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138

136-138

黃大個這邊已經連續每天有五六個人舉報了。

舉報完之後,那些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道:“大人,咱們現在可以入城了嗎?”

黃大個撫額,“待核實之後,所以,你們現在先回去,也別聲張免得打草驚蛇,萬一那人真是什麽敵國細作,不止你們的安全不保,就連咱們這些人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這話的恐吓力還是挺強的,舉報人一個個藏頭縮臉的回去了。

饒是如此,心急的流民還是會時不時過來打聽一下,他舉報有沒有成功?

黃大個送走了幾人,回頭看着張典吏道:“哥,你說我要不要加一條,故意舉報他人,核實無效永不得入城。”

張典吏道:“可以,不過你這話有點太硬了,讓別人幫你改改。”

黃大個無語道:“你就不能順手幫我改改?”

張典吏搖頭,“我也得有時間呀。”

流民一日多過一日,這不剛又來了百八十個,據說是從鄰省過來的一個村子裏的人,為啥過來,他們縣裏鬧山賊了。

可縣太爺什麽也不管,只想着往自己兜裏弄錢。

沒辦法,亂世開啓,誰都想攢點資本,縣太爺還想着弄了錢之後,投到三皇子還是六皇子門下,要麽幾位王爺也成的?

是以,山賊搶了一次又一次。

縣裏只是向征性的派人去看了看,這不他們實在沒辦法,就全村流着過來了。

那位姓沈的村長道:“大人,跟我們一樣的還有不少呢,我們先前就聽說過你們黃楊縣,這次就是投奔你們過來的……”

張典吏心裏苦啊,但臉上卻挂着熱烈歡迎的笑容。

饒是他們身份看起來都沒問題,就算是方言也是說得倍兒溜,張典吏依舊讓人把他們安置在了城外。

如今的城外起碼有三四千的人,基本上都是附近幾個省的。

各自有各自的理由。

像唐陌所說的,從西桐和烏木過來的人在不斷的增加,一問情況都差不多。

章國占了兩個小附屬國之後,并未停下腳步,而是一路往上走。

至于兩國的百姓,章國人做的就更絕,抓去服徭役或者充軍,要是家裏有錢的,你可以出錢把你的男人或者兒子買回去。

不過期限為一年。

也正因為此,這些人一琢磨還是逃去江對岸拉倒。

黃楊縣這兩年的名聲一次比一次響,好歹大家都分得清楚,這不都偷偷從山峽的夾道最窄處偷渡了過來。

在黃大個和張典吏忙着盤流民時,孫主簿那邊也接到了不少的審請。

先前放進城的流民已經超過兩千人了,這會兒大家都以家庭為單位開始打報告,差不多有三百來戶。

這還是有的人家超過了十口人。

孫主簿當時拿着地圖已經在早會上與大家确認好了劃片。

這會兒已經開始備料了,這些外來的百姓,孫主簿還給他們劃了一個鎮名——新安鎮。

蘇平窘,雖然挺土,不過挺貼切的。

張典吏笑道:“這個鎮子好,以後肯定特別大。”

黃大個附和,“咱們這邊最大的鎮也不過是縣城所屬的平安鎮,加上縣城裏的百姓,一共也才一萬人。”

餘下的人口就分散開來了,不過依舊是以縣城周邊為主。

去年重新劃片時,縣城的百姓人口更集中了。

要是流民一直過來,新安鎮極有可能超過平安鎮的。

在孫主簿他們各忙各的時候,宋氏領着孩子們已經到了。

一家人休息了一日,第二日便一道去了安樂郡。

蘇平去過幾回了,可這回卻相當的別扭,晚上在客棧愁得都有點睡不着覺。

好在兩位表弟與他擠在一起。

文大道:“表哥,今年咱們省只鄉試一共錄了六十七人,光你們縣裏就出了七位舉人,還有兩位上了副榜,這成績前所未有啊。”

西岩省雖然不富,但占地面積廣,人品衆多,每次的考生都不下萬人。

從中錄取率可以說是百裏挑一了。

至少二百人争一個名額,可見黃楊縣今年的水平相當高了。

而且這七人的成績都非常靠前。

文大這次與他爹仔細讨論過了,汪道成既然在黃楊縣,那麽他不如也留在黃楊縣讀書,下次秋試得三年之後。

蘇平道:“那是今年運氣好,可能出的題目剛好合他們的口味。”

蘇平這段時間也被汪道成拉着做了幾個省的題。

大概是被狀元和帝師兩位大佬指導過,他答起來得心應手,文章寫得也是滴水不漏。

汪道成還跟蘇明遠吐槽道:“要是你家老大,我那徒弟不來這裏當縣令的話,今年的秋試你們家又要多會解元了。”

蘇明遠本來就挺後悔。

他家那個大胖小子,以前不聲不響的,如今一出來幹啥都出成績。

一聽他這麽說,那就更後悔了。

于是抱着他那兩孫子,一直叨叨着:“你們将來可要好好學習,別跟你大伯學。”

汪道成不樂意了,“我徒弟怎麽就不好了?憑什麽不能跟他學,是他貪百姓錢了,還是做了什麽大逆不道,丢人顯現的事?”

