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早經患難
早經患難
攝政王一夜好眠,起身離開,特意把自己在戰場上染了血的腰帶扔到她床上。
他剛離開,公主就睜開了眼睛,她挪動着身體慢慢起身,聽到骨骼發出奇怪的咔擦聲,想了一想,她讓宮女給自己藥浴和按摩。
她的身體并不健壯,但與同齡女性相比,還是好很多。她也很久不練劍不騎馬了,但身體上還隐約殘留着優美的線條。
整理完畢已經紅日過午,她低着頭打量了自己一會兒,讓宮女給自己把花生框子端過來。生的花生衣可以補氣血,只是剝起來費勁,要不斷搓揉,搓得皮松了,再從果仁上一點點撕下來。
她做這件事很有耐心,經常一坐就是一晌,她的動作也并不快,慢騰騰的,消磨時間,好似浴缸裏搖頭擺尾動作慢放的金魚。
宮女們其實挺喜歡伺候公主,她溫和,平靜,好說話——對,在宮女眼裏,公主什麽都不挑,飯菜的味道,衣着的材料,首飾的做工,方方面面都是極好打發的主子。
但攝政王太兇了,且喜怒無常。
曾經小宮女耍滑頭把公主吃得菜心換成了普通菜葉,就被他一根一根打斷骨頭。但他自己卻會毫不留情的撕爛公主的衣服,摔碎公主的杯盤,砸壞公主熬制的糖果。
公主有時候也會跟身邊的人聊聊天,但多說幾句,對方就會被攝政王趕出宮去,久而久之,公主就不與她們講話了。
她們的一切行為都有無聲的默契,比如現在,公主把碟子一放,手一伸,她們就來給公主更衣,然後伺候公主進小廚房,點上小爐子。
公主是會熬糖的。花生衣剝完了留着泡水,果仁用來做糖果。
芝麻花生炒熟,碾碎,羊奶蜂蜜混合拌勻,上爐子,烤。安和坐在廚房裏,鼻尖萦繞着堅果的香味。
其實她不擅長做飯,也并不擅長做點心。在東盛淑妃倒是很用心的教她,做一道菜,放多少鹽巴,多少醬,多少糖……安和拿本子記下來,依樣複制成品還不錯,但若是換個竈臺,換個炊具就不行了。因為鍋子勺子大小變了,她就不知道放多少水多少鹽了。
酥糖的成品并不好,有得極甜,有得極幹,有得幹脆糊掉了。安和曾端着一份好不容易能看過眼的送給秦昭。秦昭接受禮物的笑意很誠懇,誠懇到讓安和覺得心虛。
烹饪此道大約可以歸于音樂繪畫等藝術,不是單純努力就能做好的,還需要一點天賦。
Advertisement
安和本人的真實形象與衆人口中引發國際大戰的絕美豔姬無關,也與小說家傾心贊美“灼若春日初生,姣若秋月含珠”的太陽,月亮更是沾不到邊。
她的眼睛并不很亮,是一片幽沉沉的烏色,盯着細看會覺得可怕,它不具備人們傳統認知裏,美女雙眼該有的澄澈,反而混沌幽深,讓人很難揣測她在想什麽。
但很少會有人仔細觀察她的眼睛,“呆公主”名聲在外,一般人只會說她雙眼無神。
東盛皇宮老人評價,她看起來溫柔貞靜,其實性格木讷,看似平和敦厚,其實反應遲鈍。
早在幼年太醫診斷出她“癡呆”,這樣一個呆傻的女童在後宮很難生存,多虧淑妃娘娘仁慈,跟皇帝要了她來,親力親為養了十年,這才讓她平安長大。淑妃醇厚,這麽多年沒虧待過她,如今及笄禮過,還張羅着給她說親事。
金枝玉葉不愁嫁,何況本朝皇室公主請了一流的師傅教養,各個都是才貌雙全的好人才。只有安和例外。她“不過略微識得幾個字”“這一年繡了半個荷包”,适齡公主的門檻都要被踏破,只有安和無人問津。
“繡花針戳指頭了也不會吭一聲,被人絆倒也不哭,自己在那兒趴一會兒再起來,還以為做夢呢。以前公主們在一起讀書,學女則女訓,她是白日也讀晚上也背,結果連書房上挂着的鹦鹉都會吟詠了,她還沒認全呢。”
