餒了親事。

待九月中旬,文氏就帶着蘇平一道去孫家提親,宋氏也會帶着孩子們來捧場。

蘇平道:“這個主意不錯,最先來的那一批,經過審查之後,已經有人入城了是吧,明日就寫公告看看他們要不要留下來。”

“要是想留下來,就選地建房子。”

孫主簿道:“那敢情挺好,楊老二這幾日還跟我說,他手下那些人快失業了,這不又來活了。”

張典吏:“……”

你提議了半天,敢情是為了自己手下那些人。

張典吏現在已經從木工場抽身出來了。

那邊一切運行正常,入庫出庫什麽的由他的兩個小徒弟就辦了。

他則帶着另外兩個小徒弟,配合着黃大個一起安置流民的事。

公示一經貼出,立馬就有人報名自己要房子,要留在本地。

原因無他,他們自打來了之後,就不時聽到黃楊縣的各種福利,本縣的五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孩子都可以讀書。

就算是大人也可以在晚飯之後去掃盲班。

幾乎黃楊縣八九成的人現在都是識字的,雖說數量不一,可大家都是名符其實的文化人了。

再者他們讀書是不要錢的,就連住的房子也是縣裏統一幫忙蓋的,自家只需要出個料錢就可以了。

若是有親人在縣裏的各大場裏工作,去縣醫院瞧病也是會有優惠等等。

逢年過節,縣裏自己的養殖場還會給大家發放肉食、蛋品,孩子讀書更有奶有肉,總之,黃楊縣處處透着福利。

那些晚來的還沒能入城的,這會兒急得直畫圈圈。

數下自己還需要觀察多少天才能入城,而後申請成為正式百姓。

是以,張典吏這幾日被人喊得腦袋殼都大了。

婦幼辦的小姑娘們也會每日三餐的在城門口給大家做宣傳,同時鼓勵大家,如果發現有什麽可疑人員,都可以去黃師爺那裏匿名舉報。

若查實那人是不法分子,舉報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破格入城,或者給予相應的獎勵。

沖啊……。速度起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