蘇明遠:“……”

他算是發現了,自打拜師之後,兒子就不是他的了。

姚盈回頭抱着順哥兒念叨,“別聽你祖父的,要向你大伯學習……”

順哥兒:“那我到底是學還是不學?”

文大開了頭,文二也不睡了,索性坐在床上與蘇平聊起了天。

文二是個能說會道的,愣是把蘇平給說進了夢裏,第二日還是被順哥兒和喜哥兒的小肉手給拍醒的。

汪道成道:“怎麽的,這都出門了,還想着你那些公務呢?”

蘇平揉了下發脹的額角,“沒有,有點小激動,失眠了。”

蘇明遠抽抽嘴角,愣是把你就那點出息的話給咽了下去,生怕汪道成追着他又叨叨。

這次蘇家可謂全家出動。

姚盈和柳少安均帶着孩子跟了過來,宋氏把三個孩子也全帶來了,汪道成和汪夫人也一起湊個熱鬧。

孫夫人将人安置好後,回到屋裏興奮地直咧嘴,“剛開始你還說什麽小蘇只是秀才出身,現在好了,瞧瞧人家拜的老師。”

光一個老師就輾壓衆人了,那可是帝師啊,教皇帝的,教皇子的。

約等于……

孫夫人甩了甩頭,這個想法可不能有。

蘇平這次提親相當順利。

關鍵是來提親的人身份不一般。

不管是汪道成還是宋氏都可以拿出去說很久了。

趁着長輩在聊親事,蘇平去外頭透透氣,孫知寧這段時間已經開始繡嫁妝了,不過斷斷續續的給他做了雙鞋。

以前收的到要麽襪子、荷包、帕子這類的小東西。

頭一次收到鞋,蘇平有點小驚訝,“你現在可以做這麽複雜的東西了?”

孫知寧差點送他一記白眼。

“練手的,你試試。”

蘇平哎了一聲,脫了鞋直接上腳,可惜鞋子看着蠻大,但是配上他現在穿的襪子怎麽也套不進去。

蘇平的腳已經從地下踩到了椅子上,一張臉脹得通紅。

而後樂哈哈道:“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小鞋?”

眼看對方送他白眼,蘇平忙道:“我脫了襪子再試試。”

嗯,襪子沒了之後勉強塞進去了,就是這腳指頭擠得不行。

孫知寧也挺郁悶,她明明偷偷量過他的鞋的,怕小了,還特意放大了一些,怎麽就穿不上?

蘇平把鞋子脫下,腳背都勒紅了,腳指頭也擠到了一起,穿上自己的鞋之後,走路還有點不得勁。

果然小鞋不好穿啊。

孫知寧将鞋子又收了回去,“待我下次練好手了再給你做。”

“行,我不着急。”

在府城待了兩日,蘇家一行人又回去了。

宋氏這次打算多住一些日子,兩個兒子剛好可以随着汪道成讀書。

她在來之前與文大人讨論過了,文大人的身份雖然不算拔尖,但也的确是皇子和王爺拉攏的對象。

現在已經快九月底了。

可聖上依舊密不發喪,據得到的消息,京都現在處于詭異的平靜之中。

三皇子和六皇子誰也奈何不了奈誰,已經處在了詭異的各自為政之中,至于下頭的亂象他們好像沒瞧見一樣。

若不是她哥哥與南王關系不錯,現在怕是已經上門來讓文大人表态了。

兩人商讨再三,宋氏可以和孩子來黃楊縣避難。

雖說黃楊縣地處邊陲,但有一座大山隔着,章國想打過來也不是那麽容易。

再者西桐自身困難重重,就算是要打過來也得有那個實力,而且唐家将還在黃楊縣附近駐守,目前來說,這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宋氏在來之前,她家大嫂也給她來了信,想來西岩這邊躲躲。

如今已經路上了,待到了之後,應該也會來黃楊縣。

文氏暗暗吃驚,“京都現在能自行出入了?”

