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湯茜始終搞不懂她媽媽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自己三十歲的人了,談個戀愛還成了“大逆不道”的事了?

為了這件事,湯茜和媽媽争執了半宿,湯茜沒妥協,湯茜媽也沒說出來為什麽要反對的原因。

第二天,湯茜頂着一對熊貓眼到醫院,季海想找個機會和她好好聊一下,沒想到急診的病人一個接着一個,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閑聊。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湯茜照例去病房查房,一個早就該出院的病人,還在住院的名單內。

“他不是昨天就應該出院了嗎?為什麽還占着床位?”湯茜拿着名單問昨天的值班護士。

這位病人是一個因車禍外傷造成脾髒劈裂,肋骨骨折的老先生。

手術後已經觀察了很多天,一切正常,湯茜在前幾天已經找病人和家屬談過出院的事。

“昨天下午患者突然改變了心意,要求再多住院觀察幾天。昨天你不在,王醫生和家屬溝通了快一個小時了,他們依然堅持不肯出院。”

護士重重地嘆了一口氣,聽得出來語氣非常的無奈。

“堅持不出院有什麽理由嗎?還是臨時又出現了什麽不舒服?”

事實上,患者的脾髒破裂傷,手術後恢複良好。肋骨的骨折最可能伴發的是氣胸和血胸,但觀察期頂多也就兩三天的時間,至今老先生已經住院一個多星期了。

這幾天病人的治療,除了口服止痛藥後,并沒有因為住院而獲得更多的額外治療。

“無非就是家裏沒有人照顧,胸口還很痛,要等不太痛了在回家。其實什麽原因還不是都明擺着。”

護士撇撇嘴,回答湯茜病人堅持不肯出院的理由。

Advertisement

湯茜會意,明白了病人堅持的原因。

車禍外傷病人,因為車主都繳納了保險,為了領取到更多的賠償,有些病人的确有賴着不出院的心态。

他們習慣了把醫院當做旅館來住,不但有人幫他們買單,住院越久,說明傷情越是嚴重,都想着能從保險中小賺一筆。

“看來還是需要我親自出馬了!”

湯茜決定自己去找老先生本人溝通,即使湯茜一直覺得和病人争辯何時出院是一件很沒意義的事……

湯茜到了病房卻沒看見病人,負責病房的護士表示一早就不見人影了,到現在還沒回來。

“不是不舒服嗎?還在亂跑?”

湯茜無奈,只好交代值班的護士,如果病人回來在通知她。

湯茜轉到另一層樓繼續查房時,卻在樓梯口遇到正叼着一支煙吸煙的病人。

湯茜有點近視,覺得病人的背影有點眼熟,她特意繞到吸煙病人的身邊看清楚。

病人正是她剛剛沒找到的車禍外傷老先生。

湯茜料想到了,病人的問題不大,只是托着不想出院。

湯茜來到老先生面前,話說的婉轉又客氣,希望既能夠達成“請”他回家的目的,又不能讓病人覺得她是在趕他出院。

“昨天又讓您多住了一天,今天應該出院了。況且您現在的情況可以正常的走來走去,甚至還能抽煙,說明恢複的很好啊,接下來我會安排你在門診複查的。”

“我覺得胸口還是痛的厲害,況且你們醫院的服務不錯,所以我打算多住幾天院,在養一養。”

老先生一邊說,一邊向空氣中吐了一個煙圈。

“您的狀況目前沒有大礙了,疼痛的問題是需要一段時間調養才能完全緩解的,況且您看每天住院的病房費和看護費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湯茜想既然醫療上說不通,那麽就從經濟的角度分析賴着不出院的種種弊端。

老先生笑笑,一點不擔心湯茜所說問題。

“這你就不要擔心了,撞我的人會負擔所有的費用,所以有什麽好藥你們盡管用。”

老人嘆口氣,又開始講自己的“悲慘”經歷,博取湯茜的同情,“我已經一大把年紀了,過馬路被車撞到要手術,還骨折,現在你還要趕我出院,我真的很可憐的。”

老先生繼續吞雲吐霧,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湯茜并非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可此時她實在看不出他哪裏可憐。

病人的道理講不通了,湯茜只好找來了家屬溝通,她希望家屬們能明白道理,并不是只要有人買單,醫療資源就可以毫無節制的浪費。畢竟還有許多需要治療的病人,還遲遲等不到床位。

湯茜好不容易才找來了老先生的兒子,把重複了很多次的話,又說了一遍。

“您父親的傷勢經過這一周的住院觀察,用藥,各方面恢複的良好,已經沒有住院的需要了。出院後,我會開止痛藥讓你們帶回家吃,後續在門診複查就可以了。”

“才住了一個星期你們就要趕我們出院?這樣怎麽能顯示出我爸的傷勢有多重呢?肇事者必須要負全部責任,所有沒有住到‘完全好’,我們是絕對不會出院的!”

患者的兒子比他爸爸還要跋扈不講道理,後面他又加上一句:“如果你們還是堅持要我父親出院,那你必須保證他出院後什麽事都沒有,否者除了肇事司機以外,我連你一起告!”

他最後一句話對湯茜說的話,已經不是簡單的抗議了,而是接近恐吓。

面對家屬的強勢,湯茜現在也學會了妥協。在說下去勢必會引起沖突,只能另外想辦法了。

雖然基于醫生的職責,湯茜必須盡力治療傷員,但遇到這種近乎無賴的态度與行為,實在令她無法感受到傷者的可憐。

相反,她反而倒是同情起這起事件的肇事者,一位年輕的面包車司機。

事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送患者到醫院積極治療,當老先生的家屬們在急診室裏大聲責備他時,他也只能不斷低頭鞠躬,來表達自己的歉意。

老先生住院期間肇事者沒有一天不來探視病人,病房裏堆滿了他帶來的水果和營養品。

至于病人的兒子,湯茜只有在老先生住院受傷當天,在急診和他有過一面之緣。之後就把他爸爸扔給護工照顧,幾乎不怎麽露面,湯茜給他打了好幾個電話,他才勉為其難地出現在醫院一次。

倒是肇事的年輕人相當關心病人的恢複情況,遇見湯茜查房,會主動與她讨論病情。

這樣的情況,讓湯茜難免産生“到底誰才是他的家人”的錯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