這些都是宮廷內暗暗流傳卻也總會傳到安和本人耳朵裏的笑話。
其實安和四公主并非生來就癡呆,她小時也聰明穎悟,頭腦清醒,讀書時日誦千言,連皇子都要羨慕,刺繡插花也是一學就會,每每讓管教嬷嬷稱贊不已。
然而,在六歲那一年,她的生母宸妃在寝宮自裁,等到宮女侍衛趕來時,安和跪趴在宸妃身邊,鮮血染得她滿手滿臉都是,宸妃的屍骨都已涼透。
安和緊跟着大病一場,好容易保住一條小命,但整個人都變了。不再笑鬧着捉蝴蝶,不再活潑得玩秋千,臉上眼中也再不見往日靈氣。她學讀書學刺繡原本都屬于佼佼者,可從那時起卻連跟上功課的進度都難,身體不靈活腦子也遲鈍,漸漸得話也少了,仿佛大腦結冰似的,每說一句話都要考慮很久。
當時有幾個太醫聯合會診,結果都是公主年幼心智不全,受了刺激癡呆了。此消息一處,驚起後宮噓聲一片。
坦白的講,其實宮妃也好,公主師傅也好,沒有人為難過她。若是欺負了安和傳出去,還要被人嗤笑,被皇帝淑妃責罵。
後宮嫔妃公主再怎麽明争暗鬥,表面上的善良和正直都是要維持的,對安和這個喪母的癡呆兒的偏愛和維護,恰恰是她們這種美好品行的證據,所以安和經歷最多的是“特殊照顧”。
“四公主不用學這個,完整的古文對她來說太難了。”
“這套禮節好繁瑣,不會也沒關系,以後不出席這種場合便是。”
“不會插花點茶?無所謂呀,別為難自己,不做就是了。”
……這種縱容和寬厚對成長期的小孩來說并非好事,等安和發現自己真得什麽都不行,跟身邊姊妹相比,沒有任何本事拿得出手時,已經太晚了,自卑與孱弱的性情相伴而生,連她自己也默認自己不如正常人,有點“呆”。
在周圍人都沒注意到的角落,安和逐漸萎靡,精神恍惚,反應遲鈍,好似被不擅長養花的人飼養的綠植,一開始還好,後來就越來越不行,最終逐漸死去。
她後來遇到了秦昭。
她的第一任丈夫。
秦昭說,公主是個人才。
大家的思維千差萬別,看到同一個人關注的重點往往也會不同。矮子看人往往關注身高,瘦削美女看到豐滿的同性往往會好奇對方的胸部。同樣是安和,淑妃看到她會立即檢查她今天的衣着首飾是否有失禮的地方,其他公主看到她會刻意停止閑談,防止被呆人聽去,說出呆話。
秦昭則更不同些,他早年傷病所累,尤為畏寒,所以看到安和的第一時間,不是她的美貌與否,也不是她可能呆傻,而是她不冷嗎?
兩人大冬天趕路,小公主跑下馬車,問他“将軍為什麽不騎馬”。
他很懂這個問題的意思,但他懶得配合。
下大雪呢。
公主的車架有貂皮遮擋窗戶,厚裘充當車簾,更有黃松木做了雙層保暖車壁,手邊還有銀絲碳掐絲爐,汩汩冒泡不斷沸騰的姜片糖水,也就是說她車廂內的溫度只怕要比車廂外暖上三四成。
從這樣的車廂裏,忽然走入風雪,至少會打哆嗦,或者被凍得勾肩縮背,唇色發青,然而安和什麽反應都沒有,甚至沒有袖手,說話也不卡嗓子,她直直站在那裏,只是仰着脖子看着他,雪花順着風飄進她的領口。
秦昭輕輕擰了擰眉心。
她不怕冷啊。
後來,他又發現,她不怕熱。
皇家公主大多體質孱弱,嬌貴難養。曾經有一個六公主在太後身邊嬌寵備至養到十三歲,夏天随太後去避暑山莊度假,結果沒走出京城多遠就死在了半道上,太醫查驗,竟然是禀賦脆弱車馬勞頓中了暑熱——天知道呆在裝冰塊的馬車裏,還有宮女打扇,日日飲用清涼湯,究竟怎麽中暑的。說來說去,還是人太嬌脆
安和一路随軍,他也擔心她會在奔波中死去,但她不僅精神不錯,還會下車跟着宮女太監走上一段。
總之,她身體不錯,且适應能力極強。
在秦昭眼裏,這是個了不得的優點。
他誇她,公主真是出人意料,活得真好。
安和:……