宋氏無奈道:“怕是走了南王的路子,據說現在出城的人家還有許多,就算是兩位皇子誰也不讓誰,但他們還是需要下頭這些人的支持的。”

尤其是幾位皇叔。

是以,宋家人能出城也并不奇怪。

蘇平道:“我那宅子确實小了些。”

如今已經住得滿滿當當了,宋氏來了還能擠擠,要是宋家人過來——

文氏道:“咱們隔壁的宅子不是沒人住嗎?要不先盤下來住那裏吧。”

蘇平道:“那個隔壁是張哥和孫哥家的,當時建的時候,他們倆非要跟我擠在一起。”

說什麽要沾他的福氣。

在蘇平來之前,兩人已經山窮水盡,紛紛走關系想去別的地方任職,可惜錢和關系都不到位,愣是一直走不了。

後來蘇平來了,兩人的生活不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起碼日子越來越好,如今整個黃楊縣一片生機,他們倆與旁的縣裏同等職位的官吏相見時,也是被人羨慕的對象。

不過兩家都是三進的宅子,若是想在他們住也不是不可能。

孫太太和張太太都是極好客的人。

“對了,目前縣裏的房子十分緊張,所以,想盤新的宅子不可能,要是實在擠不下,兩位表弟可以與我一起住縣衙,這邊還有幾個空院子。”

文大和文二笑道:“行呀,我們就喜歡和表哥一起。”

縣衙的飯菜不要太好吃。

文氏道:“要不咱們也找個地方再建個宅子吧。”

這段時間蘇家的生意也多少受了些影響,主要是京都不好進,不過那邊也是需要各種物品的,倒是給他們開了條子,需要什麽貨物就由他們送。

但各地的情況實在不太樂觀,若不是先前蘇家的生意已經鋪開了。

單是過路遇上的各種山賊水匪都夠你死好幾回了。

文氏尋思這個時候回老家或者進京都不現實,而且這情況也不是短期內解決的。

蘇平道:“也行,你們選好地方,然後我找孫主簿訂對一下,待明年開春後頭一個就給咱們家整。”

蘇明遠愣了一下,随後道:“這事你做不了主?為什麽還要等到明年開春?就現在開始整也還來得及吧。”

蘇平不太想理他,但這麽多人不給他爹面子有些說不過去,一邊揉着順哥兒的毛毛頭頂,一邊解釋道:“現在流民太多,符合條件入城的已經二三千人了,知道本地的政策之後,都打算留下來,所以,現在新安鎮我們應該也聽說了。”

“孫主簿這段日子正忙着那邊的事,馬上要過冬了,城裏城外的安置屋早就不夠了,能解決提一部分人先解決掉一部分,所以咱們既然有遮風避雨的地方,那就不要跟別人搶,我們只是住得更安逸,可他們是為了活命。”

他翻過以前的資料,每年黃楊縣入冬後,都有凍死的孤寡老人或者孩童。

今年流民這麽多,一個弄不好得出事的。

而且,他也不好讓這些流民入城後住在百姓家裏,萬一這些人身份盤查出了點差錯,出事的可就不是一兩家了。

蘇明遠被他這話堵得直瞪眼,恨恨道:“要是到了明年,指不定就需要宅子了,我和娘可能就回京了。”

蘇平樂了,“其實您現在也可以走。”

嗯?

饒是兩人在文氏面前一直和平相處的,文氏這會也感覺氣氛有點不對,拉了一下蘇平,笑道:“我才不走呢,我還要操辦你的婚事呢,到時候再幫你帶帶孩子多好。”

蘇平順勢下坡,笑道:“那可真太好了,我就喜歡您做的吃食。”

回到黃楊縣,馬上就要進入十月了。

今年的天氣比往年能暖和一點,城外饒是風呼呼地吹着,樹葉也落得差不多了,但每天都有太陽,倒也沒想象中的冷。

流民的數量雖說在不斷增加,但比起前些日子,已經緩和了不少。

張典吏見蘇平回來,将記錄的人名給他瞧了瞧,小聲道:“這麽一舉報,還真有人趁機混了進來,我們抓了幾個人,讓羅大虎他們幫忙審理的,您猜怎麽着?”

蘇平好笑道:“哥,您還是晚上少聽點書吧,這都成習慣了,還要留個尾巴。”

張典吏嘿嘿笑道:“還真別說莫老頭說得相當到位了。”

原先是想着讓莫老頭說一些,他們自己編的故事,可這種東西一說出來味道就不太對了,目前整個縣城還找不出這樣的人才來。

倒是有縣學的學生交上來不少的小故事。

除了陸陸續續的在報紙上刊登之外,編成曲子唱出來倒是挺合适。

至于皮影那邊就更複雜了,光是制作人物,整合故事,就得不少時間,好在對方是樂意收徒弟的,後來又陸續有祖孫倆來報名說他們會皮影表演。

如今湊了四個人,輪流着表演,新的故事和人物在不表演的時間就開始制作。

唯有,莫老頭這兒困難一些,最後索性不管了,繼續講三國。

兩人聊了幾句閑話,張典吏言歸正轉。

這次一共抓了八個人,可偏偏這八人不是同一個主子的。

有人居然是朝廷派來的,三皇子前頭截了蘇平運往京都的火炮,可能是研究了一段時間,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

