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種小麥吃饅頭

第16章 種小麥吃饅頭

瑤氐豐富飲食結構

瑤氐族的各位幾乎沒有吃過面制品的,所以在聽說要種植小麥的時候,個個眼睛裏充滿了疑惑,不明白小麥為何物,更不明白這又長又圓細細小小顆粒一般的的東西,種出來能是個什麽樣子。

其實,別說種小麥了,就是種植,對他們來說,也是陌生的。

草原上的民族不谙種植,常年的蔬菜攝入都靠原野上可以尋找到的野菜,像這裏,比較常見的是沙蔥一類的,沿山的地方,經常可以找見。

沙蔥長在戈壁灘的位置,外形跟香蔥很像,在現代的時候也是當地的特色之一。邵葉之前曾吃過涼拌的——碧綠細長的根莖攪纏在一起,開水焯軟撈出,過涼水後加入各種調料,口感豐富,口味不如蔥那樣刺激,是溫和而滑嫩的。

瑤氐部落裏有時候也會有這道菜,不過由于不太會使用調料,旦喜大廚一般都是直接水煮的,這樣煮出來的沙蔥,本身的香辛味就更突出了。但是沙蔥本來就不難吃,所以在瑤氐的這些天,邵葉也吃了不少。

瑤氐族人對于植物的概念,除了草原上的種種之外,可食的,就只有沙蔥這一類在野外自然生長的了,像小麥需要人去種植的,他們是從未見過。

“牛羊需要人去養,這小麥,也要人去養嗎?”瑤氐族人裏不知哪個竄出來的聲音,好奇地問着,他們所接觸的知識裏,這一步是沒有的。

“植物是人可以駕馭的嗎?”

也難怪,瑤氐族人只見過野蠻生長的植物,問出這些并不奇怪。

邵葉說:

“在漢人居住的地方,已經駕馭小麥萬年左右了。”他特地用了駕馭這個詞,因為他發現,說種植的話,對瑤氐人來說太陌生了,于他們而言,駕馭牛羊才算是家常便飯。

這麽說的話,瑤氐族人大概能聽明白。

果然,他這話一說完,被喊過來種小麥的瑤氐衆人個個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來,有迫不及待的,還在底下用瑤氐語竊竊私語起來,說的大概就是,既然別人能種,那他們瑤氐自然也能種。

現在邵葉說的話,瑤氐族人也帶着深深的信服感。這其中之一是他們的首領木野帶給他們的,其中之二,便是瑤氐族的搬遷,木野把所有功勞都歸給了邵葉——當然,這也是他應得的,當瑤氐族人知道這麽大一個麻煩被邵葉解決之後,自然對他肅然起敬了。

“不過,這種的小麥,有什麽作用呢?”小麥對瑤氐人來說到底還是太過陌生了,邵葉早先就想到了這一步,所以修寧今天天還沒亮特地又出去了一趟,邵葉拜托他帶一些交易關卡那小販賣的面食一類,什麽都可以。

于是當瑤氐族人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旦喜大廚幫忙提過來一大袋子,裏面全都是交易關卡的小販賣的各種各樣的面食,以饅頭,烙餅居多,還有一些其他的小點心。

這裏其實有修寧的私心,他早就想把那交易關卡的早餐小吃嘗個遍了,但要買的東西太多,他每次都帶不下,光吃的話,一個早上也吃不下。這次只專注于帶這些,他倒好把東西都買回來,早上連着中午又到下午,總算滿足了自己的胃口。

旦喜大廚在修寧把這些東西帶來之後也去嘗了嘗味道,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廚,旦喜很喜歡研究各種各樣的吃食,對于新奇的吃食,則又好奇又想學習。等他嘗到了饅頭的松軟微甜,烙餅的香脆纏綿——這種口感的吃食他從未嘗試過,但一吃上,他就立即着迷了。

那是多麽,令人沉醉的口感,不同于肉類的紋理分明,面食的內部是攪和在一起的,但組合起來,卻在柔軟中增添了嚼勁,而不同形态的不同做法,則又讓相同的食物的口感與味道變得不同起來。

“邵葉,你會做這些東西嗎?”旦喜大廚的眼神裏滿是迫切,手上癢癢的,恨不得即刻學起來。

“嗯。”

邵葉點點頭,他的話讓旦喜大廚變得更加興奮起來,眼睛盯着那些橢圓橢圓的小顆粒,正是期待極了。邵葉在家的時候學過怎麽做饅頭,烙餅的話,也看過一些,至少知道怎麽去弄。

所以,只要等這批小麥種下,之後的事情,邵葉都會。

瑤氐的族人們還沒嘗過這些吃食。

旦喜大廚喊來兩個小廚,讓他們把這一大袋子的饅頭烙餅類的面食分下去。修寧很是大氣,自己掏錢買了一大兜,邵葉眼瞅着,雖然交易關卡的物價很是便宜的,但是就這麽一大袋子東西,算起來花的錢,一定是不少的。

其實邵葉有時候會很好奇,修寧眼看着又不做生意,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怎麽會有這麽多錢?上次木野給他的錢袋裏的分量,那可足夠這個時代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了,修寧哪來那麽多錢呢?