再加上,蘇平這邊用的材料與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鐵器、銅器完全不同。

還有裏頭的火藥成份,更是一點不能差,否則容易炸堂等等一系列問題出來,那邊還傷了幾個人,複刻火炮的事就此擱置了。

是以,便派人過來打探一二,同時也是想拉攏蘇平為他們所用。

若是把黃楊縣抓住了,武器有了,戰船有了,三皇子和六皇子不管哪一方都是有勝算的。

除了三皇子的人還有六皇子的。

六皇子雖說不知道三皇子來這邊幹嘛,但對于黃楊縣這邊的情況也是好奇的,既然死對頭來了,他也沒理由不派人混進來。

另一方則是章國的。

西桐那邊可是一直盯着對岸的,這會兒他們掌握的情況章國也全知道了。

章國就想來瞧瞧,黃楊縣到底有什麽厲害的武器。

把西桐吓得膽子都破了。

自然也是想着已經把西桐和烏木拿下來了,那麽黃楊縣這邊應該也不難,先探聽下虛實再說。

不過令張典吏奇怪的是,還有一人身份不明。

就是哪方勢力都不是,可他身份實在挺可疑。

蘇平道:“人呢?”

“送唐将軍那兒去了。”

“對了,那人聽口音離咱們這兒不遠。”

蘇平心頭一動,他還真想一個人來。

離他們五六百裏地遠的錦王。

錦王是聖上的一位堂叔,年紀卻與聖上差不離,錦王的父親乃是先帝的年紀最小的弟弟,只不過才出生不久,父親便沒了,饒是母親是皇後,也沒能對他的将來有任何幫助。

先帝在時,把他當兒子一樣的養,十六歲那年太後去逝,他便被先帝賜了門親事,帶着錦王妃入駐了錦城王府。

這是從唐陌那兒聽來的,唐陌當時與他分析,若是聖上駕崩的消息一經放出,下頭不止會亂,還有不少人對那個位置虎視眈眈。

這其中就包括聖上的幾位兄弟。

這兄弟裏頭可不止京都那幾位。

錦王便是他重點介紹的一位。

錦王的祖母與祖父是少年夫妻,只不過成親多年未有孩子,直到祖母三十多歲的時候才生了他爹,做為唯一的嫡子,再加上當時的聖上年紀也不大,完全可以等孩子長大。

豈知,在他爹兩歲的時候,聖上沒了,然後先帝這位長子便順理成章的繼位了。

錦王一直覺得,要是祖父還在,那個位置就是他們家的。

這些年雖說沒鬧出什麽幺蛾子,可現在天下大勢已亂,朝中有兩位皇子争奪,外頭又是一團烏煙障氣,他不插一腳怎麽對得起這大好的行勢?

蘇平沒跟張典吏說這事。

先行進了城,他離開這幾日,堆了不少的事情待他處理。

當天晚上唐陌就有消息傳了過來。

另一位問不出來歷的,還真是錦城過來的。

對方想與蘇平合作。

人家也不是直接談拉攏雲雲的,反而是與他合作,知道蘇平這邊能制造一些兵器,巡城的差役手裏的東西就已經很先進了。

蘇平好笑道:“既然是尋求合作,為何鬼鬼祟祟的。”

對方不答話了。

蘇平默了一會道:“你到底誰的人,該不會是刻意陷害錦王的吧?”

宋将軍:“……”

貌似,也有這種可能。

錦王想不要當皇帝,誰也說不準。

蘇平見對方一口咬定他是錦城過來的,便讓宋将軍将人帶了回去,繼續審問吧。

不過城門口流民的問題,更加不能大意了,現在明面上的就已經有三方人馬了,那些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更多。

自然來投奔的百姓也更多。

張典吏望着庫裏日漸少的糧食,和不等價的價格,每天心痛地直抽抽。

本來這段時間訂單就比先前少了,現在這些人又天天等着吃,給的錢還夠車馬費呢。

好在入了城的人,也在孫主簿的安排下,開始開荒種田,饒是如今的時間有點晚了,但也比什麽都不做的好。

到了十月中旬,那些補種的小麥已經開始發芽了。

然而,令大家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今年的第一場雪紛紛揚揚地落了下來。

好在這段時間又入城了一批百姓,能擠人的地方都安置了一批。

就連沒人住的老房子也給收拾起來,擠滿了人。

依舊目前的情形,只要身份證明沒問題的,都可以提前入城。

這一日蘇平剛拿起一個烤土瓜剝了皮往嘴裏塞,就見黃大個頂着滿身的雪進了門,一邊湊到爐子前烤火,一邊氣喘籲籲道:“外頭有一隊人馬,說是從錦城來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