下次一定找個機會問問。

分面食的動作還是很快的,不過多久,在場的瑤氐人邊人手一個,不同的面食在他們手上捏着,有的這時候已經吃上了。他們對這些新奇的食物目不轉睛地盯着,摸了個遍,聞聞看,香噴噴的,忍不住咬上一口,很快就吃得津津有味了。

吃的間隙,邵葉趁機解釋:

“這些東西,都是用小麥做成的。”

“咦~~”

人群中除卻吃東西的聲音之外,發出來一些疑惑的聲音,有好奇心重的,盯着剛發下來的小麥種子,仔仔細細地打量去,依着剛才邵葉所說,小麥種成之後也就是長這個樣子的,這個……無論是從外形還是手感來看,跟他們手裏松松軟軟的面制品比起來,那都是差了十萬八千裏——

不止。

邵葉明白他們在疑惑什麽,耐心解釋着:

“小麥收割之後,要經過研磨加工成面粉,然後才可以變成我們現在手中吃的。”

瑤氐衆人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好像是明白了。其實不重要的啦,既然邵葉說可以變成現在手中吃的,那就一定可以的。

面制品的香氣纏繞在手間,吃進嘴裏,徹底征服了瑤氐族人的味蕾。現在的他們,已經有些躍躍欲試了。

關于小麥磨成面粉,現代的手法比古時要繁瑣得多。邵葉對歷史的熱愛讓他在研究作物史的時候特地去研究了小麥研磨成面粉的古今手法對比。傳統的面粉制作,概括一下,是将小麥的幾個部分利用岩石一起研磨,并篩分出麸皮,從而制成的。那段時間正好身邊有個朋友家是開面粉廠的,為了深刻學習,他還特地進去考察了一番,并成功學成歸來。

技多不壓身,這個時候邵葉深刻體會了這個道理。

趁着衆人現在吃飽喝足,熱情高漲,邵葉招呼了一聲,開始交代種小麥的各項事宜。辟出來的這一塊土地早早做了整地的準備,這兩天修寧幾乎三天兩頭往交易關卡跑,除卻小麥種子,還帶回來許多農具,要知道,這些東西在之前他逛的時候可是看都不會看上一眼,到今天,卻是有機會用上了。

修寧目不轉睛地盯着這些農具,好奇地撥弄着。一旁的邵葉見他頗有愛不釋手的模樣,趁機問一句:

“要不要上手試試看?”

修寧腦子沒轉過來,愣愣地點點頭,他只當這是玩兒。

然而等他真正上手之後,他才幡然醒悟,原來邵葉這會兒坑了他一把。

這邊的土地不如黑土地那樣有天然的優勢,加上修寧帶回來的農具有限,邵葉仔細想想,省去了大部分操作,只保留最基本的。

然而就算是這樣,由于土地面積龐大,工具少,拿着工具就要幹活。修寧在瑤氐裏連牧都沒放過,卻成了瑤氐族第一個耕田的人,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忙活了一整天,連同幾個其他的瑤氐大漢一起,才總算将整片田地整完了。

效果不錯。邵葉在小山丘上張望,不愧是身強力壯的游牧民族,這些放在現代機器都要很長時間才能幹完的活,他們居然能在一天之內弄完。

修寧幾乎都要累癱了,但他咬牙一想,種上小麥就可以在瑤氐吃到饅頭烙餅了,于是心甘情願地承受了。

現在,就是要播種。

大西北的光照充足,但缺水的程度很嚴重。在播種前,邵葉先讓瑤氐大漢将整片土地灌溉一番,這樣提高土地濕度,小麥也能更好生長。播種的時候,仗着大西北的光照好,邵葉讓它們的排列稍密集了些。

瑤氐的衆人聽邵葉指揮,邵葉在大太陽底下的田間跑來跑去,手把手教着瑤氐衆人該怎麽做,不一會便累得汗流浃背,氣喘籲籲,但他只是靠在小山丘上休息了片刻,便又接着幹起活兒來了。

小山丘的另一邊——

如果木野在場的話,一定會吃了一驚,因為這裏的大太陽底下,正站着灰鷺。

當然,他的一只手上舉着一把羽毛扇子,蓋住了大半陽光,另一半身子,蜷縮在山丘的陰影裏。

因為要挨着陰影,他站得不是太高,相反,回鵲就站在了小山丘尖尖上,看得自然也更清楚:

“他們在幹嗎呢?”灰鷺有些好奇,看樣子,瑤氐族的人今天都在這一片土地上忙碌,至于忙什麽,他還真沒看出來。

回鵲也是滿腹狐疑的模樣,很顯然,生活在戈壁灘上的二位完全沒有見過這樣的仗勢。不過很快,灰鷺在土地間瞥見了邵葉的身影,他看見邵葉手中拿着的農具。随後,他把身子又往陰影裏縮了縮,手上舉着的扇子放下來,轉而指向不遠處的邵葉:

“他的手裏,是什麽?”

作者有話說:

又被灰鷺看見了……話說大家吃過沙蔥嗎

感謝在2023-04-14 01:28:08~2023-04-15 02:37:2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你好殉情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